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特拉斯堡大學
史特拉斯堡大學 | |||
---|---|---|---|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 |||
Universitas Argentorati (拉丁名稱) | |||
創辦時間 | 1538年 | ||
學校類型 | 公立 | ||
捐贈基金 | 史特拉斯堡大學基金會 | ||
預算 | 516 000 000歐元(2016年)[1] | ||
校長 | Michel Deneken | ||
教師人數 | 2 727(2016年)[1] | ||
學生人數 | 48 011(2016年)[1] | ||
博士生人數 | 2 657(2011年)[1] | ||
校址 | 法國史特拉斯堡 | ||
暱稱 | Unistra | ||
隸屬 | 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 Eucor 烏德勒支網絡 AACSB EFMD 地中海大學聯盟 | ||
網站 | www.unistra.fr | ||
|
史特拉斯堡大學(法語: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德語:Universität Straßburg,簡稱:Unistra或UDS)是坐落於法國亞爾薩斯大區首府史特拉斯堡的一所多學科綜合性公立大學。成立於1538年的史特拉斯堡大學是法國第一批自治大學之一[2],也是法國最先設立基金會的大學之一[3]。同時,它還是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成員,也是歷史悠久的歐洲學院聯盟Eucor的創始學校之一。
史特拉斯堡大學的校友和教師中,有1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位菲爾茲數學獎獲得者,1位法蘭西學院院士,12名法蘭西科學院院士,4名法蘭西文學院院士。另外,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金獎獲得者3位、銀獎17位、銅獎37位。[4]
史特拉斯堡大學前身是成立於1538年的德意志讓·斯圖爾姆文理中學,後者於1566年升為學術院,1621年改建為大學。1681年,隨著史特拉斯堡市的主權由神聖羅馬帝國移交給法蘭西王國,史特拉斯堡大學開始由法蘭西管轄。在法國大革命、普法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史特拉斯堡大學的管轄權曾多次變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史特拉斯堡大學管轄權被重新交還給法蘭西共和國。受1968年「五月風暴」運動影響,史特拉斯堡大學在1971年拆分為史特拉斯堡第一大學、史特拉斯堡第二大學、史特拉斯堡第三大學三所大學。2009年1月1日,三所大學重新合併為史特拉斯堡大學。
2016年,史特拉斯堡大學在校學生約48011人(其中20%為留學生),教師和研究人員2727人,下設36個部門機構(學院、培訓研究單位、學校、研究院)以及72個研究單位。[5][6]
在2016年路透社《全球最具創新力大學Top100》排名中,史特拉斯堡大學全球排名98位[7]。在2013-2015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史特拉斯堡大學連續3年進入全球前100名。[8][9][10]
歷史
[編輯]宗教改革與學校創建
[編輯]在16世紀的宗教改革時期,神聖羅馬帝國將史特拉斯堡市等一批城市設立為「帝國自由城市」,它們不屬於任何帝國貴族管轄,直轄於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這為後來學校的創辦提供了自由土壤。1536年,受馬丁·路德「興建拉丁、希臘學校」的號召影響,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教育家約翰內斯·斯圖爾姆來到史特拉斯堡,於1538年3月22日創立路德教派傾向的讓·斯圖爾姆文理中學。在創建初期,學校設立藝術學院,以傳授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學、新教理論、科學和哲學為主[11]。宗教改革家讓·加爾文在此期間也曾到訪任教[11]。由於教學方法的革新,學校吸引了大批歐洲人才前來就學,這使得學校規模迅速擴張[12]。1566年5月30日,讓·斯圖爾姆文理中學晉升為學術院,隨後設立法學院(法律、政治、管理學院前身)、醫學院、哲學院等學院。1621年8月14日,學校改建為大學,史特拉斯堡大學正式成立。
神聖羅馬帝國三十年戰爭結束後,史特拉斯堡市管轄權被交給法蘭西王國。國王路易十四是堅定的反宗教改革派,他在史特拉斯堡大學內設立皇家執政官,以促使大學向天主教派轉變。不過學校的路德派教師和學生眾多,新教傳統深厚,學校的天主教化推進緩慢。法國大革命期間,伴隨著君主獨裁制度的廢除和天主教在政治領域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史特拉斯堡大學的發展進入繁榮時期,在人文科學、醫學湧現出很多傑出教師和學生,如路易·巴斯德。
1872年,由於法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亞爾薩斯-洛林大區管轄權再次移交給普魯士王國,學校大批法國教師開始向西遷移。普魯士為了顯示自己的執政能力,史特拉斯堡大學在這一時期得到很大擴張,大量教學樓被興建起來。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阿爾薩利-洛林大區回歸法國。
二戰結束至今
[編輯]二戰結束後,史特拉斯堡大學學生數量迅速回升:1956年在校學生5440人,1966年在校學生數增長至16221人[13]。為了適應學生數量的增長,1966年,大學在史特拉斯堡Esplanade區開始新校區興建。這也是目前的中央校區所在地。
1968年的「五月風暴」後,法國的教育系統開始推行一系列改革,史特拉斯堡大學於1971年拆分為三所大學:
- 路易·巴斯德大學(史特拉斯堡第一大學)
- 馬克·布洛克大學(史特拉斯堡第二大學)
- 羅貝爾·舒曼大學(史特拉斯堡第三大學)
2007年,法國頒布《大學自由與責任法案》[14],簡化校長選舉程序,為大學合併鋪平道路。2009年1月1日,史特拉斯堡大學三所大學正式合併,成為法國第一批重新合併的大學之一。
學校2012年第一批入選法國教育卓越計劃。
學院設置
[編輯]史特拉斯堡大學下設36個研究機構,涵蓋5大領域[5],分別是:
- 藝術學院(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音樂等)(Faculté des arts)
- 語言學院(跨文化交際、計算機語言學、翻譯、口譯)(Faculté des langues)
- 文學院(法國文學、外國文學)(Faculté des lettres)
- 國際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Centre d'études internationales de la propriété intellectuelle, CEIPI)
- 新聞學院(Centre universitaire d'enseignement du journalisme, CUEJ)
- EM商學院(Ecole de management Strasbourg, EM Strasbourg)
- 法律、政治、管理學院(Faculté de droit, de sciences politiques et de gestion)
- 政治研究學院(Institut d'études politiques, IEP)
- 行政學院(Institut de préparation à l'administration générale, IPAG)
- 勞動學院(Institut du travail, IDT)
- 高等教師和教育學院(Ecole supérieure du professorat et de l』éducation, ESPE)
- 經濟學和管理學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économiques et de gestion, FSEG)
- 地理與規劃學院(Faculté de géographie et d'aménagement)
- 哲學院(Faculté de philosophie)
- 心理學學院(Faculté de psychologie)
- 教育學學院(Faculté de sciences de l'éducation)
- 天主教理論學院(Faculté de théologie catholique)
- 新教理論學院(Faculté de théologie protestante)
- 體育學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du sport)
- 歷史學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historiques)
- 社會科學學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sociales)
- 地質學院(Ecole et observatoire des sciences de la Terre, EOST)
- 歐洲化學和材料學院(Ecole européenne de chimie, polymères et matériaux, ECPM)
- 生物技術學院(Ecole supérieure de biotechnologie de Strasbourg, ESBS)
- 化學學院(Faculté de chimie)
- 物理和工程學院(Faculté de physique et ingénierie)
- 生命科學學院(Faculté des sciences de la vie)
- 阿格諾科技學院(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technologie de Haguenau)
- 路易·巴斯德技術學院(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technologie Louis Pasteur)
- 羅貝爾·舒曼技術學院(Institut universitaire de technologie Robert Schuman)
- 天體觀測學院(Observatoire astronomique de Strasbourg)
- 物理通信學院(Télécom Physique Strasbourg)
- 數學和計算機學院(UFR de mathématique et d'informatique)
- 牙外科學院(Faculté de chirurgie dentaire)
- 醫學院(Faculté de médecine)
- 藥學院(Faculté de pharmacie)
配套設施
[編輯]史特拉斯堡大學內,共設有25座圖書館[15],其中科學技術和醫學圖書館8座,文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圖書館11座,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圖書館6座[15]。館藏方面,2012年史特拉斯堡大學各圖書館共收藏120萬本書、23100份論文,14160份期刊,50000餘份地圖,12000餘種多媒體資料(包括CD、磁帶、錄影帶等),各領域共27287多節在線課程[15]。
此外,史特拉斯堡大學還設有數字中心、網絡電視中心、體育館、大學出版社、大學天文館、地震和地磁博物館、動物標本博物館、大學植物園等設施,學生可憑藉文化卡免費使用或參觀,或憑藉學生證獲得優惠價。
校區
[編輯]史特拉斯堡大學校區分布在史特拉斯堡城市的各個區域:
中央校區(Campus Central)
[編輯]位於史特拉斯堡市中心的Esplanade,擁有德式風格、新文藝復興建築、現代主義建築等不同風格教學樓是該校區的最大特色。化學學院、法學院、文學院等學院位於該校區內。可乘坐2、15、30路公交和C、E、F線輕軌電車(Tramway)可到達該校區。
科農堡校區(Campus de Cronenbourg)
[編輯]位於史特拉斯堡城市的西區,路易·巴斯德技術學院、材料學院等學院位於該校區內。可乘坐19、50、70路公交到達該校區。
伊爾基希校區(Campus d'Illkirch)
[編輯]位於史特拉斯堡的南部,史特拉斯堡大學藥學院、羅貝爾·舒曼技術學院、物理通信學院等學院坐落於該校區內,可乘坐63路公交或A、E線輕軌到達該校區。
醫學院校區(Campus médecine)
[編輯]位於市立醫院內,臨近史特拉斯堡市中心。可乘坐10、15路公交或A、B、D、F線輕軌到達該校區。
校徽
[編輯]
知名教師和校友
[編輯]諾貝爾獎得主(按獲獎年份排列)
[編輯]- 威廉·倫琴,X射線發現者,1901年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874年開始在史特拉斯堡大學任教。
- 彼得·塞曼,1902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其發現了原子光譜在磁場中的分裂現象。
- 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1902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其對嘌呤和糖類的合成研究。
- 阿道夫·馮·拜爾,因成功合成了靛藍而獲得1905年諾貝爾化學獎。
- 夏爾·路易·阿方斯·拉韋朗,獲得19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其對原生動物的研究與發現。
- 保羅·埃爾利希,19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細菌學家、免疫學家。
- 卡爾·布勞恩,1909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陰極射線管的發明者,1880年開始在史特拉斯堡大學任教。
- 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1910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其在細胞化學的研究(特別是蛋白質和核酸)。
- 馬克斯·馮·勞厄,獲得19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其發現晶體中X射線的衍射現象。
- 奧托·邁爾霍夫,1922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奧托·勒維,1936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主要從事超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
- 阿爾伯特·史懷哲,195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赫爾曼·施陶丁格,1953年被授予諾貝爾化學獎,主要貢獻在高分子化學領域。
- 路易·奈爾,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讓-馬里·萊恩,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主要的研究領域是超分子化學。
- 朱爾·A·奧夫曼,2011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法蘭西學術院院士。
- 馬丁·卡普拉斯,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主要貢獻在「為複雜化學系統創造了多尺度模型」。
- 讓-皮埃爾·索瓦日,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主要從事超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
其他知名校友(按出生年份排列)
[編輯]- 菲利普·雅各·施本爾(1635-1705),神學家。
-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1745-1813),俄羅斯帝國元帥,著名將領,軍事家。
- 歌德(1749-1832),德國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和政治人物。
- 路易斯·雷蒙德·德·卡爾博尼埃(1755-1827),地質學家和植物學家。
- 克萊門斯·梅特涅(1773-1859),奧地利政治家。
- 格奧爾格·畢希納(1813-1837),德國作家、革命家。
- 查爾斯-阿道夫·武爾茨(1817-1884}}),法國化學家。
- 路易·巴斯德(1822-1985),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
- 盧約·布倫塔諾(1844-1931),德國經濟學家。
- 奧托·雷曼(1855-1922),德國物理學家,被譽為「液晶之父」。
- 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1856-1912),德國政治家,曾於1909年至1917年間任德意志帝國總理。
- 格奧爾格·齊美爾(1858-1918),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
- 卡爾·史瓦西(1873-1916),德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波茨坦天體物理天文台台長(1909-1914),普魯士科學院院士。
- 莫里斯·弗雷歇(1873-1961),法國數學家。
- 馬克·布洛克(1886-1944),法國歷史學家,專治中世紀法國史,年鑑學派創始人之一。
- 羅貝爾·舒曼(1886-1963),法國政治家,曾擔任法國總理和外交部長,以他名字命名的舒曼計劃為歐盟的前身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建立鋪平了道路,因此他被稱為「歐盟之父」。他出任了歐洲議會的第一任議長。
- 卡爾·施米特(1888-1995),德國著名法學家和政治思想家。
- 賓諾·古登堡(1889-1960),美籍德國著名地震學家,里氏地震震級發明者之一。
- 安德烈-路易·丹容(1890-1967),法國天文學家。
- 朱光潛(1897-1986),中國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和翻譯家。
- 昂希·列斐伏爾(1901-1991),法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家和社會學家。
- 昂利·嘉當(1904-2008),法國數學家。
- 伊曼紐爾·列維納斯(1906-1995),法國哲學家。
- 吳文俊(1919-2017),中國數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00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勒內·托姆(1923-2002),法國數學家,突變論的創始人,1958年獲菲爾茲獎。
- 皮埃爾·尚邦(1931-),生物學家。
- 阿爾韋托·藤森(1938-),前秘魯總統。
- 伊夫·梅耶爾({1939-),法國數學家,也是小波分析理論創始人。
- 讓-呂克·南希(1940-),法國哲學家。
- 蒙瑟夫·馬佐基(1945-),突尼斯人權活動家、政治家和醫生。2011年革命後首位民主選舉產生的總統。
- 阿爾塞納·溫格(1949-),法國著名足球教練,1996年起執教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俱樂部阿森納,是阿森納史上任期最長和執教成績最好的教練。
- 讓-克洛德·容克(1954-),1995-2013年任盧森堡首相,2014年起任歐洲聯盟執委會主席。
- 托馬斯·埃貝森(1954-),挪威物理化學家。
學術交流學校
[編輯]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7年5月22日) |
史特拉斯堡大學與世界各國學校在不同學院、學科中設有交流項目。學生可以申請交換到以下學校[16]: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法文)Rapport d’activités 2015-2016. [25 April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5).
- ^ lefigaro.fr. La liste des 20 universités autonomes. Le Figaro.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法語).
- ^ Bulletin officiel du 28 octobre 2008 portant sur la création de la fondation partenariale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PDF). [2008-12-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10-04).
- ^ Temps forts de la recherche à l'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2015-2016 (PDF): 2. [2017-04-06] (法語).[失效連結]
- ^ 5.0 5.1 5.2 5.3 5.4 5.5 5.6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Facultés, Écoles, Instituts. www.unistra.fr.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2) (法語).
- ^ Rapport d’Activité 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PDF). [2017-04-06] (法語).[失效連結]
- ^ Reuters Top 100: The World's Most Innovative Universities - 2016. Reuters. 2016-09-28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6) (英語).
- ^ ARWU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30) (英語).
-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2014.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19) (英語).
- ^ ARWU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3.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11) (英語).
- ^ 11.0 11.1 Histoire du Gymnase Jean Sturm. www.jsturm.fr.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08) (法語).
- ^ Philippe Dollinger. Maîtres célèbres et étudiants illustres de l'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2002-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2-08-10) (法語).
- ^ Histoire de l'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PDF). www.unistra.fr. [2013-02-0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2-24) (法語).
- ^ LOI n° 2007-1199 du 10 août 2007 relative aux libertés et responsabilités des universités, 2007-08-01 [2009-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9)
- ^ 15.0 15.1 15.2 Bibliothèques universitaires de Strasbourg. bu.unistra.fr.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5) (法語).
- ^ Echanges prévus par les accords de l'Université de Strasbourg.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8) (法語).
外部連結
[編輯]-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