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Henrykwokyuhim/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一三事件枪决“匪谍”7人后的报导

澎湖七一三事件,又称山东流亡学校烟台联合中学匪谍案山东学生流亡案澎湖七一三冤案,亦有人称之为“外省人二二八事件[1],是发生在1949年7月13日澎湖的军事冤案事件,此案牵连甚广,为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牵连人数最广的政治案件之一。

事件具争议性,有不同当事者忆述事件时人物、事件过程及死亡人数均出现重大落差,事件经过约可分成两派说法[2],故本页面尝试列出不同说法以供参考。

事件起因争议

[编辑]


该事件的导火线是国共内战后,来自烟台联中与济南一、二、三、四、五联中、海岱、昌维等七所学校共八千多名的山东省流亡学生到达澎湖,假马公国民学校(今马公市马公国小)成立“陆军澎湖防卫司令部子弟学校”[3]


说法一:

当时军方奉东南行政长官陈诚的军令,经由广州的军舰分批载运学生到达澎湖[4]。军方依教育部颁 “穗中字第5411号训令”,将济南一至三联中及烟台联中的学生由济和号载运,到渔翁岛等待编兵。海岱中学的学生则从上海先到基隆,再转到渔翁岛等待编兵。 济南第四、五联中以及昌潍临中的学生则由115号登陆艇载运到马公岛等待编兵。当时军方向学生承诺十七岁以上男生编为青年教导团,接受军事训练,一面并继续上课,使完成高中学程;十七岁以下男生成立子弟学校,使完成中等教育。然而教育部颁 “穗中字第5411号训令”中明示十六岁以下的男生与女生编为澎防部子弟学校。十七岁以上男生仅保留学籍当兵,没有文学校的受教权。

1949年7月12日,当时济南第四联中学生在马公澎防部大营房听说编兵后不上文学校的课,学长李树民、唐克忠当晚联系一些同学及学弟,预计在13日争取半读书半军训。

1949年7月13日,军方在马公、渔翁岛各集合点正式将流亡学生编兵时,原已送至马公小学的幼小男生亦须加入马公澎防部大营房编兵行列,重新筛选。济南第四联中的学生在集合后,由学生代表李树民、唐克忠二人领导呐喊抗争,要求军方履行半读书半军训的承诺,并欲带领其他学生冲出营房回到学校,于是和军方发生冲突。现场指挥排队的营、连长无法控制场面,于是回报上级,营门卫兵上刺刀拦挡,两位军官陪司令官李振清走上司令台,要学生代表前来答话。李树民、唐克忠走到司令台前,枪兵王蓝玉少尉,看李振清的眼色,向李树民的上臂,唐克忠的臀部各刺一刀[5]。同学见血,便全部屈服。此时,李振清命令全部学员原地坐下,并下令架走了两位伤者,冲突至此平息,其他编兵场合亦未见冲突[6]。两岛的学生于下午就完成了编兵,仅少数体型矮小同学,被送至子弟学校继续学业。


说法二:

共八千多名的山东省流亡学生在烟台联合中学校长张敏之带领下到达到达澎湖。同此时期,39师师长韩凤仪率部队驻扎澎湖,担心自身势力弱小,且嫉忌澎湖防卫司令部司令李振清的风光与得志,而与39师政战官陈复生密谋,为同为山东人李振清制造困扰。

韩凤仪所率之39师队伍多于国共内战中损失打散,军方便开始有私捕学生充军的举动,强征学生入伍,并对私捕学生施以严苛的军训[7],嫁祸给李振清,并从中挑拨,使李与学生相互憎恨。当时澎湖驻防军队普遍兵源短缺,李振清也希望把学生能编入澎湖防卫司令部警卫步兵团,因此对韩凤仪的举动并没有起疑。[8]

张敏之之子张彤所述,当时听说因为学生多不愿意从军而常有抵抗、冲突,于是在1949年7月13日早上时任39师师长韩凤仪将大部分流亡学生集中于澎湖防卫司令部操场 ,并令凡身高超过枪的同学都被编入部队,张敏之校长出面意图将不符合与军方协议之同学带离并回到学校,和军方发生冲突。韩凤仪遂放任士兵开枪引发流血冲突,现场发生大屠杀事件。其后军方强迫学生完成编兵。

事件后续争议

[编辑]

说法一:

虽然编兵顺利结束,然而许多学生仍对军方失信愤惯不平。几个月后,烟台联中的学生兵传来消息指“烟台联中总校长张敏之,第二分校校长邹鉴,因支援学生争取受教权,被以妨碍建军捏造匪谍罪名枪毙了”,八校的学生由于想起713的粗暴手段,所以都相信传言。然而事实是张校长被烟台联中第一分校校长赵兰亭检举,才被逮捕及枪毙。事件牵连数十师生,而由于军中环境恶劣,更有多人逃离军队,成为逃兵。导致许多留在军队的学生误以为有大批失踪同学。[9]


说法二:

后来,韩凤仪为了想取代李振清“澎湖王”的位置,[10]竟亲自去台北面见陈诚,罗织张敏之为匪谍,也趁机分化李振清与这批山东学生的感情。而陈诚亦授予韩凤仪口喻:“检举匪谍人人有责,你回去就告诉李振清,说是我叫你办的,你是现任师长,匪谍出在你的部队里,你也脱离不了关系。”,韩即以逮捕匪谍的名义,逮捕、拘禁许多人并加以秘密审判,对校长等多人处以死刑,被捕师生分别被押往大山屿渔翁岛桶盘屿的民宅及庙里,利用酷刑,套取口供。并有学生被装入麻布袋丢海[11][12]

据黄翔瑜整理多方当事者口述记录,案发至1949年11月初止受牵连师生已达百余名,为了罗织校长张敏之、邹鉴的匪谍罪名,55名学生被电刑、掌嘴、吊刑、鞭打或强行灌水等手段刑求逼供,有学生不堪用刑签下自白承认自己是匪谍。[13]

不合作的女学生下场更是严酷,黄翔瑜写到:“被私自带往海边,命其脱光衣服,躺在布满壶藤的礁石上,任海边炽烈的太阳晒伤,让尖锐礁石划破肌肤,直至愿意招供或承认自己是匪谍为止。”若有学生特别抱怨,则被枪毙或“抛锚”(直接抛入海)。

事发后,校长张敏之、邹鉴和五名学生刘永祥、谭茂基、明同乐、张世能、王光耀以“匪谍”罪名被押到台北马场町枪决,其中张世能、明同乐、王光耀等人仅有十九岁。另有2名学生王子彝、尹广居死于狱中。此外受牵连者共109名。

知名亲历者

[编辑]

在此事件中入伍者,之后有数位在军中升任至将军,包括前国防部副部长王文燮、前海巡部司令王若愚、前陆军总司令李桢林等。

当年的山东学生中,还有包括黄端礼、李新凯彭丽媛舅舅)[14]孙震张玉法颜世锡(前警政署长)和当年联合中学的训导主任苑觉非等,苑觉非是现任台大哲学系系主任苑举正的父亲。已去世的当事人有2011年去世的朱炎、军方的尹殿甲等。尹殿甲是前台大人类学系教授、前台大训导长尹建中的父亲。

死亡、酷刑及失踪人数争议

[编辑]

说法一:

七一三事件的当事人王文燮,在2011年发言指出,当时“只有两名学生遭到刺刀刺伤”,无外传的屠杀事件[15][16][17]。七一三事件的当事人黄端礼在他的著作中亦提出同样说法。

后续匪谍案与七一三事件并无直接关系,受牵连师生人数按照国史馆整理[2],总人数仅有45人,其中七人被判死刑,两人死于狱中,四人关押于绿岛,两人遣返大陆,二十九人配内湖新生总队,及一人交保。其余并无大规模抓捕师生以秋后算账七一三事件。


说法二:

在其他的记录中,则认为七一三事件后,军方以匪谍名义对张敏之校长及一众师生秋后算账,当时此案相关的莫名失踪及受害者近三百多人,军方也长期监控其家属。年纪小的学生则由教育部安排至彰化员林实验中学[18]。作家王鼎钧曾说:“国民政府能在台湾立定脚跟,靠两件大案杀开一条血路:一件是二二八事件慑伏了本省人,另一件是本件山东烟台联合中学冤案慑伏了外省人。”[19]

2009年作家龙应台出版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记述此事,书中说法由当事者张玉法提供。黄端礼黄端礼曾以信件向张玉法指出其错误,张并未回应;张大春也曾将此信件公布在他《中国时报》的专栏上。[20][21][22]

事后平反

[编辑]

尽管在台的山东籍政要想为受害者平反,却受限于当时白色恐怖时期的时空因素,案件也不为外人所知。1951年6月由江苏省国代谈明华向蒋中正呈交报告书,认为张敏之罪名可疑。李振清在报告中,也认为张敏之等人遭刑求逼供,此案应由39师政治部秘书陈福生负责,要求将他枪毙;39师师长韩凤仪也应负责,应撤销他因此案获得的的勋章。蒋中正向参谋总长周至柔下令,要求重审此事,保安司令部认为罪证确凿,不肯复审。总统府参军长桂永清建议蒋中正,将陈福生送军法庭审理。军法庭宣判陈福生无罪,此案终结。

山东省主席秦德纯、参议长裴鸣宇联名要求国民大会审理此案,但陈诚认为这将会影响到美援,撤销这个提案。1954年,行政院国防部派人慰问张、邹校长遗族,并致赠五千元慰问金。

1997年,国民党葛雨琴民进党谢聪敏(亦为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受害人)、新党高惠宇立委联手提案制定《戒严时期不当叛乱暨匪谍审判案件补偿条例》,被害人与其家属始得平反。

2007年,民进党中常会决议建议政府为澎湖七一三事件兴建国家纪念碑,同时在澎防部操场(也就是当年开枪镇压的地点)举办纪念会,但初期澎湖县政府反对立碑,当时国民党籍的澎湖县长王干发甚至表示未听过此事件[23]

2008年7月,罹难校长张敏之之子张彤与澎湖县长王干发达成协议,同意县府提供观音亭西侧海堤兴建纪念碑。将由县府建设局协助指界、定桩,并提供地籍资料,再交由营建署负责施工。随后于13日在纪念碑预定地举行纪念会,说明立碑理念,共同见证历史[24]

2011年7月13日,国防部首度正面面对七一三事件。副部长赵世璋亲赴纪念碑,吊祭受害者。[15]

当年的山东学生为逃避拉伕,许多人低报年龄,已故国安局资讯室少将吴德钧海军机校出身,则是雇船逃往台湾之后用电锅煮糊叔父身份证虚报民间年龄在案 。

其它影响

[编辑]

2014年台湾地方大选期间,作家江昺仑在未访问过赵衍庆先生的情形下,在“小英教育基金会”中之“想想论坛”发表一篇“200万说一个故事:78岁台北市长候选人赵衍庆”的文章,将赵衍庆与澎湖七一三事件受害者作联想[25][26]。数日后,被另一篇文章指出赵衍庆本人虽为山东流亡学生,但在此案中并未受害,仅是江昺仑个人想像[27][28]。经媒体报导后,江昺仑表示,书写赵衍庆时,是想突显老前辈走过大时代的苦难,于是,将他想像中的七一三情境分享给读者,文章书写笔触较有文学性。[29]再经其他媒体深入采访后,赵衍庆本人表示,虽在七一三事件中未被强征入伍,但仍记得张敏之校长向渔翁岛司令李振清抗议,李振清威胁将学生投海喂鱼等事件。[30]

相关

[编辑]
  • 她和他和她的澎湖湾:以澎湖七一三事件为题材的一部视觉小说和GAME
  • 王若愚:澎湖七一三事件的受害者,被迫入伍最终官拜上将司令。
  • 黄端礼:澎湖七一三事件的受害者,台中425事件被捕人士,遭监禁洗脑209天。(公文零五八九部队令(44)柱礼字第0612号)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台湾自救宣言:谢聪敏先生访谈录》,第264页,张炎宪,陈美蓉,尤美琪,国史馆,2008
  2. ^ 2.0 2.1 黄, 翔瑜. 山東流亡師生冤獄案的發生及處理經過(1949 - 1955). 台湾史研究文献类目 2009 年度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2009-06-01, 60 (2): 269-307. 
  3. ^ 員林崇實高工校史沿革. [2017-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30) (中文(台湾)). 
  4. ^ Huang, Duanli; 黄端礼. Peng hu qi yi san de zhen xiang. Gao xiong shi: Shang hong shu ku https://www.worldcat.org/oclc/858328708. min 100. ISBN 978-986-87945-0-4. OCLC 858328708.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5. ^ Huang, Duanli; 黄端礼. Qiang jiu zhen shi : jie fa Ma Yingjiu, zhong yan yuan zao jia shi, mai jia shi. Chu ban. Taizhong Shi https://www.worldcat.org/oclc/946102083. 2015. ISBN 978-986-358-206-9. OCLC 946102083.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6. ^ Huang, Duanli; 黄端礼. Peng hu qi yi san de zhen xiang. Gao xiong shi: Shang hong shu ku https://www.worldcat.org/oclc/858328708. min 100. ISBN 978-986-87945-0-4. OCLC 858328708.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7. ^ 台湾外省人生命记忆与叙事数据库(Ⅱ)-揭开“白色封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研究者:张茂桂、吴叡人、林崇伟,第18-19页,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专题研究计划成果报告,2010-10-26
  8. ^ 王培五口述,高惠宇、刘台平整理. 《十字架上的校长》─张敏之夫人回忆录. 文经社 . 1999年1月1日. ISBN 9789576632532 (中文(台湾)).
  9. ^ Huang, Duanli; 黄端礼. Peng hu qi yi san de zhen xiang. Gao xiong shi: Shang hong shu ku https://www.worldcat.org/oclc/858328708. min 100. ISBN 978-986-87945-0-4. OCLC 858328708.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0. ^ 台灣的白色恐怖第一大案:澎湖案. [2012-03-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5) (中文(台湾)). 
  11. ^ 张彤. 我的父親張敏之. 自由时报电子版. 2007-07-16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9) (中文(台湾)). 
  12. ^ 刘廷功. 歷史的烙痕. 1989-12 [200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23) (中文(台湾)). 
  13. ^ 被遺忘的「外省人版二二八」:14歲孩子流亡澎湖拒當兵,換來校長遭槍決、女學生剝光曝曬. 风传媒. 2019-07-05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8) (中文(台湾)). 
  14. ^ 曾捲入「澎湖七一三冤案」 李新凱7年前見過習近平. [2016-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15. ^ 15.0 15.1 程嘉文. 713事件62年了 軍方首度承認錯誤. 联合线上 (联合报). 2011-07-14. 
  16. ^ 吴明杰. 澎湖713事件 王文燮:絕無開槍. 中时集团 (中国时报). 2011-07-14 (中文(台湾)). 
  17. ^ 罗楚东. 澎湖事件62週年 軍方致祭. 中央社. 2011-07-13 [2016-0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30). 
  18. ^ 王鼎钧. 匪諜 是怎樣做成的. 自由时报. 2006-04-12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18) (中文(台湾)). 
  19. ^ 许绍轩. 七一三事件 台灣第一宗大型白色恐怖案. 自由时报电子版. 2007-07-12 [2014-11-21] (中文(台湾)). 
  20. ^ 黄端礼. 澎湖有史以來第一大事被管仁健先生的假話文章扭曲了. 沿着菊岛旅行(旧讨论区论坛). 2011-03-06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7) (中文(台湾)). 
  21. ^ 黃端禮先生的留言────關於《1949大江大海》. [2014-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7). 
  22. ^ 黄端礼. 《澎湖七一三的真相》. 高雄市: 上𬭎书库. 2011年. ISBN 978-986-87945-0-4 (中文(台湾)). 
  23. ^ 高丹华. 山東流亡學生只是澎湖的過客嗎?從一座紀念碑說起. “高丹华的社区笔记”部落格. [200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中文(台湾)). 
  24. ^ 刘禹庆、许绍轩. 澎湖713事件建碑 地點終敲定. 自由时报电子版. 2008-07-12 [2014-11-21] (中文(台湾)). 
  25. ^ 200萬說一個故事:78歲台北市長候選人趙衍慶. 2014-11-18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1) (中文(台湾)). 
  26. ^ 有洋蔥…你不知道的台北市長候選人 78歲街友趙衍慶. 三立新闻. 2014-11-19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中文(台湾)). 
  27. ^ 许和钧. 人物專訪談江昺崙「200萬說一個故事:78歲台北市長候選人趙衍慶」內容的空想與網路不實之報導.. 卡提诺论坛. 2014-10-20 [2014-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中文(台湾)). 
  28. ^ 许剑虹. 參選台北市長的「小兵張嗄」趙衍慶. 许剑虹网志. 2014-11-20 [2014-11-21] (中文(台湾)). 
  29. ^ 江昺崙個人臉書-事件澄清. 2014-11-20 [2014-11-21] (中文(台湾)). 
  30. ^ 【沃草】「市長給問」老兵街友趙衍慶談身世抱負. 2014-11-21 [2014-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

[编辑]

Category:中华民国陆军事件 Category: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死刑案件 Category:台湾军事史 Category:澎湖县事件 Category:台湾司法丑闻 Category:1949年台湾 Category:山东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