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山鷹社
北京大學山鷹社成立於1989年4月1日,是中國大陸首家以登山、攀岩為主要活動的學生社團。
社團以走向自然、征服自我、不畏艱難、勇於進取、追求卓越為宗旨。社訓:存鷹之心於高遠,取鷹之志而凌雲,習鷹之性以涉險,融鷹之神在山巔。
社團大型活動主要包括暑期登山、科考活動以及戶外技能大賽,平時組織社員開展體能訓練、攀岩、野營等各種形式的戶外活動。自1990年起,已攀登過21座雪山,深入數座邊陲少數民族村莊進行科考,成功舉辦了八屆戶外技能大賽。
社員以北京大學學生為主體,還包含留學生、外校學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員等。成立至今,北大山鷹社註冊社員已經超過7000人。目前,山鷹社已成為北京大學第一大社團,並多次蟬聯北京大學品牌社團,在北大兩百多個社團中脫穎而出,在北大師生中具有很大影響力,同時也是中國民間登山運動最有實力的登山團體之一,已培養出一大批青年登山愛好者和國家登山運動員,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登山
[編輯]- 1990年,北大登山隊首次攀登雪山,也是中國民間首次以社團形勢攀登雪山。攀登對象是青海省內的東崑崙玉珠峰,海拔6178米,共有10人登頂。
- 1991年,攀登新疆的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登頂未成功,在登山過程中參加過三次救援活動。
- 1992年,攀登海拔7117米的念青唐古拉中央峰,有三人成功登頂。同時,這也是中國人首次登頂中央峰。
- 1993年,北大登山隊重回慕士塔格峰。這次山鷹社有十人登頂,並獲得國家一級登山運動員稱號。
- 1994年,山鷹社11人成功登上青海省內的各拉丹東峰,海拔為6621米。同時,這也是炎黃子孫第一次登上長江源頭的雪峰。
- 1995年,北大山鷹社首次開展國際交流,與日本福岡大學聯合攀登西藏的寧金抗沙峰,海拔7206米。登山隊員共有4人登頂。
- 1996年,北大山鷹社有5人成功登頂位於青海的瑪卿崗日峰,海拔6282米。
- 1997年,山鷹重回玉珠峰,這一次側重於登山技術訓練。這次活動有21人登頂,部分隊員實現頂峰會合,這也是中國人首次從北坡登頂。
- 1998年,為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北大登山隊攀登世界第六高峰——海拔8201米的卓奧友峰,填補了國內業餘登山組織登頂8000米高峰的空白。當時共有三人登頂。
- 1999年,北大登山隊共有九人登頂新疆的克孜色勒峰,海拔6525米。同年,山鷹社成立中國民間第一支女子登山隊,攀登海拔5588米的雪寶頂。但在這次活動中,隊員周慧霞滑墜不幸遇難。
- 2000年,北大登山隊9人登頂海拔6590米的桑丹康桑峰,同時這也是中國人第一次組隊登頂該峰。
- 2001年,山鷹社選定的山峰是西藏的窮母崗日峰,共有10人登頂。隊伍經受住了雪崩區、冰崩區的考驗,逐步走向技術型攀登。
- 2002年,山鷹社經受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考驗,在攀登喜馬拉雅山脈的希夏邦馬西峰時,有五名隊員於6700—6800米處遭遇雪崩遇難。
- 2003年,回到起點——東崑崙玉珠峰。這次攀登共有12人登頂,山鷹社也開始以「登山訓練」為登山的主要目的的登山模式。
- 2004年,北大登山隊16人登頂西藏啟孜峰,這次登山活動仍然側重於「技術訓練」,並開始嘗試山峰偵查。
- 2005年,五一假期山鷹社初次嘗試阿爾卑斯式登山,並由七人登頂四川半脊峰。暑期登山活動中,再次登頂桑丹康桑。
- 2006年,五一假期四川半脊進行雪山技術訓練。同年暑期,山鷹社共有15人成功登頂新疆博格達峰,屬於高難度技術型攀登。
- 2007年,北大登山隊共有13人登頂海拔6444米的西藏甲崗峰,實現了人類對這座未登峰的首登。
- 2008年,再次挑戰七千米高峰,目標是新疆的考斯庫拉克山峰,海拔7028米。這次隊伍主要進行了長距離雪坡行走和山脊行走的鍛鍊。
- 2009年,以社慶20周年重回起點為主旋律進行青海玉珠峰攀登活動,全隊17名隊員的登頂。
科考活動
[編輯]- 1992年暑期,組織赴青海希望工程社會考察團。
- 1993年暑期,組織赴新疆伊犁邊境貿易考察團。
- 1995年暑期,組織赴雲南麗江考察團,考察納西文化、經濟、教育等。編有報告書《麗江行》。
- 1996年暑期,組織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考察團,進行野生動物保護及經濟、教育、民族風俗等多方面的考察。編有科考報告書《果洛紀行》。
- 1997年暑期,組織「重走西南聯大路」考察團,橫穿湘黔滇。編有科考報告書《風雨聯大路》。
- 1998年暑期,組織赴西藏珠峰地區考察團,考察藏區傳統與現代化的關係,並進行力所能及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編有科考報告書《走進珠穆朗瑪》。
- 1999年暑假,組織新疆重走絲綢之路的社會科學考察團,考察絲綢之路面臨新世紀的經濟、教育等方面的發展。編有科考報告書《相約天山》。
- 2000年暑假,組織沿青藏公路全程考察。
- 2001年暑假,組織對西藏尼木縣的社會各方面進行考察,編有報告書《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 2002年暑假,組織對西藏定日珠穆朗瑪峰保護區進行考察,主要考察當地旅遊業與其發展的相互關係。
- 2003年暑假,組織了對青海玉樹地區進行考察,主要考察藏區兒童教育現狀。
- 2004年暑假,組織了對西藏那曲地區進行考察,主要考察藏區婦女教育現狀。
- 2005年暑假,組織了對西藏那曲地區進行考察,主要考察藏區兒童教育現狀及青藏鐵路。
- 2006年暑假,組織了對新疆阿勒泰地區進行考察,主要考察當地牧區的傳統與現代化
- 2007年暑假,組織了對西藏林芝地區的考察,主要考察藏區兒童的教育狀況和小額信貸的實施情況。
- 2008年暑期,組織對雲南迪慶地區考察,主要了解納西族東巴文化現狀。
- 2009年暑期,組織青海黃河源曲麻萊縣考察,主要關注點是黃河源頭的教育情況。
戶外技能大賽
[編輯]山鷹社舉辦的「山鷹杯」全國高校戶外技能大賽至今已經成功舉辦過四屆。規模越來越大,參賽的隊伍和選手也逐年增多,比賽水平也不斷提升。在第四屆已經有來自全國著名高校的二十多支大學生隊伍參加,在大學生戶外運動圈中擁有最大的影響力,展現山鷹社對大學生戶外運動的領頭作用。
第一屆和第二屆技能大賽在山鷹社內部進行,主要目的是內部社慶的慶祝活動,參賽是社內自發組隊,也有少量的隊伍來自外校如清華、北航等。第三屆戶外技能大賽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形成了一定的規章流程。有北京及周圍擁有戶外社團大學的隊伍參加比賽,作為戶外社團交流的一個平台。第四屆戶外技能大賽規模進一步擴大,邀請的隊伍達到20多支隊伍。第五屆山鷹社技能大賽在前四屆的基礎上有了更加詳細的計劃,參賽隊伍已經達到了24支。
除了競技比賽以外還設有一個戶外高校論壇,用於全國高校戶外社團之間的交流。
攀岩
[編輯]- 1989年10月,參加第三屆全國攀岩賽,力克強手,獲男子雙人結組亞軍。
- 1990年5月,參加首屆北京高校攀岩賽,獲男女冠亞軍,獲團體總分第一名。
- 1990年7月,參加第四屆全國攀岩賽,獲男單亞軍、第五名,女單第六名。團體總分居全國第二名。
- 1994年10月,參加第六屆全國攀岩賽,獲男單第八名。
- 1996年9月,參加河南輝縣百泉攀岩邀請賽,獲男單第八名。
- 1998年7月,參加華山「鐘樓杯」國際攀岩邀請賽,獲自然場地女子第八名。
- 1999年9月,參加全國攀岩錦標賽,獲男子速度賽第二名,難度賽第三名,女子第八名。
- 2000年1月,參加第二屆全國攀冰錦標賽獲男子冠軍,女子亞軍、第六名。
- 2000年10月,參加第八屆全國攀岩賽,北大95級學生趙雷獲男子全國冠軍。
- 2001年5月,主辦飄柔杯全國攀岩邀請賽。取得男子難度亞軍、女子難度冠軍、男子速度冠亞軍、女子速度亞軍。
- 2004年9月主辦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攀岩錦標賽。取得俱樂部團體冠軍,專業組男子難度第八名,新人組男子速度亞軍,女子難度冠軍、亞軍 ,速度冠軍。
- 1997年在北京大學一體建立一座達到國際標準的人工岩壁,揭開了北大攀岩運動的新篇章。
- 2001年改造原有岩壁,使其成為全國技術水平最高的幾座岩壁之一,具有了承辦全國性攀岩比賽的實力。
- 2007年,建成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抱石牆。
出版物
[編輯]- 《八千米生命高度》,記載山鷹社十餘年成長經歷的書籍。《八千米生命高度》於1999年末正式出版,在社會上造成較大影響。北大山鷹社是國內第一個擁有正式出版物的學生社團。
- 《登山手冊》,北京大學山鷹社登山手冊,記錄了北京大學十五年登山的翔實資料,包括活動組織,進程、後期總結,登山路線,難點分析等等。該書的出版填補了中國民間登山的空白。
- 《巔峰記憶》,紀錄片,回顧2002年山難,2010年11月公映。[1]
山難
[編輯]- 1999年8月1日,山鷹社成員周慧霞攀登四川省雪寶頂峰時,發生高原反應,因未結組,滑墜[2],不幸遇難。[3]
- 2002年8月7日,山鷹社成員林禮清,盧臻,雷宇,楊磊和張興佰,在沖頂希夏邦馬峰時,遭遇雪崩,不幸遇難。[4][5][6]
外在連結
[編輯]參考來源
[編輯]- ^ 回望北大山鹰社02年山难 -- 南方都市报. [201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 ^ 85-05山难事故分析. [201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29).
- ^ 一九九九年北大女子登山队员周慧霞不幸遇难 -- 光明日报. [201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3-12-25).
- ^ 北大山鹰社山难经过 -- 新安全. [201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0).
- ^ 视频:死亡雪山深埋记忆 幸存者挑战八千米高峰 -- 凤凰卫视. [201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3).
- ^ 北大山鹰社登山队员:从来没和死亡那么接近过 -- 中国青年报. [2011-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