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公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公旦
《三才圖會》的周公像
三才圖會》的周公像
三才圖會》的周公像
繼任周平公
諡號
政權周朝周邑畿內諸侯
父親西伯昌
母親太姒

周公旦,名,諡,又稱周文公周公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西周初年政治家,封於周邑,為諸侯國魯國之祖,創「禮樂制度[1][2]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追封為「褒德王[註 1]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追封為「文憲王」,後世多稱其「元聖」。

概述

[編輯]
周公像,狩野山雪

周公據說曾輔助武王克殷軍事行動。武王克殷之後,分商都畿地區為三國,設三監督察治理。武王克殷三年或四年後憂勞而逝,由周公旦和召公奭太公望輔佐其子周成王

管叔(文王三子)、蔡叔(文王五子)聯合商族殘餘勢力與徐國奄國東夷外族(《史記·管蔡世家》載聯合帝辛之子武庚),合兵勤王,在商畿地區對抗周公,周公稱之爲「三監之亂」。他們說「公將不利於孺子[3]」、「天降割於我家……有大艱於西土[4]」,周都鎬京位於殷之西,詛咒西方周國要有大難降臨。

周公出師東征,三年後戰事平息,《逸周書·作洛》載「王子祿父北奔」,周公殺管叔;流放蔡叔;廢霍叔(文王八子)為庶人,並將國家勢力擴展至東海,周公自稱「周公東征」。

周公在戰後,建造了成周雒邑,稱為「東都」,以便管制殷朝頑軍。 《尚書大傳》稱「周公攝政;一年救亂,二年克,三年踐奄,四年建侯衛行書,五年營成周,六年制禮作樂,七年致政成王。」

周公死後葬於畢[註 2]

周公攝政

[編輯]
清人繪周公像

西元前1042年,周太子誦即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周公是否在周武王之後攝政,漢代起爭論不休,是中國政治學術領域極具爭論的一大問題,至今眾說紛紜,未有定論,現在存在多種觀點,一是認同周公曾經攝政稱王,荀子尸子[註 3]韓非[註 4]翦伯贊金景芳宮長為郭偉川持這種觀點;二是認為周公並未稱王,僅僅是代行王權,司馬遷廖平王國維錢穆同意此說;三是認為周公攝政,在遇到大事的時候則稱王,鄭玄持此說;四是認為周公和周成王並行稱王,顧頡剛持此說;五是認為周公既沒有攝政,也沒有稱王,王慎行馬承源持此說;六是認為周公有攝政,但沒有稱王,楊向奎王冠英夏含夷趙儒迎楊朝明持此說。梁啓超則陷入自我矛盾,莫衷一是。[5][6][7]

尚書·金縢》篇載周武王在克後的第二年病篤,周公旦設壇祭祀,祈禱太王王季、文王,願以己身代替武王而死。不久武王病逝,武王子誦(成王)年幼,周公旦當政稱王[8]

晁福林認為後人拘於宗法制度下的正統觀念,無法相信周公僭位稱王之事,辯解成周公輔佐成王攝政來理解。晁福林認為根據先秦史籍文獻的記載,周公確實稱過王[9]:131—132。《司土簋》銘文有,「王來伐商邑,延令康侯圖於衛」。《蔡尊》銘文有,「王在魯」等記載,顧頡剛認為這都是周公稱王的直接證據[10]

《尚書·周書》記述周公之事時使用「王」等言辭。《大誥》篇記述周公東征之事時稱呼周公為「王」,如「王曰:『嗚呼!肆哉爾庶邦君越爾御事……肆朕誕以爾東征』」。《多士》篇、《多方》篇記載周公東征取勝後自商都奄返鎬京之事,亦使用「王」稱呼。《康誥》篇又有,「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此篇涉及周公平定三監之亂後封康叔於衛地之事,康叔乃文王之子、周公之弟,故文中稱「弟」。《酒誥》篇、《梓材》篇的性質與《康誥》篇相同,皆稱呼周公為「王」。《洛誥》載,「惟周公誕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指周公大力治理周廷文武受命稱王七年。《韓非子·難二》載,「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禮記·明堂》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晁福林認為周公稱王之事出於當時政治形勢的考慮,是一種緊急措施。楊寬據此認為克殷未久,成王年幼,商族殘餘勢力及方國與國遍布東方,因此周公才當政稱王[9]:132[11]:140。《逸周書·度邑》載,「欲旦傳於後。王曰:『旦!汝維朕達弟……今維天使子,惟二神授朕靈期,予未致……維幼子大有知……乃今我兄弟相後,我筮龜其何所即。』」記述武王決定「兄弟相後」傳位於周公旦,並對此事進行過卜筮。

晁福林認為兄終弟及的繼承制度在周公之前的時代是頗為常見的,在商代習見、周先公亶父傳於三子季歷、文王不傳於伯邑考之子而傳於次子武王。西周初期,以嫡長子繼統的宗法制度尚未完善,所以周公旦繼承王位並非後人理解的大逆不道之事[9]:133。楊寬認為可能因為兄終弟及不符合周朝的宗法制度,所以司馬遷在撰寫《史記》時未被取用,寫作攝政[11]:138

青銅器銘文記載

[編輯]
周元聖像(取自清乾隆年間《歷代名臣像解》)

上海博物館藏小臣單ㄓˋ,《殷周金文集成》編號為「一二·六五一二」。其銘文記載了周成王克服商的武庚叛亂後,來到成師,周公賞賜小臣單的事件。從銘文可以證實周公輔佐周成王撲滅叛亂的史實[12]

周公與禾

[編輯]

史記·魯周公世家》中曾記載,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032年),唐地出現了吉祥兆,田間長雙穗禾,進獻於周成王,成王將它轉獻周公並作《饋禾》詩,周公受禾,又作《嘉禾》詩表示嘉許,便是嘉禾一辭的來源。

周公與夢

[編輯]

「夢神」

[編輯]
周公像

「夢周公」一詞出自於《論語·述而》篇的記載︰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意思是,孔子說︰「我衰老得很嚴重,我也很久不再夢見周公了。」這裡的「周公」,原本比喻孔子想恢復西周禮樂制度的理想,後人則把「周公」和「夢」直接聯繫起來。由於孔子的一句「吾不復夢見周公」(我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後世多以「周公」形容人進入夢鄉。[13]

周公解夢

[編輯]

周公解夢」是傳統的夢文化,依據夢的內容預測未來。流傳在民間的解夢之書《周公解夢》中,分夢為十五類:直夢、象夢、因夢、想夢、精夢、性夢、人夢、感夢、時夢、反夢、借夢、寄夢、轉夢、病夢、鬼夢、美夢。

民間傳說

[編輯]

「夢周公」、「夢見周公」——民間傳說,一個人將要發生甚麽重要的事情,周公會來投夢。典故出自《論語·述而》,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我很久沒有夢到周公了)!」後來周公被稱為「夢神」。

家庭

[編輯]
父母
兄弟
子女

周公後代

[編輯]
山東省周公廟
周公廟櫺星門

注釋

[編輯]
  1. ^ 舊唐書》記載為天授三年追封。
  2. ^ 史記·魯周公世家》載:「周公既卒,成王亦讓,葬周公於畢,從文王。」《竹書紀年》註:「畢西於豐三十里」。 《括地誌》云:「周公墓在雍州咸陽北十三里畢原上。」劉向《諫成帝營陵寢疏》:「黃帝葬於橋山,堯葬濟陰,丘隴皆小,葬具甚微。文、武、周公葬於畢,秦穆公葬於雍橐泉宮祈年館下,皆無丘隴之處。此聖帝明王、賢君智士遠覽獨慮無窮之計也。」
  3. ^ 尸子》說:「昔武王崩,成王少,周公踐東宮,祀明堂,假為天子。」
  4. ^ 韓非子·難二》說:「周公旦假為天子七年。成王壯,授之以政。非為天下計也,為其職也」。《韓詩外傳》卷三:「周公踐天子之位七年。 」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1. ^ 鲁——中国最特殊的诸侯国. 中國中央電視台. 東方網、國家地理. 2002-1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20) (中文). 
  2. ^ 過常寶. 西周制礼作乐与经典的生成.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 2015-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31) (中文). 
  3. ^ 尚書·金縢》. 
  4. ^ 尚書·大誥》. 
  5. ^ 郭偉川. 《周公摄政称王与周初史事论集》.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1998. ISBN 978-7-5013-1508-6. 
  6. ^ 趙儒迎. 《周公称王辩》.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年, (第3期). 
  7. ^ 楊朝明. 《周公摄政史实诠说》. 《文史》 (中華書局). 2003年, 第六十三輯 (第2期). 
  8. ^ 荀子·儒效》. 「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屬天下,惡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聽天下之斷。」 
  9. ^ 9.0 9.1 9.2 晁福林. 《夏商西周的社会变迁》.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1996年6月. ISBN 7-303-04144-3 (中文(中國大陸)). 
  10. ^ 《周公执政称王》. 《文史》. 
  11. ^ 11.0 11.1 楊寬. 《西周史》. 《中國斷代史系列》.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4月. ISBN 7-208-04538-0 (中文(中國大陸)). 
  12. ^ 陳秉新、李立芳. 《出土夷族史料辑考》 第1版.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5年12月: 第123頁. 
  13. ^ 歷史典故:睡覺與夢見周公. [2015-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延伸閱讀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