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老莊連八十二烈士中華民國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一批士兵,屬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1][2],因全連在1943年3月在對日的劉老莊戰鬥作戰中,無一人接受日軍勸降,悉數戰死、犧牲而得名[3]

事跡

[編輯]

1943年3月16日,日軍第17師團開始實施「六塘河作戰」計劃,力圖徹底剿滅中國共產黨在蘇北地區的黨政軍機構。作戰開始後,第17師團第54聯隊第1大隊經寶應涇河鎮向北出擊,不期在劉老莊遇到了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的82名官兵。[2]

面對強敵,4連無一人接受日軍勸降,從拂曉到黃昏打退敵人5次進攻[4],擊斃日軍第9中隊中隊長。因彈盡糧絕,沒有援助,4連終全部殉國成仁。[2]

烈士安葬於八十二烈士墓,今屬淮安市淮陰區。2009年時,以劉老莊連之名入選全國「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是唯一以連隊身份列入者[3]

列士身份

[編輯]

4連最後犧牲的是一位田姓戰士。犧牲的82名烈士,大多沒有留下姓名。最初烈士陵園,僅刻有17人姓名。1963年,連隊政治指導員李雲鵬的家人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聽到一篇『紀念劉老莊戰鬥勝利20周年』的播報,才知道李雲鵬犧牲的準確地點和時間[5]。」

2011年,在指導員李雲鵬妹妹李愛雲的協助推動下,當地開展「只為烈士不再無名」主題尋訪活動。尋訪組花費大半年的時間,沿著「劉老莊連」當年部隊戰鬥的路線,行程1.5萬餘公里,訪問330多位新四軍老戰士、烈士親屬和黨史專家,查閱各地近百萬字資料,尋找到40多位疑似「劉老莊連」烈士的線索。最終,經研究、辯析,確定宋迎春、劉守業、蒯德山、袁培臣、張立倫、胡志法、靳憲珠、翁兆法、任國監九人是八十二烈士之一。2011年年末,在紀念碑刻上九位烈士名字[5]。2013年,八十二烈士壯烈殉國70周年紀念日,中共淮安市委組織部、市委黨史工辦為聯合編輯出版的《新四軍劉老莊連》一書舉辦首發式。出版社為中共黨史出版社。中共市委書記姚曉東撰寫序言[6]:1

烈士中年齡最大的只有32歲[3]。相關報道曾籠統的形容「該連班排長和戰士多是全面抗戰爆發後參軍的貧苦農民[1]」。

序號 姓名 職務 籍貫 簡介 備註
01 白思才 連長 江西省 出身貧農,生於1919年,16歲時在江西革命根據地加入紅軍,曾參加長征平型關戰役。中共黨員[6]:11—25

2011年時,機槍班長宋迎春的兒子宋來賓曾回憶兒時隨母親到部隊駐地大李集的探親之旅,「見到了白連長,白連長還請我們喝了酒,對我父親、對我們都特別好。」宋來賓說,白連長是(津浦)路西人,地主出身[6]:93—132

02 李雲鵬 政治指導員 江蘇省沛縣 棲山鎮李集村人。1920年3月,出生於一個農村小學教員家庭。1935年,從沛縣城中小學畢業後,在家務農。1938年年底,在豐縣華山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7月,所在游擊大隊編入蘇魯豫支隊。1941年,該部改為新四軍第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6]:11—25,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
03 石學富 副連長 江蘇省沛縣
04 孫尊明 文化教員 江蘇省沛縣 唐樓鄉孫窪村人。兄弟叔伯四人參加新四軍(解放軍),三人犧牲。中共黨員,犧牲時19歲[6]:11—25
05 尉慶忠 排長 江蘇省沛縣
06 蔣元連 排長 江蘇省沛縣 名字或作蔣員連[6]:11—25
07 劉登甫 排長 江蘇省沛縣
08 王世祥 排長
09 李道合 排長 江蘇省沛縣
10 馬漢良 排長
11 劉忠勝 班長 江蘇省沛縣
12 王洪遠 班長 江蘇省沛縣
13 王中良 班長
14 宋迎春 班長 江蘇省泗洪縣 江蘇省民政廳1982年編纂的《江蘇省革命烈士英名錄》記「宋迎春,1915年出生,泗洪縣天崗湖公社前宋大隊前宋莊(今天崗湖鄉陳宋村前宋莊)人,1940年參加革命,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機槍班長,1945年淮陰劉老莊戰鬥犧牲」。2011年尋訪時,其子宋來賓已77歲,居住於雙溝鎮[6]:93—132。2011年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
15 袁培臣 班長 江蘇省沛縣 2011年尋訪時,袁培臣在沛縣棲山鎮邱莊的親屬均已過世[6]:93—132。2011年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
16 胡志法 事務長 江蘇省泗陽縣 家在南劉集鎮。1941年參軍。犧牲後,父母有烈屬待遇[6]:93—132。2011年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
17 羅 橋 文書
18 楊林彪 衛生員 名字或作楊林標[5]
19 王步珠 戰士 江蘇省淮陰縣 《江蘇省革命烈士英名錄》記載,王步珠生於1920年6月出生,1941年5月參加革命,系淮陰縣湯集公社沈圩大隊灘南莊人。犧牲時職務是司號員。2011年,在淮陰區西宋集鎮王碼村尋訪到王步珠的兒媳婦。兒子已在多年前逝世。王步珠犧牲時,兒子才3歲[6]:93—132
20 田執信 戰士
21 張立倫 戰士 江蘇省泗陽縣 其家當在今王集鎮張壩村范莊組。《江蘇省革命烈士英名錄》記載,張立倫出生於1925年,1942年8月參軍,為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四連戰士。2011年時,88歲、同鄉張士渠回憶,張立倫小名叫卡成子,僅有一個妹妹。做為家中獨子,他不顧勸阻參加新四軍。張士渠說「他家實在太窮了,他就是餓走了的。」張立倫犧牲後,其父母享受烈屬待遇[6]:93—132。2011年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
22 劉守業 戰士 江蘇省淮陰縣 出身貧苦,為地主長工。1938年參加革命。有一個女兒,犧牲當年,妻子生下兒子劉成祥。2011年時,劉成詳居住於淮陰區三樹鎮三壩村(原蔣集鄉三壩大隊)陳季組。家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確定劉守業犧牲於劉老莊戰鬥[6]:93—132。2011年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
23 靳憲珠 戰士 江蘇省沛縣 靳憲珠系沛城鎮苗林村葉莊人,貧農出身,生於1919年。1938年4月,參加黃克誠的部隊,連隊白士才(白思才)。族弟靳憲元為他寫過回憶文章,《劉老莊前埋忠骨》一文。其弟靳憲銀在2010年逝世,弟媳李昌秀見過烈屬證,但該證未保留下來[6]:93—132。2011年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
24 翁兆法 江蘇省泗陽縣 家鄉在穿城鎮河西村許莊。《江蘇省革命烈士英名錄》記載,翁兆法於1943年在劉老莊戰鬥中犧牲時,所在單位是淮海獨立團。陳立權表示否認「我親眼看到他參加的是新四軍。」當時獨立團為縣的軍事單位,當是獨立旅。翁兆法犧牲後,母親享受烈屬待遇[6]:93—132。2011年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
25 蒯德山 河南省永城縣 《河南省革命烈士英名錄》記載,蒯德山為永城縣茴村公社翟莊大隊張莊人。出生於1921年,1939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43年3月,擔任新四軍三師十九團四連連長時,犧牲在江蘇漣水縣(當是淮陰縣)劉老莊。出身於一個革命家庭。二哥蒯德潤是中共黨員,1941年時在領導地方武裝與日軍戰鬥時犧牲。其弟蒯德華亦參加新四軍。蒯德華在2011年1月逝世,生前一直想確認三哥蒯德山的八十二烈士身份,未能如願[6]:93—132。2011年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參與尋訪的《淮安日報》副總編輯賈華推測他的職務或許是副連長[6]:93—132
26 任國監 江蘇省泗陽縣 任國監家住王集鎮張壩村任莊(原屬魏圩鄉)。犧牲後,曾通知家屬其在劉老莊戰鬥中犧牲。《江蘇省革命烈士英名錄》,新四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二營三連的任國監於1945年3月犧牲在劉老莊。資料中犧牲時間和部隊番號的訛誤,從何而來,不得而知[6]:93—132。2011年確認確認為八十二烈士之一[5]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記者:李清華、楊慶民. “刘老庄连”: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責編:曹淼、萬鵬. 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報,來源:人民日報. 2019-03-18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0)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我国首次发现佐证“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事迹的日方史料. 新華網. 2015-09-01 [202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1). 
  3. ^ 3.0 3.1 3.2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壮烈殉国英雄连,唯一以连队身份荣膺“全国双百”. 淮安日報. [202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0). 
  4. ^ 烈士纪念日丨重温壮烈往事 将他们的精神代代传承. 新華網. 2017-09-30 [2022-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11).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抗战·民族记忆⑧ 新四军“刘老庄连”:血战到最后一刻的钢铁连. 責任編輯:楊翠婷.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網站,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沈東方,統稿: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肖羽. 2020-08-31 [2022-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02) (簡體中文).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撰稿人:郭家寧,馬新文,中共淮安市委、黨史工作辦公室. 《新四军刘老庄连》. 中國·北京市: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3 [2022-09-29]. ISBN 75098205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9)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