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毛澤東思想宣傳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大革命期間,於1968年夏天起在各地成立的進駐教育、文化等單位的一個組織,其目的主要是控制這些單位的局面,維護基本秩序[1][2]。按照宣傳隊成員的組成,可分為「工宣隊」、「軍宣隊」以及「農宣隊」等[1][2][3]。此後,以學生為主體的紅衛兵組織迅速沒落[4][5][6][7]。
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編輯]釋義
[編輯]「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簡稱「工宣隊」,是由工人組成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1]。「工宣隊」這一簡稱也見諸正式報道,但更接近日常口語。被稱為工人階級管理上層建築的文革「新生事物」。1968年夏全國大多數省份都完成了「奪權」,成立了革命委員會[8][9]。但各地兩派的武鬥,仍然影響著政治局面的穩定,妨礙正常社會秩序和經濟生產的恢復。中共中央發布命令,解散武鬥隊,拆除工事、據點、關卡,上繳槍枝彈藥。同時毛澤東向武鬥嚴重的高校及中學派駐工宣隊,意圖從源頭上制止武鬥,統一、協調學校中兩派紅衛兵組織的關係和衝突[4][5][6],除了組成人員不同外,從形式到內容都與文革初期的「工作組」類似,而且它所擁有的權力還更大。
歷史
[編輯]1968年7月26日,北京市60多個工廠3萬多名工人組成「首都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清華大學,接管學校的領導權[6]。7月28日,毛澤東緊急召見了首都紅衛兵「五大領袖」聶元梓、蒯大富、譚厚蘭、韓愛晶和王大賓,就制止大學武鬥、派出工宣隊進駐清華大學等北京各大高校的問題發表了強硬講話[11]。8月5日,毛澤東將外國來賓贈送的芒果轉贈清華大學工宣隊,表示支持,進而引發全國性的「芒果崇拜」[10][12][13][14]。8月15日,毛澤東、林彪接見了進駐清華大學的工宣隊代表[13][14]。8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聯合發出《關於派工人宣傳隊進駐學校的通知》,給予工宣隊以強大的政治支持,而同一天《紅旗》雜誌發表經毛澤東審定的姚文元署名文章《工人階級必須領導一切》,公布了毛澤東最新指示[15][16][17]:
實現無產階級教育革命,必須有工人階級領導,必須有工人群眾參加,配合解放軍戰士,同學校的學生、教員、工人中決心把無產階級教育革命進行到底的積極分子實行革命的三結合。工人宣傳隊要在學校中長期留下去,參加學校中全部斗、批、改任務,並且永遠領導學校。在農村,則應由工人階級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貧下中農管理學校。
派駐工宣隊的工作,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展開。僅9月5日後的一周內,上海市就選調了3.1萬產業工人進駐全市10個區的513所中學、129所小學。除了學校,他們還被派遣到文聯、作協、新聞出版、劇院、體委、科研院所、醫院等文化、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的上層建築單位,城市街道和上述單位的五七幹校。要求選派的工宣隊員是產業工人(家庭出身好)、中共黨員、有文化,老中青三結合,沒有派性。在學校以政治領導為主,「不要陷於行政事務」。工資、人事關係仍在原單位。
影響
[編輯]工宣隊進校後,舉辦「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幫助對立的兩派群眾組織實現大聯合;拆除武鬥工事,收繳武器。領導開展大批判,清理階級隊伍,建立、調整革委會,整黨等「斗、批、改」工作。參加學校黨支部和革委會的工作,領導教育革命,參與備課、教學。由於有工宣隊,方便了1969年開始的廠校掛鉤、開門辦學。 工宣隊進校後,紅衛兵造反派組織迅速衰落,對解決派性衝突、結束混亂局面等一些老大難問題有所幫助[18]。但他們執行的仍然是左傾政治方針和路線,加之對教育工作和進駐單位的業務工作不熟悉,自身文化程度低,無法融入、領導學校工作,成為游離於單位實際的一極權力,又陷入原有矛盾泥潭成為新的矛盾衝突的構成因素和發源地,使混亂以不同形式繼續下去。1970年代以來工宣隊留在所駐單位的人越來越少,到後期已近乎名存實亡。到1976年7月上海市僅有1.27萬名工宣隊員。
後續
[編輯]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7年9月19日,鄧小平在與教育部負責人談話時,首次公開提出要進行「撥亂反正」,並提道[19][20]:
工宣隊問題要解決,他們留在學校也不安心。軍隊支左的,無例外地都要撤出來。學校里這些問題不解決,扯皮就扯得沒完沒了。
同年11月6日,中共中央轉發教育部黨組報告,各地進駐大、中、小學的工宣隊全部撤出學校。文革後重新認識工宣隊的政治批判中,指責其「把工人階級領導同黨的領導對立起來,把工人階級同知識分子對立起來,把工廠同學校對立起來」,「成了高踞於黨和群眾之上的『特殊人物』,隨意迫害知識分子,干擾教學及科研工作,毀壞實驗設備,把高等學府變成殘酷斗『走資派』、整知識分子的『大本營』」。
其它宣傳隊
[編輯]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編輯]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簡稱「軍宣隊」,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組成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2][3]。
農民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編輯]農民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簡稱「農宣隊」,是由人民公社農民組成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3][21]。遠離城市、產業工人不多的地方,工宣隊的角色則由「農宣隊」充任。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唐少傑. “文革”时期的“工宣队”是个什么组织?. 澎湃新聞. 2015-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5) (中文).
- ^ 2.0 2.1 2.2 陳昭. “文革”中的“军宣队”──一位大学“军宣队长”的回忆. 當代中國研究. 2006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1) (中文).
- ^ 3.0 3.1 3.2 高爾泰. 入世 (第3页). 愛思想. 《尋找家園》.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 ^ 4.0 4.1 李遜. 文化大革命中的工人造反派运动. 搜狐. 共識網. 1994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中文).
- ^ 5.0 5.1 李喜所. 工宣队整红卫兵:看《红楼梦》叹人生如梦是反动. 搜狐. 《南方都市報》. 2013-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7) (中文).
- ^ 6.0 6.1 6.2 王友琴. 清华文革“七.二七事件”. 芝加哥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8) (中文).
- ^ 对红卫兵组织失去信任 毛泽东决定下放知青始末. 人民網. 鳳凰網. 2009-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7) (中文).
- ^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68年. 人民網.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3) (中文).
- ^ 黃力民. 1967-1968年的省级权力机构嬗变. 愛思想. 2020-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7) (中文).
- ^ 10.0 10.1 Christoph Ricking.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芒果崇拜. 德國之聲. 2016-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1) (中文).
- ^ 陳昭. “文革”中的“军宣队”──一位大学“军宣队长”的回忆. 當代中國研究. 2006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9) (中文).
- ^ 霍炫吉. 毛泽东崇拜现象的透视 (PDF). 香港中文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7-09) (中文).
- ^ 13.0 13.1 唐少傑. 清华大学工宣队始末. 《華夏文摘》. 2015-03-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 ^ 14.0 14.1 霞飛. 红卫兵领袖蒯大富谈往事:感谢邓小平刀下留情(8). 搜狐. 《黨史博採·紀實版》. 2008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 ^ 姚文元. 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 Marxist Philosophy. 《紅旗》.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 ^ 李海文. 《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发表前后 (第2页). 愛思想. 《炎黃春秋》. 2011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 ^ 葉永烈. 【读书】四支秃笔倒了三支. 上觀新聞. 2015-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 ^ 李遜. 文化大革命中的工人造反派运动(摘自1994年《知识分子》). 搜狐. 共識網. 1994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05) (中文).
- ^ 鄧小平.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清華大學. 1977-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 ^ 鄧小平. 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邓小平同志同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谈话). 中國改革信息庫. 1977-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4) (中文).
- ^ 怀念您,我的好老乡. 人民網. 《廣安日報》. 2016-0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9) (中文).
延伸閱讀
[編輯]- 德榮《新中國紀事》,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 《陶德堅回憶錄·工宣隊進學校》;
- 鄧小平《教育戰線的撥亂反正問題》,《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重新認識「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人民日報》198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