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劣幣驅逐良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劣幣驅逐良幣(英語: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在經濟學稱為葛蘭辛法則格勒善定律(英語:Gresham's Law),這是一種貨幣規律,指出如果有兩種形式的商品貨幣流通,消費者保留儲存成色高(貴金屬含量高)的貨幣,在市面使用成色低的貨幣進行市場交易,而使得在民間流通的大多為劣幣,良幣則較少見於世[1][2] ,此定理也被廣泛用於非經濟學的層面。

命名

[編輯]

這項法則於1860年由亨利·鄧寧·麥克勞德英語Henry Dunning Macleod托馬斯·格雷欣爵士(1519-1579)——都鐸王朝時期的英國金融家,伊莉莎白一世的財政顧問——命名。 然而,這個概念本身已經在此之前被其他人所描述過:阿里斯托芬在他的戲劇「青蛙」中的表現,該劇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末[來源請求],在14世紀由尼克爾·奧里斯姆(1350)[3],在其《關於貨幣的起源,性質,法律和變更》論文[4]中所提及 ,以及馬穆魯克蘇丹國的法學家和歷史學家阿爾-馬格里茲(Al-Maqrizi,1364-1442)[5]; 1519年的尼古拉·哥白尼在一篇名為《鑄幣系統》(Monetae cudendae ratio)的論文中也有所提及[6]。因此,該法則偶爾也被稱為格雷欣-哥白尼定律[7]

「良幣」與「劣幣」

[編輯]

在格雷欣法則中,「良幣」是指名義價值(貨幣的面值)與商品價值(鑄造貨幣的金屬的價值,通常為貴金屬、)幾乎沒有差別的貨幣。在沒有貨幣法償法的年代,金屬鑄幣通常能以比金屬條本身更高的市場價值自由流通。這一現象在加拿大楓葉金幣、南非克留格爾金幣美國鷹揚金幣以及奧地利的瑪麗雅特里薩泰勒銀幣和墨西哥利伯塔德銀幣等投資型硬幣中都有體現。這類金屬幣都有已知的純度且形狀易於持握。人們通常更願意用這種金屬幣而不是一堆價值不明的貴金屬塊進行交易,因此他們賦予同等重量的金屬幣更高的價值。

貨幣面值與其商品價值之差即為鑄幣稅。一些金屬幣存於收藏家手中,不參與流通,這導致了對貨幣需求的增加。

另一方面,劣幣是指商品價值低於面值卻能夠和良幣一起流通的貨幣,二者同為法定貨幣,因而公眾要將其視為價值相等的貨幣予以接受。在格雷欣的時代,劣幣指一切被貶損價值的貨幣。貨幣貶損經常由鑄幣機構造成。他們用少於官方規定的貴金屬量鑄造貨幣,通常以摻雜賤金屬的方式。公眾有時候也會削掉或刮掉金幣的一小部分造成幣值貶損,這也被稱為「去莖」(滾邊幣就是為了防止這一行為)。由賤金屬仿製的假幣也是劣幣的一種。現在所有流通的貨幣都是由賤金屬鑄造的,叫做法幣(無錨貨幣)

對於被削刮的貨幣和假幣來說,它們的商品價值由於作假被降低了,面值卻依然維持不變。從另一個角度看,那些被政府發行者貶損的鑄幣,其商品價值通常公開遭到削減,但在法定貨幣法的作用下它們仍保有原來的高面值。

歷史演變

[編輯]

貴金屬貨幣

[編輯]

古羅馬時代,人們會私自從金銀錢幣上削下一小角,再將此種貨幣充當買賣媒介;因貨幣本身的貴金屬含量減少,貨幣的價值也減小。久而久之,人們很快就覺察到市面上的貴金屬貨幣越來越輕,就把未遭毀損的足值金銀貨幣積存起來,只用那些不足值的貨幣進行買賣,而劣幣則漸漸把良幣從流通領域中排擠出去。為控制此一現象的蔓延,政府發行了邊緣帶有鋸齒刻紋的貨幣,如果貨幣邊緣的刻紋被挫平,人們就知道被動過手腳。

另外一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情形發生在金銀複本位制之下,金銀複本位制度曾經被18世紀至19世紀的英國、美國法國長期採用。由於金幣和銀幣之間的兌換比率政府經由法律定下的,所以會長期穩定不變,但金銀之間的相對開採成本、市場價格卻會因為供需法則而波動。「良幣」並非只指單價高的貨幣,而是指相對於兌換率較有優勢的貨幣。假設金幣兌銀幣的法定兌換率是1:10,若一枚金幣熔化後能換取超過十個銀幣,則金幣為良幣;若十個銀幣熔化之後能換取超過一個金幣,則銀幣為良幣。若當黃金實際價值超過法定兌換率時,人們就會將手中價值較高的金幣(良幣)熔成金塊,再將這些黃金賣出並換成銀幣(相對上的劣幣)使用;經過這種程序,就可比直接用「金幣換銀幣」買到更多的銀幣,進而使私人財產增加。有時民間會以此方法大量斂財,故市面上的良幣就日益被熔化而減少,劣幣則會充斥市場並嚴重擾亂市場秩序,但如果金幣與銀幣的兌換比率可以自由調整時,當黃金實際價值超過原有兌換率時,人們必須拿出更多銀幣,才能換到同樣數量的金幣,來反映兩者不同的品質差異,人們仍可使用這兩種貨幣交易,劣幣驅逐良幣不會在此起作用。[8]

紙鈔貨幣

[編輯]

進入紙幣流通的時代,貨幣的不足值性更加明顯,國家也必須有更加有力的手段保障其法償性。也正是在這時,格雷欣法則開始受到一些學者的質疑。事實上,沒有良幣出現,或者有強而有力的政府禁止良幣的使用,劣幣也無法一直流通下去。

在中國大陸,國民政府執政末期法幣在無止境發行後以年率萬倍貶值,物價飛漲,民間開始使用銀元,拒收法幣。此時的國民政府禁止人民使用銀元並加以沒收,而後更發行銀元券,但是民間的買賣並不因此法令限制而接受銀元券,許多私人機構開始以大米為薪金,社會退化到了以物易物的時代。

問題的根源在於,劣幣驅逐良幣並不是產生於競爭的前提條件下。每一套貨幣的發行,都是由國家強制人民接受的,儘管付款的一方很樂意使用劣幣,但收款的一方卻不會甘願接受,只有在國家能保證收款方接受的劣幣能夠繼續流通時,劣幣才會得以存在,這條規律才能繼續起作用。

學科拓展

[編輯]

劣幣驅逐良幣的論調後來亦被廣泛應用於非經濟學的層面,人們用這一法則來泛指價值不高的東西會把價值較高的東西擠出流通領域,主要指假冒劣質產品在多種渠道向正牌商品挑戰,並具有膨脹和蔓延的趨勢。

常見誤用

[編輯]

軟體市場

[編輯]

比如說,在軟體市場上的經濟秩序和法規約束尚不完善時,或者不能很好協調工作時,盜版軟體影響正版軟體的製作、銷售等,從而危害軟體業健康發展的趨勢。這種趨勢經常被誤稱為「劣幣驅逐良幣」,應該被稱為「盜版驅逐正版」,是一種非正常的市場狀態。除了商業和金融領域,在社會上的其他領域中也存在這樣的現象。

傳播學

[編輯]

新聞傳播領域,低俗傳媒往往比嚴肅的傳統傳媒更容易獲得更大的市場,因為低俗媒體刊載大量的媚俗內容,具有一定的讀者群,傳統媒體的讀者量往往會少於低俗媒體,因腥羶色的新聞篇幅能賺來更多的閱讀率和製造噱頭。正確的用法是使用「逐底競爭」。

美國前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使用格雷沙姆法則來描述美國新聞行業,指出「壞消息驅逐了好消息」,儘管他的論點更接近「逐底競爭」的論點, 也即追求獲得更高的收視率,而不是高估或低估某些新聞。[9]

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寫道:「在一個人人都偷竊的國家裡,唯一不去偷竊的人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成為被攻擊的目標。因為在羊群中出現了一隻黑羊,這隻黑羊就是「另類」,一定會被驅逐出去。」

在信用領域的「格雷欣法則」即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的現象,是由於處在經濟體制轉型期,舊的信用制度被破壞、新的信用制度又尚未建立而造成。

應用

[編輯]

此定律有時可應用在不同領域或學科。通常適用於任何因缺乏資訊或政府法令等因素,所導致某物的真實價值與人們必須接受的價值之間存在明顯差別的情況。

在二手車市場上,檸檬車(美國俚語稱有瑕疵的車輛為「檸檬」,劣幣的類比)會將好車淘汰掉。[10] 這是種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賣方有強大的財務動機將所有的二手車,特別是檸檬車都當作好車賣。造成買方難以用公平價格購得一輛好車,因為買方無從得知真實車況,冒著風險多付錢卻可能買到檸檬車,導致買方為了避免風險損失,只願意用相當於檸檬車的合理價格交易,好車因此被擠出市場,因爲沒有一個好方法來證明它們確實更有價值。中古車認證計畫試圖以提供保固和其他品質保證的方式來減輕此問題。 《檸檬市場》是一部更詳細地研究此問題的著作。有些人還將此定律解釋為:「效率越高,效率就越低」[來源請求]。即「試著便宜賣,從此不想賣」或「對無形服務的投資越少,獲得的銷售就越少」。

格雷戈里·貝特森假設類似定律在文化演化中的作用:「過度簡化的理念將永遠取代精緻複雜的理念,低俗與可憎將永遠取代美麗。而美麗依舊永恆。」[11]

參見

[編輯]

引用來源

[編輯]
  1. ^ Chen, James. Gresham's Law. Investopedia. [2019-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2. ^ Gresham's law | economics.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2019-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1) (英語). 
  3. ^ E., Woods, Thomas, How the Catholic Church built Western civilization, Playaway Digital Audio, [released 2009], ©2009 [2019-03-04], ISBN 9781433296383, OCLC 435374542 
  4. ^ The Story of Civilization. Wikipedia. 2019-01-20 [2019-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2) (英語). 
  5. ^ Louis., Baeck,. The Mediterranean tradition in economic thought. London: Routledge. 1994. ISBN 0415093015. OCLC 30398606. 
  6. ^ Angus Armitage, The World of Copernicus. 'The Diseases of Money'. : chapter 24, pp. 89–91. 
  7. ^ Krueger, Mr Russell C.; Ha, Mr Jiming. Measurement of Co-Circulation of Currencies.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5-03-01. ISBN 9781455299911 (英語). 
  8. ^ 劣幣真能驅逐良幣嗎?"經濟達人"
  9. ^ American Rhetoric: Spiro Agnew -- Television News Coverage (Nov 13, 1969). www.americanrhetoric.com. [2022-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4). 
  10. ^ Internet Archive, Louis. The economics of price discrimin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ISBN 978-0-521-23994-3. 
  11. ^ Gregory Bateson, Mind and Nature: A Necessary Unity 6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