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利帕德
外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史蒂芬·J·利帕德 | |
---|---|
出生 | (1940-10-12)1940年10月12日 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 |
居住地 | 美國 |
國籍 | 美國 |
母校 | 哈弗福德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 |
獎項 | 國家科學獎章 (2004年) 普利斯特里獎 (2014年) 威爾許化學獎 (2016年)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化學 |
機構 | 麻省理工學院 哥倫比亞大學 |
博士導師 | 弗蘭克·阿爾伯特·科頓 |
博士生 | |
其他著名學生 | Christopher Chang(博士後)、Christine S. Chow(博士後)、Jack R. Norton(博士後)、喬安妮·史特布比(博士後)、William B. Tolman(博士後) |
史蒂芬·J·利帕德(英語:Stephen J. Lippard,1940年10月12日—),美國生物無機化學家、麻省理工學院阿瑟·阿莫斯·諾伊斯化學教授。1965年獲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學位。
顯著的貢獻
[編輯]他的實驗室發現並命名了首個金屬嵌入劑——鉑三聯吡啶複合體,它能嵌入到DNA鹼基對之中,解開雙螺旋。這個發現促成了一系列實驗,闡明了鉑藥物如何結合生物靶標,並顯示它們的反腫瘤效力。他還確定了甲烷單加氧酶(英語:Methane monooxygenase)(MMO)可溶形式的結構,並解釋了它的許多作用機制,併合成了一系列同類化合物。
榮譽
[編輯]利帕德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並於2004年獲得國家科學獎章。在2014年,他獲得美國化學會的最高獎,普利斯特里獎。
他曾獲得哈弗福德學院[1],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2],和南卡羅來納大學的自然科學博士榮譽博士學位[3]。
參考資料
[編輯]- ^ As Part Of Its Major Campaign Kick-Off, Haverford College Honors Leaders In Business, Medicine, Higher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Service. Haverford College. [201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30).
- ^ MIT Reports to the President 1994-95.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1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5).
- ^ Bernanke, Robinson to address graduates.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2010-02-01 [201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9).
外部連結
[編輯]普里斯特利獎章獲得者 | |
---|---|
1920年代 |
|
1930年代 |
|
1940年代 |
|
1950年代 |
|
1960年代 |
|
1970年代 |
|
1980年代 |
|
1990年代 |
|
2000年代 |
|
2010年代 |
|
2020年代 |
|
1990年代 |
| ||||||||||||||||||||
---|---|---|---|---|---|---|---|---|---|---|---|---|---|---|---|---|---|---|---|---|---|
2000年代 |
| ||||||||||||||||||||
2010年代 |
| ||||||||||||||||||||
2020年代 |
| ||||||||||||||||||||
隱藏分類:
- 含有hCards的條目
- 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相同
- 含有英語的條目
- 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WorldCat實體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BNFda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J9U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K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PLWA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Leopoldin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OR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copu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Trov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 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