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雙重負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雙重負擔(Double burden)也稱為一日雙班(double day)、第二輪班(Second Shift)或雙重責任(double duty)[1],是指家庭中有成員一方面要工作賺錢,又要處理大量無償家務的情形[2]。在亞莉·霍奇查爾德的《第二輪班》(The Second Shift)中也稱為「第二輪班」(Second Shift)。若夫妻雙方都有工作,妻子往往會花較多時間處理家務及照顧的工作(例如育兒,或照顧生病的家人),投入時間通常比丈夫多很多。這一結果在主要是取決於社會接受的傳統性別角色。在決定誰要負責家中無償工作英語unpaid work時,也會受到勞動力市場的制約因素影響。

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記錄雙重負擔對夫妻的影響[3]。許多研究追蹤了性別分工的影響,大多數情況下,男性和女性分擔無償勞動的時間有顯著的差異。

世界各地的工作負擔不均

[編輯]

在工業化世界中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

[編輯]

傳統的女性家庭主婦-男性養家餬口模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女性就業的特徵。在20世紀初,在美國大陸,只有18%的15歲以上婦女報告獲得了非農業收入。這些婦女通常是年輕,單身,白人和土生土長的婦女。[4]相反,非農業勞動力中已婚婦女「主要是黑人或移民,非常貧窮」。[5] 有工作的母親通常在孩子的年齡足以賺錢後就退出勞動力市場

在1920年代初期,諸如「自助餐廳,托兒所,洗衣房和其他設施中」的職業機會大量湧現,這使婦女擺脫了家務勞動,並使她們得以充分參與生產領域。

婦女的這種遷移動搖了性別角色的傳統觀念,但重要的是,這是使雙重負擔變得明顯的催化劑。 20世紀30年代「鼓勵婦女實現什麼史達林稱為『偉大而光榮的職責是大自然賦予他們。明顯,在蘇聯的官方贊助崇拜母親,由反墮胎立法挾著伴隨著「生活水平的下降」,導致了行業對勞動力的巨大需求,使婦女以前所未有的數量進入了工業勞動力隊伍。」 因此,城市婦女發現自己承擔著在家外從事有償工作的「雙重負擔」(也稱為「雙重轉移」)以及其中大部分的無償勞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通常被視為一場催化劑為增加女性就業機會。最好的例證女子鉚釘工高效,愛國,女工的宣傳,二戰增加了對女性勞動力來替代的需求「的1600萬個男人動員軍隊服務。」 儘管有大量婦女在軍工廠工作,但大多數工作是在服務部門,這改變了當時對性別的期望,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對角色進行了測試和重新分配。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時期的特點是女性參加勞動力的比例較高,特別是在工業化國家。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很大比例的婦女退出了勞動力隊伍,但工人階級婦女的想法得以紮根並正常化。「在2001年,美國47%的工人是女性,而15歲以上的女性中有61%在勞動力中。」 除了對婦女勞動的需求增加之外,其他因素也促進了婦女的參與,例如更多的受教育機會以及後來的結婚和育齡。

雙重負擔的觀念隨著有關性別及其新角色的時代而發展。有時期望女性擔任提供者和照顧者的角色,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入勞動力隊伍,「獨立」的意識形態似乎開始生效,迫使一些女性在職業和家庭之間做出決定。有些人可能選擇嚴格選擇其中一種,而另一些人可能選擇承擔兩種生活方式的負擔。一些「現代人傾向於相信家務勞動平等分擔的原則,但實際上並沒有辜負這一信念。」 關於一個人的時間以及在哪裡,應該但應該花費的時間上的不斷拉鋸,創造了一個新的減速帶,它比以前的減速帶高一點。現代時代闡明了許多雙重收入夫婦在調和無償家庭工作和有償就業方面面臨的困境。包容兩種意識形態的負擔在當今社會對男女都造成了損害。

拉丁美洲

[編輯]

由於過去三十年來的全球化,非熟練工人的力量已經減弱,因此,非正規經濟蓬勃發展。在拉丁美洲,有大量的工人來幫忙家政工作,因此,家政服務便宜,從而減輕了圍繞家政問題的家庭緊張關係。目前,約一半的勞動人口受僱於非正規部門,導致「失業,就業不足和社會排斥」。[6][7]因此,在提供福利方面存在嚴重的延誤照顧兒童和老人,因為為在職家庭提供援助的壓力很小。此外,家庭傭工,其中許多是婦女,經常離開自己的國家到北方國家的非正規部門工作,以增加其家庭的收入,也延遲了政府向這些家庭提供援助的壓力。但是,自2000年代以來,由於有薪婦女工作的湧入和可供從事家政工作的人的短缺,人們對無薪工作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儘管婦女工作的增加在有工作父母的家庭的政策改變中受益匪淺,但有關工作場所條件的爭論仍在繼續。在墨西哥,馬奎拉酒行業大量湧入,生產的產品將在已開發國家銷售。女性勞動力大多是由於工作條件不安全而被剝削的,壓力是這些婦女許多疾病的主要原因。[6]

另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是拉丁美洲有條件現金轉移計劃的增加,例如墨西哥的Oportunidades計劃。儘管該方案旨在為貧困家庭增加收入,但這些條件導致負責滿足條件的家庭成員(通常是婦女)長期處於貧困狀態。這加劇了家庭內部工作負擔的不平等。

西歐

[編輯]

自1960年代以來,西歐一直參加一系列政治辯論,以增加婦女在勞動大軍中的權利。在2000年代,從考慮婦女的權利到考慮母親的權利發生了變化,重點是孕婦和母親的權利。但是,專門為母親制定法律存在一些問題。仍然存在著固有的性別偏見,即婦女是照顧孩子的人。[13]

西歐一些地區,特別是斯堪地那維亞國家,一直在制定家庭友好政策,以幫助他們在參加工作隊伍中實現性別差異的均等化。北歐國家的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是世界上最高的,而薪資差異也是最低的。政府在向老年人和年輕人提供護理方面的援助使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婦女成為勞動人口的一部分,其比率幾乎與男子相同。政府援助的例子包括帶薪育兒假和福利以及產後再入學方案。此類方案導致婦女更多地參與勞動力隊伍,並提高了出生率和經濟。

東歐

[編輯]

共產主義下,每個人都得到保證就業。但是,婦女遭受有償工作和無償工作的雙重負擔,導致生育率降低。[8]對社會平等的承諾以及出生率下降的問題使婦女享有一些權利,例如育兒和子女津貼。例如,在蘇聯產假延長至三年,並實行了兼職工作。隨著共產主義的崩潰,由於建立了新的以男性為主體的民主制度,許多權利被撤銷。儘管女工人數有所增加,但她們對諸如兒童保育等福利支持的需求仍未得到滿足,因此被忽視。[9]

亞洲

[編輯]

西亞南亞,女性僅占勞動力的三分之一。他們中的許多人,甚至是亞洲更為現代化的國家中的婦女,都參與非正規部門,從事婦女的傳統工作,例如照料或教學,卻沒有雇員健康保險或養老金計劃等福利。[10]

由於婦女從事男女照料工作的廣泛文化規範,在亞洲國家使雙重負擔的問題更加嚴重。在許多已開發國家,婦女生育孩子後就會輟學,以便有更多時間照顧他們。[11]

在婦女必須養活自己的家庭才能賺錢的國家,由於有大量的非正式工作,卻又缺乏關於女性員工的法規和安全標準。例如,在泰國,由於1997年嚴重的經濟危機,許多婦女被迫在非正規行業工作,並經常從事家庭工作,以便她們能夠兼顧家庭工作和帶薪工作。這增加了婦女一次完成一項以上工作的工作強度,並惡化了婦女的健康。[12]

原因

[編輯]

性別意識形態

[編輯]

「性別意識形態與關於男女適當行為的信念有關」。社會化在決定性別意識形態方面起著重要作用,一次所重視的是什麼,文化不一定會超越另一次。[13] 傳統的性別意識形態造成了雙重負擔,因為它假定女性為家庭看護的角色,男性為資金的提供者,而每個性別都占據著自己的權力範圍。儘管研究表明,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關於性別角色的態度已經變得更加平等,但這些性別態度的變化並未伴隨著家務分配的相應變化。

勞動力市場限制

[編輯]

儘管婦女越來越多地參加工作,但性別分工(性別歧視)仍然存在。勞動力市場上有許多制約因素造成了雙重負擔。「婦女在非正式工作中所占比例過高,併集中在自營職業中的低質量工作中。」 [14]非正式市場通常是不穩定的,其特點是工資低,收益少,缺乏正規市場提供的社會保護。即使在正式市場內,也存在職業隔離和性別工資差距。職業隔離可以是橫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橫向隔離將婦女限制在某些部門和職業,而縱向隔離則將婦女限制在職業層次結構中的特定位置。甚至在職業等級的不同級別上也發現了男人和女人。「玻璃天花板」是由於機構壁壘和規範而導致女性在高級或管理職位中相對缺席的情況。即使在女性主導的職業中,男性也經常占據技能更高,薪水更高的職位。

美國性別收入差距, 1980–2009.001

性別工資差距是職業隔離的可能結果。性別工資差距是「男女工資之間的差異」。在2008年,據估計,全球男性的收入比女性高16.5%。性別工資差距正在縮小,但進展仍然緩慢。此外,性別工資差距的縮小可能歸因於男性工資的減少而不是女性工資的增加。「各地區性別工資差距的持續存在可能反映出許多因素,包括婦女在教育和技能方面繼續處於劣勢;她們缺乏有組織的發言權和討價還價能力;針對勞動力市場流動性的針對性別的限制;以及她們較高的地位參與兼職或臨時工作。」 勞動力市場的許多特徵限制了婦女的就業機會,使她們更容易負責護理工作。

社會壓力

[編輯]

各種各樣的社會壓力共同造成了雙重負擔,包括對家庭工作的一些經濟思考,對家庭淨收入的思考,以及人們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可能要求產假的觀念。許多古典經濟學家認為,育兒並不能為國家的經濟增長做出貢獻。他們認為,像瑞典這樣的福利國家正在補貼非生產性的工作,並經常把孩子當成寵物,只消費而不長大成為生產性工人。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一個女人從無償勞動中抽離一個小時來從事有償勞動,其家庭淨收入總是比一個男人從有償勞動中抽離一個小時來從事無償勞動的家庭淨收入高。這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思想,即婦女應該從事帶薪工作,並浪費一些時間從事家政工作,而男人則不花時間去從事家庭工作,從而造成了需要填補的無薪工作時間的短缺。此外,女性比男性被要求休產假的可能性更高,這意味著她們很難獲得一份高薪的工作,這對女性的就業產生了負面影響。

政治壓力

[編輯]

Susan Himmelweit建議,政治壓力之一是授權誰的問題。在考慮政策時,政客通常只將工作視為有償勞動,而沒有考慮無償工作與有償工作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人們通常認為女性在經濟決策上與男性相似。通常情況並非如此,因為對於男性來說,收入僅僅是對休閒時間損失的補償。但是,對於婦女來說,當他們在有償部門工作時,他們仍然在損失,因為她們不得不為無法做的家務勞動做好準備,例如照顧孩子或由於缺乏資源而從頭開始做晚餐。[15]如育兒。她的淨財務收益少於一個男人的財務收益,因為她必須將收入用於提供這些準備金。此外,由於增加總工作時間和減少閒暇時間,增加有薪工作時間以賺更多錢可能對女性產生負面影響。 因此,賦予有償勞動者更大權力的政策,例如削減公共支出以減少所得稅,對女性就業產生不利影響,對女性造成雙重負擔。這樣的政策賦予在有薪部門工作的人更大的權力和考慮,而給在無薪部門工作的人更少的權力和考慮[16]。 圍繞雙重負擔的另一個政治問題是什麼樣的政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從事家政工作的人。[17]公司制定的一些政策,例如降低兼職人員的工資率或在懷孕時解僱工人,可以視為剝奪了婦女的權力。關於這是否是性別隔離的辯論仍在繼續。[18]一方面,只有婦女懷孕,從事非全日制工作而不是全職工作的婦女比例過高,這表明應該為婦女提供津貼。但是,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與不能達到公司標準並且不能遵守合同的男人類似,不能按預期表現工作的婦女也應按比例獲得福利,並且無例外超過男人。

有償工作與無償工作的不同概念

[編輯]

正如雙重負擔一詞可能暗示的那樣,當人們考慮有償工作與無償工作時,他們通常將其視為兩個獨立的實體-男人或女人正在做一個或另一個,但不是同時做的。實際上,男人(尤其是女人)經常同時從事有償和無償勞動,從而產生了工作強度的問題,即人同時從事許多活動,以補償一天中完成許多事情所需的時間。[19]家庭調查通常只會讓人們在任何給定的時間寫下他們正在做的一件事情,而沒有考慮到他們在清潔時可能正在做飯,或者在照顧孩子時正在縫製。因此,花在照顧孩子上的時間其他家庭活動可能會被低估。在開發中國家的婦女中尤其可以看到這種同時執行兩項或多項任務的應對機制。例如,許多加勒比農村婦女將這種方法用作增加她們一天可以完成的事情的一種方法。

家庭核心化程度提高

[編輯]

由於生育率下降的趨勢越來越大,家庭的核化程度增加了,那裡家庭的直系親屬在需要時較少依靠。由於這種現象,家庭沒有大家庭來依靠他們何時需要看護人或某人從事家政工作,而必須求助於市場替代者或直系家庭成員同時從事家政和有償工作。

性別差異

[編輯]

女性

[編輯]

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調查夫妻之間家庭勞動的分工,更具體地說,是關於全球範圍內各種人所扮演的性別角色。根據《2007年世界兒童狀況》,無論生活在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婦女的工作時間通常都比男子長。大多數研究發現,當父母雙方都面臨全職工作時,女性所承擔的家庭工作量要多於男性。根據世界銀行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研究,在勞動力中的墨西哥婦女仍然每周花費約33個小時執行家務。相比之下,丈夫每周只貢獻大約6個小時。更驚人的是,「女兒每周貢獻14個小時幫助母親,而兒子則花費與父親相同的時間(即每周5-6個小時)」。 在加拿大統計局對10,000戶家庭進行的一項研究中,男人平均每天花在兩​​個小時以下的時間用於托兒和家務,而女人平均花在三小時以上。這項研究強調了夥伴之間勞力分配的不平等。在接受調查的人中,只有不到15%的夫婦同意在房子裡做相同數量的工作。約83%的婦女參加了打掃衛生和準備食物的工作,而接受調查的男子中只有51%的婦女參加了這項工作。[20]

約翰·弗雷德里克·康威的書《危機中的加拿大家庭》探討了性別雙重負擔的影響。在康威的研究中,他發現了在加拿大面臨雙重負擔的男女在身體,情感和心理上的差異。在這些研究中,發現正在撫養孩子並且在工作中的婦女比僅僅面臨兩種負擔之一的婦女更容易出現焦慮症和許多其他與壓力有關的影響。

男性

[編輯]

儘管在許多社會中,女性大多看到撫養子女和同時從事職業的影響,但在這種情況下,男性也受到很大影響。在男性中並非在所有情況下都能看到這種情況,因為對男性的影響與女性受到這種額外責任的影響有很大不同。在《加拿大危機中的家庭》一書中,作者提出了大多數研究和調查中未注意到這些影響的原因。這是因為婦女的壓力可以通過包括家務勞動和職業的直接勞動來體現,而男人的壓力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要來自決策和工作家庭衝突。在這些情況下,男性必須為家庭的未來做出最佳選擇。具體來說,這些內容包括工作量,加班時間,輪班決定,甚至接受升職或調動。在這種情況下,男人被迫做出會影響整個家庭的重大選擇,從而帶來更大的壓力。這種影響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因為在傳統的性別角色中,男性被認為是家庭的骨幹力量,在過去,男性將其情感表達給其他人被視為弱點。家庭。在進行的調查和研究中,大多數男性不願被視為過於軟弱而無法承擔起成年男性在家庭中的角色的職責,過去,成年男性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持者和身體形態。考慮到這一點,在對這些主題進行調查時,很可能有人撒謊了。

類型

[編輯]
一位母親照顧女兒

工作與家庭

[編輯]

育兒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當父母也有職業時,它可能會造成雙重負擔或工作與家庭的衝突。當男女發現家庭的需求與工作的需求發生衝突時,緊張就會開始發展。當一個人面對這樣的雙重負擔時,它會影響在職業和家庭中如何做出決定;當一對夫婦決定要孩子時,這種負擔可能會產生影響。在所有有工作的婦女中,有75%處於生育高峰期。當一個人的家庭與工作之間出現矛盾時,由於某些健康影響,或者作為解決工作場所更大需求的解決方案,在家中完成的無償工作可能會減少。由於工作/家庭衝突,社交旅行和探訪以及家庭聚餐是減少的第一件事。梅·v·凱文等人在AriVäänänen的研究中。發現,如果一個男人更加重視自己的家庭,那麼他們更有可能下​​班待在家裡以應對極端的家庭需求。減輕雙重負擔的方法是在房屋,育兒託付設施中提供租用與幫助,並為婦女提供更長的產假。例如,在挪威婦女可以選擇10個月的產假,在那裡他們將獲得其工資的100%,或者12個月的假期,其中他們僅獲得其收入的80%。一些公司正在意識到工作的雙重負擔,而家庭正對其雇員產生影響,並提供靈活的工作時間表以幫助其雇員應付。這些彈性工作時間不僅可以幫助員工緩解壓力,而且對公司也有利,因為工人更快樂,缺勤的可能性較小,生產率更高,並且公司的離職率更低。正如索菲亞·姆旺吉所說:「做父母是一種樂趣。讓我們從不為之負擔,但讓我們慶祝它帶來的喜悅。慶祝那些第一步或每個單詞,第一個學校比賽,他們的畢業日,通過那些考試,登陸他們的第一個工作,結婚,讓你成為祖父母。無論如何,讓我們慶祝我們的孩子。這並不容易,但是雜耍的藝術永遠可以掌握!」

家庭與學校

[編輯]

猶太人就業與職業服務部的卡羅爾·雅各布斯表示,撫養家庭並非易事,而決定撫養家人的同時重返學校可能是一個不朽的決定。她對那些打算重返學校的人的建議是:「與教育顧問和您想從事的領域的人交談。」 她補充說:「這是一個承諾,這個決定應該涉及到您的家人。您是否可以參加孩子的壘球比賽或有時間做飯?」 有人可能要等到孩子長大後才放學,這有很多原因,例如,不想在這麼小的年齡就把他們不斷地交給保姆。但是,一旦孩子長大,父母就開始接受教育,可能會開始錯過他們通常會參加的學校活動。當孩子年紀大到足以能夠詢問父母的位置並理解其答案時,在離開孩子的同時處理教育事務的罪惡感就會減少。即使在養育家人的同時進行教育也要付出代價,但好處包括獲得更高的薪水工作,獲得更多的知識以及財務上的穩定。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負擔將包括試圖平衡工作以及家人和學校教育的人,因為他們目前仍需要工作以養家餬口。對於那些很難滿足家庭需要的課程安排的人,有一些選項可以要求他們完成課程的所有工作,但所有課程都可以在線進行。例如,美國德拉瓦大學鳳凰城大學網上既有科學的護理學士和科學碩士的護理計劃,為人們在網上完成。

單身父母與已婚父母

[編輯]

單親父母的雙重負擔

[編輯]

「單身父母通常沒有在家中兩個成年人之間分配任務的奢侈。」 「已婚夫婦家庭中的父母可能能夠分工,以便一個父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與工作有關的活動和創收活動上,而另一父母則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與家庭有關的非收入活動上。」 已婚父母可以選擇分擔工作量,即使通常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但單親父母沒有選擇與任何人分擔工作量的選擇。

對於單身婦女或已婚婦女,雙重負擔通常被視為主要問題。但是,人們通常很少認識到男人能夠並且經常與父母在嘗試平衡工作和家庭時經歷同樣的磨難和艱難時期。在《危機中的加拿大家庭》一書中,康威用艾希勒的論點解決了這個問題。埃希勒說,「社會科學無法理解男人」,因為他們傾向於「輕描淡寫或忽略男人在工作與住房之間的潛在衝突」。已婚男人可以避免雙重負擔的全部影響,但單身父親完全無力避免家庭和工作的雙重負擔。儘管單身父親面臨的問題與單身母親面臨的問題相同,但他們有兩個優勢對他們有利。男性通常比女性收入更高,單身時間更短。但是,在他們再婚或有一個女人來幫助他們到屋子外面之前,男人仍然必須像女人一樣處理性和情感上的挫敗感。他們必須處理工作,育兒和家庭責任之間的平衡。單身父親通常對自己做父母的能力表示懷疑,並且在心理上受到挑戰。「工作的單身父親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所有在職父母所面臨的後勤問題。他必須改變自己對男人的看法。」 一個男人是單親父母,並且感覺到雙重負擔的影響會並且將會干擾他的職業生涯,就像有職業的單身母親一樣。一項研究表明,由於雙重負擔,百分之五的單身父親被解僱,另有百分之八的人選擇辭職,因為雙重負擔對他們平衡工作和家庭造成太大負擔。話雖這麼說,單身父親對雙重負擔的影響與婦女一樣,甚至更多。

單身母親所承受的雙重負擔有歷史的先例,目前仍然存在。單身母親通常有較高的就業率,在家中有孩子,雙重負擔的總體水平最高。婦女通常也比男子擁有更少的經濟資源,沒有伴侶可以與她們分擔工作量。單身母親在經濟脆弱性中處於嚴重困境。他們可能面臨工作歧視並且收入不高,因此在維持雙重負擔方面將面臨進一步的困難。單身母親的家庭往往徘徊在貧困線附近,貧困率是男性的兩倍。

已婚父母的雙重負擔

[編輯]

在父母已婚的家庭中也有雙重負擔。有兩名父母的家庭只能由一名在職父母來提供大部分家庭活動。

由於婦女在勞動力隊伍中的作用不斷擴大,通常並未伴隨著對其家庭和家庭活動的期望的放鬆,因此當今許多婦女面臨著家庭和工作責任的雙重負擔。許多婦女即使在從事全職工作時,也承擔著家庭最大的家庭義務。這會激怒和挫敗感,因為這些婦女知道她們在職業生涯之外從事大部分家務活。據說,除了性別角色之外,還有更多原因說明為什麼男人和女人在做家務上有所不同。一些理論認為,女性對家庭清潔的期望高於男性。女人覺得她們必須以男人不承擔的方式對房屋狀況負責。男性確實將大部分時間用於職業,但女性卻花了兩倍的時間照顧孩子,家庭狀況並承擔家庭責任。在2004年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圖表中,比較了25-54歲之間已婚男人和女人的工作量,顯示女人做家務比男人多100%,並且顯示男人比女性擁有更多的休閒時間。隨著1980年雙重負擔的增加,女性對婚姻的要求比男性更高,他們希望男性在家裡做更多的事情來減輕「第二輪」的負擔。有工作但仍在家中承擔大部分家務勞動的婦女的雙重負擔導致婦女提起訴訟或離婚。

這種夫妻雙重負擔的概念是世界範圍的現象。在世界上不同的文化中,女性在工作上花費的總時間比男性多。在日本,一旦結婚,即使經過一整天的工作,他們仍會被奉獻給妻子和母親,他們會全力以赴。拉美婦女現已大量加入勞動大軍,仍然面臨她們所謂的兩難的旅程。儘管在拉丁美洲文化中,男人開始與孩子互動更多,並在房子周圍提供更多幫助,但家庭的主要責任仍然落在房子裡的女人身上。有時,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婦女仍然被剝奪了大部分家政工作的職權。歐洲男人更可能與孩子們玩耍並與孩子互動,但不太可能充分參與其日常護理。他們更有可能在家中幫助妻子,但很少能平等地解決所有家庭事務。男人通常不能辜負他們平等分配家務勞動的信念:他們可能會相信房子裡的工作量是平等的,但是許多妻子從事不便工作使他們無法跟進。

而且,傳統上將家務勞動(「家務勞動」)定義為與「福利」有關的活動,例如烹飪和清潔。但是,已婚男子通常會為家庭和材料的維護,建造和維修活動做出更多貢獻,而這通常不屬於家庭義務。

中產階級家庭與貧困家庭

[編輯]

中產階級家庭

[編輯]

中產階級家庭經常使用替代品來代替家政工作,以彌補在有償部門工作時所浪費的時間。他們利用雇用的幫助和托兒所來抽出時間照顧孩子。通過使用微波爐,洗衣機和洗碗機等家用電器,以及購買預製食品,外出就餐和使用洗衣服務,他們還減輕了有償工作和無償工作的負擔。

貧困家庭

[編輯]

貧困家庭的經濟能力受到更多限制,無法通過市場「回購」失去的時間。他們沒有購買市場替代品,而是試圖通過照顧孩子而不是尋求幫助,照顧病人而不是將他們送往醫院,從頭做飯而不是購買預製食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花錢。 。貧困家庭處理時間債務的方式是主要看守人通過一次執行多項工作而不是一次執行一項工作來增加工作時間。當人們增加工作強度以彌補他們缺乏時間來完成所有需要完成的事情(稱為工作強度)時,就會出現許多健康問題。

效果

[編輯]

對健康的影響

[編輯]

壓力

[編輯]

當面對既要處理職業職責又要處理家庭職責的雙重負擔時,有時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加拿大狀況諮詢委員會所做的一份報告發現,由於似乎與健康和壓力有關,許多面臨這些情況的人生病的可能性更高,因為壓力與所有疾病中的百分之八十有關。婦女。在一組研究人員撰寫的一篇文章中,發現面對工作和家庭問題「溢出」的男性和女性因病缺勤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1.5-1.6倍。在這些情況下,男人和女人也更有可能面對心理壓力,甚至認為自己比沒有處境的同事更不健康。

儘管面臨雙重負擔的婦女通常比當今社會的大多數婦女承受更大的壓力,但事實證明,在大多數情況下,無論是待在家裡還是在母親中,她們在心理上都比不面對這些情況的女性更健康。沒有孩子照顧的職業婦女。

死亡率

[編輯]

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的Rosamund Weatherall,Heather Joshi和Susan Macran於1994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承擔雙重負擔的婦女的死亡率要比單純家庭主婦的婦女要低。被觀察到從事兼職工作的婦女的死亡率要低於從事全職工作和有子女的婦女的死亡率。同一項研究還表明,有年幼子女的婦女比沒有子女或有較大子女的婦女死亡的可能性更低。儘管這些證據不能嚴格地歸因於生育孩子和職業領域的雙重負擔,但它可以很好地表明社會趨勢。此外,這項研究是在包括英格蘭威爾斯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進行的,這使該研究提供的信息對雙重負擔具有更全面的視角。

因病缺席

[編輯]

在一些西方國家,已經發現,婦女因病缺勤的比例遠高於男性。在調查其背後的原因時,1996年在瑞典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減去孕婦缺席的日子,可以消除兩性之間的一半差異。考慮到雙重負擔對健康的影響,對於已經面臨照顧孩子,從事職業並影響他們及其健康的母親而言,生育是大概率的事情。在許多研究中,人們試圖將疾病缺席的差異直接與雙重負擔效應聯繫起來。由於在相同情況下面臨工作和兒童保育的女性要求的病假天數比男性多,因此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此外,帶孩子的工作妻子的缺勤率是在家庭家庭衝突中處於相同地位的男人的兩倍。

睡眠不足

[編輯]

維持職業和家庭的壓力也可能導致睡眠不足。在傳統的性別角色中,通常是母親,她是早上起床準備早餐並帶孩子上學之前帶家人去上班的人。晚上,母親做飯,並在屋子周圍做各種其他活動,使她也成為最後一個晚上退休的人。儘管這只是一些性別角色,但並非一成不變,但可以肯定。結果發現,職業婦女僅由於承擔家務勞動而少睡25分鐘。大規模應用此統計數據可得出這樣的假設:由於家務勞動,婦女平均每月最多失去13個小時的睡眠。可以假定,由於家務勞動和母親的職責,普通婦女一年可能失去多達156個小時的睡眠。

工作強度

[編輯]

對於許多貧窮的婦女和男人來說,他們的工作時間已經到了不能再減少閒暇時間來從事家庭和有償工作的地步,工作強度是一個問題,因為他們經常通過在辦公室做兩次或更多次活動來增加工作時間。一次,例如在烹飪時照顧孩子。工作強度可能導致許多負面的健康後果,例如缺乏睡眠,壓力和缺乏娛樂。

經濟影響

[編輯]

這給必須承擔雙重負擔的人帶來許多經濟影響。通常,這往往是關係中的女人,因此已經對雙重負擔對女人的經濟影響進行了分析。根據Himmelweit(2002)的觀點,由於女性的收入通常比男性少,因此認為女性應該適合從事諸如照顧孩子之類的家庭活動。因此,由於她們承擔著許多家務,婦女經常從事兼職工作和非正規部門的工作,以平衡有償工作與家政工作。兼職工作和非正規部門的工作確實比全職工作的收入要少,因此男人必須增加帶薪工作時間,以彌補家庭收入的不足。這將「削弱她的收入能力並增強其收入能力」,導致家庭中的權力分配不均,並允許男人利用女人的無償工作。這種情況可能會對婦女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因為婦女被認為對家庭的貢獻較小,因為家務勞動被認為比有償工作貢獻少。這種負面後果包括沒有離婚威脅,即該婦女由於沒有全職工作而沒有經濟手段要求離婚,而且她所獲得的錢減少了,因此減少了她對家庭的貢獻。

解決方案

[編輯]

文化進化

[編輯]

如上一節中的「原因」所討論的,雙重負擔是重男輕女的權力結構和資本主義勞動與價值模式仍然存在的產物。儘管充滿混亂和厄運的潛力,但有人建議推翻父權制和資本主義權力結構可以解決雙重負擔。

婦女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

家庭友善計劃

[編輯]

家庭友好的倡議是重新分配無償工作負擔和減輕雙重負擔的可能解決方案。可能的舉措包括靈活的工作時間;兼職和工作共享的選擇;育嬰假; 育兒補貼;和現場日托選項。有兩種主要的方法來幫助勞動者家庭:「一種方法強調從內部採取行動的重要性,重點是公司和組織內部的私人,內部,地方倡議,以改變工作場所的規範,慣例和做法。另一種方法要求政府干預。旨在為兒童提供適當的照顧,減少父母工作機會,發展和補償的犧牲。」[21]

政府舉措

[編輯]
兒童照顧舉措

在北歐國家舉例說明使用的家庭友好的舉措。例如,在冰島,九個月的育兒假分為三分之二。母親要三個月。父親三個月不可轉讓,父母雙方可以共享三個月。「報銷款是工資的80%。從2001年到2003年10月,男子的平均工作天數從39天增加到83天,而13%的冰島父親使用的時間超過了不可轉讓的時間。」 雙收入家庭正在成為一種規範,特別是在工業化國家,因此大公司實行某種形式的家庭友好型計劃並不少見。 政府資助的家庭友好舉措,例如兒童補貼和較便宜的兒童保育設施,也可以大大減少工作場所的性別差異,因為該婦女能夠在外地工作更長的時間。此外,在制定與有酬工作有關的政策時,重要的是進行性別影響評估,以評估政策對有酬和無酬部門的影響。

工作場所計劃

[編輯]

每當有人談論有關新工作時間政策的新政策時,通常都會提出延長工作時間以換取更短的工作周的說法。例如,許多人贊成更長的工作時間,例如「三個十小時工作日或四個八個小時工作日」。但是,對於照顧孩子的人來說,這通常不是最佳的工作時間,因為孩子每天上學時間可能是六個小時,而不是八個或十個小時。護理人員會選擇相反的方式-縮短工作時間和延長工作時間,例如每周工作六天,每天工作六小時,晚上工作和加班時間有限,以及靈活的時間表。為了減輕照顧兒童和家務以及在有薪部門工作的負擔,工作場所應考慮考慮照顧者的首選工作時間的政策。此外,現在很多工人經常做家務和有償工作。為了獲得最有效的工人,公司應考慮改變政策以吸引該領域的最佳人才。

批評

[編輯]

拒絕將歐洲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基金會的統計數據視為「關於婦女不公平負擔和性別不平等的傾向性辯論的主要來源」的論文指出,雙重負擔的想法是一個神話,並得出結論,「平均而言,將有薪工作和無薪家務相加後,整個歐洲的男女工作時間相同,大約一天八小時。」


參考文獻

[編輯]
  1. ^ Suzana Smith and Diana Converse. Double Day Work: How Women Cope With Time Demand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versity of Florida, IFAS Extension.
  2. ^ Phyllis Moen. Working Parent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9: 4. ISBN 9780299121044. 
  3. ^ Vaananen, Ari; May V. Kevin; Leena Ala-Mursula; Jaana Pentti; Mika Kivimaki; Jussi Vahtera. The Double Burden of and Negative Spillover Between Paid and Domestic Work: Associations with Health Among Men and Women. Women & Health. 2004, 40 (3): 1–18. doi:10.1300/J013v40n03_01. 
  4. ^ Acemoglu, Daron; Autor, David H.; Lyle, David. Women, War, and Wages: The Effect of Female Labor Supply on the Wage Structure at Midcentu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4, 112 (3): 497–551. doi:10.1086/383100. Samples include men and women aged 14–64 in the year for which earnings are reported, who are not residing in institutional group quarters (such as prisons or barracks), and are not employed in farming. (p. 511) 
  5. ^ Rosenfeld, Rachel A. Women's Work Histories.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1996, 22: 199–222. JSTOR 2808012. doi:10.2307/2808012. 
  6. ^ 6.0 6.1 Beneria, Lourdes. The Crisis of Care,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Public Policy. Feminist Economics. 2008, 14 (3): 1–21. doi:10.1080/13545700802081984. 
  7. ^ Chen, Martha Alter. Women in the informal sector: A global picture, the global movement (PDF). Radcliff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2020-12-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9-24). 
  8. ^ Molyneux, M. Superwomen and the Double Burden: Women's Experience of Change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and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Feminist Studies. 1995, 21 (3): 637–645. JSTOR 3178205. doi:10.2307/3178205. 
  9. ^ Roudakova, N.; Ballard-Reisch, D. Femininity and the Double Burden: Dialogues on the Socialization of Russian Daughters into Womanhood. Anthropology of East Europe Review. 1999. 
  10. ^ Martha Chen, Joann Vanek, Francie Lund, James Heintz with Renana Jhabvala, Christine Bonner (2005). Progress of the World's Women. UN Women.
  11. ^ Jeemol Unni, (2004). Globalization and Securing Rights for Women Informal Workers in As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ment, 5(3). doi: 10.1080/1464988042000277233
  12. ^ (2012). Women Matter: An Asian Perspective, McKinsey & Company.
  13. ^ Chesters, Jenny. Gender Attitudes and Housework: Trends over Time in Australi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2012, 43 (4): 511–526. JSTOR 23267812. doi:10.3138/jcfs.43.4.511. 
  14. ^ [consolidated.pdf Access to Full Employment and Decent Work] (PDF). World Survey: 27–40. 2009 [2020-12-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19). 
  15. ^ Aslaksen, Lulie; Koren, Charlotte; Stokstad, Marianne. The Effect of Child Care Subsidies: A Critique of the Rosen Model. Feminist Economics. 2000, 6 (1): 95–103. doi:10.1080/135457000337705. 
  16. ^ Sirianni, Carmen; Negrey, Cynthia. Working Time as Gendered Time. Feminist Economics. 2000, 6 (1): 59–76. doi:10.1080/135457000337679. 
  17. ^ Roesch, Jen. Turning back the clock? Women, work, and family today.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Review. 2004 [2020-12-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18. ^ Chen, Natalie; Conconi, Paola; Perroni, Carlo. Women's Earning Power and the 'Double Burden' of Market and Household Work. CEPR Discussion Paper No. DP6269. May 2007. SSRN 1135507可免費查閱. 
  19. ^ Floro, Maria Sagrario. Women's well-being, poverty, and work intensity. Feminist Economics. 1995, 1 (3): 1–25. doi:10.1080/714042246. 
  20. ^ De Ferranti, David. 2004. Inequality in Latin American and the Caribbean: Breaking with History?. World Bank, Mexico.
  21. ^ Ann Ferguson (2010).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Class and Work,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Retrieved from: http://plato.stanford.edu/entries/feminism-clas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