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門
外觀
北京城中軸線 (含現代延伸段) | ||||||||||||||||||||||||||||||||||||||||||||||
---|---|---|---|---|---|---|---|---|---|---|---|---|---|---|---|---|---|---|---|---|---|---|---|---|---|---|---|---|---|---|---|---|---|---|---|---|---|---|---|---|---|---|---|---|---|---|
|
||||||||||||||||||||||||||||||||||||||||||||||
|
||||||||||||||||||||||||||||||||||||||||||||||
|
||||||||||||||||||||||||||||||||||||||||||||||
|
||||||||||||||||||||||||||||||||||||||||||||||
註: ←|→表示兩側建築物關於城中軸對稱的布局。 | ||||||||||||||||||||||||||||||||||||||||||||||
北上門,原址位於今北京市東城區故宮博物院神武門以北、景山公園景山門以南,現已無存。
簡介
[編輯]北上門位於故宮博物院神武門以北、景山公園景山門以南,坐北朝南。元朝史料記載,元大都宮城外無護城河,而有「大內夾垣」(即宮城衛城),「大內夾垣」的門是「上門」。可知北上門的命名應在元朝元世祖至元初年修建大都皇宮和大內夾垣時。有學者認為,北上門的前身可能是金朝太寧宮內廷的紫宸門,不過這種說法尚未獲得公認。明朝永樂年間,按明里制在元皇宮與元大內夾垣之間規劃了皇宮護城河(即今筒子河),並拆除了皇宮外側元代的「大內夾垣」,但保留了「大內夾垣」的北上門、東上門、西上門及闕左門、闕右門[1][2]。
《明宮史》記載,崇禎帝游禁苑的路線為:出東華門和東上門,沿東衛城與東禁城之間的馳道向北,過東上北門,到東長街(今北池子大街)北口,折向西至北上東門外,再折向北,進入山左里門。游畢,皇帝過北上門,進入玄武門回宮;其他人則按來時原路回宮。可見當時北上門僅供皇帝通行[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6年5月底至6月上旬,北上門被拆除。這是北京中軸線上,繼北中門、地安門之後被拆除的六座城門中的第三座,此後又有永定門城樓及箭樓、中華門被拆除[1]。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郭文若. 老北京“北上门”南向之谜. 中國網. 2008-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4).
- ^ 专家建议恢复“北上门”. 網易. 2011-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