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寺 (昆明市)
圓通寺 | |
---|---|
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昆明市五華區 |
座標 | 25°3′18.14″N 102°42′37.25″E / 25.0550389°N 102.7103472°E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明至清 |
編號 | 5-14 |
認定時間 | 1998年 |
圓通寺是雲南省昆明市的一座佛教寺院。寺內有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和藏傳佛教三派的佛殿,以大乘佛教為主。[1]
歷史
[編輯]圓通寺始建於南詔時期[2],初名補陀羅寺。南宋寶祐三年(1255年)元世祖南征時毀於兵火。元大德五年(1301年),雲南行中書省左丞阿昔思決定重建,延祐六年(1319年)建成,並更名為圓通寺,當時有觀音大士殿、藏經閣、圓通寶殿、鐘鼓樓和兩座佛塔等建築。明成化年間重修,改藏經閣為接引殿。清康熙七年(1668年),吳三桂大規模擴建,將山門南移至圓通街街面,新建圓通勝境牌坊、天王寶殿、八角彌勒殿。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同治十年(1871年)圓通寺發大水,部分建築受損。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昆明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使用,1975年交還市城建局管理時寺內花木無存,建築受損,1976年起修復,1979年10月重新對外開放。[3]現還作為雲南省佛教協會駐地[4]。
1983年3月,圓通寺被公布為昆明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5];1983年4月,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6];1998年11月,被公布為雲南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5]。
名稱
[編輯]圓通寺初名「補陀羅」為梵語「光明」的音譯,同普陀羅,為佛教名山[3]。「圓通」則為觀音法號,意為「明白」[1]。
建築
[編輯]圓通寺北靠圓通山,南臨圓通街,占地面積12,767平方米。入山門後為下坡,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為山門、圓通勝境坊、前殿、八角亭(彌勒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接引殿(藏經閣)、接引殿、銅佛殿等。[7][8]圓通寶殿前鑿一大池,八角亭位於池中央,南北以石拱橋相接,池兩側又設有抄手遊廊,布局有唐代水榭式佛殿和池塘院落風格[9]。
1985年,為迎奉泰國佛教協會贈送的釋迦牟尼銅像,在大殿後增建泰式的銅佛殿。[3]
圖集
[編輯]-
圓通勝境坊
-
八角亭
-
圓通寶殿
-
銅佛殿
-
韋陀像
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走遍中國》編輯部編著. 中国. 北京: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9: 507. ISBN 978-7-5032-3654-9.
- ^ 雲南通志 (四庫全書本)/卷15. 維基文庫 (中文).
圓通寺在城內螺峯山,建自䝉氏
- ^ 3.0 3.1 3.2 高介華主編. 中国历代名建筑志 上. 武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5: 287–288. ISBN 978-7-5351-9487-9.
- ^ 云南省佛教协会. 雲南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2022-02-25 [2022-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5).
- ^ 5.0 5.1 林爽爽主編. 新编昆明市情. 昆明: 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0: 1251. ISBN 7-5416-1374-6.
- ^ 国务院批转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确定汉族地区佛道教全国重点寺观的报告》的通知. [2015-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雲南省昆明市委員會編. 昆明文史资料集萃·第一卷. 昆明: 雲南科技出版社. 2009: 603–604. ISBN 978-7-5416-3655-4.
- ^ 國家文物局主編;雲南省文化廳編著. 中国文物地图集·云南分册. 昆明: 雲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1: 214. ISBN 7-5416-1120-4.
- ^ 羅世平,如常主編. 世界佛教美术图说大典 建筑 3. 長沙: 湖南美術出版社. 2017: 1129. ISBN 978-7-5356-7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