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 (稱謂)
巴特爾(蒙古語:ᠪᠠᠭᠠᠲᠣᠷ,鮑培轉寫:Baγatur;喀爾喀蒙古語:Баатар Bātar;土耳其語:Bağatur, Batur, Bahadır;哈薩克語:Батыр Batyr;烏茲別克語:Batyr),亦作巴特勒、巴托、巴圖爾、把阿禿兒、拔都[來源請求]等,在蒙古語、滿語、突厥語等語言中,均意為「英雄」,是常見的中亞人名和尊稱[1]。
歷史
[編輯]這一詞彙最早見於7世紀的中國隋朝史書,為長城以北的游牧民族使用[2][3]。到8世紀,已經被突厥汗國使用,到9世紀傳入東歐,為保加利亞第一帝國的保加爾人使用。有說法認為這一詞彙來源於伊朗語族的詞根*bag,意為「神、領主」[4]。
自13世紀起,各個蒙古部落將巴特爾當作尊榮的頭銜,授與部落中的勇者。他不一定出身門閥貴族,但是他具備了獨特的勇氣,能夠拋棄自己個人的利益,勇敢果決的在危機時候做出英勇行為。巴特爾可能是任何一個具備了堅毅、勇敢、頑強、絕不屈服的人,蒙古人認為,他是受到長生天眷顧的勇者。這些勇士們,構成一個受人尊崇的群體,稱為巴圖德(Baatuud)。
這一詞彙在成吉思汗的征服活動後得到廣泛傳播,成為伊爾汗國、帖木兒帝國、莫臥兒帝國的榮譽頭銜之一,流入中亞文化、東歐文化和印度文化及當地語言。其保加利亞語形式為Багатур(Bagatur),俄語形式為俄語:богатырь(Bogatyr,博加特耶爾);波蘭語形式為Bohater(意為英雄);匈牙利語形式為Bátor(意為勇敢);喬治亞語形式為Bagatur;波斯語形式為بهادر(Bahador);印度斯坦語形式為Bahadur(巴哈杜爾)。
這一詞彙的滿語形式為巴圖魯(滿語:ᠪᠠᡨᡠ᠋ᡵᡠ,轉寫:baturu),為滿洲傳統封號之一[5]。
人名
[編輯]蒙古人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具備勇士的特質,因此經常以巴特爾來做為命名。
- 速不台,著名蒙古將領,又名速別額台把阿禿兒
- 不賽因,伊爾汗國君主,擁有巴哈圖爾汗的稱號
- 巴圖爾琿台吉:準噶爾部首領
- 烏斯滿·巴圖爾:中華民國時期新疆哈薩克族首領,參與伊寧事變
- 孟克巴特爾:中國籃球運動員
- 巴特爾 (1955年):中國政治人物,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家民委主任
- 廷巴特爾:中共開國將軍廷懋的兒子,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薩如拉圖亞嘎查黨支部書記
- 巴特爾,又名曹小強,中國大陸電視劇導演。
- 烏恩·巴特爾,漢名王立軍,原重慶市公安局局長。
以巴特爾同源詞為名
[編輯]- 阿洛戈博圖爾,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將領。
- 巴哈杜爾·沙一世,莫臥兒帝國君主
- 巴哈杜爾·沙二世,莫臥兒帝國末代君主
- 班達·辛格·巴哈都爾,莫臥兒帝國時期錫克勇士
- 巴托里·斯特凡,特蘭西瓦尼亞的匈牙利貴族,後來當選波蘭國王和立陶宛大公。
- 薩姆·馬內克肖,印度英屬時期將領,綽號為Sam Bahadur
- 巴都爾薩野:尼泊爾沙阿王朝王族大將
- 烏斯滿·巴圖爾:哈薩克族部落比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書目
[編輯]- Beckwith, Christopher I.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A History of Central Eurasia from the Bronze Age to the Pres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6 March 2009 [30 May 2015]. ISBN 069113589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1).
- Brook, Kevin Alan. The Jews of Khazaria 3rd e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8. ISBN 9781538103425 (英語).
- Grousset, René. The Empire of the Steppes: A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70. ISBN 9780813513041 (英語).
- Saunders, J. J. The History of the Mongol Conquests.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2001. ISBN 9780812217667 (英語).
- 鄭天挺. 《探微集》. 中華書局. 2009 [2019-12-24]. ISBN 97871010698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