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象牙白二叉韧革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象牙白二叉韧革菌
象牙白二叉韧革菌菌微观结构图
a:担孢子;b:担子;c:胶质囊状体;d:子实层二分叉菌丝;e:菌肉二分叉菌丝。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担子菌门 Basidiomycota
纲: 伞菌纲 Agaricomycetes
目: 红菇目 Russulales
科: 隔孢伏革菌科 Peniophoraceae
属: 二叉韧革菌属 Dichostereum
种:
象牙白二叉韧革菌 D. eburneum
二名法
Dichostereum eburneum
S.H.He & S.L.Liu

象牙白二叉韧革菌学名Dichostereum eburneum),一种分布于中国福建省武夷山地区的菌类,隶属于红菇目隔孢伏革菌科二叉韧革菌属种小名源自其子实体的颜色。[1]

特征

[编辑]

子实体

[编辑]

多年生,平伏扩展,边缘贴生,不易与基质分离,革质,初期形成不规则的小菌落,后期汇合长达7cm,宽2cm,厚200-500。子实体表面光滑,白色,黄白色至灰黄色,随成长时间延长而开裂;不育边缘渐薄,与子实层体表面同色。[1][2]

微观结构

[编辑]

菌丝系统二体系。菌肉层随生长时间增加而增厚,质地紧密,由生殖菌丝、二分叉菌丝、嵌入的担孢子和大量的结晶组成。生殖菌丝稀少,具锁状联合,无色,薄壁至稍厚壁,直径2-3。二分叉菌丝占据绝大多数,无色至黄色,明显厚壁,具拟糊精反应,频繁分枝,不分隔,直径为1-2。不齐子实体由二分叉菌丝、胶质囊状体、担子和拟担子组成。二分叉菌丝大量,无色至浅黄色,明显厚壁,具强拟糊精反应,频繁二分叉分枝,末端分枝尖,跨度达15-30㎛,主干直径2-4㎛;胶质囊状体大量,纺锤形至近棍棒状,无色,薄壁,具固态化的内容物,大小为20-50×5-10㎛;担子近圆柱形,无色,薄壁,顶端具4个担子梗,基部具锁状联合,大小为30-45×6-9㎛;拟担子与担子形状相似,但较小。担孢子近球形,具有一个明显的乳突,无色至浅黄褐色,厚壁,具强淀粉质反应,直径大小为6-7(-8)㎛;孢子外壁被有密且大的瘤和脊。[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Liu, Shi-Liang; He, Shuang-Hui. Taxonomy and phylogeny of Dichostereum (Russulales), with descriptions of three new species from southern China. MycoKeys. 2018-10-10, 40: 111–126 [2023-03-06]. doi:10.3897/mycokeys.40.287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 
  2. ^ 2.0 2.1 刘世良. 中国叉丝革菌属及近缘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D]. 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9: 36 [2023-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