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亨特
蒂姆·亨特 Tim Hunt Richard Timothy Hunt FRS FRSE FMedSci | |
---|---|
出生 | 英国柴郡内斯顿 | 1943年2月19日
居住地 | 英国 |
国籍 | 英国 |
母校 | 牛津龙校 牛津莫德林学院 剑桥大学 |
知名于 | 细胞周期 |
配偶 | 玛丽·柯林斯 |
奖项 |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1978 - )[6] 皇家学会院士(1991 - )[7] 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1998 - )[8] 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9 - )[9]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01)[10] 爱丁堡皇家学会荣誉院士(2003 - )[11] 皇家奖章(2006) 下级勋位爵士(2006)[12]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生物学 |
机构 | 剑桥大学 海洋生物学实验室 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 伦敦研究所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伦敦大学学院 |
论文 | The synthesis of haemoglobin(1969) |
博士导师 | 阿什·哥纳[1] |
博士生 | 休伊·佩勒姆[2][3] 乔纳森·派因斯[4] |
施影响于 | 安妮·雷利[5] |
理查德·蒂莫西·亨特爵士,FRS FRSE FMedSci(英语:Sir Richard Timothy Hunt,1943年2月19日—),昵称蒂姆·亨特(英语:Tim Hunt),英国生物化学家。由于发现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蛋白质因子,与利兰·哈特韦尔和保罗·纳斯一同获颁200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他在海胆的卵子中发现了一种周期性积聚并于细胞周期中途被降解的蛋白质,命名其为周期素。
早年生活及教育
[编辑]亨特父亲是于利物浦任古文字学讲师的理查德·威廉斯·亨特,其母基特·罗兰是木材商人之女。他在父母死后发现其父曾在当时是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总部的布希大楼工作。虽然亨特并不准确知道其职责,他的工作有可能跟情报有关[13]。1945年,理查德·亨特当上博德利图书馆西方古籍负责人,举家移居牛津。8岁时,亨特入读龙校,并因为其德语老师暨神经科学家盖德·索莫霍夫而对生物学产生兴趣[13]。他14岁入读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后,上了化学和动物学课程,对科学的兴趣愈趋浓厚[13][14][15][16]。
1961年,亨特进入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就读自然科学系,3年后毕业并马上在同学院生物化学系的阿什·哥纳之下工作,跟路易·赖卡特及安东尼·R·亨特一同作业。翌年生物学家弗侬·恩格林的一个演讲引起亨特对血红素合成的兴趣,因此他于1966年一个关于血红素合成的研讨会上,成功说服血液学家欧文·伦敦允许他从7月至10月,在其位于纽约市埃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实验室工作[13]。在他的博士导师阿什·哥纳的指导下,亨特的博士研究专注于兔子的网状红血球(即未完全发育的红血球)中的血红素合成;他在1968年获得博士学位[1]。
研究工作
[编辑]得到博士学位后,亨特返回纽约欧文·伦敦的实验小组,跟其他成员一同发现小量氧化了的谷胱甘肽(即GSSG)便足以抑制网状红血球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以及双链核糖核酸(双链RNA)完全制止了蛋白质合成。回到剑桥大学后,他与安东尼·亨特和理查德·杰克逊一起工作。二人较早前发现了启动血红素合成的核糖核酸(RNA),即如今科学界认识的甲硫胺酸-转运核糖核酸复合体。3至4年后,三人再发现最少两个能够抑制血红素合成的化学物[13]。
此外,亨特也定期在夏天于马萨诸塞州海洋生物学实验室工作。1982年夏,他在海洋生物学实验室以其中一种海胆Arbacia punctulata为模式生物,在其卵子内发现周期素(cyclin)[13];这名称源于亨特爱好骑单车,以及周期素水平的周期性转变[17]。
周期素是一种蛋白质,在调节细胞周期中起关键作用[18]。亨特发现卵子受精后开始合成周期素,其水平间期期间一直上升,直至于有丝分裂途中急跌。细胞周期完结,一个细胞分裂作两个后,此过程会再度循环。他在脊椎动物细胞中也发现了周期素,其角色同样为调节细胞周期。亨特和团队后来证实周期素与一蛋白激酶家族结合并活化后者,这蛋白激酶家族今天被称作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保罗·纳斯则肯定了其中一种CDK对调控细胞周期的重要性。周期素在所有生物(除了细菌)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其运作能增进对人体肿瘤生长的了解[19]。
1990年起,亨特于英国帝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今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辖下伦敦研究所)进行为何正常细胞会变成癌细胞的研究,专注于为何细胞内的抑制讯号被关掉,继而令其无法控制的生长[20]。直至2010年退休前,他在基金会的克莱尔堂实验室设有其专属实验室与团队[19]。退休后,他成为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荣休科学家[21]。亨特也是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遴选委员会委员之一[22]。
奖项与荣誉
[编辑]亨特于1978年获选为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并在1990至93年间担任研究拨款评委会会员。从2004至2009年,他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理事会成员[6]。其他院士荣誉包括1991年获选为皇家学会院士[7],1998年获选为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8],以及1999年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9]。
鉴于亨特 利兰·哈特韦尔和保罗·纳斯分别发现周期素跟CDK在调节细胞周期中的角色,三人于2001年一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0]。诺贝尔委员会特别提及亨特“发现周期素周期性的被降解,而此机制后来也被证实对控制细胞周期非常重要”。
2003年,亨特成为爱丁堡皇家学会荣誉院士[11]。2006年,他获颁每年只授予两人的皇家学会皇家奖章。同年,他在英女王寿辰当天获封为下级勋位爵士[12],不过后来则表示自己很少使用“爵士”名衔。
个人生活
[编辑]亨特的配偶是同样为剑桥大学校友的玛丽·柯林斯,她本身是免疫学教授。2016年起,她担任新成立的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副校长(研究)[23]。
争议
[编辑]2015年,亨特涉及一项贬低女性科学家的争议。他在首尔举行的国际科学记者会议上祝酒时,提及自己是一个大男人主义者,以及当女性在实验中工作时,“三件事情可能发生:你爱上她们、她们爱上你、她们受批评时哭。”[24][25]亨特事后被伦敦大学学院要求辞去生命科学学院荣誉教授一职[26],但伦敦大学学院的处理亦引起质疑[27]。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Hunt, Richard Timothy. The synthesis of haemoglobin (PhD论文). 剑桥大学. 1969 [2017-11-05]. OCLC 88543713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 ^ Pelham, Hugh R. B. Transcription and Translation in Reticulocyte Lysates (PhD论文). 剑桥大学. 1978 [2017-11-05]. OCLC 5005386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Hugh Pelham. 皇家学会.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 Pines, Jonathon N. J. Cyclin: a major maternal message in sea urchin eggs (PhD论文). 剑桥大学. 1969 [2017-11-05]. OCLC 499166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8).
- ^ Professor Anne Ridley. 伦敦国王学院.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4).
- ^ 6.0 6.1 Tim Hunt.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7.0 7.1 Tim Hunt. 皇家学会. [2017-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 ^ 8.0 8.1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Tim Hunt. 英国医学科学院. [201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4).
- ^ 9.0 9.1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Tim Hunt. 美国国家科学院. [201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4).
- ^ 10.0 10.1 10.2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1 (新闻稿). 诺贝尔基金会. 2001-10-08 [2017-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5).
- ^ 11.0 11.1 RSE Fellows (PDF). 爱丁堡皇家学会. 2016-10-11 [2017-11-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9-14).
- ^ 12.0 12.1 2006 Birthday Honours List - United Kingdom (PDF). 伦敦宪报. [2017-12-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9-14).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Tim Hunt Autobiography. 诺贝尔基金会.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 ^ Hunt, Tim. Pursuing the impossible: an interview with Tim Hunt. BMC生物学. 2015-08-08, 13: 64. PMC 4528683 . PMID 26253553. doi:10.1186/s12915-015-0164-y.
- ^ Hunt, Tim. Creative Breakthroughs (演讲). 兰卡斯特大学TEDx.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Hunt, Tim. 访谈 with 詹姆·阿尔-卡利里. BBC第四台The Life Scientific http://www.bbc.co.uk/programmes/b0184rfy. 2011-12-13 [2017-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7).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Arney, Kat. Understanding how cells divide – the story of a Nobel prize. 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 2014-10-06 [2017-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8).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1 Illustrated Information. 诺贝尔基金会. 2001-10-08 [201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9).
- ^ 19.0 19.1 Cancer Research UK: Tim Hunt. 英国癌症研究基金会. 2007-07-09 [201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13).
- ^ Hunt, Liz. Sir Tim Hunt: I am interested in how cells know what they are and how they should behave. 每日电讯报. 2010-12-21 [201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 ^ Emeritus Scientist - Tim Hunt.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201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6).
- ^ The Shaw Prize Selection Committees. 邵逸夫奖基金会. [2017-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6).
- ^ Professor Mary Collins Joins OIST (新闻稿).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2015-12-18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Saul, Heather. Richard Dawkins demands apology from Sir Tim Hunt's critics amid claims leaked transcript shows 'sexist' comments were 'light-hearted banter'. 独立报. 2015-06-24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0).
- ^ Ratcliffe, Rebecca. Nobel scientist Tim Hunt: female scientists cause trouble for men in labs. 卫报. 2015-06-10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0).
- ^ Londoner's Diary: Will Tim Hunt’s nemesis at UCL now stand up?. 伦敦晚报. 2015-06-15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4).
- ^ Meikle, James. Dimbleby resigns from UCL in protest at 'disgraceful' treatment of Sir Tim Hunt. 卫报. 2015-06-30 [2017-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