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溫·賴肖爾
埃德溫·賴肖爾 Edwin O. Reischauer | |
---|---|
出生 | Edwin Oldfather Reischauer 1910年10月15日 大日本帝國東京府東京市芝區白金台(現東京都港區) |
逝世 | 1990年9月1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 | (79歲)
國籍 | 美國 |
別名 | エドウィン・O・ライシャワー |
母校 | 歐柏林學院學士 哈佛大學博士 |
配偶 | Elinor Adrienne Danton 松方種子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日本學 東亞研究 |
機構 | 美國駐日本大使(1961-1966) 哈佛大學 |
論文 | Nittō guhō junrei gyōki: Ennin's Diary of His Travels in T'ang China, 838–847(1939) |
博士導師 | 葉理綏 |
博士生 | Gail Lee Bernstein 約翰·W·道爾 John Curtis Perry |
其他著名學生 | 傑伊·洛克斐勒 |
埃德溫·奧德法瑟·賴肖爾(英語:Edwin Oldfather Reischauer,1910年10月15日—1990年9月1日),又譯作賴世和、賴孝和、賴紹華[1],美國歷史學家和外交家,1961年至1966年任美國駐日本大使,是美國公認的日本問題專家。他還與美國人喬治·M·馬科恩在1937年合作發展了韓語的拉丁化標音馬科恩-賴肖爾表記法,在歐美國家廣為使用,並成為北韓及南韓(到2000年)的官方羅馬正寫法,主要用於地圖和手語。
生平
[編輯]1910年10月15日出生於日本東京,為家中次子,其父奧古斯特·K·賴肖爾是1905年從美國去日本傳教的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16歲之前在日本生活,接觸了日語和日本文化。1931年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奧伯林學院並取得文學士學位,主修歷史,輔修政治。1932年取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1933年—1938年獲得哈佛燕京學社獎學金,赴法國、日本、中國等地研究日本語言和歷史,1939年因對日本天台宗三祖圓仁法師所著的佛教史傳《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的研究取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其導師是葉理綏。其後在哈佛大學任教,並與美國的漢學家費正清一起開設東亞文明課程。1943年-1945年應徵入美國陸軍部工作,負責解讀日本電訊密碼。二戰後重回哈佛大學任教,開設了日本語言和歷史課程。在哈佛大學度過了絕大部分教學生涯,曾任遠東語言系的主席。1956年—1963年任哈佛燕京學社第二任社長。1973年創辦哈佛大學日本研究所,1985年該所更名為「賴肖爾日本研究所」以資紀念。1981年退休。1990年9月1日逝世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拉霍亞。
1961年應美國總統甘迺迪之邀,出任美國駐日大使,在任期間相當程度地改變了美國與日本之間的認識與定位。曾參與美國對琉球的調查,並代表美國與日本的小坂善太郎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談判對琉球進行援助的問題。1964年被一名據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日本青年襲擊,大腿被刺傷,手術時因輸血感染肝炎,回國休養很長時間後才從這次恐怖襲擊中康復過來。1966年辭職,返回哈佛大學任教。離任前於8月13日密電美國國務院,力主改善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並於1968年2月12日將他受命制訂的《對華政策備忘錄》(又稱《賴肖爾備忘錄》)上交美國總統林登·詹森。
著作
[編輯]- 自著有:《Ennin's Travels in T'ang China》(圓仁唐代中國之旅),1955年;《My Life Between Japan and America》;《The Japanese》(日本人); 《當代日本人—傳統與變革》等。
- 合著有《東亞文明:傳統與變革》(與費正清合著)、《中國:傳統與變革》(與費正清合著);《賴肖爾備忘錄》(與MIT的盧西·派伊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多克·巴尼特共同起草),1968年。
- 譯著有:《入唐求法巡禮行記》(Ennin's Diary: The Record of a Pilgrimage to China in Search of the Law),1955年。
參考文獻
[編輯]引用
[編輯]- ^ 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 (下). mall.cnki.net. [202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文獻
[編輯]- Chapin, Emerson. "Edwin Reischauer, Diplomat and Scholar, Dies at 7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2, 1990.
- Deptula, Nancy Monteith and Michael M. Hess. (1996). The Edwin O. Reischauer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A Twenty-Year Chronicle. Cambridge: Reischauer Institute, Harvard University.
- Haberman, Clyde. "Books, East and West: My Life Between Japan and America by Edwin O. Reischauer," New York Times. August 20, 1986.
- McDowell, Edwin. "Major Encyclopedia on Japan Written In English."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1, 1983.
- Packard, George R. Edwin O. Reischauer and the American Discovery of Japa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0-231-14354-0
- Rabson, Steve. "'Secret' 1965 Memo Reveals Plans to Keep U.S. bases and Nuclear Weapons Options in Okinawa After Revers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Asia-Pacific Journal, 5-1-10, February 1, 2010.
- Reischauer, Edwin. (1986). My Life Between Japan And America. New York: Harper & Row.
- Schulman, Frank Joseph. (1970). Japan and Korea: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in Western Languages, 1877–196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ondon: Routledge. ISBN 0-7146-2691-0
- Zurndorfer, Harriet Thelma. (1995). China Bibliography: A Research Guide to Reference Works About China Past and Pres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eiden: Brill Publishers. ISBN 90-04-04487-6; ISBN 90-04-10278-7; ISBN 978-90-04-10278-1 (cloth) [reprinted b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Honolulu, 1999. ISBN 0-8248-2212-9; ISBN 978-0-8248-2212-5 (pap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