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施伯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施伯謨在新加坡

施祖皋(1881年—1940年),字伯謨,江蘇崇明縣(在今上海市境)人,清代末科貢生,民國時期詞學家[1][2],中華書局新加坡分局經理。琵琶博士施予齡的堂兄[3]

生平

[編輯]

1881年,施伯謨生於江蘇崇明縣小豎河鎮令風旗施家廟。宅前豎有一個高大的旗杆作為標記,令風旗施家曾經是鄉間的書香門第大戶人家,施氏先祖歷代都在這裡耕讀。施伯謨的祖父和父親都是前清秀才和私塾先生,幼年的伯謨就在祖父和父親下啟蒙。伯謨中清代末科貢生後,科舉廢除,光緒帝駕崩,伯謨於1910年就讀於上海龍門師范,兩年後畢業回崇明在縣立師范任教。1916年,伯謨在上海務本女子中學(註:上海市二女中)任教。1918年,任江蘇省立甲科商業學校教員兼實習商店主任。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先生之好友,南洋閩籍僑領吳世榮先生大力提倡為華僑婦女就業。

1919年,由馬來亞梹郎嶼(Penang)光華日報主筆陳宗山推薦,施伯謨辭去教職,率領經驗織布女工數人加工程師一名,帶織布機離上海赴梹榔嶼籌備織布廠,同時推銷國貨公司的日用品二百餘種,價值約兩千銀元。伯謨曾有「一人北上得官發財,衆人隨之,惟恐不速。予(註:我)不出門則己,欲出門,須行萬里,自食其力。予獨南去,爭取外滙,為國振興」之言。豈知人事更變,計劃不善,歷時半年,人已到,紗不到,未能開工。又因匯率不佳,國貨只得賤價賒出。 不得以,施伯謨在吉隆坡梹郎嶼重執教鞭,任吉隆坡(Kuala Lumpor)中學教師。當時上海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競爭,中文教科書曾經一度暢銷。

1921年,僑領章希泉涉及訴訟,上海中華書局怕耽誤營業,在新加坡分局業務主任,龍門師范同學李默非的推薦下,施伯謨接任中華書局分局經理。為推廣書局業務,施伯謨到過當時的英屬 Singapore, Penang, Kuala Kubu, Johore Bahru, Kotatinggi, Batupahat, Muar, Malacca, Kuala Lumpor, Ipoh, Taiping, Malay Peninsula, Klang, Sungei Patani, 荷屬 Java Island, Batavia, Semarang, Soerabja, Sumatra, Medan, Kerimon, Bengkalis, Selatpandjang, 法屬Salgon, Cholon 等地。可謂「仗劍天涯十年夢,飄蓬世外一身輕」。施伯謨志在英屬馬來亞和荷屬印度尼西亞一帶推廣華文教學,大力介紹江浙廣東福建南下的教員,施伯謨同時兼任新加坡華僑中學教員,專授詩詞國文。因英語學校不受當地政府的限額,施伯謨便設立國語夜校,由南洋英文女校校長兼教員杭州人程幸今擔任英語講解。程幸今年幼時跟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的母親學過英語,曾就讀燕京大學教育科。施伯謨以國語留聲機課本,加注音字母,教國文與會話。廣告一出,僑界踴躍,首期學生竟達七八十人,也有在職的馬來人及印度人。中華書局經營多年,業務大振。當時,三民主義英文版己流入馬來亞,當地政府民政廳屢次到中華書局查禁辛亥革命勝利後出版的有関「不平等條約與經濟侵略」的華文書籍和國內新文化報刊,施伯謨拒理力爭,程幸今用英語翻譯。幸好民政廳中有華文學校的學生,人以「和為貴」,查禁得以通過。施伯謨在南洋僑界商界學界中交友甚廣,接風洗塵,聚會送行,調停糾紛,宴請頻頻。「舉酒須逢知己醉」,施伯謨常在聚會酒後賦詩,又屢屢在南洋商報上緝文作詞[4][5][6],大約有一百二,三十首。

終於在1929年,施伯謨突患腦中風,開始在新加坡治療,幾個月以後,慢慢可以行走了。於是在年底間他辭職回國。在上海養病其間伯謨集南洋考察所得,著有《天南回憶録》一書[7]。十年中,施伯謨經水陸兩路考察各地風土人情,賦詩寄興,遍游南洋諸島,對馬來亞包括新加坡之寺院,農業,工業,礦業,商業,都市,植物園,河川湖池,水陸交通,當地法律,殖民政府推行之政策,以及僑胞艱苦創業和各地華文教育等,作實地調查。1925年施伯謨路經巴達維亞城(即雅加達),特意來到紅河,憑弔數萬名1740年被斬殺的南洋僑民,以河滿子調作悼詞,祭千秋英靈。施伯謨認為,平暴力,息戰爭, 唯有集信仰之大成,人心歸向,天下為公,世界方可大同。《天南回憶錄》書中,都有一一記載。

施伯謨對中華詞學有深厚的造詣,而且又喜好笙弦,在中華書局任職時兼任華僑中學國學教師時,每天課餘以後, 施伯謨便孜孜執筆,集舊稿,撰新詞,得小令,中調,長調共八十二譜為詞九十多首。原稿為楷書,後來編成《碩果齋詞》一集,書名由葉恭綽題。施伯謨認為古詞從來不寫平民百姓,所以應該為漁樵耕讀,桑婦織女和乞丐作題,這樣也可以彌補古詞的不足。詞,是中華文庫的魁寶之一。既是詩的變體,又遠過於詩。有短有長,或平或仄,既可以附音律韻譜,又可以和笙弦唱伴。為作詞入門,施伯謨在每首詞的開始,先為讀者校正詞譜和發聲,標明字數和韻音,可見作者的良苦用心。所以施伯謨的《碩果齋詞》,又名《模範作詞讀本》。[8][9][10]

施伯謨對南洋歷史研究,發展僑界文化,弘揚中華文學,和溝通中南文化有所貢獻,也正是他的一生抱負。

1940年5月,因染肺炎,施伯謨病逝於上海仁濟醫院

著作

[編輯]
  • 《碩果齋詞》又名《模範作詞讀本》[11]
  • 《天南回憶録》[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徐兵. 崇明施姓漫话. 《風瀛洲》. 2013年, (第7期)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2). 
  2. ^ 徐兵. 民国时期崇明籍词学家. 上海崇明檔案史志網. [2012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徐兵. 瀛洲派“琵琶博士”施予龄的才艺人生. 2010年. 
  4. ^ 施伯謨. 參觀南通小學筆記. 南洋商報 (Nanyang Siang Pau). 26 May 1924: Page 11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施伯謨. 題泉味齋. 南洋商報 (Nanyang Siang Pau). 22 February 1927: Page 22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6. ^ 寄懷施伯謨先生. 南洋商報 (Nanyang Siang Pau). 29 September 1925: Page 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7. ^ 7.0 7.1 施伯謨. 天南回憶録 1933年版. 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藏.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8. ^ 施伯謨. 硕果斋词 1924年手稿,1927年修訂. 新加坡中華書局.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9. ^ 施伯謨. 模范作词读本 1935年修訂再版. 耶魯大學圖書館藏: PL2802.H676.A6.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10. ^ 曹辛華. 民国时期清词选本考索. 閱江學刊. 2009年, (第4期).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11. ^ 施伯謨. 碩果齋詞 1935年修訂再版. 耶魯大學圖書館藏. [2016-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