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政治 系列條目 |
執政黨 |
國家機構 |
制度與政策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政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境內各民族所採取的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族政策早期主要使用蘇聯以人民群眾為主體方式來進行相關的民族政策,以居住在中國的人民和各民族形成社會主義革命群眾為主。[1][2]從毛澤東於1976過世後,「中華民族」一詞漸漸回復並影響後來的民族政策。[1]
然而在「單一中華民族」與「各民族」的相關民族政策上,關於相關的「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是一個學術理論熱點」;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主管的中央級綜合性報紙《中國民族報》及相關的民族理論與政策的學術及文化討論,在2000年以來有要求在法律及政策上確立中華民族的「國族」地位。[3]
歷史
[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的主要社會主義民族政策詞彙為「中國人民」和「各民族」,而自從毛澤東於1976年過世後,「中華民族」一詞才漸漸地取代「中國人民」和「各民族」的說法。[1]這從較中性的居住在中國的「人民」或社會主義革命的「群眾」轉換成較具種族性的「民族」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變動的文化認同政治。[2]
最早可追溯到1931年中華工農兵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關於中國境內少數民族問題的決議案》。[4][5]出於共產主義理想,中共根據馬克思的民族平等、列寧的民族自決思想反對中國傳統歷史觀民族觀,[6]對各族人民進行馬克思主義思想改造,[7][8]塑造馬克思主義民族觀。[9]據此,中國政府制定多種政策法規對漢族權利作出限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出於反對相關部門認為的「大漢族主義」,貫徹和建立少數民族在法律等政策上有所優待,地位上超越漢族公民,但對漢族民眾有逆向歧視的制度(參考兩少一寬),而這就是當局認為的「民族平等」政策。[10][11][12][13]
習近平在2012年上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中共當局加強了中國的民族融合政策。[14][15]
相關定義與發展
[編輯]「中國」的多重定義
[編輯]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漢族王朝稱為「中國」[16],後來「中國」一詞於古籍中亦指不同民族入主漢地後建立的王朝:
- 《三國志》:「今中國(曹魏)勞力,亦吳、蜀之所願。」;「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曹魏)抗衡,不如早與之絕」[17];
- 《元史》:「至元二十七年,帝怒,欲再發兵,丞相完澤、平章不忽木言:『蠻夷小邦,不足以勞中國(大元)。張立道嘗再使安南有功,今復使往,宜無不奉命。』」[18]。
然而有一種史學觀點則是以漢族為首的王朝政治統治所及的範圍為準[19],以漢族或漢族建立的王朝代替中國,並稱之為是客觀歷史的必然結果。特別是當外族入侵、民族矛盾達到極端尖銳的時候,漢族的王朝就更其有了「代表中國」的意義[20][21]。又有學者指出,五胡列國、北魏、西夏是滲透王朝,遼、金、元、清諸王朝或政權則是征服王朝[22]。此外,中華民族過去與漢族是同義詞,現在包括中國各民族[23]。另外,歷史上的柔然自稱為「漢」,更向南齊提出「光復中華」的意願[24]。
最遲到康熙時期,「中國」一詞便成為了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稱呼,中華各民族也由此開始「以一個主權國家——中國的身份活動於世界舞台」[25]。
一些歷史學家則認為上述說法是傳統漢族封建統治階級的遺產,[26][27][28]認為不宜以歷史上中原王朝的變更和伸縮為歷代中國領土範圍的作法,也不能將現代中國疆域當做中國歷史的範圍,而是主張從清朝最鼎盛時期版圖為準,凡在此版圖之內的政權就是歷史上的中國。[29][30]以後者的中國則包括了費孝通定義的中華民族(包含主體民族漢族和滿、蒙、回、藏、苗、壯、維等數十個少數民族)。另一種種定義為:「正因為如此,在過去的幾千年的歷史當中,雖然我國各民族之間也曾發生過無數次的戰爭甚至由少數民族掌握國家政權,但都末導致中華民族的分裂和解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國家的利益始終高於民族的利益。」[31]。
費孝通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
[編輯]費孝通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最終成為了官方意識形態,並以古史辨派的史學觀點對漢族一元史觀進行解構,[32]打破華夏一元中心起源論[33],亦指出:「舊中國大漢族主義統治下,把漢語文作為國語、國文。新中國堅持民族平等,不允許任何民族語言具有特權,而改稱「漢語」「漢文」。把漢語當成「國語」、「中國話」的說法是不允許的,這樣容易造成誤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的「一體」,顯然應該是政治上的一體,而有的文章提出中華民族已經成為一個民族的觀點,顯然不符合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事實;「炎黃子孫」,最初是海外同胞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而提出來的政治性口號,炎黃子孫在史實上主要指漢民族和南方一部分少數民族。中宣部曾數次通知,指出應該用「中華民族」一詞替代炎黃子孫的用法。上述不科學的提法,不利於民族團結大業。新聞媒體應予以足夠重視。」[34][35]國務院也曾經通知文宣部門不得再用「滿清」一詞。[36]還有一些人認為頌揚岳飛、文天祥諸先烈時表現出來對少數民族的貶損意識,而有學者指出:「對於別有用心的歪曲和惡意中傷,我們要申明歷史,古代中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與在現代國際秩序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是完全兩碼事」[37]。
譚其驤的版圖中國論
[編輯]譚其驤在其著作《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提出 現代的中國人不能拿古人心目中的"中國"作為中國的範圍。也不能拿今天的中國範圍來限定我們歷史上的中國範圍,而是清朝鼎盛版圖的範圍為中國歷史上的範圍,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都是中國史上的民族;在這個範圍之內所建立的政權,都是中國史上的政權。對於高句麗,當其定都現中國境內時,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權。但是等到公元427年遷都朝鮮半島時,就不是中國歷史上的政權了,不管其在朝鮮半島還是中國東北的領土都不是中國歷史上的範圍。這也成為了中國大陸歷史觀和意識形態。
馬克思主義民族觀
[編輯]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出自列寧、史達林對於民族沙文主義的描述。列寧把世界劃分為壓迫民族和被壓迫民族,[38]無產者要通過讓步取得異族的信任,通過無產階級的團結一同實現共產主義社會,[39]並主張被壓迫民族享有民族自決權。[40]列寧提出民族區域自治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制度,[41]能擺脫資產階級的民族紛爭,防止工人被民族文化分化,防止無產階級被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教唆互相殘殺。[42]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部分,中國共產主義認為漢族是壓迫民族,少數民族是被壓迫民族。[43]
受共產國際的影響,早期中國共產黨也把民族自決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44]宣布少數民族地位平等以鞏固紅色政權,樹立清朝版圖捍衛者的形象。[45]因為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始於清朝。樹立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就成為了增強民族團結的前提。[46]中共指責在過去的中國統治者歷來實行民族壓迫政策,把製造各民族地位的不平等,利用和挑動各民族之間的矛盾,作為維繫自己統治的手段。把少數民族地區的落後歸咎於國民黨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的剝削、壓迫和歧視。[47]因此,中共掌權以後相仿蘇聯逐步推行民族區域自治,設立自治州、自治縣、自治區三級。成立了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以及29個自治州、54個自治縣(旗)。[48]相比國民黨只承認滿蒙回藏四個少數民族而言,中共允諾對少數民族的扶助政策,強調漢族在歷史上對不起少數民族,要向少數民族還債、賠不是。[49]因此到了1953年,有超過400個不同少數民族申請被政府承認獨立出來設置自治區域。中央政府不得不動用了人類學、民族學、歷史學的知名學者組成考察小組進行查實。於是到了1978年,政府宣布全國有56個民族一直沿用到現在。[50]在與鄧小平談話以後,費孝通提出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51]在鄧小平的督促下,民族自治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52]2004年,中共宣布中國已有少數民族官員300萬人。[53]
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指導下的中國民族政策,則極力維護少數民族利益。20世紀80年代以後,政策上對少數民族進行全面的傾斜,並全面按少數民族人口比例分配社會資源和政治資源。一些民族政策走向極端,如新疆的少數民族成員在招生、招工和招兵中都要占60%的「三個百分之六十」政策以及對少數民族罪犯實施的「兩少一寬」政策等。[54]中共強調大民族要以對待自己的不平等來幫助小民族實現與大民族「事實上的平等」。[55]同時反對文化上同化少數民族,因為按毛澤東理論,國家消亡後民族才會消亡,經濟和政治上的平等不妨礙少數民族民族民族意識的覺醒。[56][57]少數民族人口40年增加7000多萬成為中共的一項政績[58]。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同時,加強民族區域自治,並宣稱將漢族在內的各民族「中華民族化」而非「漢化」,[59]並以費孝通《中華民族多元一體論格局》為基調開始構建馬克思主義下的多元一體中華民族[60]。
聯合國有關法案
[編輯]聯合國頒佈的《世界人權宣言》,該宣言未規定因為是少數群體或種族就該享有超越其他群體或種族的更多特權或待遇,明確說明了人人平等,不分種族、膚色、性別等區別來規定個人應該享受權益的多或少。該宣言更多的是倡導無種族之分的人人平等,少數和多數皆為人,人人平等之:
根據《世界人權宣言》[61]:
- 第2條:人人有資格享有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産、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 並且不得因一人所屬的國家或領土的政治的、行政的或者國際的地位之不同而有所區別,無論該領土是獨立領土、託管領土、非自治領土或者處於其他任何主權受限制的情況之下。
- 第7條: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並有權享受法律的平等保護,不受任何歧視。人人有權享受平等保護,以免受違反本宣言的任何歧視行爲以及煽動這種歧視的任何行爲之害。
第一代民族政策
[編輯]少數民族的特殊待遇
[編輯]此條目過於依賴第一手來源。 (2015年12月14日) |
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了許多政策法規來限制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以平衡漢族因人口、文化、語言、歷史等因素形成的巨大既有優勢。[62]除了國家法律《民族區域自治法》外,還有行政法規《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和《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和《興邊富民「十一五」規劃》,從項目、資金、政策等多方面加大了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支持力度。此外,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了自治條例139件,單行條例777件,根據本地實際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和補充規定75件,13個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省都先後制定了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若干規定或意見,貫徹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地方性法規,民族自治地方制定了137個自治條例、510個單行條例、75個變通和補充規定。2011年國家民委政策法規司出台《民族法制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2011—2015年)》進一步強化民族區域自治和少數民族權利保護。[63]
例如:
-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建立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數千個自治鄉。目前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64%左右。[64]
- 少數民族在教育、就業、提幹等各方面享受優惠,維吾爾、回、朝鮮、納西等十幾個少數民族每萬人平均擁有的大學生人數,已經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 在扶貧資金、建設項目上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
- 設立少數民族發展教育補助費、民族地區補助費、民族自治地方機動金、邊境建設事業補助費、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除少數幾個自治州、自治縣財政收支平衡或略有上繳外,其他均靠上級財政補貼過日子,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實現。[65]
- 對少數民族地區開展對口支援和經濟技術協作;北京支援內蒙古、河北支援貴州、江蘇支援廣西和新疆、山東支援青海、上海支援雲南和寧夏、全國支援西藏;中央各部門對口幫扶貧困地區;中央國家機關、全國18個省(市)和17個中央企業對口支援西藏;[66]中國政府每年亦會給予西藏一定金額的補貼,於1997年,中共中央就給予了四億六千萬美元的補貼資助[67],美國國務院也肯定中共中央對西藏地區的貢獻[68];
- 制定了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
- 北京、江蘇、新疆等16個省(區、市)以及廣州、昆明、成都等多個中心城市,都有專門立法,保障清真食品的供應和管理;
- 保證少數民族在官員、代表中占一定比例;比如胡耀邦提出的「少數民族地區的幹部當中少數民族的幹部要占60%以上;大專院校招生中少數民族的學生錄取比例要占60%以上;中央投資中,用於民族事業的經費要占60%以上。」[69][70][71][72][73]
- 為少數民族創造文字,實行民族語言教育;
- 地方自治政策,自治地區政府首長必須由少數民族擔任。但是自治地方黨委書記一般是由漢族擔任,且黨委書記權力高於地方首長。
- 國家教育部規定,少數民族學生報考研究生時,單獨劃線、降分錄取。很多少數民族學生以低於漢族學生10分的成績考上研究生。如中央民族大學錄取來自少數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考生的分數就要大大低於其他考生。少數民族學生還可以通過報考普通高校民族班、預科班進入高校學習,報考預科班和民族班的少數民族考生可以降低80分被錄取。當前,高校的少數民族在校生中,有10%在預科和民族班學習。
- 漢族及人口超過一千萬的少數民族執行嚴格的計劃生育,絕大多數情況下一對夫妻只能生一個孩子,一些人口低於一千萬的少數民族則可以多生;如果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公民生育超過一個孩子,他們的父母將面臨巨額罰款或者強制結紮以及上環[74][75]。有的少數民族即使人口超過一千萬,也有不會被強制結紮而順利生育至六個孩子的情況發生,比如2014年8月現報的《寧夏回族夫婦六年連生三對龍鳳胎》[76]。
《中發〔1984〕第5號文兩少一寬件》規定的對少數民族公民犯罪的「兩少一寬」政策:「對少數民族的犯罪分子要堅持『少捕少殺』,在處理上一般要從寬。」
在深圳華強路曾經發生這樣一次事件:一位女青年向維族小販購買核桃仁,攤上標明的價格是25元一公斤。等過好秤付錢時,一公斤卻要收125元,維族小販堅持說25元前那小小的一撇是「1」。雙方發生爭執,女青年想放棄購買,小販卻拉著不讓走,最後對女青年大打出手。附近的保安過來干預,引發附近所有的維族小販前來助戰。此事的後果是第二天上百維族人到深圳市委門口靜坐請願,認為這是民族歧視。深圳市政府與市委的做法是盡力安撫並賠償了「參戰」小販們的損失,然後通知各報社,不許報道這起糾紛,並讓各單位口頭通知市民,儘量不要去購買維族人的商品,以免因語言不通發生誤會引致衝突。[77]
評論認為這種欺詐性的買賣如果發生在同民族人之間,最多只會當作商人缺乏商德的事例,但一牽扯到兩個不同民族,就可能成為火藥桶的引線,並指出中國政府對漢人嚴厲、對少數民族懷柔並非無因,因在當局眼中,漢族是「家生奴」,怎麼對待都不會產生「外心」。所以新疆的漢族移民值得同情,因在正常情況下,他們承受著來自政府那種逆向歧視的少數民族政策;而在衝突中,他們因為手無寸鐵與處於弱勢,往往又成為民族矛盾的犧牲品。在少數民族地區(包括維、漢、回、苗、彝等所有少數民族聚居地在內),中國政府當局一直在努力扮演著「超民族的政府」、「各族共和的政府」這一角色,並採取了一系列被漢族人稱之為「逆向歧視」的少數民族政策。這一政策的基本精神可概括為政治上懷柔、經濟上優惠。比如計劃生育政策只用於漢族,並不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在涉及到漢人與少數民族衝突時,漢人受到的懲罰嚴重得多,少數民族人士懲罰極輕甚至不受懲罰[77]。
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一項事例:湘西在修鐵路時,同去的漢族知青與當地苗族人發生衝突最後暴力相向,雖然事件起因責任並不在漢族知青,但最後卻有幾人被判死刑,而苗人基本是教育了事,最嚴重的只是拘留。[77]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少數民族的扶貧政策
[編輯]1994年-2000年,湖南省共安排給民族地區的扶貧資金達24.6億元,安排給少數民族貧困人口的人均扶貧資金為144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32元。浙江省對西藏那曲地區的對口援助資金高達8.4億。中央開展援疆工作十幾年來,各地已累計向新疆無償援助資金物資折合人民幣43億元,與新疆實施合作項目1200多個,到位資金250多億元。[78]2011年漢族援疆資金超過百億,為新疆少數民族提供免費住房。[79]2011年至2015年山東省對口支援資金量約為47.2億元,其中安排援建項目資金45.61億元,預備費1.59億元。援建項目資金中,安居富民工程、教育、衛生、就業培訓等民生項目資金34.63億元,占75.93%。[80]1994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後安排60多個中央國家機關、全國18個省(直轄市)和17個中央企業對口支援西藏,截至2008年底,累計投入對口援藏資金達11128億元,安排6050個對口援藏項目。[81]1994年至2001年,中央又直接投資西藏建設了62項工程,總投資達48.6億元,15個對口支援省和中央各部委無償援建716個項目。[82]過去中央財政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年增長10%的財政補助政策,幾年下來因中央財政收入年增長率只有4%-6%,無法承受,就取消了這個政策,變為定額補助。少數民族地區對此意見很大,強烈要求中央繼續給予遞增的政策補助。[83]
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政策
[編輯]中共依據毛澤東斷言的民族在國家消亡之後才會消亡,提倡對少數民族進行雙語教育,培養其民族意識。不僅規定民族地區可舉辦民族小學、民族中學、民族師範學校、民族職業學校、民族中等專業技術學校以及民族高等院校,還在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規定:「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可以用當地民族通用的語言教學」[84];但相關條文在2006年修訂之《義務教育法》已消失[85]。2002年《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進一步強調,要尊重和保障少數民族是用本民族語文接受教育的權利,加強民族文字教材建設;編譯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文字教材。要把民族文字教材建設所需要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資助民族文字教材的編譯、審定和出版,確保民族文字教材的足額供應。大力推進民族中小學雙語教學。2006年財政部、教育部印發《少數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中央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規定少數民族教育中央補助專項資金的用途為:「重點用於支持教育主管部門設置的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骨幹師資「雙語」培訓,兼顧體現民族教育特色的教學儀器設備購置等。」給少數民族教育發展提供了額外的經費支持。
1992年,沿海省、市與143個少數民族貧困縣結成「一對一」幫扶關係。2000年教育部等聯合印發《關於東西部地區學校對口支援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式啟動「東部地區學校對口支援西部貧困地區學校工程」和「西部大中城市學校對口支援本省(自治區、直轄市)貧困地區學校工程」對民族地區給予傾斜。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普通高校舉辦民族班,從而使少數民族學生能夠以較低分數進入高校學習。20世紀80年代,一些全國重點大學和部分省屬高等院校舉辦了民族班,一些中學、中等專業學校也舉辦了民族班。對於西藏和新疆,還設立了專門的內地學校西藏班和新疆班。
202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指,有地方性法規規定,各級各類民族學校應當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還有的地方性法規規定,經本地教育行政部門同意,有條件的民族學校部分課程可以用漢語言文字授課。對此,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審查認為,上述規定不合憲,與憲法第十九條第五款關於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的規定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教育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不一致,已要求制定機關作出修改。[86]
中共民族政策下的文藝政策
[編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文學藝術,一直與當代社會政治保持密切的聯繫,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價值取向的歷史文化邏輯。當代政治影響文藝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各種政策措施來調控文藝的發展。[87]首先簡單照搬馬克思主義經典的論述,其次是求新、求變,充滿烏托邦幻想,再次是追求社會主義新文化新價值,頌揚主旋律、在多樣化發展中強化主旋律,[88][89]處處以領導講話為基礎制定文化政策。嚴格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90]以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91][92]主旋律,社會主義價值觀,民族團結是中共文藝政策的基本指導思想。[93]說到底,中共要求文化創作必須同黨的性質和宗旨相一致。中共文藝政策要求文藝創作「站在黨的立場,站在黨性和黨的政策的立場」。[94]2011年《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加強了文藝控制的力度,強調黨對社會主義文化的引領,試圖維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95]新聞媒體堅持正確導向就是看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要求所有媒體都應當非常明確、非常自覺。於是文藝作品必須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96]
有聲音指出:從1980年代末起,中共一反民國以來政治家對「滿清」的眨斥,鼓勵史學界與文藝界競相掀起歌頌清代帝王的浪潮。從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以至多爾袞、孝莊文皇后,個個雄才大略。[97][98]
音像出版成為中共民族政策以及弘揚主旋律的前沿陣地。[99]當中有無意地「冒犯」了少數民族的影視作品也遭到投訴的例子,如2000年夏,浙江電視台播放的電視連續劇《張文祥刺馬》中,出現了在道光年間任兩江總督的山東菏澤回族馬新貽的家族祭祖和祭祀時,在供桌上供有豬頭的鏡頭,從而引起一些回族的強烈不滿。陝西省委宣傳部、省民委等部門對此事進行調查處理[100]。當局亦下令新時期的歷史劇在選材應擺脫大漢族主義史學觀點的影響,並加強對多民族的中華民族總體觀念的認識,要求重視對有利於加強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史劇題材的發掘[101]。
第二代民族政策
[編輯]在學術界方面,出於對民族衝突的反思,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與學者胡聯合發表了《第二代民族政策:促進民族交融一體和繁榮一體》。文中提出效仿美國,培養中華民族意識,淡化區分漢族和少數民族,取消少數民族的特權,平等的推行計劃生育,取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推行普通話,不斷淡化公民的族群意識和56個民族的觀念,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的身份意識和身份認同,切實推進中華民族一體化,促進中華民族繁榮一體發展。[102]不過,郝時遠、黃鑄則指責第二代民族政策違憲,是撕毀和廢除國家憲法條文,把少數民族當敵對勢力。[103][104]
也有學者認為,第一代民族政策下只對少數民族優惠的政策,從本質上來講,這種優惠是違反人生而平等的憲法精神的,因為它造成了另一種不平等,並認為這是一種逆向歧視。[105]亦有學者指出:「(西藏自治區內的)社會在任何方面的不滿,幾乎都會轉變為政治上的不滿,隨之就會喊出要求西藏獨立的口號,而西藏的『穩定集團(權貴)』往往利用政局的不穩定向北京取得巨額撥款、各種福利和社會保障。」[106]。
「第二代民族政策」這一概念引發的一系列學術爭論被姚新勇歸納為「'民族問題'反思潮」,他認為「雖然「第二代民族政策」之建言在2011年9月才出現,但與其思維相近的「國家行動」已經啟動了一段時間了。」因此該建言的提出很可能是中共民族政策轉向的「探路石」。[107]
2010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首次提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這一概念[108],隨著習近平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相關概念被進一步提出並加以體系化,隨著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2019年中共十九大、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等的召開,中國官方將習近平上台以來民族政策的轉向稱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被確定為民族工作的主線,相關政策包括推廣漢語、推動宗教中國化等。[109][110][111][112][113]如中國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於2020年8月26日發布了小學課程改革方案。本次課程改革要求以蒙古語授課的小學(民族學校)的語文科自2020年9月1日起改用教育部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科(2016年前稱品德與社會)在2021年秋改用教育部統編教材、以上兩科目取消地方語言教學改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授課。[114]
美國媒體洛杉磯時報和美國哈佛大學新清史學者Mark C. Elliott認為,習近平在2012年上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開始摒棄以前蘇聯式的蘇聯本土化政策,改為走類似西方的民族大熔爐政策,尤其是美國式大熔爐,稱之為「第二代民族政策」,以期解決中國的民族問題。[115][116]
批評
[編輯]打壓少數民族
[編輯]2020年內蒙古雙語教育新政策爭議,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於2020年8月26日發布的小學課程改革方案所引發的爭議。本次課程改革要求以蒙古語授課的小學(民族學校)的語文科自2020年9月1日起改用教育部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科(2016年前稱品德與生活和品德與社會)在2021年秋改用教育部統編教材、以上兩科目取消地方語言教學改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通話)授課。課改引起一系列抗議活動,地方公安局視之為尋釁滋事和非法集會,數十名以上家長、教師等被捕或軟禁[119][120],抗議活動在中國大陸主要媒體中獲極少報導,網絡上相關話題大多被審查[121]。直到9月內蒙古當局才出面緩和局勢,後教育廳澄清並保證「五個不變」,除了小學語文、小學道德與法治科、初中歷史科這三個科目,其他科目教材不變、授課時的語言文字不變、蒙語文及其他母語課時不變、現有雙語教育體系不變。[122] 後「五個不變」又被認為不符合中央政策而推翻[123][需要較佳來源]。
歧視漢族
[編輯]批評者認為,如果只照顧少數群體的同時卻忽視甚至損害多數群體的正當權益,便是逆向歧視的表現[124]。就中國大陸的中考對少數民族加分制度,有意見認為:如果過分保護,就是對其他人不公平,是一種「逆向歧視」[125]。陝西、寧夏、甘肅等部分地方政府過於偏袒少數民族及宗教勢力,甚至協助特定宗教(尤其是伊斯蘭教)打擊其他或非教徒,該行為也引發了一些中國民眾的不滿,例如2016年4月,熱衷於在網上評論時事的西安道士梁興揚因批判回族軍閥馬家軍的主要人物之一馬步芳,而被西安警方以「破壞民族團結」為由帶走調查[126]。
非大陸報刊《太陽報》也登載文對第一代民族政策評論道:「在中國五十六個民族之中,最受歧視的不是少數民族,恰恰是人數最多的漢族。漢族與少數民族沒有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大學畢業找工作,在同等條件下,少數民族優先錄取;在職位升遷時,少數民族也有優勢,不管是哪一級政府,一定要有少數民族的代表。內地官場有「無知少女」的說法:「無」代表無黨派,「知」代表知識分子,「少」代表少數民族,「女」代表女性。如果閣下是少數民族,升官的機率比漢族高得多。即使不考大學、不做官,少數民族仍有特權,就是不受計劃生育的限制,想生多少個就多少個。到西藏或新疆去看一看,一家有三、四個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漢族就可憐了,計生標語上說:「打下來,流下來,就是不能生下來」,其殘忍不言而喻。漢族超生變成不可饒恕的大罪,長此以往,少數民族人口上升,漢族人口減少,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當局在處理民族的問題上軟弱無能,只好一再犧牲漢族的利益,令漢族淪為二等公民,難怪有漢族人以冒充少數民族為榮。」[127]。
造成族群對立
[編輯]BBC刊出一篇由中國政治學者劉軍寧所撰寫的文章,指現時中國的民族制度是根據當初列寧、史達林的馬克思主義民族觀,但這種民族劃分的制度非旦沒有解決預期的問題,相反國內的民族問題反而呈現出加速惡化的態勢。他認為在各族群之間實行差別待遇。不僅造成了族群之間的鴻溝,而且還區分出多數民族與少數民族的差異、敵意與對立,並最終從摩擦走向衝突,兩邊不討好。認為應取消民族身份的劃分,建立國族的身分概念,實行人人平等,才是長治久安的基礎。[128]
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p. 11 "....the state tried to unite different ethnic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grand overarching Chinese or Zhonghua race, thereby promoting a new form of nationalism with racial overtones. Since Mao's death in 1976, a key term in the socialist lexicon, 'the Chinese People" (zhongguo renmin), has been gradually replaced by a new expression, 'the Chinese nation' (zhonghua minzu), with the critical substitution of the term renmin - a neutral reference to the inhabitants of China as a country and a state - by the term minzu, which refers more directly to ethnicity. The fact that minzu has now effectively replaced renmin in much official discourse confirms the rising importance of local identity politics in the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ne-Marie Broudehoux. The Making and Selling of Post-Mao Beijing. 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4 [26 November 2012]. ISBN 978-0-415-32057-3.
- ^ 2.0 2.1 p. 180 ".....The CCP, this chapter contends, is losing control over nationalist discourse. Under Mao, the Party cliamed that because it had successfully led the revolutionary massess ... the Party and the nation were fused into an inseparabe whole. Only communists, in other words, could be genuine Chinese nationalists. Under Jiang Zemin and now Hu Jintao, however, the CCP's nationalist claims are increasingly falling on deaf ears. Popular nationalists like Jin Hui now speak regularly of the "Motherland" (zuguo) and the "Chinese race" (Zhonghua minzu) -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Party. " Peter Hays Gries; Stanley Rosen. State and Society in 21st Century China: Crisis, Contention and Legitimation. Taylor & Francis. 2 October 2012 [26 November 2012]. ISBN 978-0-415-33204-0.
- ^ 呼聲:確立中華民族的「國族」地位. [2013-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民族理論:解決中國民族問題的指針》 Archive.is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7-29「蘇維埃共和國必須特別注意落後民族共和國與自治區域內生產力的發展與文化的提高,必須為國內少數民族設立完全應用民族語言文字的學校、編輯館與印刷局,允許在一切政府的機關使用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儘量引進當地民族的工農幹部擔任國家的管理工作,並且堅決反對一切大漢族主義的傾向。」
- ^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在内蒙古的实践》.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8).
- ^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和原则》.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全國統戰工作會議《關於過去幾年內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工作的主要經驗總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任何民族主義、大漢族主義或少數民族中的地方民族主義,都是與共產黨的原則,亦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不相容的。共產黨人主張國際主義,主張民族平等,反對民族壓迫,並為此進行不調和的鬥爭。它在黨內和人民中不斷地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
- ^ 江澤民《加強新疆各民族團結,堅決維護祖國統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要堅信黨的民族政策是正確的,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民族觀教育各族幹部群眾。」
- ^ 江泽民《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宗教观》.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1).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序言.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9).
- ^ 周恩來民族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忽視民族自治權利的傾向,多半是從大漢族主義來的,應該批判。」
- ^ 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第四节《关于民族自治问题》.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毛泽东与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9).
- ^ 【文化滅絕 專題】習近平推激進同化政策觸及蒙族人底線. 蘋果日報 (香港). 2020-09-03 [202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21) (中文(繁體)).
- ^ China attempts curbing Mongolian language sparking huge protest. The Asian Herald. 2020-09-01 [2020-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2) (英語).
- ^ 《中國文化知識精華》,湖北人民出版社,102頁
- ^ 《三國志》陳群、諸葛亮
- ^ 《元史》張立道傳
- ^ 國家民委政策研究室,1982,《中國民族關係史論文集》,民族出版社,121頁
- ^ 孫祚民,《中國古代史中有關祖國疆域和少數民族的問題》,《文匯報》1961 年 11 月 4 日
- ^ 中國史學會,1987,《中國歷史學年鑑》,人民出版社
- ^ 魏特夫,《中國遼代社會史》
- ^ 《新華文摘》2008年第13-16期
- ^ 《南齊書.卷五十九》:「雖吳(指長江以南)、漢(指柔然)異域,義同唇齒……光復中華(北魏佔領的中原)……豈不盛哉!」
- ^ 《「中國」與「天下」的重合》
- ^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社《中國古代史》:「漢族王朝即中國,絕不是什麼天經地義的真理,它是歷史上留下來的一種傳統觀念,是漢族封建統治階級的一份遺產。」
- ^ 黃光學、施聯朱,2006,《中國的民族識別: 56個民族的來歷》第54頁,民族出版社
- ^ 高凱軍,2006,《通古斯族系的興起》,中華書局,63頁:「我國封建時代的史學家大都從大漢族主義的封建正統觀念出發,把漢族王朝看作是中國。」
- ^ 翦伯贊, 1982,《譚其驤: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歷代疆域》首先,我們是現代的中國人,我們不能拿古人心目中的"中國"作為中國的範圍。也不能拿今天的中國範圍來限定我們歷史上的中國範圍。我們應該採用整個歷史時期,整個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為歷史上的中國。我們認為18世紀中葉以後,1840年以前的中國範圍是我們幾千年來歷史發展所自然形成的中國,《翦伯贊歷史論文選集》:「不要把漢族以外的各民族作為外國人對待,凡生存和活動於今日中國領土以內的古代各民族,不論這些民族和當時中原王朝的關係怎樣,應該承認他們都是中國人。」
- ^ 李治亭《再辨洪承疇降清問題》:「根據就是滿族不是中華民族的一員,清朝不該建立,更不該向中原奪權,爭當皇帝。實則乃視清朝為敵國,視滿族為境外入侵的異民族。因此,滿族建一代王朝,就是對明朝的背叛,爭當皇帝,亦屬大逆不道的行為。同理可證,洪承疇降清,自然應否定。這是什麼邏輯?這是哪一家的理論?」
- ^ 張俊豪,200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學與中央民族大學合作研究項目《20世紀中國少數民族與敎育:理論,政策與實踐》371頁
- ^ 費孝通,《推己及人》:「其實顧先生在厚厚的多少本《古史辨》中有許多地方已經直接或間接提到或暗示,這個虛構過程是密切聯繫著中華民族從多元形成一體的過程。」
- ^ 張越,《五四時期中國史壇的學術論辯》:「古史辨影響很大,對推翻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統起了很大作用」。
- ^ 《對外宣傳工作論文集》,1998年五洲傳播出版社
-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海內外中華兒女」提法的由來》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炎黃部落集團是漢民族的主源,漢族世代自稱「炎黃世胄」、「炎黃子孫」。……宣傳中華文明史要多提『中華民族』的概念,慎用『炎黃子孫』的概念,注意表明是各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文明。」
- ^ 國務院,1956年,《對於今先行文和書報雜誌里一概不用「滿清」的通知》
- ^ 伍雄武,2000,國家新聞出版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100種重點圖書《中華民族的形成與凝聚新論》,雲南人民出版社
- ^ 列宁,1920,《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7).
- ^ 列宁,1922,《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7).
- ^ 列宁,1914,《论民族自决权》.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7).
- ^ 列寧,1913,《民族問題提綱》
- ^ 列宁,1914年,《精致的民族主义对工人的腐蚀》.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1).
- ^ 青覺,2004,《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形成與發展》,民族出版社
- ^ 《中共中央關於少數民族自決權問題給二野前委的指示》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關於各少數民族的自決權問題,今天不應再去強調,過去在內戰時期,我黨為了爭取少數民族,以反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它對各少數民族特別表現為大漢族主義)曾強調過這一口號,這在當時是完全正確的。但今天的情況,已有了根本的變化」
- ^ 冷溶,200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年鑑》:「中國共產黨深深紮根於中華民族之中。」
-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新疆通志·共產黨志》
- ^ 《廣西通志: 共青團志》,廣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 ^ 章百家,2007,《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的發展進步》,五洲傳播出版社
- ^ 國家民委政策研究室主編《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論民族問題》,1994年,民族出版社,152頁:「講還債有利於民族團結,這是符合馬列主義真理的。」
- ^ 費孝通,1978,政治協商會議講話《民族調查》
- ^ 邓小平与费孝通谈民族问题.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9).
- ^ 党报《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贡献》.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 ^ 李國祁,2005,《郭廷以先生百歲冥誕紀念史學論文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 ^ 中共中央編譯局《中國民族政策價值取向分析》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對少數民族進行照顧和幫扶是核心,各個方面的民族政策甚至每一項民族政策,都是對少數民族的照顧政策。」
- ^ 1998年《對外宣傳工作論文集》108頁
- ^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共同發展繁榮的階段》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乃至整個社會主義階段,不是民族融合和民族消亡的階段,民族特點和民族差異仍將長期存在,民族問題也將長期存在。」
- ^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1998年,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研究室編《對外宣傳工作論文集》:「毛澤東在1958年成都會議上曾講到:「首先是階級消亡,而後是國家消亡,而後是民族的消亡,全世界都是如此。……而目前民族意識一般都是在增強,民族主義也有不同程度的滋長。對此,有的國家採取了經濟上的幫助發展,政治上實行向大民族靠攏的「吃掉小民族」的民族一體化政策,也就是經濟上的拉平,政治上強制同化的政策。這種違反民族發展規律強制同化的行為,一旦被同化民族覺悟,他們不滿足經濟富裕而要求政治權利時,必然引起嚴重的社會問題。」」
- ^ 1998年《對外宣傳工作論文集》「舊社會少數民族人口連年減少,新中國成立後到90年代,少數民族人口從3000多萬增加到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從1953年的6%上升到現在的9%。」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2).
- ^ 呂春盛,《關於中國大陸學界「歷史上的中國」概念之討論》.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9).
- ^ 《世界人權宣言》. [2014-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4).
- ^ 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其法制保障.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8).
- ^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及其发展.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3).
- ^ 国务院《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面积的64%.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1).
- ^ 《民族區域自治法》第58條
- ^ 《烏蘭夫文選》下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第280頁。
- ^ Marcus W. Brauchli, Beijing Pours in Subsidies; Cultural Threat Stirs Worr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July 14, 1997.
- ^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1997 Report on Tibet Human Rights", 1998.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other provinces of China heavily subsidize the Tibetan economy, which has grown by an average annual rate of 10.5 percent during 1989-1996. Over 90 percent of Tibet's budget income comes from outside sources. Tibet also benefits from a wide variety of favorable economic and tax policies... Overall, government development policies have helped raise the economic living standards of many ethnic Tibetans.」
- ^ 胡耀邦、万里同志受中央委托到西藏进行考察.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5).
- ^ 新疆高校招生中的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分析.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8).
- ^ 民族工作大事记(1985年).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27).
- ^ 马戎:西藏社会发展与双语教育.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鄧力群,《十二個春秋》,香港大風出版社
- ^ 段晓东:强制结扎不可取,计生还需人性化. 荊楚網. [2013-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为计生考核,强制针对汉族的超生妇女结扎. 金虎時評. [2013-06-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23).
- ^ 宁夏夫妇六年连生三对龙凤胎 网友求经验分享. 楚秀網. [2014-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77.0 77.1 77.2 新疆维汉冲突的祸根何在?. [2018-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2).
- ^ 《输血也造血 19省市对口支援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今年19省市对口援疆全面启动资金规模超百亿》.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我省發布對口援疆跟蹤審計結果》[永久失效連結]
- ^ 2009年《中國民族年鑑》
- ^ 新華通訊社《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第25卷
- ^ 《1994年前后的中国财税体制改革》.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9).
- ^ 存档副本. [2014-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9).
- ^ 存档副本. [2014-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9).
- ^ 林平. 地方立法规定民族学校用民族语言教学,全国人大:不合宪. 澎湃新聞. 2021-01-20 17:30 [2021-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 周曉風,2008,《新中國文藝政策的文化闡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 人民日报《中宣部文艺局和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召开研讨会强调文艺在多样化的发展中强化主旋律》.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周晓风:中国当代文艺政策的文化价值取向.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報》社論《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 ^ 1956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講話
- ^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15).
- ^ 江泽民论文化.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25).
- ^ 毛澤東的文藝思想與中共文藝政策──《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的影響[永久失效連結]
- ^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1).
- ^ 2008年《新華文摘》第6-9輯
- ^ 2004年《開放》雜誌第52頁
- ^ 中國現代史研究所2004年《黃花崗》第135頁「但是鬧劇〈還珠格格〉可以連篇累牘地拍下去,歌頌滿清皇帝的辮子戲可以大行其道,甚至動輒成千上萬地屠殺無辜漢族民眾的努爾哈赤都要被奉上舞台讚頌一番。而這一切卻又不損害民族團結了。看來中共是不把漢族人尙殘存的一點民族意識都消蝕掉不罷休。」
- ^ 2006年《中國出版年鑑》「近年來,音像出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在弘揚主旋律、繼承民族傳統文化、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服務三農等方面……出版違反國家民族政策的光碟,傷害民族感情,影響民族團結,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後果;個別出版單位甚至因為管理混亂,把關不嚴,致使某些內容流入市場。」
- ^ 毛公寧, 王鐵志,2001 《團結進步的偉大旗幟: 中國共產黨80年民族工作歷史回顧》
- ^ 1989年《鄭州大學學報》哲學與社會科學版86頁
- ^ 第二代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一体和繁荣一体.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6).
- ^ 《郝时远:中国民族政策的核心原则不容改变》.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4).
- ^ 何为“第二代民族政策”. [2012-08-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4).
- ^ 黑洞: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教育平等问题. 共識網. 2011-01-12 [2014-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24).
- ^ 王力雄《天葬:西藏的命運》,明鏡出版社,1998年,209-210,226頁
- ^ 姚新勇. 中國大陸民族問題的 "反思潮" (PDF). 二十一世紀: 31-44.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3-19).
- ^ 政协负责人:民族工作应向“交往交流交融”使劲.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2014-09-23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 ^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举行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 ^ 学习贯彻十九大 | 中国民族报一评:深刻认识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意义. www.neac.gov.cn.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 ^ 习近平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9).
-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表彰大会召开_部门动态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 ^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 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新华每日电讯. www.news.cn.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 ^ 内蒙古新双语政策反弹:步新疆后尘的担忧与中国“第二代民族政策”. BBC News 中文. 2020-09-07 [202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9) (中文(簡體)).
- ^ Su, Alice. China cracks down on Inner Mongolian minority fighting for its mother tongue. L.A. Times. 2020-09-04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4).
That changed with Xi, under whom China launched a 「second generation」 approach to ethnic minorities in recent years. It rejects the old Soviet-based system, which allowed relative autonomy and preservation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designated regions, in favor of a new 「melting pot」 approach that emphasizes assimilation into Han Chinese culture.
- ^ Baioud, Gegentuul. Will education reform wipe out Mongolian language and culture?. Language on the Move. 2020-08-30 [2021-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3).
Chinese scholars Ma Rong, Hu Angang and Hu Lianhe, who boldly proposed a Second Generation of Ethnic Policies to solve ethnic 「problems」 by aggressively assimilating minorities (Leibold 2012). They envisioned the 「melting pot」 formula of the West, in particular USA, as the ultimate 「solution」 to the ethnic 「problems」 of China, even though China’s native minorities are drastically different from diasporic immigrants in America
(這段話是總結了以下學者的觀點:Elliott, Mark C. 2015.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Indigene: Debate Over a 「Second-Generation」 Ethnic Policy. The China Journal (73): 186-213,308. ) - ^ * 英語原版:Pompeo, Mike. Determination of the Secretary of State on Atrocities in Xinjiang. Embassy of the United States, Tbilisi. 2021-01-19 [2021-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3).
- 中文官方譯本:Pompeo, Mike. 国务卿对新疆暴行的认定. 美國駐華大使館. 2021-01-20 [2021-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 ^ 埃科爾斯. 新披露新疆文件将习近平新疆政策直接挂钩,中国官媒开始混淆视听. 美國之音. 2021年12月11日 [2022-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6).
- ^ Davidson, Helen. Inner Mongolia protests at China's plans to bring in Mandarin-only lessons. 1 September 2020 [2020-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透過www.theguardian.com.
- ^ 【新聞週刊】中共內蒙強推漢語教學 民衆抗議 海外聲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2020-09-06
- ^ 金哲,內蒙古風暴》讚美一種少數民族語言「好美」,這在中國觸犯禁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風傳媒(美國之音供稿)2020-09-06
- ^ “五個不變”如何落地 自治區教育廳權威回應. 澎湃新聞. [202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2).(受採訪官員:自治區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曹軼明、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李占峰); 又刊於“五个不变” 自治区教育厅权威解讀. 包頭新聞. [202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3)..
- ^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南蒙古人權信息中心
- ^ 白人遭歧視案震動美國 白人消防員未被公平升職. [2016-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5).
- ^ 31省会城市加分政策梳理 聚焦中考加分存废之争. [2014-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中國觀察:馬步芳評議繼續發酵涉及宗教敏感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BBC
- ^ 《漢族最受歧視》. [2014-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取消民族 多元共治. 2009-07-20 [2022-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5) (中文(繁體)).
<references>
標籤中name屬性為「AutoXS-33」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