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陈锦棠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陈锦棠
陈锦棠肖像,摄于1960年代
男演员
罗马拼音
Chan Kam Tong
昵称一哥、一叔
国籍 中华民国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省
出生(1906-08-07)1906年8月7日
逝世1981年12月30日(1981岁—12—30)(75岁)
职业电影演员粤剧演员
语言粤语
配偶陆淑卿
1936年结婚—1981年结束
出道日期1934年
出道作品红船外史
代表作品火网梵宫十四年
万世流芳张玉乔
三盗九龙杯
金镖黄天霸
活跃年代1934年至1981年
相关团体锦添花剧团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信息

陈锦棠(英语:Chan Kam Tong,1906年8月7日—1981年12月30日)[1][2][3]:260[注 1],一说为广东中山小榄[2][3],一说为南海[4][1],广东粤剧名伶、电影演员,行内人称“一哥”[5][6](年长后多称“一叔”)。擅演武戏及反派角色,获得“武状元”称号[5][1][2][4][7][8][9]:389,392[3]:50-52,76-78。1950年代起长居香港至逝世。

生平

[编辑]

关于陈锦棠的父母及出生地并没有明确记载[注 2]

关于早年学艺经历,一般说法为陈锦棠最初师从名伶新北习武功,与关德兴为师兄弟[4][1][2][8]。据粤剧研究者朱少璋在专著中详述,陈锦棠自6岁起跟从新北于广州生活,乳名“阿玉”,新北为其义父兼师父,至17岁仍跟随新北演戏,早期艺名为“新靓玉”[3]:7-11,260-261,简称“靓玉”[8]

1924年曾加入骆锡源的新纪元剧团。1925年加入当时由马师曾陈非侬为台柱的大天罗剧团,从最基层的“拉扯”晋升至“三帮小武”[注 3],当时同样未成名的桂名扬亦在大天罗,两人曾一同演无名小卒[3]:17,261。桂名扬后来成名早于陈锦棠,被称为“金牌小武”[3]:79,开创代表小武的粤剧流派“桂派”。亦有将陈锦棠视为“桂派”的说法[8][10]

薛觉先接手大天罗,1929年正式改组为觉先声剧团,陈锦棠留在觉先声[3]:17,262,获薛觉先赏识,收其为徒兼义子[4][1][2]。据朱少璋引用熟悉当时剧坛的名编剧南海十三郎之说,陈锦棠是先拜薛为师,后再认为义父,此举曾被新北门人视为忘恩负义,但新北本人并不反对,且替陈向门人解释,从此陈称新北为阿叔,称薛觉先为Daddy[3]:12。这段时期开始受到注意。演艺事业上所使用的名字亦转为“陈锦棠”。[3]:7

1932年,获日月星剧团重金礼聘,在觉先声休班期间加盟,当时已成名的桂名扬亦在日月星[3]:22,53,79-82。1933年,加盟编剧南海十三郎自组的大江南剧团,但该团经营不善,陈锦棠又曾自组临时班,请南海十三郎编剧。同年觉先声重组短期班,南海十三郎获薛觉先之邀主理剧务,并写出著名剧目《女儿香》,重返觉先声的陈锦棠因演出该剧的反派文武生(男主角)魏昭仁,知名度及身价暴升。[4][1][2][3]:54-57

1934至36年期间,曾再加盟日月星;加盟黄不废的新生活剧团等;与关影怜李海泉等人自组金星男女剧团。[3]:264-265

1937年陈锦棠自组锦添花剧团,班底亦包括关影怜、李海泉,早期曾大胆起用新人白雪仙,成立之初剧务上亦多获南海十三郎协助。除在广东一带演出外,1939至40年曾赴美洲巡回演出。1950年代起完全成为香港本地戏班。锦添花至1970年代初结束,为二战后香港最长寿的粤剧戏班。[2][3]:65-75,268-269[9]:373,381[注 4]

自成立锦添花后,陈锦棠多年来亦曾新组、加盟其他戏班,如唐涤生等的鸿运剧团、芳艳芬的新艳阳剧团、吴君丽为花旦的丽声剧团、麦炳荣凤凰女为台柱的大龙凤剧团等等[3]:267-290

电影方面,1934年开始参与电影演出,1941年的《侠盗锦毛鼠》为首部主演作品。作品逾百部[4][2],主要集中于1959至1962年间。

最后之电影演出为聚集众多名伶的大制作《李后主》(1968年上映)[4][2],该片亦同是任剑辉及白雪仙最后参演之电影[3]:90-93。1973年因脚伤结束舞台演出生涯。[2][3]:292

晚年仍积极参与剧团策划工作,乐于改革。其政策包括在过场编排上重视节奏,尽量避免落幕引起冷场,同时平衡中场休息时间;音乐方面强调曲词与口白必须爽快,全部乐曲采用中国古乐;改良舞台布景的写实感;减低台柱薪酬而提高较基层人员待遇。[3]:158-161

在粤剧业界事务方面,从香港八和会馆(业界组织)于1953年成立,直至1978年,陈锦棠一直是每届理事会成员[3]:148-152,曾任第2届副理事长、第14届副主席等职[3]:278,289。1965年启德游乐场开始营运,其前八和会馆曾计划承包启德游乐场之粤剧演出,作为业界的长期固定演出地点,但内部出现分歧。陈锦棠遂与妻子陆淑卿以及徐时、霍强成立泰来公司,于1965年初起承包该场地之粤剧演出,在当时的成立记者会上指出此举为响应八和会馆的救济失业运动,除徐时受薪外,其余三人皆为义务。一直承包至1970年代初。[3]:63-64,153-157

1977年宣布退休。1981年12月28日因严重感冒入院,12月30日晚病逝于圣保禄医院[3]:292-293 粤剧名伶阮兆辉认为陈锦棠是因戒鸦片烟以致身体出现毛病后逝世。[11]

演艺风格

[编辑]

陈锦棠在粤剧中主要担演文武生小生[3]:95

他以武戏著称[3]:38-45,擅使“五色真军”(金属制真兵器)[2]。更身怀一项高难度绝技“高台飞椅”[3]:44-45,229(或称“飞椅”[2]、“飞台”[12]),即把一张椅放于一张桌上,演员站于椅上,以腿勾住椅脚横木,借力逐渐移动,最后连人带椅飞跃至地面,期间需有称为“台口”的舞台工作人员适时拉开桌子。此技鲜有人练成,自1960年代陈锦棠的演出后,已没有人再表演过[3]:45。陈锦棠少时虽已跟从新北习武,但据朱少璋引南海十三郎说,新北对各种角色俱有研究,但武戏并非其最擅长的项目,陈锦棠其实曾获一位武技优秀的京剧坤角(女艺人)传授北派武功。朱少璋又称武师张海鹏、萧月楼、韩云杰均曾指导陈锦棠。[3]:13,26

虽然正派与反派角色都曾演绎,但陈锦棠的经典角色多属反派人物,如《女儿香》的魏昭仁、武松潘金莲故事中的西门庆(但其早年亦擅长演武松)[3]:105-107梁天来案的凌贵兴[3]:108-113,因此他相对于介意演反派的生角演员,戏路较广[3]:56,亦能较好地掌握亦忠亦奸、立场反复的角色,如《万世流芳张玉乔》中的明末将领李成栋[3]:48。曾为锦添花编剧的潘焯称,当时多安排苏少棠(陈锦棠徒弟)演正面人物,陈锦棠演反面人物,“但戏都多落在‘一哥’身上,这样才衬托出戏味来”[3]:227。此外他亦擅长演周瑜[3]:42,167

武状元之说

[编辑]

据粤剧研究者黎键说,因二战及国共内战,1940年代后期大量伶人转至香港,1950年代初香港粤剧界推选出“三王”,分别为“文武生王”新马师曾、“花旦王”芳艳芬、“丑生王”梁醒波,后又选出陈锦棠为“武状元”。1960年代组成的五王剧团之宣传中,陈锦棠仍称“武状元”,其余台柱为“慈善伶王”新马师曾、“花旦王”邓碧云、“武生王”靓次伯、“丑生王”梁醒波、“小曲丑王”谭兰卿、“二帮旦王”任冰儿[9]:389-393

但据朱少璋反驳黎说,早在1936年已有报道称陈锦棠为“武状元”;而1932年陈锦棠在日月星剧团剧目《花落见花心》中演出的角色朱亮是一名武状元;又引1977年《星岛日报》专访,陈锦棠自言二战前因常演武戏,已被人称作“武状元”。[3]:50-52

演出作品

[编辑]

粤剧名作

[编辑]
剧目 合作伶人
铜网阵[2]
五龙会[2]
隋宫十载菱花梦[2][3]:8 芳艳芬
火网梵宫十四年[2][8][3]:8
董小宛[2]
万世流芳张玉乔[2][8]
新海盗名流[2] 红线女
血海蜂[2]
三盗九龙杯[2][1][8]
金镖黄天霸[2][8]
红菱巧破无头案[3]:8 罗艳卿与凤凰女
香销十二美人楼[3]:8 芳艳芬
英雄掌上野荼薇[3]:8[13] 白雪仙
燕子衔来燕子笺 陈露薇[13]
盖世双雄霸楚城双生剧[3]:8
双龙丹凤霸皇都双生剧[3]:8
汉武帝梦会卫夫人[3]:8[注 5] 芳艳芬
洛神双生剧[3]:8
香罗冢[3]:8 吴君丽
胭脂泪洒战袍红[14]:235 陈艳侬
枭雄虎将美⼈威[15]:235 罗艳卿

电影演出

[编辑]
上映年份 电影名称 角色
1934 红船外史 出现於戏中戏《璇宫艳史》(改编自美国电影《璇宫艳史英语The Love Parade》的粤剧剧目)[2],角色当为男主角伯爵[3]:19
1937 万恶之夫 梅绛霞[16]:48
1939 第八天堂[16]:104
1941 侠盗锦毛鼠[2] 锦毛鼠白玉堂,主角[16]:189
1948 金镖黄天霸(上、下集) 金镖黄天霸,主角[17]:240
1949 血滴子(上、下集)[17]:420
1950 董小宛[2] 洪承畴,反派[18]:189
1951 珠海三雄[18]:250
1953 新女儿香[2] 魏昭仁,反派[19]:24
梁天来 凌贵兴,反派[19]:36
1954 富士山之恋[19]:40 柳永二郎[3]:29-30[注 6]
万里行尸 阎将军,反派[19]:70
苦尽甘来[19]:74
1955 缫丝女 何俊堂[19]:79
玉女香车[19]:80
血洗少林刀 烂头蟀左嵩,主角之一[19]:97
一枝红艳露凝香[19]:106
八侠英雄传[19]:107
1956 黄飞鸿七斗火麒麟 火麒麟,反派[19]:134
武松血溅狮子楼 西门庆,反派[19]:153-154
关公月下释貂蝉[19]:169
1957 信陵君窃符救赵 魏王[19]:191
七彩梁天来 凌贵兴,反派[19]:213
1958 冰山火线 风原[19]:217
万世流芳张玉乔 李成栋[19]:219
正德皇夜探龙凤店[19]:234-235
秦香莲 陈世美,反派[19]:253
香销十二美人楼 贾彦龄[19]:261
1959 泣荆花 李存义[19]:274
射雕英雄传(二集)[19]:286
九天玄女 闽王王延翰,反派[19]:287[3]:91
雪艳娘 汤勤,反派[19]:288
金钗引凤凰 赵剑青[19]:289
红菱巧破无头案 清官左维明[19]:293[3]:114-116
沙三少情杀谭阿仁 沙三少,反派[19]:298
燕子衔来燕子笺[19]:306
武松打虎 西门庆,反派[19]:306-307
三月杜鹃魂 司徒雄天[19]:307
平步青云(上集、大结局) 正德皇帝[19]:308-309
双枪陆文龙 王佐[19]:313-314
1960 西施 越王勾践[20]:10
彩鸾灯 钱贵卿,反派[20]:11
美人计 周瑜[20]:18
书剑恩仇录(上、下集) 文泰来[20]:28-29
换巢鸾凤 周中亮[20]:29
西河会妻 郭崇安,反派[20]:31
白蛇女碎尸还孽债 金铃太子[20]:40-41
银屏太子阴阳河会妻
琴挑误(上集、大结局) 曹文,反派[20]:42,52
娘子军封王 关山雪,主角之一[20]:51
龙虎斗江南 四皇子胤禛,反派[20]:57
节妇审贪官 麦伯和,反派[20]:65
阵阵惊魂 吴世雄,反派[20]:68
猛鬼孤儿 李文道,反派[20]:71
再世奇缘 刘彪,反派[20]:76
1961 步步高升 贪官宋万宝(喜剧谐角)[20]:86[3]:102
杀人王大战扭计深 扭计深,反派[20]:94
一命难填九命冤 赵王,反派[20]:97
皇城救母定江山 凌霄将军,反派[20]:106
万里烽烟寻妹喜 桀王,反派[20]:108
英雄肝胆美人心 姬亮太子[20]:117
还珠泪 林振声[20]:119
小甘罗拜相(上集)[20]:126
衣带奇冤 文少泉,反派[20]:140
百鸟朝凰[20]:141
十三岁封王 徐平章,反派[20]:144-145
花木兰 王忠义[20]:147
杨门女将告御状[20]:147
汉宫英烈传 崔成业[20]:149
金銮教子认亲娘 关山虎,反派[20]:150
1962 双龙丹凤霸皇都 程金龙,主角之一[20]:152
福禄双星 张大福,反派[20]:158
新夜光杯 风云,反派[20]:162-163
珠楼错 华孝麟[20]:165
小甘罗拜相(大结局) 赵王[20]:173
美人如玉剑如虹 王爷,反派[20]:174-175
文武状元争彩凤 武志雄,主角之一[20]:175
浴室飞尸 名盗何萍,主角之一[20]:179
情泪染袈裟 杨仲华,反派[20]:180
龙凤奇缘 马如龙[20]:184-185
大明群英会 张良弼,反派[20]:186
血洗爱河桥 上官千里将军[20]:195
小薛蛟举狮观图[20]:208
1963 玉龙太子出家 金龙太子洪武[20]:228-229
清官斩孝女 田顺,反派[20]:231
乱拜石榴裙 天虹太子[20]:236
风雨泣萍姬[20]:243
武潘安 徐文亮[20]:248
1968 李后主[2] 宋太宗[21]

家庭

[编辑]

其妻陆淑卿为陆佑后人,一说为女儿[6][22],一说为孙女[5]。据朱少璋考证,孙女之说为实,陆淑卿(1908-2001年)是陆佑儿子陆运超的五房太太杨秀坤所生。陈锦棠与陆淑卿于1936年1月1日在香港成婚。陆淑卿一直主理锦添花剧团班务,朱少璋指她在粤剧界与薛觉先之妻唐雪卿、文觉非之妻梁金蝶、罗品超之妻黄宝琼并称为“四大老婆”,朱少璋亦认同制作人丘亚葵[22]将她誉为“女班政家”、“女中豪杰”。[3]:58-64,265

陈锦棠的女儿陈琰玲同时亦是其关门弟子。早年在广州由师公新北照顾并向她传授粤剧基本功,名字“琰玲”亦为新北所起。[3]:190-194

徒弟

[编辑]

以下仅列出具代表性、记载较多者。

男弟子

[编辑]
  • 萧仲坤[2](1929-2005年):入门最早的弟子,与苏少棠合称陈门“哼哈二将”。[3]:162-168
  • 苏少棠[2][23](1927-2012年):与萧仲坤合称陈门“哼哈二将”。为锦添花剧团后期之台柱。[3]:162-168
  • 梁荫棠粤语梁蔭棠[24](1911-1979年):曾向桂名扬学艺,后带艺拜陈锦棠为师,人称“武探花”(时人本拟称其为“武榜眼”,但他不敢紧居于师父之后,故称“武探花”)。[3]:168-172
  • 卢海天(?-2003年)[注 7] :曾向桂名扬学艺,后带艺拜陈锦棠为师[3]:168-172。香港音乐人卢冠廷之父。
  • 罗家宝(1930-2016年):粤剧大师。约13岁拜陈锦棠为师,与萧仲坤及苏少棠为结拜兄弟,亦曾师从薛觉先、桂名扬,始创“虾腔”[3]:174-175。名伶罗家英堂兄。
  • 林锦堂(1948-2013年):朱少璋据陈锦棠讣文及一些报章报道考证,认为他曾拜陈锦棠为师。[3]:177-180
  • 周少平(1916-2011年):1939年起于美国演出,因太平洋战争而滞留,加入美军,战后定居美国成为公民,没有再以粤剧为业,只参与业余演出。曾为香港八和会馆名誉顾问。[25][3]:175-176
  • 唐佳(1937年-):1960-70年代香港著名武术指导,1950年代来到香港谋生,曾在戏班工作,向陈锦棠学艺。[26][3]:176-177
  • 梁汉威(1944-2011年),未曾正式向陈锦棠拜师,1960年代在启德游乐场演出期间,常效法陈锦棠的演法,获陈锦棠指点。于2005年八和会馆一项口述调查中表示,曾口头上向陈锦棠拜师。[3]:181-183

女弟子

[编辑]
  • 陈慧瑜:曾与导演冯峰结婚,诞下著名女演员冯宝宝。又曾与陈锦棠妻陆淑卿之侄儿陆润龙结婚,1958年离婚。[3]:184-185
  • 梁素琴(1928-2022):粤乐大师梁以忠及粤曲歌唱家张玉京之女,有才女之称。最初于锦添花剧团师从陈锦棠(1940年前后),不久随父亲转投当时在桂林的觉先声剧团,拜薛觉先为师。[27][28][3]:185-189
  • 李香琴(1932-2021):著名二帮花旦及影视演员,曾加入陈锦棠领导的“锦添花剧团”。[29]
  • 陈琰玲:陈锦棠之女,见上。

相关书籍

[编辑]

备注

[编辑]
  1. ^ 出生日为农历六月十八日,故有6月18日出生之说[4]
  2. ^ 不论中山小榄说及南海说,均没有明确指出是出生地还是祖籍。
  3. ^ “小武”为粤剧界行“六柱制”前的传统行当,即专演年轻的武打角色。“三帮”即第三之意。
  4. ^ 按黎键说,早期似以广州为活动中心点,二战后转移至香港,但其未提及最初组班的确切时间。按朱少璋说,早期的活动中心点已是香港,有较详细考证及指出确切时间。
  5. ^ 薛觉先是此剧文武生。
  6. ^ 此角色姓名存疑。
  7. ^ 据朱少璋引2003年《八和汇报》,1982年逝世之说为误传。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区文凤; 郑燕虹 (编). 陳錦棠. 香港當代粤劇人名錄.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粤剧硏究计划. 1999: 216. ISBN 9628104071.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香港電影人小傳檢索:陳錦棠 (PDF).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22-07-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7-16).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朱少璋. 陳錦棠演藝平生. 香港: 三联. 2018. ISBN 9789620444128.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余慕云. 香港電影工作者小傳. 李焯桃 (编). 粵語戲曲片回顧. 第1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回顾特刊 1996年修订本. 香港: 香港市政局. 1996: 96–97. ISBN 9627040533. 
  5. ^ 5.0 5.1 5.2 粵劇紅伶陳錦棠——武狀元光輝傳奇. 星岛日报. 2019-01-29 [202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6. ^ 6.0 6.1 陸漢洋與粵劇有血緣. CyberCTM. 澳门. 2018-10-21 [202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通过澳门日报. 
  7. ^ 林娓娓. 伶星印象. 李焯桃 (编). 粵語戲曲片回顧. 第11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回顾特刊 1996年修订本. 香港: 香港市政局. 1996: 59. ISBN 9627040533.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潘兆贤. 桂派文武生舉隅. 粤藝鉤沈錄. 香港: 科华图书. 2001: 156–157. ISBN 9621601436. 
  9. ^ 9.0 9.1 9.2 黎键. 第十七章:二次大戰後及五十年代的香港粵劇. 香港粤劇敘論. 香港: 三联. 2010: 372–397. ISBN 9620430484. 
  10. ^ 廖妙薇. 《金牌小武桂名揚》以圖證史. 戏曲品味. 2017-12-16 [2022-1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1). 
  11. ^ 香港書展2016:南海十三郎的傳奇人生(阮兆輝主講、朱少璋主持). 香港贸发局. YouTube. 2016-07-26 [2023-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5). 
  12. ^ 叶世雄. 【戲曲視窗】小武與小生. 香港文汇报. 2017-11-28 [2022-1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0). 
  13. ^ 13.0 13.1 江骏杰泥印剧本藏品 (不一定是开山首演的版本)
  14. ^ 陈守仁 (编). 香港粤劇劇目概說: 1900-2002.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粤剧研究计划(2007). 2007 [2024-04-28]. ISBN 962-8104-1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15. ^ 陈守仁 (编). 香港粤劇劇目概說: 1900-2002. 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粤剧研究计划(2007). 2007 [2023-12-16]. ISBN 962-8104-13-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6). 
  16. ^ 16.0 16.1 16.2 郭静宁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一卷(1914-1941) 增订本.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20. ISBN 978-962-8050-73-4. 
  17. ^ 17.0 17.1 傅慧仪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二卷(1942-1949).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1998. ISBN 962-8050-05-2. 
  18. ^ 18.0 18.1 傅慧仪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三卷(1950-1952).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0. ISBN 962-8050-08-7. 
  19. ^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郭静宁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四卷(1953-1959).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3. ISBN 962-8050-18-4. 
  20. ^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 20.29 20.30 20.31 20.32 20.33 20.34 20.35 20.36 20.37 20.38 20.39 20.40 20.41 20.42 20.43 20.44 20.45 20.46 郭静宁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五卷(1960-1964).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5. ISBN 962-8050-31-1. 
  21. ^ 郭静宁 (编). 香港影片大全第六卷(1965-1969). 香港: 香港电影资料馆. 2007: 175–176. ISBN 962-8050-42-7. 
  22. ^ 22.0 22.1 丘亞葵「瞓身」推粵劇. 大公报. 2016-08-19 [2022-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6). 
  23. ^ 文廸. 蘇少棠對恩師盡忠義為人頌讚. eSee99捌消闲. 加拿大.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0) (中文). 
  24. ^ 黄卫红. 粤剧“武探花”梁荫棠. 佛山市博物馆.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中文(中国大陆)). 
  25. ^ 冯应标. 被困西雅圖的金山大兄. 灼见名家. 2015-01-09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4). 
  26. ^ 香港電影導演大全 1979-2013 唐佳 Tong Kai. www.hkfilmdirectors.com. 香港电影导演会.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27. ^ 中國戲曲節2014 「嶺南餘韻」八大曲選段. 中国戏曲节.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0). 
  28. ^ 粤剧粤曲大家谈第八讲精彩回顾:羊城重闻古腔粤曲八大曲. 广州图书馆. 2017-01-12 [2022-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9) (中文(中国大陆)). 
  29. ^ 阮兆辉. (有字幕, 請開啟字幕功能) #南海十三郎 傳奇事件簿(2) 同場加映一叔 #陳錦棠 有個咁好嘅徒弟?. YouTube. 一桌两椅慈善基金. 2020-08-25 [202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8).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