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薰殿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薰殿,位於紫禁城外朝西路、武英殿西南,清朝時為安奉歷代帝后及賢臣圖像之所,是故宮少數至今仍保留明代原形的建築之一。[1]

歷史

[編輯]

南薰殿始建於明朝,位於武英殿西南,為一獨立院落。[1]禮記·樂記》載:「昔者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孔子家語·辯樂》載其辭:「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南薰殿之名便由此來。

中國歷代以「南薰」命名的殿、門等建築很多。唐朝便有南薰殿。杜甫 《丹青引》:「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薰殿 。」《長安志》載:「南內興慶宮內正殿曰興慶殿,前有瀛洲門,內有南薰殿,北有龍池。」南漢的開國皇帝劉龑也曾建南薰殿。《清異錄》載,「劉龑僭大號,作南薰殿柱,皆通透刻鏤礎石,各置爐燃香,故有氣無形。」《南漢春秋》載:「南漢高祖曾作南薰殿,柱皆通透刻鏤。」《清閒供》載:「先主建南薰殿,柱皆鏤空,各置爐燃香其中。」「鏤柱香藏廿四仙,南薰殿暖裊爐煙。堯乾湯濕渾間事,贏得風流一代傳。」2007年,在南京明故宮中軸線西側、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旁邊的某基建工地上,發現一處明代宮殿區遺址,位於武英殿建築群遺址的西南側,由於南京明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建築藍本,所以有考古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南薰殿遺址。[2]

明朝時期,上徽號、冊封大典之前,閣臣率中書在南薰殿撰寫金寶、金冊文。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崇禎帝武英殿中書畫歷代明君賢臣圖,置於文華殿、武英殿;清朝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命重新裝潢,移藏南薰殿。[1]

建築

[編輯]

南薰殿自成一獨立院落,四周有院牆圍繞。東院牆北端開門,門朝東。

南薰殿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黃琉璃瓦單檐歇山頂。南薰殿內的明間、次間各設朱紅漆木閣,分為五層,安奉歷代帝王像。每軸畫像均採用黃雲緞夾套包裹,裝入枬木色小匣內,按照閣的層次分別安放。南薰殿的東室安奉歷代皇后像;西室置有一木櫃,貯放明朝帝后冊寶。南薰殿內的木構及彩畫均是明朝的遺物。[1]

南薰殿內明間有清朝乾隆帝《御製南薰殿奉藏圖像記》臥碣,文中記載了南薰殿內尊藏自太昊伏羲以下的帝王賢臣畫像(卷、冊、軸)121份,所繪大小人像583名,其中帝后像為黃表朱里,臣工像為朱表青里。[1]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南薰殿,故宫博物院,于2013-10-12查阅.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2. ^ 二档馆旁又现明代皇家建筑群遗址,新浪,2007年03月21日. [2013-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5).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