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解放紀念碑
外觀
東北解放紀念碑 | |
---|---|
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和平廣場 |
分類 | 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1988年 |
認定時間 | 1996年 |
東北解放紀念碑,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和平區和平廣場,是為紀念瀋陽解放暨東北解放四十周年,於1988年11月2日設立的紀念碑[1],碑名由中共中央東北局首任書記彭真題寫[2]。該紀念碑目前是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首批遼寧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
碑文
[編輯]東北解放紀念碑的碑文被刻寫在一塊大約5米長和3米高的白色大理石上,碑文採用金色的小楷字體[4]。碑文全文如下[2]:
抗日戰爭勝利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在美國的支持下,調動大批軍隊進攻東北解放區,妄圖消滅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統治全東北。是時,中共中央東北局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廣泛發動群眾,發展武裝,大力開展剿匪鋤奸反霸鬥爭,創建民主政權,建立了根據地,壯大了人民革命力量。面對國民黨軍大舉進攻,東北民主聯軍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制定的積極防禦戰略方針,不斷地組織自衛反擊,繼四平保衛戰之後,又於一九四六年底發起「四保臨江,三下江南」作戰,粉碎了東北國民黨軍「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一九四七年五月,我軍展開夏季攻勢,使東北戰局發生了根本變化。九月至翌年三月,東北我軍轉入戰略進攻,連續舉行秋冬季攻勢,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將敵人壓縮於錦州、瀋陽、長春三個孤立地區。在此期間,解放區的土改和支援前線運動深入開展,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空前高漲。東北我軍在戰略上處於絕對優勢,遂於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遵照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關於奪取錦州,將敵軍封閉在東北境內各個殲滅的指示,發起了遼瀋戰役。經過五十二天激戰,至十一月二日,取得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具有決定意義的遼瀋、平津、淮海三個戰役的第一個戰役的偉大勝利,殲滅和爭取起義、投誠、投降的國民黨軍共四十七萬餘人。東北人民解放軍在東北廣大人民群眾和關內各戰場人民解放軍的支援配合下,經過三年的浴血奮戰,共殲滅敵軍一百零六萬餘人,解放了東北全境,使東北地區成為全國解放戰爭鞏固的戰略後方。東北野戰軍尚未休整即奉中央軍委命令入關作戰,從而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在東北解放戰爭中,我軍將士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前赴後繼,英勇奮戰,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勳,各級黨政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戰支前,做(作)出了巨大貢獻,這些豐功偉績將永遠銘記在後代人民心中。
為東北解放戰爭勝利而犧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 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 遼寧省人民政府 吉林省人民政府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 瀋陽市人民政府, 建立於東北解放四十周年
建築
[編輯]東北解放紀念碑由遼寧省建築設計研究院主持設計[3]。紀念碑的整體高度達到36.56米,其中主碑部分高25米,其設計靈感來源於變形的三角形子彈,碑體採用了漢白玉作為裝飾材料。在主碑的下部三面,都刻有三個連在一起的英文字母「V」,與此同時,40隻展翅飛翔的鴿子浮雕寓意和平以及東北三省人民對和平的珍視和期望。此外,主碑的外側有三條從頂部開始、向下呈三角形環繞主碑的拱帶,這一設計象徵著人們共同慶祝勝利的喜悅,以及對東北解放戰爭中的英烈的崇敬與緬懷[1]。
修繕
[編輯]東北解放紀念碑經過了數次修繕工作。早在2003年,紀念碑金色碑文就被塗鴉成黑色,石碑亦貼有廣告招貼[4]。2013年,為迎接在遼寧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運動會,東北解放紀念碑經歷大修改造[5]。其後十年,紀念碑陸續出現漢白玉碑體部分基層空鼓現象,同時局部區域因風化產生了開裂和脫落。在紀念碑上的40隻和平鴿中,有些也已經掉落或缺失[3]。2023年,瀋陽市對東北解放紀念碑及和平廣場進行修繕和提升改造工作。目前,東北解放紀念碑及和平廣場已經重新對外開放。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徐微微. 东北解放纪念碑. 《瀋陽晚報》. 2005-07-16 [2023-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4).
- ^ 2.0 2.1 为全国胜利提供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 ——东北解放纪念碑碑文敬读. 《學習時報》. 2021-03-19 [2023-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4).
- ^ 3.0 3.1 3.2 东北解放纪念碑重新开放. 《瀋陽日報》. 2023-09-28 [2023-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2).
- ^ 4.0 4.1 东北解放纪念碑被抹黑 做假证贩子在碑文上涂鸦. 《時代商報》. 2004-02-03 [2023-10-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2).
- ^ 历时两个月 沈阳东北解放纪念碑大修改完工(图). 《遼寧日報》. 2013-08-13 [2023-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