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Zhongshan Huoju Gao Jishu Chanye Kaifa Qu(漢語拼音
國家級高新區街道
位於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康樂大道
位於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康樂大道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廣東省中山市
政府駐地中山港康樂大道
村級區劃單位數下轄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面積
 • 總計90 平方公里(30 平方英里)
人口
 • 戶籍人口(2020年)11.23萬人
 • 常住人口(2020年)28.99萬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442000003
郵政編碼528436、528437
電話區號+86 
毗鄰港口鎮民眾鎮南朗鎮東區
網站www.zstorch.gov.cn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山港街道)是中國廣東省中山市的一個國家級高新區,行政上屬於街道級別,位於中山市東部。成立於1990年,面積90平方公里。本地方言粵語閩語。開發區政府駐地為中山港康樂大道31號。

在中山市內通常簡稱為「火炬開發區」、「火炬區」、「開發區」、「中山港」等,區管委會駐中山港

按中山市規劃,火炬開發區是中山市城區副中心中山東部一區三鎮(火炬區南朗鎮民眾鎮三角鎮)中心。

國家級園區

[編輯]
  • 國家火炬計劃中山(臨海)裝備製造業基地
  • 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
  • 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
  • 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
  • 中國電子(中山)基地
  • 中國技術市場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山)示範基地
  • 中國綠色健康食品產業基地

歷史沿革

[編輯]

火炬開發區古稱東鄉,位於縣城石岐以東。

明代香山縣設十一個坊都,火炬開發區大部分屬永樂鄉得能都、小部分屬四字都良都

清光緒初年,香山縣改都為鎮,得能都四大都合併稱東鎮

清宣統二年(1910年),東鎮改為第四區

1956年,稱張家邊鄉濠頭鄉

1958年,設立張家邊公社

1966年,改稱紅旗公社

1973年,復稱張家邊公社

1983年,易名張家邊區公所

1985年,改稱張家邊鎮

1986年,劃入中山城區,改稱張家邊區,設中山市人民政府張家邊區辦事處

1990年3月,由原「國家科委」、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山市人民政府共同創辦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1991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正式成立。

1990年11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從張家邊區劃出面積五平方公里的區域,設置中山港區

1993年1月,原張家邊區中山港區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三區合併,定名中山港區,設中山港區管理委員會

1995年1月,中山港區正式更名為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屬國家級高新區,簡稱中山火炬開發區,設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至今。

行政區劃

[編輯]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現下轄:張家邊聯富六和城東海濱博凱中山港等七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各社區下轄小區、村列表:(2002年以前轄2個社區居委會、24個村民委員會)

聯富社區居民委員會:聯富社區位於中山火炬開發區西部,毗鄰東區,面積17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4萬人,常住人口5萬多人。下轄:濠頭村(1-2村、濠三(李家村)、上坡頭村、下坡頭村、員山村),濠四村,沙邊村,泗門村。

城東社區居民委員會:城東社區位於開發區東南部,面積13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千1百多人,常住人口2萬多人。下轄:小隱村,灰爐村,大環村,義學村,海傍村,二洲村(包括三洲、殼涌、滘仔)。

張家邊社區居民委會:張家邊社區位於開發區中部,是經濟商業活動和文化宣傳中心,轄區總面積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萬人,流動人口6萬人。含張家邊村(1-4村、張家邊五村(頃九村)),窈窕村,江尾頭村。

六和社區居民委員會:六和社區位於中山火炬開發區西南部,面積9.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800多人,常住人口2.5萬餘人。下轄:五星村(白廟、朗尾(朗內、朗外)、上巷、新村),陵崗村,大嶺村,宮花村,西椏村,神涌村。

海濱社區居民委員會:海濱社區位於中山火炬開發區東部,面積2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800多人,常住人口2.5萬餘人。下轄:東利村,珊洲村,黎村(包括下岐),茂生村,馬安村。

中山港社區居民委員會:中山港社區位於中山火炬開發區中部,是區黨工委、管委會所在地,是開發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東至玉泉路,南至小隱河涌,西至逸仙路,北至橫門水道行政交界處,總面積11.9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5100多人,常住人口5萬多人。

博凱社區居民委員會:博凱社區位於中山火炬開發區南部,面積8.5平方公里,有凱茵新城、凱茵又一城、永怡聚豪園、保利林語等多個大型封閉式小區,戶籍人口1055人,常住人口1萬多人。

截至2020年末,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常住人口28.99萬人,戶籍人口11.23萬人。

文化教育

[編輯]

公辦類:

高等教育: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高中、職中:中山市濠頭中學中山火炬開發區理工學校

初級中學:中山市濠頭中學中山火炬開發區第一中學

小學:火炬開發區第一小學火炬開發區第二小學火炬開發區第三小學火炬開發區第四小學火炬開發區第五小學火炬開發區第六小學火炬開發區中心小學

民辦類學校:廣東博文學校中山市卓雅外國語學校紀中三鑫雙語學校凱茵學校火炬開發區育英學校火炬開發區新苗學校等;

其他:區委黨校、張企培訓學校等。

傳統文化

[編輯]

本地方言:粵語方言石岐話沙田話(近順德話)、閩語系張家邊話(得都話/村話)等;本區方言比較複雜,有聚居與交錯雜居等特點。

語系 分布地 常住人口 占全區常住人口比例
閩語(當地俗稱得都話、村話或張家邊話等) 張家邊村、江尾頭村、窈窕村、沙邊村、泗門村、西椏村、大環村、義學村、小隱村、二洲村、黎村、珊洲村。 23197 48%
粵語(包括石岐話片和沙田語片) 石岐話片有:濠頭村(包括上陂頭、下陂頭、園山、李家村)、五星村(包括白廟、上巷、新村、朗內、朗外)、陵崗村、大嶺村、神涌村、宮花村。

沙田話片有:濠四村、海傍村、灰爐村、東利村、茂生村、馬安村、張家邊五村(頃九)、張家邊四村8隊(五頃圍)、三洲、殼涌、滘仔、下岐。

12215 (石岐話片地區)

8849 (沙田話片地區)

25.5%(石岐話片地區)

18.5%(沙田話片地區)

客家話 主要是外來勞工,人口很少,沒有形成特定區域。 -- 0.3%
普通話 主要分布在中山港工業區、高科技工業區以及中山口岸附近的住宅區。 3709 7.7%

特色文化:本區文化具有嶺南文化、水鄉文化等特點,其中鹹水歌、東鄉民歌、舞木龍、龍獅、武術等具當地特色。

近年來隨著外來人口增多,普通話和粵語(廣州話)逐漸成為通用語言,地方文化變得更多元化。

文物古蹟

[編輯]

沙邊碉樓群、濠頭鄭氏大宗祠、李可寬故居、濠頭青雲橋、張惠長故居、大環華佗廟、大環紅樓、下岐山炮台、三仙娘山炮台、水洲山炮台、中國青年同盟中山支部舊址、濠頭榮業堂、五星新村高氏祠堂、張四石橋、濠頭濠溪古廟、濠頭學校舊址、大嶺望月樓、東翹義學、珊洲林氏宗祠等。

醫療衛生

[編輯]

中山市火炬開發區醫院中山源田骨科醫院中山國丹中醫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各社區衛生服務站等

區內交通

[編輯]

港口:中山港(客運碼頭、外貿碼頭)

公路:廣澳高速公路(中山城區(東)出入口)、111省道(過境)、中山市城東車站

鐵路:廣珠城軌中山站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