皮耶·納維爾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1年11月12日) |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1年11月12日) |
皮耶·納維爾(法語:Pierre Naville,1903年—1993年4月23日)是法國超現實主義作家與社會學家。[1]超現實主義思想家「性之調查」小組的重要成員。
政治生涯上,在加入統一社會黨(PSU)前他曾是一名共產主義者及之後的托派主義者。作為一名職業社會學家開創了其事業。
早期生活
[編輯]超現實主義者的早期
[編輯]1922年他和飛利浦·蘇波,法蘭斯瓦·瓦熱拉爾,馬克斯·雅各布,路易斯·阿拉貢,布萊斯·桑德斯成立了先驅派期刊《熟雞蛋》。[2]
1926年,納維爾加入法國共產黨(PCF),為之負責出版物《明晰》 。他是1927年在莫斯科拜訪列夫·托洛斯基的代表團成員之一。
他轉而信奉托氏的理論並在1928年因叛離之由被法共產黨開除。由此之後他參與到法托派主義極左派和它的出版生活中。然他漸對托氏之立場失去興趣並於1939年與其決裂。此後他試圖籌備馬克思主義左派,而不落社會主義和托派主義之窠臼,組織刊物名為《國際期刊》。
起初通過PSU,納維爾於加入第五共和下聯合社會主義黨的重建之前在PSG而後UGS繼續研究現代生活。不顧他對「現實主義者」吉爾·馬蒂,米歇爾·羅卡爾反對他保留了對該黨的忠誠並表示了對法蘭斯瓦·密特朗完全的拒絕。
工作的精神分析社會學
[編輯]1947年指定為在CNRS研究的帶頭人,他和喬治·佛里曼在社會學研究中心一同工作,專門從事工作的精神分析社會學和自動化、工業社會、行為的精神分析學和戰爭軍事家和理論家尤其卡爾·馮·克勞塞維茲的研究。他監管《馮·克勞塞維茲全集》的法語翻譯和出版。
存在主義
[編輯]保羅·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結尾提及他是批判存在主義最初的反面貢獻者。
榮譽
[編輯]埃松省埃夫里的瓦爾德大學的社會科學和管理研究實驗室冠以其名。
著作
[編輯]超現實主義
[編輯]- 女王的左手, 1924
政治學
[編輯]- 知識分子與革命, 1926
- 雅各賓黨人 (杜桑·魯威爾杜爾和聖多明戈革命) ,與西里爾·萊昂內爾·羅伯特·詹姆斯合作
- 越南戰爭, 1949
- 新列維坦, 1957–1975
- 托洛斯基的生活, 1962
- 自我管理與規劃, 1980
社會學
[編輯]- 戰爭論, 譯自卡爾·馮·克勞塞維茲,與丹尼斯·納維爾和卡米爾·榮傑爾合作
- 心理學,一種行為科學, 1942
- 心理學、馬克思主義和唯物主義, 1948
- 中國的未來, 1952
- 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954
- 徵文的職業技巧, 1956
- 條約工作社會學, 1961–1962
- 國家承包商:對雷諾案,與讓 - 皮耶·邦德, 菲利浦·巴切特和凱薩琳·利維, 1971
- 社會學的今天, 1981
其他
[編輯]- 回憶錄 (時間的超現實, 1977)
關於皮耶·納維爾的書
[編輯]- 當社會學家面對皮爾·納維爾和知識群島 – 皮耶·納維爾中心
- 那些在彼得·羅爾行動中發現的邏輯: 皮耶納維爾,對知識的激情– 米歇爾艾利亞德大學出版社土魯斯- 勒 - 米瑞, 1996
參考
[編輯]- ^ Stubb, Jeremy: Obituary: Pierre Navil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Independent, 3 June 1993.
- ^ Löwy, Michael. The Revolution and the Intellectuals: Pierre Naville's Revolutionary Pessimism. Morning star: surrealism, Marxism, anarchism, situationism, utopia. Texas: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2009. ISBN 0292718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