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奧特柳斯
亞伯拉罕·奧特柳斯 Abraham Ortelius | |
---|---|
出生 | 哈布斯堡尼德蘭安特衛普 | 1527年4月14日
逝世 | 1598年6月28日 西屬尼德蘭安特衛普 | (71歲)
國籍 | 布拉班特公國 |
職業 | 地理學家、地圖學家 |
知名於 | 第一部現代地圖集的創作者 提出大陸漂移的觀點 |
簽名 | |
亞伯拉罕·奧特柳斯(荷蘭語:Abraham Ortelius,/ɔːrˈtiːliəs/,1527年4月14日—1598年6月28日)[註 1][註 2]出生在安特衛普,初期是地圖雕刻師,後來受麥卡托影響,成為地圖出版商、地理學家,1570年出版《世界概觀》(Typvs Orbis Terrarvm),被譽爲是第一部近代地圖集。與同樣出身低地國度的麥卡托與洪第烏斯成為佛蘭德學派的要角,以市場化方式推出最新世界地圖集,終結航海圖被少數國家列為機密的局面。在1596年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最早構思,此一理論被魏格納(Alfred Lothar Wegener)在20世紀初完整論證。
生平
[編輯]奧特柳斯出生於安特衛普,當時屬於哈布斯堡帝國統治的17個省範圍之內,現在屬比利時。作為奧格斯堡有影響力奧特柳斯家族的一名成員,他多次在歐洲旅行。已知他曾經踏遍全國所有的17個省、德國南部和西部以及北部和東部地區(1560年、1575年至1576年)、法國(1559年至1560年)、英格蘭和愛爾蘭(1576年)、以及義大利(1578年、1550年和1558年之間可能2-3次)。
他最初是一個地圖雕刻師,1547年他進入了安特衛普聖路加公會 。他早期的職業是一個商人,1560年之前他的大部分行程為商業目的(如他每年訪問法蘭克福書籍和印刷品展覽會)。然而在1560年,他和傑拉杜斯·麥卡托(Gerardus Mercator)一起旅行到特里爾、洛林和普瓦捷時,很大程度上在麥卡托的影響下,其職業生涯方向似乎被吸引到科學地理學家。他在朋友的建議下致力於彙編地圖集《Theatrum Orbis Terrarum》(世界概貌),通過這本地圖集令他開始有了名氣。
1575年,在阿里亞斯·蒙塔努斯(Arias Montanus)的推薦下,他被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任命為地理學家。
1596年,他得到了安特衛普市的嘉獎,類似後來授予彼得·保羅·魯本斯的嘉獎。他死於1598年7月4日,被埋葬在安特衛普聖麥可教堂,碑文的內容為「安靜地履職,沒有指責、妻子、後代。」(Quietis cultor sine lite, uxore, prole)。
地圖發行者
[編輯]1564 年,奧特柳斯出版了第一份地圖《世界地圖》(Typus Orbis Terrarum),這是一幅八頁的壁掛世界地圖,他在這幅地圖中將帕塔拉地區(Regio Patalis)與洛卡哈(Locach)視為未知的南方大陸(Terra Australis)的北部延伸,該大陸北部會一路延伸到新幾內亞。[1][1]這幅地圖隨後推出精簡的版本《寰宇全圖》(Theatrum Orbis Terrarum)(現存的唯一副本藏於巴塞爾大學圖書館)。[2]他還在1565年出版雙頁埃及地圖,1568年出版荷蘭海岸的布里頓堡的城堡平面圖,1567年出版八頁亞洲地圖,並在地圖冊出現之前出版了六頁西班牙地圖[3] 。
在英格蘭,奧特柳斯的關係人有威廉·坎登、理察·哈克盧伊特、托馬斯·佩尼、清教徒意見人士威廉·查克和漢弗萊·利維德,他們協助奧特柳斯繪製了1573年版地圖《Theatrum》的英格蘭和威爾斯的部分。[4]
1578年,奧特柳斯以其著作《地理同義詞》(Synonymia geographica)確立了對古地理學的批判性處理方法,由安特衛普的普蘭丁出版社出版[5],1587年推出增訂版《地理百科全書》(Thesaurus Geographicus),1596年再次增訂。在最後一版中,奧特柳斯考慮了大陸漂移的可能性,該假設在幾個世紀後才被證明是正確的。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Peter Barber, "Ortelius' great world map",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Mapping our World: Terra Incognita to Australia, Canberra, 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 2013, p.95.
- ^ cf. Bernoulli, Ein Karteninkunabelnband, Basle, 1905, p. 5. NOVA TOTIUS TERRARUM ORBIS IUXTA NEOTERICORUM TRADITIONES DESCRIPTIO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d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Beazley, Charles Raymond. Ortelius, Abraham.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31–332. 1911. 此句或之前多句包含來自
- ^ Depuydt, Joost. Ortelius, Abraham (1527–1598). 《牛津國家人物傳記大辭典》 線上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doi:10.1093/ref:odnb/20854. 需要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
- ^ 公有領域出版物的文本: Beazley, Charles Raymond. Ortelius, Abraham. Chisholm, Hugh (編).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 (第11版).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31–332. 1911. 此句或之前多句包含來自
- Emmanuel van Meteren, Historia Belgica (Amsterdam, 1670);
- H. E. Wauwermans, Histoire de l’école cartographique belge et anversoise (Antwerp, 1895), and article "Ortelius" in Biographie nationale (Belgian), vol. xvi. (Brussels, 1901);
- J. H. Hessels, Abrahami Ortelii epistulae (Cambridge, England, 1887);
- Max Rooses, Ortelius et Plantin (1880);
- Génard, "Généalogie d’Ortelius," in the Bulletin de la Soc. roy. de Géog. d’Anvers (1880 and 1881), Marcel van den Broecke (1996) Ortelius Atlas Maps (HeS Publishers, 't Goy-Houten, 1996) and Abraham Ortelius and the first atlas;
- Essays commemorating the Quadricentennial of his Death, 1598–1998 Eds. Marcel van den Broecke, Peter van der Krogt & Peter Meurer (HeS Publishers, 't Goy-Houten, 1998).
- Binding, Paul. Imagined Corners: Exploring the World's First Atlas. Review Books: London, 2003.
- Charles Wehrenberg, Before New York, Solo Zone, San Francisco 1995/2001, ISBN 1-886163-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