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蔡继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蔡继光
导演
罗马拼音
Choi Kai Kwong[1]
英文名
Clifford Choi[2]
国籍 加拿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籍贯广东省东莞市
出生 (1946-11-12) 1946年11月12日78岁)[3][4]
职业导演、编剧
教育程度
母校
配偶安康(Christine)
儿女大女:Sylvia Choi
次女:Catherine Choi
幼女:蔡思奇(Silkie)
出道日期1973年,​52年前​(1973
活跃年代1973年至今
奖项
金马奖
最佳原著剧本第20届金马奖
1983年 《男与女

蔡继光(英语:Clifford Choi Kai Kwong,1946年11月12日),香港电影导演与编剧,为1970年代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其余现时为知名的同期电影制作人包括徐克许鞍华严浩谭家明等人[5]。蔡继光于香港演艺界发展初期主要担任电视台编导。及后加入邵氏兄弟任职导演和编剧[6]。他于1983年凭电影《男与女》荣获第20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再于1984年开始自组“龙光影业有限公司”拍摄电影,而公司现已解散[7]

背景

[编辑]

成长经历

[编辑]

蔡继光原籍广东东莞,早年于九龙深水埗长沙湾道的唐楼长大,家有11名兄弟姊妹,自己排行第九,其中有数名胞兄胞姊在战时离世。他的父亲在九龙塘三角公园(现为雅息士道休憩公园)对面租了一个车房经营士多、杂货与烧腊熟食生意。蔡继光每天都会在士多帮忙售卖货品、计帐和送货。因为交通不便,他需要每天由住所步行至九龙塘学校(小学部)上学。而在步行过程中,他因时常观察周遭景物和幻想人物情节,而且闲时又会收听广播剧,于是培养了对戏剧的兴趣。蔡继光的读书成绩不错,当他读至小学四年级时,由于父亲意识到学习英文的重要性,因此安排蔡继光转读圣方济各英文小学,并在该校完成小五及小六课程。他其后升读圣芳济书院。在校期间,他修读理科,但主要以阅读中国文学作品为主。直至1963年中五毕业后[8][9],他转到民生书院完成文科预科课程,再在1964年中六毕业后入读珠海学院中文系。然而,蔡继光读了一年后发觉学院只教授古代文学而自己喜欢的是比较文学,所以在1965年到台湾升学,入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注 1]

他选择就读师范大学英语学系的主因是该所大学教授现代文学,加上不想再学习训古式的中国语文以及想学好国语,遂留台生活。而蔡继光本来可以入读香港大学,结果因赴台留学时期,校方不用学生缴交学费,反而给予生活费和提供免费住宿,所以他选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其时,蔡继光只读了三年英语系课程而没有完成余下一年的实习期。[10]他留意到师范大学的课程内容与香港相比起来有明显的程度之分。为了可以专注更多文学方面的认知,他决定到海外留学。此前,他曾于台湾成功岭接受短期军事训练,亦获台湾校方邀请他加入国民党[11]

在任职神父的台湾教授推荐下,蔡继光于1969年报读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英国文学系。[注 2],最后于1970年在柏克莱分校修毕了为时两年的学士学位[12]。因同时体会到文化冲击,这对他该段时间的生活起了变化。蔡继光就读柏克莱分校时曾任职暑期工作。他一边从事中国餐馆杂役、在地扪食品制造厂当罐头后期制作员,一边当洗碗员赚取学费。另外,他在上学之时一度被误以为是反对美国参与越战的异见分子而被军方使用胡椒喷雾攻击。经历了不同的文化冲击后,蔡继光有所启发,并投入学生运动中。他为了支持台湾宣示对钓鱼台的主权,于是在柏克莱分校发起学生运动,以保钓委员会委员的身份筹办话剧,且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旧金山华埠以及美国中部地区的大学等地作巡回演出。[注 3]

外部音频链接
audio icon 香港电台第一台“守下留情”蔡继光访问(1),2024年8月26日
audio icon 香港电台第一台“守下留情”蔡继光访问(2),2024年8月27日
audio icon 香港电台第一台“守下留情”蔡继光访问(3),2024年8月28日

投身影视界

[编辑]

蔡继光大学毕业后往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研究院修读艺术系硕士[13],主修为期两年的创意写作。他主要学习撰写剧本,其后在1972年毕业后在1973年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旗下的KPIX第五频道新闻部任职新闻摄影师。期间曾于旧金山湾区电视台(ABC 7 NEWS (KGO-TV/DT) )担任导演初尝拍摄一小时剧集的体验。至1975年,他返回香港全身投入幕后创作。适逢当时无线电视招聘编导,他接着去应征[14]。不久,无线高层周梁淑怡主动聘请他,让他在一个月后到职。[15]蔡继光在电视台编导的第一个作品是由卢大伟的兄长卢远所主持的探奇节目《奇趣录》。这个节目由蔡继光与许鞍华轮流编导。到了1976年,他编导其首套电视剧《黄飞鸿》(由关德兴主演)[16]。翌年再负责创作另一套电视剧《逼上梁山》。

只在无线电视工作了两年的蔡继光碍于电视台可供拍摄剧集的时间短,资源亦不足够,以致未能拍摄出高水准的作品,最终因为觉得没有满足感而另觅出路。结果,他先在1975年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外课程部教授电影制作文凭课程,再在1978年与电影导演罗卡(刘耀权)和作家吴昊一同成立香港电影文化中心,以让有志入行的人士可以修读与电视及电影相关的课程而不只限于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唯一一个选择。[17]在中心成立之后,蔡继光负责课程编排及教学工作,并邀请许鞍华、罗卡、徐克严浩冼杞然等具经验的幕后制作人员前来讲课。[18]后来于电影界发展的陈果、林华全、林纪陶等人皆为蔡继光当时的学生。同年蔡继光被吴思远邀请为其电影作品《蛇形刁手》担任编剧。另外在香港浸会学院任职全职讲师教授电影电视[19][20]。他此后开始为电影撰写剧本和执导电影。其首部执导的作品是《喝采》,拍摄因由源于陈欣健计划找他拍摄一出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而开始[21][注 4]

事业成就

[编辑]

蔡继光的事业发展了数年后创下高峰。他在1983年与许默凭其作品《男与女》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的奖项[22]。在1980年代,蔡继光陆续执导了数出电影,至1990年移民加拿大生活[23],并在多伦多大学修毕戏剧教学文凭。三年后,即1993年,他重返香港,于香港演艺学院电影电视学院授课[24][25]至2002年转到香港浸会大学教授影视与新媒体制片管理文学硕士课程。他离开香港演艺学院前为电影电视学院导演系的系主任。除了演艺学院和香港浸会大学之外,蔡继光也曾在明爱专上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社区书院[26]教授电影及电视文学副学士学位课程。目前为止,他大部分时间居于加拿大,惟仍继续筹备其拍摄工作。

香港电影金紫荆奖风波

[编辑]

1996年,蔡继光与卓伯棠、陈清伟等人组成香港影评人协会,翌年开始颁发香港电影金紫荆奖[27]。但蔡继光于2007年退出协会[28]。而香港电影金紫荆奖亦因其所管理的“金紫荆文化发展基金有限公司”在颁发和投选金紫荆奖方面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低而传出停办[29]。后来在第十二届(2007年)金紫荆奖颁发完毕后,香港影评人协会于2008年正式宣布暂停举办金紫荆奖,并且于前一年(2007年)正式收回“金紫荆奖品牌”,不让私人公司以此香港品牌继续颁发该奖项以破坏金紫荆的名声。该奖项此后便一直没有复办。[30]

家庭生活

[编辑]

蔡继光已婚,其来自台湾的妻子是他就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学系时的师妹,曾一同在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组织“业余小剧团”演出话剧。二人婚后育有3名女儿,幼女蔡思奇曾在蔡继光执导的电影《大浪淘沙》中演出[31]

个人作品

[编辑]

电视剧

[编辑]
  • 1976年:黄飞鸿(无线电视)
  • 1977年:逼上梁山(无线电视)

电视节目

[编辑]

执导电影

[编辑]
  • 1980年:喝采
  • 1981年:死亡塔(副导演)
  • 1981年:不准掉头
  • 1982年:柠檬可乐
  • 1983年:男与女
  • 1984年:北南西东
  • 1986年:青春怒潮[33]
  • 1987年:魔鬼天使
  • 1990年:铁汉柔情
  • 1994年:撞板风流
  • 2001年: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34]
  • 2015年:大浪淘沙[35]

监制电影

[编辑]
  • 1988年:杀出香港
  • 1990年:铁汉柔情
  • 2001年: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
  • 2007年:夜袭
  • 2015年:大浪淘沙

编剧

[编辑]
  • 1978年:蛇形刁手
  • 1980年:名剑
  • 1983年:男与女
  • 1986年:青春怒潮
  • 1987年:魔鬼天使
  • 1990年:铁汉柔情
  • 2015年:大浪淘沙

演出作品

[编辑]
  • 2001年: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

舞台剧

[编辑]
  • 2024年:《柏克莱的日子》

注释

[编辑]
  1. ^ 关于蔡继光家庭背景、早年生活和留学海外的资料出自2018年12月18日及19日香港电台第二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播出的“影坛前辈蔡继光导演访问第一集”和“影坛前辈蔡继光导演访问第二集”。
  2. ^ 关于蔡继光家庭背景、早年生活和留学海外的资料出自2018年12月18日及19日香港电台第二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播出的“影坛前辈蔡继光导演访问第一集”和“影坛前辈蔡继光导演访问第二集”。
  3. ^ 关于蔡继光留美发展时间的资料出自2018年12月20日香港电台第二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播出的“影坛前辈蔡继光导演访问第三集”。
  4. ^ 关于蔡继光于美国工作与返回香港之后发展的资料出自2018年12月21日香港电台第二台广播节目《守下留情》播出的“影坛前辈蔡继光导演访问最后一集”。

参考来源

[编辑]
  1. ^ 2001香港電台得獎作品 回到夢工場:香港電影之父--黎民偉日記 二零零一年紐約電影節 - 優異獎. 香港电台.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2. ^ 香港新世代監製 (pdf). 香港电影发展局.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1-02). 
  3. ^ 西茜凰. 香港人物志. 明窗出版社. 1988: 202. 现年三十九岁的蔡继光,充满了雄心,他对风格的定义,另有见地。他说:“我的风格就是不固定的风格。我会以不同的风格,去配合影片不同的内涵。无论是什么故事,我都自信可以做得奸。” 
  4. ^ Pak Tong Cheuk. Hong Kong New Wave Cinema (1978-2000). Intellect. 2001: 198. Choi Kai-kwong, Clifford, was born in Hong Kong on 12 November 1946. He moved to Taiwan in 1965 to study at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ajoring in English. 
  5. ^ 孙慰川. 當代港台電影研究.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4: 258. 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徐克、许鞍华、严浩、蔡继光、方育平、余允抗、翁维铨等,均非香港本土电影高等教育之产物,而是在美国、英国等地接受的电影高等教育。 
  6. ^ 為穩固在邵氏導演地位蔡繼光展宣傳攻勢. 华侨日报. 1982-03-12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7. ^ DRAGON RAY MOTION PICTURES LIMITED 龍光影業有限公司. Webb-site Who's Who Database. [201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8. ^ SFXClass63 Contact List. Wong Charles.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9. ^ 英文中學會考放榜. 香港工商日报. 1963-08-03: 7 [202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9). 
  10. ^ 张骏祥. 中國電影大辭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5: 63. 蔡继光导演。原籍广东,自幼定居香港。曾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和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文学系。 
  11. ^ 蔡繼光抓住明星璀璨一刻. 香港大公报. 2013-09-22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12. ^ Pak Tong Cheuk. Hong Kong New Wave Cinema (1978-2000). Intellect. 2001: 198. He then furthered his studies in English lit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68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wo years later, he enrolled in the Centre of Film Studies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San Francisco, earning his master's degree in 1972. 
  13. ^ 石竹青. 流年光影 香港電影 : "七九新浪潮"之後.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 7. 严浩、许鞍华毕业于伦敦电影学院;方育平、卓伯棠为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硕士;余允抗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分校攻读电影;蔡继光就读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徐克毕业于得州大学电影系;谭家明则在美国攻读了7个月的短期电影课程。 
  14. ^ 香港資深導演蔡繼光獨家專訪(Part II). 动映地带.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15. ^ 柯可. 中國嶺南影視藝術史.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99: 92. 1978年底,由于香港“无线”梁淑怡跳槽到“佳视”发展,引致她手下的一群接受了西方电影新观念、留洋返港的影视界新秀的全部辞职,其中包括在国外学习电影后回港的徐克、许鞍华、余允抗、蔡继光、严浩、刘成汉,自学成才的谭家明和善拍实验电影的章国明。 
  16. ^ 香港国際映画祭2012 受賞結果!. 第36回香港国际映画祭. 2012-04-20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17. ^ 續談中國電影探索. 立场新闻. 2016-12-10 [2018-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18. ^ 穿梭光影裏 馳騁藝文間──羅卡專訪. 灼见名家. 2018-01-25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2). 
  19. ^ Pak Tong Cheuk. Hong Kong New Wave Cinema (1978-2000). Intellect. 2001: 198. In 1979, he started teaching at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of Hong Kong Baptist College. 
  20. ^ 蔡繼光 CHOI Clifford. 香港电影导演大全.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3). 
  21. ^ 七十年代香港電影與文化座談會 (PDF).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2004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8-22). 
  22. ^ 1983年 金馬獎 入圍得獎. 台北金马影展.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23. ^ 七十年代杂志社. 九十年代 第324-329期. 七十年代杂志社. 1997: 75. 蔡继光:一九九○年移居加拿大,之前为香港影视界人士。九三年返港。现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 
  24. ^ Pak Tong Cheuk. Hong Kong New Wave Cinema (1978-2000). Intellect. 2001: 198. He is currently (2001) teaching in the School of Film and TV at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25. ^ 香港資深導演蔡繼光獨家專訪(Part I). 动映地带.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26. ^ 何文汇. 十年磨劍錄. 香港教育图书. 2016: 97 [2019-0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直到入读中东时,选修科修读了蔡继光老师的电影欣赏,在堂上观赏了其中一套他最喜爱的作品《哲古华拉少年日记》。 
  27. ^ 投票決定未来 香港電影金紫荆獎面臨停辦危機. 新京报. 2007-10-18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28. ^ 馮仁昭四圍超:影評人斥蔡繼光損會譽 - 馮仁昭. 香港苹果日报. 2007-10-23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29. ^ 金紫荊或成絕唱. 东方日报. 2007-10-17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30. ^ 金紫荊獎. 香港影评人协会. 2008-09-30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9). 
  31. ^ 鮑起靜自嘲人工低. 东网. 2015-05-28 [2019-1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3). 
  32. ^ 鏗鏘集1979. 香港电台电视节目数据库.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33. ^ FUN BOY THREE. 南华早报. 2006-08-24 [2018-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34. ^ 紀錄片追念電影之父. 香港苹果日报. 2002-08-14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02). 
  35. ^ 教協通訊. 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 2015-08-20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