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長征二號構型
長征二號
長征四號構型
長征四號
風暴一號構型
風暴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四號風暴一號都引用了新長征運載火箭的科研成果

新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國航天軍事部門基於八年四彈[1],為配合「曙光」載人航天計劃(714工程)而立項研製的一系列運載火箭。計劃使用改進型的東風五號彈道飛彈發射載人飛船。計劃研製出千鈞棒一號千鈞棒二號(後更名為曙光一號曙光二號)兩種載人飛船,分別用於近地軌道的軍事偵查任務以及在軌殲擊作戰。任務名稱代號「曙光」,首次載人任務「曙光一號」,計劃於1973年發射[2]。但是,由於國力不足以及文革政治動盪等因素,曙光計劃最終於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

雖然計劃被取消,但是計劃的經驗以及錢學森蔡翹趙九章郭永懷貝時璋錢驥王希季陸元九楊嘉墀屠善澄、何權軒、沈其震王大珩等科學家的貢獻對以後的中國載人航天起了奠基性的作用。其中在運載火箭方面積累的一些科研碩果被運用到新型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研發工作上。例如,基於東風四號彈道飛彈研製的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基於東風五號彈道飛彈研製的風暴一號運載火箭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風暴一號轉而被研製成長征四號系列火箭的各種型號。

運載火箭型號

[編輯]

提議研製四個運載火箭型號:

  • 東風四號飛彈,原計劃1968年或1970年首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00千克。實際於1970年1月30日成功試射,而後衍生為長征一號,運載能力300千克。
  • 東風五號飛彈,原計劃1969年或1970年首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噸。實際於1980年5月20日完成全程試射,中途衍生為長征二號以及風暴一號,運載能力為2噸及1.5噸。
  • 東風六號飛彈[3],原計劃1971年或1972年首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6噸,原定用於低地軌道載人航天任務。實際未飛。
  • 長征十號火箭,原計劃1975年首飛,近地軌道運載能力50噸至150噸,原定用於重型低地軌道的貨運任務或載人登月任務。實際未飛。

載人飛船型號

[編輯]

注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国航天日,一文带你看长征火箭发展史. 
  2. ^ Shuguang 1 [曙光一號]. Encyclopedia Astronautica. [2013年7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7月14日) (英語). 
  3. ^ 楊亮. 钱学森与中国载人航天 (PDF). 

延伸閱讀

[編輯]
  • 《1963——1972年十年科學技術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1963年
  • 《第四個五年發展空間技術計劃設想》,錢學森,1970年7月30日
  • 《錢學森的航天歲月》,中國宇航出版社,2012年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