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北克战役 (1775年)
魁北克战役 | |||||||
---|---|---|---|---|---|---|---|
美国独立战争的一部分 | |||||||
魁北克战役期间,阿诺德的民兵与加拿大守军爆发巷战。绘于1916年 | |||||||
| |||||||
参战方 | |||||||
大陆军 第1加拿大步兵军团 | 英国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理查德·蒙哥马利 † 班奈狄克·阿诺德 詹姆士·利文斯顿 约翰·汤马士 丹尼尔·摩根(被俘) |
盖伊·卡尔顿 阿兰·麦克林 | ||||||
兵力 | |||||||
1200名正规军及民兵 | 1,800名正规军及民兵 | ||||||
伤亡与损失 | |||||||
约50人死 431人被俘 部分民兵染上天花而死 |
英军报告: 5人死 14人伤 |
魁北克战役(英语:Battle of Quebec;法语:Bataille de Québec),是大陆军围攻英国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的一场战役。
1775年12月,大陆军东西两路军队会合,于同月6日开始围城。不过,由于大地因寒冬结冰,使到围城阵地难以设立。再者,大陆军欠缺重型火炮,无法击毁魁北克市的城墙,令到大陆军一直未能够发动进攻。随着民兵的服役期限将在年底届满,而英国军队在春天后必然将会获得海路增援,大陆军的情况日渐危急。12月31日,理查德·蒙哥马利以暴风雪为掩护,终于兵分两路强行攻城。结果大陆军大败而归,蒙哥马利身亡,班奈狄克·阿诺德受伤,而丹尼尔·摩根的数百名民兵更在城内被俘。
1776年年初,城外残余的大陆军未有撤退,但是魁北克省总督盖伊·卡尔顿没有出城攻击,大陆军仍然可以勉强保持围城。直到5月6日,英国皇家海军军舰带同援兵抵达,卡尔顿即时领兵出城攻击,大陆军及民兵即时溃逃。魁北克战役以英国军队胜利告终,而大陆军的征伐加拿大计划也因此失败。
背景及双方部署
[编辑]1775年6月,第二次大陆会议开始筹备进攻加拿大,并以英属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为终极目标。大陆军在9月兵分两路,西路军由提康德罗加堡出发,途经尚普兰湖、圣让恩堡及蒙特利尔,再沿圣劳伦斯河顺流而下,直达魁北克市西郊的亚伯拉罕平原。至于东路军则由班奈狄克·阿诺德上校指挥,翻越今日缅因州的荒野及阿巴拉契亚山脉分水岭,最后横越圣劳伦斯河,由东南面发动进攻。西路军在9月至11月期间发动圣让恩堡围城战,不但取得胜利,更几乎俘获魁北克省总督盖伊·卡尔顿。至于阿诺德远征魁北克的过程,则远较预计中艰钜。
1775年11月13日,阿诺德约600人的远征军率先到达魁北克市郊,却无力发动进攻,只好撤到亚伯拉罕平原以西的白杨岬(Pointe-aux-Trembles),等待西路军队前来会合。12月1日,西路军的指挥官理查德·蒙哥马利亦告抵达。虽然阿诺德的军队每人只有五发子弹,兼且因远征之故而欠缺衣物粮食补给,幸好蒙哥马利从圣让恩堡夺取部分英军补给,以及围城必需的冬装衣物,才使围城可以开始。[1]
蒙哥马利共有300名纽约州的步兵军团、约翰·兰姆的一队炮兵连、詹姆士·利文斯顿招募的第1加拿大步兵军团、大卫·伍斯特从蒙特利尔派出的少量援军、以及160名散兵。这些散兵原属的集团军,因服役期满而自行解散。蒙哥马利共有四门普通火炮及六门臼炮。围城的总兵力约在1,200人左右。[2][3]
至于英军方面,总督卡尔顿在9月时驻扎于蒙特利尔,并将大部分正规军部署于圣让恩堡。魁北克市交由副总督克伦希管理。纵然克伦希对形势时常感到悲观,但他却成功招募到更多民兵。卡尔顿早在7月就曾招募民兵,但成效强差人意,部分居民更附和大陆军的宣传,而在乡郊鼓吹反抗英国政府。这使卡尔顿一直对本地民兵抱有怀疑,而大陆军又误以为可在魁北克省一呼百应。不过,魁北克省的居民虽对英国政府抱有不满,却又未至于要加入南方殖民地的公然叛乱,亦对大陆军在乡郊引起的治安问题感到厌烦。结果时至9月,愈来愈多魁北克市的居民志愿为英国政府充当民兵。[4]另外,虽然驻波士顿的海军中将塞缪尔·格雷夫斯以圣劳伦斯河将会结冰为由,拒绝派出军舰支援,但到11月初仍有少量军舰及平民船只,运载民兵前来防守。[5]
11月3日,圣让恩堡失陷,魁北克省大部分的英国正规军亦随之被俘,令兵力更形紧绌。克伦希随即在魁北克市设置栏栅障碍,预备可能出现的攻城战。同日克伦希亦得悉阿诺德的远征已经成功,即时下令征用所有圣劳伦斯海南岸的舰艇。此时魁北克的民兵人数已增至1,200人以上。[6]11月10日,阿兰·麦克林带同第84步兵军团的200名苏格兰高地步兵,由三河市赶抵魁北克市增援。这批步兵大部分为七年战争中的正规军,不但增强了守军力量,亦激励了民兵士气。[7]
麦克林在11月10日开始接掌魁北克市的布防,直到卡尔顿侥幸避过俘虏,而在19日返抵魁北克市为止。卡尔顿在三日后宣布征召全市男丁入伍,拒绝者将视为叛军间谍处置,并可在四日内离开城市。[8]这项措施令守军人数额外增加500人,而围城总兵力也增至近1,800人。[9]卡尔顿同时在魁北克市东南面的河岸筑起木造壁垒,并布置防兵及火炮。[10]
围城炮战与攻城计划
[编辑]12月6日,大陆军开始围城,切断所有对外道路。蒙哥马利也循例向卡尔顿下达降书,但明知卡尔顿不会答应,故此只派一个当地老妇转达信件;而卡尔顿也将降书焚毁不读。[11]12月9日,蒙哥马利开始调配火炮,轰击魁北克市的城墙,双方爆发炮战。起初魁北克市的居民一度陷入恐慌:仅仅在16年前,詹姆斯·沃尔夫就曾在圣劳伦斯河南岸架设大炮,几乎将整个魁北克市下城区夷为平地。然而大陆军只有9磅及12磅的轻型火炮,面对魁北克市的城墙几乎完全无效,很快便沦为魁北克市居民的笑柄。相比之下,魁北克市的城防炮不但口径较大,而且射程更远。阿诺德的指挥总部因此被城防炮击毁,而蒙哥马利的战马及雪撬更被“炸成碎片”。[12]
蒙哥马利很快察觉,围城战几乎全无胜算。站在战术层面,大陆军无法截断魁北克市的水路补给;无法摧毁敌军城墙;无法用炮战威慑对方投降;也无法在雪地建造战壕。更有甚者,天气日趋严寒,限制士兵活动;天花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流行,削弱兵力;后方补给逐渐不继;而民兵的服役期限又在年底届满。各种原因使士兵已经无心作战。至于战略层面,英国援军将会在春天抵达,而大陆议会却仍未有派兵增援的打算。[13]
攻城战
[编辑]12月23日,蒙哥马利与阿诺德商讨后,决定出奇制胜。两人先等待冬季的暴风雪来临,以恶劣天气作掩护:阿诺德等人分成四队,其中三队发动佯攻,分散卡尔顿兵力,而阿诺德则集中攻击南面一座城门,由特训部队搭建云梯,再翻越城墙。蒙哥马利会带军由圣劳伦斯河岸的小路潜行,突袭魁北克市下城区。当阿诺德与蒙哥马利在下城区会合后,便可迫使上城区的卡尔顿驻军前来巷战,然后一决胜负。[14]
不过,卡尔顿即日便得悉蒙哥马利的计划。当日一名被俘英国军官,借词酒醉,乘机逃回魁北克市报告;而这消息与另一名叛逃的大陆军士兵完全一致。卡尔顿下令修补城防,设置更多障碍物及火炮平台,并等待大陆军发动攻击。[15]
12月27日刮起风雪,但不足以掩护大陆军发动进攻。当日蒙哥马利稍为修正攻击计划,派利文斯顿佯攻圣约翰门(St. John's Gate);布朗(Jacob Brown)佯攻钻石棱堡(Cape Diamond bastion);阿诺德改由西北面的圣洛克市郊(St. Roch Subrub)入手,穿过皇宫市郊(Palais Suburb)入手及皇宫门(Palace Gate),再突进下城区;蒙哥马利的行军则不变,但只由小规模部队组成,预备与阿诺德作南北夹攻。计划只有高级军官获得告知。这改动使奇袭计划几乎成功。[10]
12月30日,大风雪终于来临,而蒙哥马利决定在31日凌晨进攻。凌晨四时,利文斯顿与布朗发动佯攻,成功引开圣约翰门及钻石棱堡的火力。[10]蒙哥马利看到讯号后,就在钻石棱堡下方的狭窄河岸小路行军。[10]
由于大风雪很快演变成暴风雪,蒙哥马利的士兵举步维艰,行军多有延误。抵达下城区时,蒙哥马利与士兵先在第一道栅栏锯开缺口。虽然一切仍然非常平静,但军队已经严重超时,英军在日出后随时可从高处攻击。情急之下,蒙哥马利未等栅栏完全打开,便与随同军官赶往第二道栅栏。此时,蒙哥马利与军官终于看到房屋,一切似乎极为顺利。蒙哥马利登时高呼突击,然后与军官率先冲锋,岂知该座房屋旋即传出枪炮声,大量子弹及葡萄弹齐射而来。首数轮齐射后,蒙哥马利及多名军官即时阵亡,其他率先冲锋的军官亦多受重伤,只有阿龙·伯尔奇迹地完好无事。后方的一名军官稍为定惊后,即捉住伯尔向后逃走,而其他士兵亦即时溃退。[16]
蒙哥马利遇上的房屋,只驻守了50名民兵。他们并不知道大陆军将会偷袭,而且训练不佳。然而这批民兵却一直谨守岗位,一听到声响,便向外恣意开火。不过英军要到数小时后,才找到大陆军的俘虏前来认尸,并得悉远征军的指挥官蒙哥马利已经死去。[17]
另一方面,阿诺德在30日的晚上10时,便开始召集军队,到圣洛克市郊集合。但由于风雪阻碍,到凌晨四时军队仍未全数抵达。其时圣约翰门的信号已经响起,阿诺德只好带领数百人先行发动进攻。军队顺利进入皇宫市郊,却在爬坡前往皇宫门时遭到高处守军猛烈射击。虽然大陆军无法还击,但又不能中途撤退,扔下蒙哥马利军队不顾。故此,阿诺德决定绕过城门,沿着河岸的街道前进。进入魁北克市后,阿诺德辗转穿过狭窄街道,直至遇上第一座英军街垒。别无选择之下,阿诺德下令全军冲锋,但随即被子弹击中膝盖倒地。大陆军占据街垒后,受伤的阿诺德只好将指挥权交给丹尼尔·摩根。[18]
接过指挥后,摩根被迫停下稍为整备。大陆军在冲过城门后已大多负伤,又因街道狭窄而迷路走散,连轻型火炮亦告遗失。火枪弹药又因风雪潮湿而陆续失灵。更重要的是,当负伤的阿诺德被抬离战场时,沿途的民兵感到阿诺德是要全部人跟从送死,士气更形低落。但就在这一小段关键时间,英国的援军抵达。早在凌晨时分,麦克林就曾派一队民兵增援钻石棱堡。该队部队抵达棱堡时,发现该处无需援军,故此又顺序前往中央的圣路易斯门(St. Louis Gate)及西北面的圣约翰门,但各处均只闻枪声,不见战斗。结果该队部队转为到北面皇宫门巡视。另一方面,卡尔顿从麦克林得悉皇宫门有战事后,又派出200名苏格兰步兵前往增援。这些步兵刚好在摩根停下之时到达,随即填补第二座街垒各处空缺,并设置轻型火炮开火。[19]
整备后摩根向第二座街垒冲锋。大陆军多次尝试在街垒架起木梯不果,更遭到英军迎头痛击。更有甚者,其中一张木梯竟反遭英国守军夺去。英军将木梯架设到街垒侧面的平房,然后爬上屋内,从高处向大陆军射击,使大陆军死伤加剧。看到摩根陷入困境后,卡尔顿下令另一支苏格兰部队出发,由皇宫门外杀入下城区,以成包围之局。别无选择下,大陆军陆续向英军投降,或者乘小道逃离魁北克市。摩根为免遭到英军羞辱,只向一名教士交出配剑投降。其时已为早上10时,攻城战以英军胜利告终。[20]
围城僵局与大陆军撤退
[编辑]攻城战后,卡尔顿派人点算死伤,共计431名俘虏及30具大陆军尸体,但当未计算沿河逃走时死亡的民兵。春季时麦克林在河岸找到另外20具尸体。至于侥幸逃出城外的阿诺德,则向大陆议会汇报,称有60人死亡,超过300人被俘。[21]卡尔顿指英军伤亡为5死14人伤,但实际数字可能更高。[22]
随着1776年到来,不少残余的民兵以服役期满为由,开始自行解散返乡。不过阿诺德仍拒绝离开,决定以少数兵力继续围城,只是对魁北克市的补给几无阻碍。虽然卡尔顿手上的兵力远较阿诺德为多,但他决定继续守城,等待援军。早在攻城战之前,蒙哥马利便推算卡尔顿不会出城,因为16年前法军就曾出城迎击英军,结果在亚伯拉罕平原战役遭到惨败,进而丧失整个魁北克省以至北美殖民地。[23]
1776年1月至3月期间,受伤的阿诺德继续向后方要求增援,派人到郊区招募民兵,以及要求任命另一将军接替指挥。3月31日阿诺德因堕马再次受伤,终于获准到蒙特利尔养伤,由约翰·汤马士准将接替。[24]另外,双方在乡郊招募的民兵,曾在3月25日引发圣皮埃尔之战,但除此以外就别无战事。
汤马士接掌指挥后,发现围城战已不能继续下去。大陆军不但士气低落,而且饱受天花威胁(汤马士在6月也因天花而死)。5月3日反叛一方曾派一艘火船攻击魁北克市港口,但未有成功。到5月6日,英国一支小型舰队抵达,并带同200名正规军增援。卡尔顿即时派守军出击,而大陆军则开始溃散而逃,围城就此结束。[25]
后续影响
[编辑]魁北克战役后,大陆军撤回蒙特利尔;而卡尔顿则因战功而在7月获封爵士。在1776年5月6日至6月1日期间,约翰·伯戈因的增援部队陆续乘坐军舰抵达魁北克市,并接管加拿大方的军队指挥。这批部队有超过9,000名英国正规军,以及约4,000名黑森佣兵,对只有80,000人口的魁北克省构成沉重经济压力。[26]伯戈因最终在1777年带同这批军队,发动萨拉托加战役。
另一方面,大陆军在6月8日的三河市之战再次落败,而在17日向提康德罗加堡撤走。蒙特利尔复归英国统治。10月11日,英国派兵南进尚普兰湖,与宣布独立的美国爆发瓦库尔岛之战,当中美国的湖泊军舰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美国远征加拿大大致以此场战事为终结。
魁北克战役后,卡尔顿即派人侦查所有曾经协过大陆军的加拿大住民。起初卡尔顿宽恕部分轻犯人士,但随着大陆军被逐出魁北克省,卡尔顿开始加重惩罚,强迫该等人士复修因战火受损的建筑。[27]这使魁北克省居民在余下的独立战争,再也不敢公开支持叛军。[28]
相关条目
[编辑]注释
[编辑]- ^ Wood 2003,第46-47页
- ^ Gabriel 2002,第143页,Wood 2003,第47页
- ^ Smith 1907,第86页,v.2。
- ^ Stanley 1977,第81-82页
- ^ Smith 1907,第10-12, 14-16页,v.2。
- ^ Smith 1907,第9-10页,v.2。
- ^ Smith 1907,第21页,v.2。
- ^ Smith 1907,第95页,v.2。
- ^ Shelton 1996,第130页
- ^ 10.0 10.1 10.2 10.3 Wood 2003,第49页
- ^ Stanley 1977,第88-89页
- ^ Stanley 1977,第90页
- ^ Stanley 1977,第89-90页
- ^ Stanley 1977,第92-94页
- ^ Stanley 1977,第94-95页
- ^ Stanley 1977,第96-97页
- ^ Stanley 1977,第98页
- ^ Stanley 1977,第99-101页
- ^ Stanley 1977,第101-102页
- ^ Gabriel 2002,第164页,Stanley 1977,第102-103页
- ^ Smith 1907,第581页,v.2。
- ^ Gabriel 2002,第164页,Smith 1907,第582页,v.2。
- ^ Smith 1907,第248-249页,v.2。
- ^ Stanley 1977,第107页
- ^ Stanley 1977,第107-108页
- ^ Lanctot 1967,第31, 144, 154-155页
- ^ Lanctot 1967,第151页
- ^ Lacoursière 1995,第433页
参考资料
[编辑]- Fraser, Alexander, Fourth Report of the Bureau of Archives, 1906, Ontario Bureau of Archives, Dept. of Public Records and Archives, 1907, ISBN 0-306-80366-6 (英语)
- Gabriel, Michael P, Major General Richard Montgomery: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Hero, Madison, NJ: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 Press, 2002, ISBN 978-0-8386-3931-3 (英语)
- Griffin, Martin Ignatius Joseph, Catholics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Volume 1, Self-published, 1907 (英语)
- Lanctot, Gustave, Canada &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74-1783, London: George G. Harrap & Co., 1967 (英语)
- Morrissey, Brendan, Quebec 1775: The American Invasion of Canada,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1-84176-681-2 (英语)
- Nelson, James L, Benedict Arnold's Navy,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6, ISBN 978-0-07-146806-0 (英语)
-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Proceedings and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1886, Series 1, Volume 4, Ottawa: Royal Society of Canada, 1887 (英语)
- Sawicki, James A., Infantry Regiments of the US Army, Dumfries, VA: Wyvern Publications, 1981, ISBN 978-0-9602404-3-2 (英语)
- Shelton, Hal T., General Richard Montgomery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From Redcoat to Rebel,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8147-8039-8 (英语)
- Smith, Justin H, Our Struggle for the Fourteenth Colony, vol 1,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7 (英语)
- Stanley, George F. G., Canada invaded, 1775-1776, Toronto: Samuel Stevens Hakkert, 1977, ISBN 0888665377 (英语)
- United States Continental Congress; et al, Journals of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1774–1789, Volume 4, Washington, DC: United State Government, 1906 (英语)
- Wood, W. J., Battles of the Revolutionary War: 1775–1781, Cambridge, MA: Da Capo Press, 2003, ISBN 978-0-306-81329-0 (英语)
- Lacoursière, Jacques, L'Histoire Populaire du Québec, Sillery, Quebec: Les éditions du Septentrion, 1995, ISBN 2-89448-050-4 (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