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基耶爾維波爾卡
塞基耶爾維波爾卡(芬蘭語:Säkkijärven polkka),亦稱芬蘭波爾卡[1]、卡累利阿-芬蘭波爾卡,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芬蘭民間波爾卡舞曲。此曲在芬蘭手風琴手中十分流行,特別是由維利約·韋斯泰里寧的演出而深受大眾歡迎。該曲最初記錄於塞基耶爾維(今俄羅斯列寧格勒州孔德拉季耶沃 )。曲子常用的歌詞中有這樣一句:儘管塞基耶爾維已經淪陷(在冬季戰爭中失去),但芬蘭人依然有波爾卡[2]。最著名且最具歷史意義的錄製是在1939年6月17日赫爾辛基德語學校舞廳里進行的。該錄音不僅拯救了維堡,且成為歷史上塞基耶爾維波爾卡最著名的一次演出。
歷史
[編輯]該波爾卡的旋律最早在19世紀末就在卡累利阿開始演奏,儘管當時還沒被命名。當時的手風琴手經常把此曲加入他們的演出單裡。大多數情況下來自塞基耶爾維的琴手常演奏此曲,所以漸漸地人們開始稱其為「塞基耶爾維波爾卡」。此曲旋律與一些俄羅斯西部及波蘭曲子類似。
韋伊諾·凱海雷和威利·拉爾森
[編輯]一位來自塞基耶爾維名為韋伊諾·凱海雷(Väinö Kähärä)的琴手對此曲的誕生貢獻突出。他把從家鄉聽到的三個波爾卡曲子合併為一個。1927年他移居美國,並成為紐約一位挪威芬蘭裔美國人手風琴手威利·拉爾森的學生。作為回報,凱海雷教了拉爾森一些芬蘭舞曲。於是,塞基耶爾維波爾卡首次於1928年10月由拉爾森在紐約替哥倫比亞唱片編曲灌制,伴奏的樂器是鍵盤式手風琴。[2]
維利約·韋斯泰里寧
[編輯]維利約·韋斯泰里寧(Viljo Vesterinen)錄製過此曲四次。他的第一次錄製最早在1930年進行的。該錄音並非是手風琴獨奏,而是加有歌詞伴唱。之後他分別在1939年、1947年及1952年錄製過此曲。
軼事
[編輯]繼續戰爭期間,剛剛收復維堡的芬軍發現撤退的蘇軍在城市周圍布下了許多無線電控制的地雷。芬蘭陸軍及芬蘭廣播公司的專家們在搞清楚這種地雷的工作原理後,發現這種地雷是透過幾個特定的音頻來引爆,便在維堡設置了一台移動發射器,在地雷使用的頻率上不斷播放這首曲子以干擾地雷工作。[3]
流行文化
[編輯]動畫電影少女與戰車劇場版將這首曲子用作繼續高中的主題曲。
參考資料
[編輯]- ^ 从《芬兰波尔卡》与《拉德茨基进行曲》看如何细腻表现手风琴小品. 樂器學習網. 2021-05-16 [202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6) (中文).
- ^ 2.0 2.1 Tamminen, Toivo. Tarina siitä, miten polkka tuli Amerikan kautta Suomeen. Hanuri-lehti. 1993, 21 (3): 16–19 (芬蘭語).
- ^ Säkkijärven Polkka. [2016-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