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湖北大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湖北大學
Hubei University
校訓日思日睿 篤志篤行
創辦時間1931年
學校標識碼4142010512
學校類型公辦省屬普通高等學校
黨委書記謝紅星
校長劉建平[1]
教師人數2000餘
學生人數20000餘
大學部人數16000餘[2]
研究生人數6000餘[2]
校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友誼大道368號(校本部)
S30.57759,N114.33473 
校區
總面積2100餘畝
隸屬湖北省人民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網站http://www.hubu.edu.cn/
位置
Module:Mapframe第384行Lua錯誤:attempt to perform arithmetic on local 'lat_d' (a nil value)

湖北大學,簡稱湖大,是一所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公立綜合大學。是湖北省政府教育部共建的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1984年從武漢師範學院升格而來,同時也是中國「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小211工程)高校。

校史

[編輯]

抗日戰爭之前

[編輯]

現時的湖北大學歷史可以追溯到1930年成立的湖北省立鄉村師範學院。1930年,時任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黃建中為發展本省鄉村教育,於今武昌沙湖之濱的寶積庵籌建湖北省立鄉村師範學院,。1931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准,湖北鄉村師範學院更名為湖北省立教育學院,黃建中兼任湖北省立教育學院第一任院長。學院初設時,有農事教育系、鄉村教育系和鄉村師範專修科。1932年增設民眾教育專修科,1935年又增設農事教育專修科。各系均為四年制本科,各專修科均為二年制專科。1936年,中日戰爭形勢一觸即發,學院被迫停辦。

抗日戰爭時期

[編輯]

抗日戰爭爆發後,湖北省政府於恩施建立臨時省會,省政府主席陳誠在《新湖北建設計劃大綱》中規定,湖北省立教育學院於1941年秋正式復校,選校址在恩施五峰山。1942年秋,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學生反對院長一職長期由由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兼任,省政府遂通過參議會人士李四光等人出面,邀請西南聯大陳友松先生擔任院長一職。

陳友松就任院長後,即著手擴大校院規模,改善學校面貌,整飭風氣,全院面貌煥然一新。1942年秋到1943年,學校增設史地專修科、一年制師資短訓班,並招收音樂體育各一班,開辦附中、附小。然陳友松與前任院長、湖北省教育廳廳長張伯瑾以及陳誠辦學意見不合,遂於1943年7月辭職返回西南聯大。

陳友松回到重慶之後,呼籲國民政府改組湖北省立教育學院為國立大學李四光對此極力支持,亦積極奔波,進行號召。1944年春,國民政府教育部綜合各方意見與方案,將學校改組為國立湖北師範學院,亦稱 「國師」,隸屬國民政府教育部。學院遂奉命改制,以科改系,至1945年,國師已包括教育國文英文史地數學理化音樂體育八系。

抗日戰爭結束後

[編輯]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後,國師沒有隨其他的政府教育等機構遷回武漢,而是先抵達江陵,隨後遷至沙市童家花園。然抗日戰爭荊沙古城等地造成的破壞巨大,辦學條件極其艱苦。同時礙於交通,圖書儀器等無法購得,不少教授辭職。因此,國師學生於1947年春進行了大規模的「抗命請願」,要求歸遷武漢。從2月26日至4月6日,600餘名學生前往省政府請願,並得到了國立武漢大學中華大學、農學院和醫學院等高校學生的支持,學生抵達省府後,由湖北省政府主席萬耀煌出面安撫,國民政府教育部特派教育次長赴漢調處。

1948年5月,國師歸遷武漢。學生先期借住國立武漢大學附屬醫院(今湖北教育學院),以待圖書儀器隨運回。9月、10月間,學校整體遷往漢口唐家墩市一中和中山大道漢光中學。7月31日,院方因簽發空頭支票致使8月份全院學生斷炊。部分學生前往院長王治孚住宅請求予以解決,但並未見到王治孚本人,且事後王稱自己並不在家。時一學生見蔣中正贈予他的照片掛於堂屋正中,遂將其摔碎。事發後,王治孚上報國民政府教育部要求解散國師,懲辦25名為首的學生。8月4日,國民政府教育部電令解散國師。8日,國師學生自治會召開記者會,散發《為反對教育部無理解散湖北師範學院,抗議無恥栽誣二十五位同學敬告社會人士書》文件。17日,武漢大學學生自治會中華大學開會聲援國師學生。18日,國師教授會電請教育部收回解散國師成命。9月4日,教育部任命新院長,收回成命。不久,法院對王治孚提起訴訟。

國師遷回武漢後,中共地下黨組織亦加強了對國師學運的滲透工作,國師成為漢口的學運中心。

1949年7月16日,中南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部接管國師。因當時國師並無固定校址,學校遂停辦整理。圖書儀器等全部校產移交給繼國師續辦的湖北省教育學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

湖北省教育學院時期

[編輯]

1949年10月15日在國師基礎上籌建的湖北省教育學院開學上課。至1952年,學校設有教育、中國語文、數學、物理、體育衛生、音樂、美術、戲劇、俄文等9科,在校學生753人。學院設有附師,另設有附一小、附二小、附三小,為本院師生實習之用,後改為附屬中學、附屬小學、工人業餘學校各一所。

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根據「以培養工業建設人才和師資為重點,發展專門學院,整頓和加強綜合性大學」的方針,進行了全國性院系調整工作。湖北省委遂將教育學院的大部分教職員工、各科學生和部分圖書併入華中大學(即今華中師範大學)。同時,以省教育學院留下的部分人員和校產、校址為基礎,成立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

湖北師專與武漢師專時期

[編輯]

1954年4月,教育部同意學校改名為湖北師範專科學校。1955年8月,師專全部遷址武昌馬房山。1956年春,湖北省教育廳決定:將湖北師專的語文歷史兩科分出,另行組建一所新的高等師範學校——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同時,還將湖北師專的體育科分出,成立武漢體育師範專科學校;將湖北師專的音樂、美術兩個短訓班分出,與華中師院的圖畫、音樂兩系合併,組建成立武漢藝術師範學院。

1957年秋,中共湖北省委決定,將湖北師專與武漢師專兩校合併,組建新的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合併後,校址重新遷回武昌寶積庵並將此作為永久校址。教職員工達到620人,在校學生達到2138人。學校設有語文、歷史、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7個科。

武漢師範學院時期

[編輯]

1958年8月8日,武漢師範專科學校改為武漢師範學院。新組建的武漢師範學院教職員1543人,設有中國語文、歷史、數學、物理4個系,生物、地理、化學3個專修科,並設有馬列主義、教育學、體育、外語4個公共課教研室(組),本、專科兼辦。學院組織機構為二級建制,行政機構設九科三室,即教務科、出版科、人事科、學生科、保衛科、總務科、財務科、膳食科、衛生保健科及秘書室、基建辦公室、生產辦公室,院黨委下設組織部和宣傳部。

湖北大學時期

[編輯]

1984年1月,中共湖北省委決定將武漢師範學院原由武漢市領導改為由省直接領導和管理。6月15日,省委、省政府下發了《關於加速發展和改革我省高等教育的決定》的文件,同時上報教育部。8月11日,教育部同意將武漢師範學院改建為湖北大學。

同年9月26日,時任湖北省長黃知真、省委副書記錢運錄共同為「湖北大學」揭牌。學校成立初期,設有中文、政教、歷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等10個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中文、政治三個專修科,共13個專業,本專科學生3072人,研究生34人。學校占地面積520畝。

歷任主要負責人[3]

[編輯]
負責人 任職時間 當時校名
黃建中 1931秋~1932.6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羅睿 1932.6~1933.7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羅廷光 1933.8~1935.1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姜琦 1935.1~1936夏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期間因受當局阻撓,學校停辦。
張伯瑾 1941秋~1942秋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陳友松 1943.7~1943.11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葉叔良 1943.11~1944秋 湖北省立教育學院
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改建為國立湖北師範學院。
汪奠基 1944秋~1947夏 國立湖北師範學院
王治孚 1947夏~1948.5 國立湖北師範學院
王震寰 1948.9~1949.5 國立湖北師範學院
1949年7月16日,中南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接管部接管國師。1949年10月15日,在國師基礎上籌建的湖北省教育學院正式成立。
李實 1949.8~1952.9 湖北省教育學院
1952年,中共湖北省委依照教育部方針,調整省內高校,在省教院基礎上成立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
史子榮 1952.10~1954.8 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
1953年,學校向教育部申請,後批准改名為湖北師範專科學校。
黃先 1954.9~1957.8 湖北師範專科學校
1956年,湖北省教育廳決定改組湖北師專。1957年,將湖北師專與原先分出的武漢師專合併成立新武漢師專。1958年,改名為武漢師範學院。
李伯剛 1956.9~1957.8 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合併前)
李伯剛 1957.9~1958.8 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合併後)
1958年8月,湖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將武漢師專改名為武漢師範學院。
王宗東 1962.3~1965.12 武漢師範學院
余金堂 1966.1~1979.4 武漢師範學院
李成文 1980.5~1983.4 武漢師範學院
徐章煌 1983.4~1984.9 武漢師範學院
根據中共湖北省委關於發展省屬高校的意見,教育部批覆同意改建武漢師範為湖北大學。
徐章煌 1984.9~1993.3 湖北大學
安明道 1993.3~1998.2 湖北大學
蔡勖 1998.2~1998.12 湖北大學
吳傳喜 2000.1~2011.3 湖北大學
熊健民 2011.3~2017.5 湖北大學
趙凌雲 2017.5~2018.12 湖北大學
謝紅星 2018.12~2020.7 湖北大學
劉建平 2020.7—— 湖北大學

學校方位

[編輯]

學校在武漢市內設有三個校區,分別是:

  • 武昌區友誼大道368號(武昌校區,即校本部
  • 新洲區陽邏平江東路630號(通識教育學院,俗稱陽邏校區
  • 江岸區諶家磯街興盛路特一號(漢口校區,即獨立學院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學校標識

[編輯]

2004年6月,經廣泛徵集與研究討論後,第五屆教代會主席團擴大會議審議,確定湖北大學校訓為「日思日睿,篤志篤行」,確立以編鐘(H型結構)、鳳凰(U型結構)、鑰匙等為整體圖形,兩側用「湖北大學」金文字體構成的新校標。現行校訓、校徽於2004年7月1日正式啟用。

校徽

[編輯]

校徽造型見本頁最上端右側信息欄。校徽整體形狀為編鐘。編鐘外形取於楚國古樂器,由左右兩組構成,組成湖北大學第一個字母「H」。左上部鑰匙意為「開啟智慧之門」。兩側用「湖北大學」的金文字體,形成一種裝飾性的圖案,給人深厚的文化底蘊之感,並使編鐘具有立體感。鳳凰為楚國圖騰,出自於出土楚文物的絲繡。鳳凰造型為「U」,點出了「大學」這一主題。編鐘和鳳凰是楚文化藝術代表,以此為湖北大學的象徵。

編鐘的材質為青銅,具有陽剛之美,鳳凰取材為絲綢,具有陰柔之美,剛柔相濟。昂首挺胸,正在騰飛的鳳凰,象徵湖北大學師生朝氣蓬勃。編鐘和鳳凰的組合,代表教學和科研,教學要求嚴謹,如青銅鑄鐘,科研需要想像,如鳳凰騰飛。整體形上窄下寬,為梯形,代表知識的積累和不斷升華。

校訓

[編輯]

目前使用校訓為,「日思日睿 篤志篤行」。 語出湖北大學前身國立湖北師範學院第一任院長汪奠基為國師填寫的院歌歌詞。意思是每天不倦地學習,勤於思考,就能融會貫通,博大精深;立定志向,始終如一地去追求,然後切實地實踐,就能達到理想的目標。

  • 「思曰睿」出自《尚書》中的《洪範》篇,「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 汪奠基先生化用《洪範》原文,推陳出新,改為「日思日睿」,意為每天勤於學習、勤於思考,才能博學通達,與時俱進。
  • 「篤志」 出自《論語.子張》「博學而篤志」一語。意為廣泛地學習,志趣專一。
  • 「篤行」 出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一語。意為忠實地實踐。

辦學現狀

[編輯]

現有武昌主校區、漢口校區、陽邏校區等3個校區,總占地面積2100餘畝。校舍總建築面積7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5.5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4.73億元。圖書館總面積4.73萬平方米,館藏中外文紙質文獻243.74萬冊、電子圖書總量298.63萬冊、中外文資料庫283個。《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是全國百強社科期刊。學校擁有中國高校「百佳」食堂。2012年學校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人才培養

[編輯]

現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專科生1.9萬餘人,博士、碩士研究生6000餘人。有3個國家級產教融合基地、2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國家級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3個省級大學生實習實訓(示範)基地、11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與研究生教育實踐基地、15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曾榮獲6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87項省級教學成果獎。1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獲批2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項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165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拔尖創新人才試驗計劃項目。有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0個省級品牌專業、6項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11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10個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9個省級教學團隊。有2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33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省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0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8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8門在線開放課程上線中國大學MOOC、學堂在線、全國地方高校優課聯盟等社會公眾平台。學校是國家級創新創業示範高校,獲批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近670項。

新世紀以來,湖北大學較早提出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目標,較早開辦了包括國家文科和理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在內的各級各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驗班近20個,率先實施了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標的「楚才計劃」,成立了湖北高校首家通識教育學院。此外,還積極組織實施了相近學科聯合培養、文史哲打通培養,以及按一級學科大類培養等人才培養模式改革。2004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評「優秀」,2017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特別是近年來,學校通過大力實施「一流本科教育工程」「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以及本碩博貫通培養的「十年樹人計劃」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確保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2016年,成功獲批國家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學生多次在全國「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數學建模大賽、電子設計大賽、大學生英語競賽等重大賽事中獲一等獎。校五人制足球隊自2003年組建以來,獲得全國冠軍16次,5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大學生五人制足球錦標賽,並取得中國在該項目歷史上的最好成績第7名。校龍獅團自2006年組建以來,獲第五屆世界龍獅錦標賽北獅項目2個世界冠軍。

師資狀況

[編輯]

現有專任教師1500餘人,正、副教授928餘人,146名教師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資格,653名教師具有學術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734名教師具有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各級各類高層次人才385人(次),其中國家級人才70人次,省市級人才315人次。其中,雙聘院士2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1人、國家千人計劃1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模範教師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6人,湖北省「百人計劃」7人、「楚天學者」55人,湖北省「新世紀人才工程」17人,湖北省教學名師5人、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領培養計劃」5人。先後有71人享受國務院和湖北省、武漢市政府特殊津貼、45人獲批國家、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學科專業

[編輯]

學科專業涵蓋哲、經、法、教、文、史、理、工、農、醫、管、藝等12個學科門類。其中,材料科學、化學2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材料科學和化學2個學科入選U.S.News世界最佳學科,納米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化學和生物工程5個學科入選ARWU(軟科)世界一流學科,躋身世界高水平學科行列。材料科學與化學、中國語言文學與哲學文化、生物學入選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有15個學科在湖北省屬高校中排名第一,8個學科在湖北地區高校中排名前三。現設有18個學科性學院,本科專業78個。有9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擁有16個「十二五」湖北省重點一級學科,2個「十三五」湖北省優勢特色學科群,44個 「楚天學者計劃」設崗學科。

科研與服務

[編輯]

學校現建有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藥物高通量篩選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1個,能源捕獲和環境傳感綠色技術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6個、工程實驗室2個、工程研究中心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個、國際科技合作基地4個、基礎條件平台1個,武漢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2個,省文化廳重點研究基地1個,是3個湖北省「2011計劃」協同創新中心牽頭單位和1個國家級、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參與單位。學校牽頭與有關單位(企業)聯合組建了天沭新能源材料工業研究設計院、湖北大學—貴州地稅電子稅務研究中心、湖北省精細磷化工技術研究院、湖北區域發展研究院和湖北縣域治理研究院等多個科研機構,整合校內人文學科組建了高等人文研究院。

學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專門史、哲學與文化、文學與語言、理論經濟學、新型材料、生物技術、基礎數學、生態環境、化學化工、信息與電子、教師教育等領域形成了較為明顯的優勢和特色,曾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現建有30餘個校企研發中心,與省內各市(州)均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具有旅遊規劃和土地規劃甲級資質,主持完成全省40%以上的旅遊規劃。積極參與「智庫」建設,相關專家學者為各級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提供了一大批高水平的思想理論成果和決策諮詢方案,湖北縣域治理研究院入選湖北改革智庫、湖北文化建設研究院入選湖北省委決定重點建設的全省十大新型智庫。近年來,學校多次被評為全省「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單位」,進入「在鄂高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排行榜」前十名。

二級學院

[編輯]
  • 新聞傳播學院
  • 文學院
  • 歷史文化學院
  • 商學院
  • 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 馬克思主義學院
  • 數學與統計學學院
  • 生命科學學院
  •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
  • 物理學與電子科學學院
  • 化學化工學院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資源環境學院
  • 教育學院
  • 體育學院
  • 藝術學院
  • 外國語學院
  • 哲學學院
  • 繼續(成人)教育學院(非國家統一招生)
  • 國際教育學院
  • 培訓學院
  • 職業技術學院
  • 人民武裝學院
  • 楚才學院
  • 通識教育學院

獨立學院

[編輯]
  • 湖北大學知行學院

學科門類齊全,學科綜合實力日益增強。湖北大學擁有文、史、哲、理、工、經、法、管、教、醫等10個學科門類,設有文學、歷史文化、商學、政法與公共管理、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生命科學、物理學與電子技術、化學化工、材料科學與工程、資源環境、教育、體育、藝術、外國語、哲學等15個院,另設有繼續(成人)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培訓學院、知行學院、職業技術學院、人民武裝學院。學校現有55個本科專業、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05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5個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公共管理碩士MPA、工商管理碩士MBA、教育碩士、農業推廣碩士以及工程碩士、9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擁有省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9個(覆蓋62個二級學科)、二級學科10個,19個學科獲准設立「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崗位。

曾長期開設兩間教室為通宵自習室。直到2008年冬天,學校以「為學生安全著想,通宵自習不符合生理規律」為由取消這項政策。

國際交流

[編輯]

先後與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所高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係,常年互派專家學者訪問、講學,互派學生進修和攻讀學位。學校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招收國際學生,具有面向港澳台地區招收學歷生資格,現有本、碩、博等各類國際學生近200人。2007年、2008年學校先後與美國孟菲斯大學、巴西聖保羅州立大學合作建立孔子學院,2所孔子學院於2010、2012年兩次雙雙榮獲「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稱號。2015年與波蘭雅蓋隆學院合作建立孔子課堂。經教育部批准設立教育部出國留學行前培訓與研究中心,並經湖北省教育廳批准接收湖北省教育自費留學服務中心,全逐步完善外事工作與留學管理服務體系。

校園環境

[編輯]
  • 沙湖
  • 琴園

爭議

[編輯]

2020年6月20日,因在有關新冠肺炎的爭議中支持方方並且發表扭曲歷史言論,湖北大學教授梁艷萍被學校開除黨籍並被停止教學。[4]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20-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2. ^ 2.0 2.1 湖北大学简介. [2012-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7). 
  3. ^ 湖北大学历任领导 [Previous leaders of Hubei University]. 湖北大學. [2024.3.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20 (中文). zh:湖北大學歷任領導 
  4. ^ 挺方方遭举报 湖北大学教授梁艳萍被开除党籍停止教学.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6-20 [2022-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6) (中文(簡體)).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