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于庭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0年7月21日) |
單于庭,匈奴單于所在的王庭和匈奴的政治中心,見於《史記》、《漢書》和《後漢書》。
簡介
[編輯]《漢書》記載匈奴沒有城郭,以穹廬為庭。匈奴每年正月諸長官往往小會於單于庭,五月大會於龍城(因匈奴崇龍神,將會處稱龍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秋天大會於蹛林,以統計財產、人口、牲畜等。
西漢
[編輯]西漢前期單于庭,在西漢時期的代、雲中以北的蒙古高原。[1]《史記·匈奴傳》:「單于之庭直代、雲中」;[2]《漢書·匈奴傳》:「單于庭直代、雲中」。[3]元狩四年(前119年)漢軍北征後,「匈奴遠遁,幕南無王庭」,但可能並不特指單于庭,因為單于以下還有王,如左賢王等等。公元前105年烏維單于死,兒單于即位,據《史記·匈奴傳》:「自此之後,單于益西北,左方兵直雲中,右方直酒泉、敦煌郡」,此後匈奴單于、左部和右部向西北遷移,其左部已遷移至雲中以北,右部遷移至酒泉、敦煌以北的蒙古高原,而單于庭位於其中,與此同時漢朝發動討伐大宛之戰,並令公孫敖在漠南筑受降城,而匈奴內部正巧也遇上大雨雪,畜多饑寒死。[4][5]據《漢書·匈奴傳》記載呼韓邪單于打敗烏籍單于後「復都單于庭」,隨後郅支單于在擊走蒙古高原上的呼韓邪單于後「都單于庭」。[6]
據學者考證,匈奴單于庭在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附近,匈奴單于庭分北庭與南庭,西漢時北庭在今蒙古國杭愛山東部之北鄂爾渾河上游地區、杭愛山東麓、哈喇巴爾噶遜附近。南庭在今河北赤城一帶。
東漢時期的南匈奴
[編輯]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48年)匈奴分裂成南北二部。建武二十六年(50年)東漢為安置內附南匈奴立南單于庭帳於五原縣(今內蒙古包頭市西)西部塞八十里處。隨後又入遷雲中郡(治所在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北),於同年冬(50年)再遷至西河郡美稷縣(今內蒙古準格爾旗西北)。所領內附的南匈奴,散居於今內蒙古河套與鄂爾多斯地區以及陝西省北部、山西省北部一部分地區。東漢也於其地置使匈奴中郎將,監護南匈奴部眾。
參見
[編輯]注釋
[編輯]- ^ 林劍鳴 (1992),新編秦漢史(上) pp.548,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ISBN 9789571105741。
- ^ 諸左方王將居東方,直上谷(《史記索隱》注案姚氏雲「古字例以『直』為『值』。值者,當也」;《史記正義》註:上谷郡,今媯州也。言匈奴東方南出,直當媯州也)以徃者,東接穢貉、朝鮮;右方王將居西方,直上郡(《史記正義》註:上郡故城在涇州上縣東南五十里。言匈奴西方南直當綏州也)以西,接月氏、氐、羌;而單于之庭直代、雲中(《史記正義》註:言匈奴之南直當代、雲中也)。《史記·卷百一十·匈奴傳》
- ^ 諸左王將居東方,直上谷以東(師古曰:「直,當也。其下亦同也。」),接穢貉、朝鮮;右王將居西方,直上郡以西,接氐、羌;而單于庭直代、雲中。《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
- ^ 是歲元封六年也。自此之後,單于益西北,左方兵直雲中,右方直酒泉、燉煌(《史記正義》註:括地誌云:「鐵勒國,匈奴冐頓之後,在突厥國北。樂勝州經秦長城、太羹長路正北,經沙磧,十三日行至其國」)。……漢使貳師將軍廣利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將軍敖築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饑寒死。《史記·卷百一十·匈奴傳》
- ^ 是歲,元封六年也。自是後,單于益西北,左方兵直雲中,右方兵直酒泉、敦煌。……漢使貳師將軍西伐大宛,而令因杅將軍築受降城。其冬,匈奴大雨雪,畜多饑寒死。《漢書·卷九十四上·匈奴傳》
- ^ 是時,李陵子復立烏藉都尉為單于,呼韓邪單于捕斬之,遂復都單于庭,然眾裁數萬人……其後二年,閏振單于率其眾東擊郅支單于。郅支單于與戰,殺之,並其兵,遂進攻呼韓邪。呼韓邪破,其兵走,郅支都單于庭。《漢書·卷九十四下·匈奴傳》
參考資料
[編輯]- 《中國歷史大辭典》
- 《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