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傅璇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傅璇琮
攝於2013年
性別
出生(1933-11-18)1933年11月18日
 中國浙江省鄞縣
逝世2016年1月23日(2016歲—01—23)(82歲)
 中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名湛之
職業文史學家編輯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徐敏霞[1]
學歷
代表作
  • 《唐代詩人叢考》
    李德裕年譜》
    《唐代科舉與文學》
    《唐詩論學叢稿》
    《唐翰林學士傳論》

傅璇琮(1933年11月18日—2016年1月23日),又名湛之[2]浙江鄞縣(今寧波市)人,中國文史學家編輯家中國共產黨黨員,曾任中華書局總編輯[3]。尤精文學研究,為這一領域的權威[4]

生平

[編輯]

早年

[編輯]

1933年11月18日,傅璇琮生於浙江鄞縣(今寧波市[5]。其初中時代開始向《開明少年》、《中學生》等雜誌投稿,因開明書店規定年輕學子的稿費不發現金而發書店購書券,傅璇琮便利用該規定購買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等書閱讀[6]

遭謫

[編輯]

1951年,傅璇琮考入清華大學中文系。1952年10月,因院系調整轉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期間曾從王瑤陳夢家林庚等師學習[6]。1955年,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擔任浦江清所設「元明清文學史」課程之助教。1958年,傅璇琮參加了一個以樂黛雲為首的青年文學團體並準備創辦一個名為《當代英雄》的「同人刊物」,後因此被認定為「反黨小集團」,被劃為「右派」。傅璇琮於同年3月因反右運動離開北京大學,被調入商務印書館[5]

編輯與治學

[編輯]

傅璇琮進入商務印書館後,被辭書編輯專家吳澤炎安排重編清代李慈銘的《越縵堂讀書記》,為之重新標點斷句並從作者日記中拾遺補闕。1958年六七月間,商務印書館古籍編輯室取消而成立《辭源》編輯室,吳澤炎留下主持《辭源》修訂,傅璇琮等人被轉調至中華書局[5][7]。8月傅調到中華書局的文學編輯室,參加《新編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評註工作,隨後時任文學編輯室主任的徐調孚交待他處理經顧頡剛校點的清代姚際恆的《詩經通論》書稿,並撰寫出版說明;1959年4月,徐調孚又讓傅璇琮為王國維次子王仲聞點校的《全唐詩》寫《點校說明》,傅璇琮因此對唐詩有了全面接觸[7]。傅璇琮在審讀、編輯稿件的工作之餘,常去北京圖書館(後為國家圖書館古籍館)查閱資料,後為編印「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而寫成近20萬字的《楊萬里范成大研究資料彙編》和70多萬字的《黃庭堅和江西詩派研究資料彙編》[6][7][8]

平反

[編輯]

傅璇琮「平反」後,曾拒絕北京大學中文系與清華大學中文系的邀請,繼續在書局工作[7]。其於1983年被評為中華書局編審,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在中華書局共工作了45年之久,於2003年退休[8]。2008年受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又重回清華大學任教授[5][9]

去世

[編輯]

2015年初,傅璇琮因偶然摔跤而骨折,此後一直臥床[5];2016年1月23日15時14分在北京逝世[6][9]。其在逝世的前一天,還在病床上為人審閱稿件[5]

社會兼職

[編輯]

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韻文學刊》名譽主編[9]

學術貢獻

[編輯]

傅璇琮歷任中華書局編輯、編輯室主任、副總編輯、總編輯,長期主持或分管中華書局編輯部工作,曾參與點校本「二十四史」的編輯工作、擔任《宋書》的責任編輯,又參與編輯出版《中國古籍總目》、《全唐五代詩》、《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唐才子傳校箋》、《全宋詩》《全宋筆記》、《宋才子傳校箋》、《宋登科記考》、《寧波通史》、《萬曆十五年》、《全明詞》、《全清詞》、《顧亭林詩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通》、《清人考訂筆記》、《啟功叢稿》等書目與「古典文學研究資料彙編」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中國古典文學史料研究叢書」、多卷本「中國文學家大辭典」等系列叢書[5][7]。其在任中國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副組長兼秘書長時,又參與制訂《古籍整理出版九年規劃》、《中國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中國古籍整理出版「九五」重點規劃》等[7]

《唐代科舉與文學》是我在八十年代完成的一部著作,之所以選擇科舉為切入點,是考慮到在唐代,科舉及第已經成為士人獲得政治地位或保持世襲門第的重要途徑,牽連著社會上各個階層知識分子的命運,研究科舉在唐代的發展,事實上就研究了當時大部分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
——傅璇琮為第三屆思勉原創獎寫的獲獎感言[5]

傅璇琮一生撰編了大量的文史著作,其寫的「楊萬里范成大」和「黃庭堅和江西詩派」的資料彙編開闢了中華書局資料彙編的先河[5][6]。傅璇琮的研究著作將乾嘉學派考證與西方文論、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結合,從政治與文學的關係、政治制度與文學體制著眼,如《唐代詩人叢考》重視詩人群體的研究,《唐代科舉與文學》重視政治制度與文學發展關係的研究,《李德裕年譜》深入到「牛李黨爭」的內部揭示政治勢力互相傾軋的內幕。2015年12月,其撰寫的《唐代科舉與文學》獲得第三屆思勉原創獎[5]

傅璇琮注重獎掖後進,常提攜和幫助新人;傅璇琮又經常為其他學者寫書序,其曾言:「一些後輩將我們寫的序言,當做是對他們的鼓勵;寫序需要讀人家的書稿,對我而言也是一種自我學習。」傅璇琮的一部書以「濡沫集」為名,取朋友之間學術交往的「相濡以沫」之意[6][10][11]

代表著作

[編輯]
  • 唐代詩人叢考
  • 李德裕年譜》
  • 《唐代科舉與文學》
  • 《唐詩論學叢稿》
  • 《唐人選唐詩新編》
  • 《河嶽英靈集研究》(合著)
  • 《唐才子傳校箋》(主編)
  • 《黃庭堅和江西詩派資料彙編》
  • 全宋詩》(參與主編)

資料來源

[編輯]
  1. ^ 傅璇琮:一个时代的学术雕像. 中國作家網. 2017-01-23 [202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2. ^ 汝信; 易克信. 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88. ISBN 7-80050-017-9. 
  3. ^ 馬良春; 李福田. 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 ISBN 7-201-00750-5. 
  4. ^ 朱戟影. 中华书局前总编辑傅璇琮逝世,早年著作影响一代唐史学人. 澎湃新聞. 2016-01-23 [202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 
  5. ^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悼傅璇琮先生.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6-03-31 [202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6. ^ 6.0 6.1 6.2 6.3 6.4 6.5 張春海. 傅璇琮:我这个人是做实事的. 中國社會科學網. 2014-01-06 [2020-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2). 
  7. ^ 7.0 7.1 7.2 7.3 7.4 7.5 黃道京. 求实、广学、高效、作嫁——怀念学者型编辑傅璇琮先生. 中國編輯. 2017, (2). 
  8. ^ 8.0 8.1 清平客. 傅璇琮先生与中华书局. 書品. 2016, (1). 
  9. ^ 9.0 9.1 9.2 中國韻文學刊編輯部. 中华书局原总编辑、中国韵文学刊名誉主编傅璇琮逝世. 中國韻文學刊. 2016, (1). 
  10. ^ 陶文鵬. 大家风范 泽被学林——缅怀傅璇琮先生. 文史知識. 2017, (7). 
  11. ^ 王志清. 论傅璇琮的书序.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12, (1). 

相關書籍

[編輯]
  • 《傅璇琮學術評論》

參考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