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森
呂大森(1881年—1930年11月)[1]字槐庭,號懷天,土家族,湖北建始貓幾坪人。中國民主革命家。[2][3]
生平
[編輯]1897年,呂大森中秀才。同年,入湖北武備學堂。1903年拒俄運動爆發,同年5月13日,武昌各學校的學生在曾公祠集會,呂大森發表演說,揭露俄國野心,並斥責清廷。不久,他參加花園山聚會,同朱和中等人組織樂群印刷社,翻印了《猛回頭》、《警世鐘》等宣傳反清革命的圖書。[3]
1904年7月,呂大森和宋教仁、胡瑛等人在湖北武昌創建科學補習所,呂大森任所長。不久,他應黃興邀請,同胡瑛一起到湖南長沙策劃響應華興會組織的長沙起義,決定呂大森任蜀省及施南分部總理。此後,呂大森同康建唐返回施南聯絡會黨。長沙起義失敗,科學補習所遭到清政府查封,呂大森也遭到通緝,潛逃入深山。事態平靜後,他聯絡劉靜庵在施南成立天錫會,作為日知會的聯絡機關,但旋即被清政府偵得,該會不得不停止活動。呂大森返回建始縣城,聯絡季廷輝、孟美武、熊華廷、朱純武等士紳,企圖組織武裝舉行起義。事泄,季廷輝等四人被清政府處決,呂大森率領武裝在梭步埡同追兵戰鬥,失敗後逃到宣恩。[3][2]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他和共進會會員向炳琨聯名向施南清軍管帶李汝魁致信,勸其起義,李汝魁沒有回應。呂大森遂面見李汝魁,經過呂大森說服,李汝魁在1911年10月28日宣布反正,恩施縣、建始縣、利川縣、咸豐縣、宣恩縣、來鳳縣、鶴峯縣七縣響應。不久,李汝魁被宣防營管帶朱揚武(原名陳金瑞)刺死,革命黨人康秉鈞被殺,呂大森被迫逃到武昌,不久到煙臺投靠山東都督胡瑛,負責協理軍務。1912年,胡瑛去職後,呂大森遷居上海。1913年二次革命時,他在上海參加討袁,被江蘇都督程德全逮捕入獄。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呂大森方獲釋。[3][2]
1920年,呂大森在建始縣被靖國軍以「通北」的嫌疑逮捕入獄,不久獲得保釋回家守服。1922年,他因在武漢參加驅逐湖北督軍王占元而被捕入獄,關在武昌。王占元去職後,呂大森方獲釋。[3][2]
1927年,他去安慶養病時,曾寫下《放歌行》一詩。1930年,他到杭州投靠出任浙江省主席的張難先,希望求得職務。但張難先一時沒有給他安排職務,他整日在旅社,十分不滿,曾給張難先寫下一首七律:
滄海洪流久共經,廿年舊朋半凋零。欺人未老頭先白,憐我為君眼獨青。路太崎嶇難著足,交深爾汝竟忘形。幾回欲唱南山矸,不遇知音孰肯聽。
有一天,他應邀赴張難先舉辦的宴會,在宴席上用頭撞碎門窗玻璃,滿臉是血,以致病發。[3]
1930年11月,他在杭州病逝。張難先為他辦理了喪事,將他安葬在西湖寶俶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