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多·利奧波德
奧爾多·利奧波德 | |
---|---|
出生 | 美國愛荷華州伯靈頓 | 1887年1月11日
逝世 | 1948年4月21日 美國威斯康辛州巴拉布 | (61歲)
職業 | 作家、生態學家、林務官和環境保護主義者 |
國籍 | 美國 |
主題 | 自然保育、土地倫理、土地健康、生態學意識 |
代表作 | 《沙鄉年鑑》 |
配偶 | Estella Leopold |
子女 | A. Starker Leopold、Luna B. Leopold、Nina Leopold Bradley、A. Carl Leopold、Estella Leopold |
奧爾多·利奧波德(英語:Aldo Leopold,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國生態學家、林務官和環境保護主義者。利奧波德,在現代環境倫理的發展與荒野保育運動中都有著相當的影響,曾於威斯康辛大學任教,《沙鄉年鑑》即是他的著作,至今已銷售超過200萬本。利奧波德被視作美國的野生生物管理之父和一名終身的漁夫和獵人,對於當今環境倫理學的發展及荒野保護運動有著很深的影響力,認為瞭解生物多樣性及生態是野生動物管理的基礎,此外於晚年著作《沙鄉年鑑》的土地倫理一章當中,也更強調了我們人類與土地及野生動物間的倫理關係。利奧波德因撲救鄰居農場上的灌木叢火災時心臟病發作而死於1948年。
生活與工作
[編輯]奧爾多·利奧波德於西元1887年1月11日出生在愛荷華州伯靈頓。其父親卡爾·利奧波德是做核桃木桌的商人,卡爾常帶著孩子在樹林旅行,並教他的大兒子利奧波德木工和狩獵,利奧波德的成長也因此與野外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繫。小時候,利奧波德一家去密西根州的萊錫奧群島避暑,其中馬凱特島上的一個奧爾多·利奧波德保護區成為了他對野外生活熱愛之紀念。利奧波德從小便展現自己敏銳的觀察天賦,喜歡花上數小時在家附近作鳥類的技術和分類。利奧波德進入坐落於紐澤西州勞倫斯威爾(英語:Lawrenceville)、享有很高聲望的勞倫斯威爾中學,隨後又繼續升入耶魯大學林學院。1909年,他獲得了林學碩士學位。利奧波德從生態學、美學與神秘感,以及資源等角度逐漸產生了對自然的欣賞。從此以後,他的職業生涯就圍繞著林學、生態學與寫作展開了。
利奧波德在美國聯邦林業局供職18年,其間在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工作,直至1924年調往威斯康辛州麥迪遜市的林業生產實驗室(英語:Forest Products Lab)。1928年,他離開林業局,開始承攬合同獨立工作。他主要在美國各處從事野生生物與獵物的考察。
1933年,利奧波德受聘為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農業經濟學系(英語:Agricultural Economics Department)獵物管理專業的教授(英語:Professor of Game Management)。他與其妻孩共住於校園附近的一幢普通的雙層住宅內,任教直到逝世。今天,他的住所是麥迪遜市一處公認的地標。他的一個兒子魯納(Luna)後來成了著名水文學家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地質學教授。另一個兒子史塔克(A. Starker Leopold)是一位知名的野生生物學家,同樣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教授。
作為保育野生生物和荒野地區的提倡者,利奧波德於1935年成為了荒野協會的創始人之一。為紀念他而承其名的奧爾多·利奧波德荒野地處新墨西哥州吉拉國家森林(英語:Gila National Forest)。利奧波德在努力使吉拉作為荒野地區管理的提議中發揮了作用。最終,1924年,美國政府指定吉拉國家森林為首塊荒野地區。利奧波德荒野和吉拉國家森林常常一起被看作是遍及全美的現代荒野保育運動的起點。
他的自然寫作以樸素直接而聞名。他對各種他曾生活或了解過多年的自然環境的描繪,從中展現出的對存在並發生於自然中的東西的熟悉令人印象深刻。利奧波德對他認為所頻繁施加給自然系統(例如土地)的、缺乏文化或社會對土地基礎的完全所有權意識的傷害(這遮蔽了對人類所歸屬的生命共同體的一切感受)提出坦率的批評。他覺得,如今由「機械化」而產生的安全與繁榮給人們帶來了思考自然之寶貴和多了解其中之事的時間。可是,他還寫道,「從理論上說,農業機械化應當解除了農民的鎖鏈,然而,是否真正如此,還是值得懷疑的。」[1]
著作
[編輯]狩獵管理
[編輯]1933年出版的《狩獵管理》(Game Management)為利奧波德早年的作品,說明野地應適度開放,將打獵是為一正當的休閒娛樂,認為此運動可促進野地平衡。
沙鄉年鑑
[編輯]在利奧波德死後不久,1949年出版的《沙鄉年鑑》一書有數百萬的讀者,改變了環境運動,促成生態學成為一門科學。同樣地,伴隨著首個世界地球日,荒野協會和利奧波德的工作也是環境運動的重要先驅。
此書是自然歷史、以文寫景與哲學的結合。利奧波德早年於生物調查局工作,且十分崇拜吉福·平肖,晚年則反省此段保育的過程,因而著《沙鄉年鑑》,此內容與早期作品(如:《狩獵管理》)思想相反。也許最使它著名、且定義了他的土地倫理(英語:The land ethic)的是下列引文:「當一個事物有助於保育生物共同體的和諧、穩定和美麗的時候,它就是正確的,當它走向反面時,就是錯誤的。」[2]說明土地為生命能量的泉源,是一切自然的存在,且土地為一生命共同體,每一生命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人類並非主人。營養級的概念是「像山那樣思考」一節提出的,在其中利奧波德意識到,殺死一隻掠食動物——狼,會對生態系統的其餘部分產生重大的牽連影響。[3]
聖經內亞伯拉罕上帝將土地賜予人類的故事,進而影響了西方世界對於土地的使用態度,《沙鄉年鑑》內容即說明現代人將土地視為奴隸,土地必須為我們付出(此根據奧狄賽殺女僕的故事)的普遍現象,早期認為倫理僅限於人與人間的關係,而利奧波德則呼籲大家必須將倫理提升至非人的境界。
觀念改變
[編輯]- 著名故事:生物調查局工作發現美國的狼群會捕獵鹿來做食物,為了保育鹿,調查局因此對郎展開捕獵行動,而早年於調查局工作的奧波德也加入獵狼行動,然而在一次捕獵行動中,獵到了一隻母狼,當利奧波德走進母狼時,發現母狼雙眼鏡閃爍著綠光,由此啟發他重新思考倫理。事實上並沒人能理解狼真正存在的意義,除非我們能如同山一樣的思考(如同山依樣長時間對自然的理解,而非以人類短淺的眼光看待自然)。
- 倫理:由人到非人的概念。
- 土地:土地倫理中的「土地」並非僅指泥土,而是所有自然觀念的組成(但並未包含風、雲、雪、語...等自然現象)土地為生物共同體(英語:Biotic community),所有自然物皆為土地的成員,因此人類並非土地的主人,人類只是土地的一員,所以人無權高高在上,以主人自居,亦不該令土地為己效勞,我們必須尊敬土地本身與其他成員。
- 土地倫理的概念:歸納土地倫理的原則,當一件事趨於保存土地的穩定、整體與美麗,而此便是件正確的事;反之則是錯誤的事。[2]
資源保育
[編輯]《沙鄉年鑑》的一章「土地倫理」中,利奧波德在「生態學意識」的小節深入探究了資源保育。他寫道:「資源保育是人和土地之間和諧一致的一種表現。」利奧波德覺得,通常認為需要更多的資源保育教育,然而其分量和內容值得討論。
在利奧波德寫作的時候(20世紀40年代後期),他似乎可將當時課程內容的指導方針概括為:「遵紀守法;行使投票權利;參加某些組織,並在你自己的土地上來進行實踐,以證明資源保護是有利可圖的。其餘的事情則由政府來做。」他對這種「方案」深感不滿。對他來說,這看來似乎對自利有用處,卻並不能解決倫理問題。
這樣的事實使他得出結論:在缺乏覺悟的情況下,義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並且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是要把社會覺悟從人延伸到土地。同時他寫道,他相信,由於沒有哲學和宗教上的好處,而使資源保育被簡單化了。
利奧波德舉出了威斯康辛州西南部的表層土正向海洋流失的問題中的一個例子來引起注意,希望能在應對教育上的挑戰的同時也解決倫理問題。1933年,政府給將在5年內都採用補救措施的農場主們提供協助,這被廣泛地接受了。五年期限一滿,農場主們繼續使用的僅僅是那些能使他們獲得經濟收益的措施,而忽視了那些對社區有益的措施。於是,1937年,威斯康辛州立法機關通過了土壤保護區法令(英語:Soil Conservation District Law),允許農場主們自己制訂土地使用規則。即便有另外的免費技術服務的激勵以及可得到的專業機器的貸款,有益社區的規則仍舊被無視,就像什麼規則也沒制訂過一樣。確實有一些小小的進步,但還不足以應對相關的問題。
參見
[編輯]註解
[編輯]- ^ Leopold, A. A Sand County Almanac (1970 ed.) p. 262 "Theoretically, the mechanization of farming ought to cut the farmer's chains, but whether it really does is debatable."
- ^ 2.0 2.1 Leopold. A Sand County Almanac. 1970: 262.
A thing is right when it tends to preserve the integrity, stability, and beauty of the biotic community. It is wrong when it tends otherwise.
- ^ Leopold, Aldo. Thinking Like a Mountain. Eco-action.org. 2023-09-12 [2023-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4) (fr-FR).
參考
[編輯]- Knight, Richard L. and Suzanne Riedel (ed). 2002. Aldo Leopold and the Ecological Consci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14944-0.
- Lorbiecki, Marybeth. 1996. Aldo Leopold: A Fierce Green Fire. Helena, Mont.: Falcon Press. ISBN 1-56044-478-9.
- McClintock, James I. 1994. Nature's Kindred Spirit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ISBN 0-299-14174-8.
- Meine, Curt. 1988. Aldo Leopold: His Life and Work. Madison, Wi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ISBN 0-299-11490-2.
- Newton, Julianne Lutz. 2006. Aldo Leopold's Odyssey. Washington: Island Press/Shearwater Books. ISBN 978-1-59726-0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