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變學家列表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3月10日) |
這是一個知名流變學家列表。
流變學家及其貢獻
[編輯]- 布萊茲·帕斯卡發表無黏性流研究(1663年)。
- 羅伯特·虎克發表彈簧彈性研究(1678年)。
- 艾薩克·牛頓發表黏性流研究(1687年)。
- 丹尼爾·白努利發表白努利定律(1705年)。
- 湯瑪士·楊格提出彈性模數,即楊氏模數(1807年)。
- 克勞德-路易·納維描述牛頓流體行為(1820年),最後發展為納維-斯托克斯方程。
- 奧古斯丁·柯西描述應力-應變行為,並制定了柯西應力張量(1822年)。
- 西莫恩·泊松描述了泊松比(1829年)。
- 戈特希夫·哈根建立第一台毛細管黏度計(1839年)。
- 讓·泊肅葉研究血液流變學並建立毛細管黏度計(1840年)。
- 喬治·斯托克斯制定一個牛頓流體的三維模型(1845年);發表毛細管中的拋物線速度分佈研究(1849年);設計球體落下實驗(1851年)。
- 詹姆斯·克拉克·馬克士威制定黏彈性馬克士威材料模型(1867年)。
- 約翰內斯·范德瓦耳斯發表有關分子內力的研究(1873年)。
- 路德維希·波茲曼發表疊加原理(1874年)。
- 莫里斯·庫埃特推導出描述兩個同心圓柱體之間剪切流動的黏度方程(1886年);建立第一個同心圓筒系統來測量黏度,即阻力流黏度計或庫埃特裝置(1888年)。
- 威廉·湯姆森-開爾文描述「固體黏度」,即今日用於描述黏彈性固體的開爾文-沃伊特材料模型(1890年)。
- 沃爾德馬爾·沃伊特發表黏彈性固體實驗(1890年)。
-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建立毛細管黏度計,即奧斯特瓦爾德黏度計(1891年)。推導出黏度和變形速率的冪律關係,即冪律或奧斯特瓦爾德-德瓦勒模型(1925年)。
- 弗雷德里克·湯瑪斯·特朗頓推導出方程,描述伸長量和剪切黏度之間的關係,即今日所知的特朗頓黏度(1905年)。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推導出,將懸浮液的黏度定義為固體顆粒的體積分數的函數(1906年)。
- 尤金·賓漢描述具有降伏應力性質的流體,即賓漢流體(1916年);出版其著作《流動性和可塑性》(Fluidity and Plasticity;1922年)。
- 赫爾曼·施陶丁格將高分子描述為他稱之為大分子的剛性棒(1920年)。
- 阿爾曼德·德瓦勒推導出黏度和變形速率之間的冪律關係,即冪律模型(1923年)。
- 卡爾·魏森貝格提出流變能量三角(1929年)。
- 哈羅德·傑弗里斯發表其著作《地球》(The Earth)描述黏彈性材料。
- 梅爾文·穆尼發表橡膠彈性研究(1940年)。
- 羅納德·里夫林將流體黏度理論應用於熔融高分子(1948年)。
- 馬爾科姆·克羅斯提出克羅斯流體模型(1965年)。
- 皮埃爾·卡羅提出卡羅流體模型。
參考資料
[編輯]- Tim Osswald and Natalie Rudolph. Polymer Rheology: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Han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