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 (州辖市)
台中市 たいちゅうし | |||||||||
---|---|---|---|---|---|---|---|---|---|
日治台湾台中州的市 | |||||||||
1920年—1945年 | |||||||||
台中市章[1]
| |||||||||
台中市役所 | |||||||||
台中市在 日治台湾台中州的位置 | |||||||||
首府 |
| ||||||||
面积 | |||||||||
• 1942年 | 29.6655平方千米(11.4539平方英里) | ||||||||
人口 | |||||||||
• 1942年 | 10万1272人 | ||||||||
历史 | |||||||||
政府 | |||||||||
台中市市长 | |||||||||
• 1920-1923 | 首任:金子惠教 | ||||||||
• 1944-1945 | 末任:佐藤武 | ||||||||
历史 | |||||||||
• 实施市制 | 1920年 | ||||||||
• 日本投降,撤离台湾。改制为台中市 (省辖市) | 1945年 | ||||||||
行政分区 | 16大字34町 | ||||||||
| |||||||||
今属于 | 中华民国台中市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台中市 |
假名 | たいちゅうし |
平文式罗马字 | Taichūshi |
日语旧字体 | 臺中市 |
台中市(日语:台中市〔臺中市〕/たいちゅうし Taichū shi */?)为台湾日治时期时1920年至1945年间存在之行政区,辖属台中州。辖今台中市西区、北区、东区、南区以及中区。
行政区划
[编辑]1920年10月1日,台湾总督府实施州厅制和台湾市制,将台中街及周边9庄合并成立“台中市”,并将原街庄改为大字,此时市辖域内分为台中、顶桥子头、公馆、东势子、旱溪、下桥子头、树子脚、番婆、半平厝、后垅子等10个大字。1926年4月1日,台中市实施町名改正,将台中大字改为31个町,而顶桥子头、公馆、后垅子、东势子接邻台中市的区域也被纳入町名改正的范围。1932年(昭和7年)10月1日,大屯郡北屯庄邱厝子(部分)赖厝廍(部分)并入台中市,前者编入新高町,后者编入梅枝町[2][3]。1941年(昭和16年)10月1日,大屯郡北屯庄干沟子、赖厝廍、邱厝子及北屯(部分)并入台中市,北屯大字并入台中市的部分因位在台中神社北侧,故改称宫北,而南屯庄土库、麻园头亦并入台中市[4],此时台中市下辖31町、15大字。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日本台湾总督府辖区,市域改制为台中市 (省辖市),北屯乡、西屯乡、南屯乡在1947年并入台中市。
1899年[5] | 1902年[6] | 1920年 | 1941年[4] | 现今市辖区 | ||||
---|---|---|---|---|---|---|---|---|
区 | 街庄 | 区 | 街庄 | 市街庄 | 大字 | 市街庄 | 大字 | |
东大墩区 | 东大墩街、小北下街庄、新庄仔庄 | 台中区 | 台中街 | 台中市 | 台中 | 台中市 | 台中 | 中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 |
东势仔庄 | 东势仔庄 | 东势子 | 东势子 | 东区 | ||||
内新区 | 旱溪庄 | 旱溪庄 | 旱溪 | 旱溪 | 东区、北区 | |||
后垅区 | 后垅仔庄 | 后垅仔庄 | 后垅子 | 后垅子 | 中区、西区、北区 | |||
桥仔头区 | 顶桥仔头庄 | 顶桥仔头庄 | 顶桥子头 | 顶桥子头 | 东区、南区 | |||
公馆庄 | 公馆 | 公馆 | 公馆 | 西区 | ||||
下桥仔头庄、瓦窑庄 | 下桥仔头庄 | 下桥子头 | 下桥子头 | 南区 | ||||
半平厝庄 | 树仔脚区 | 半平厝庄 | 半平厝 | 半平厝 | ||||
树仔脚区 | 树仔脚庄 | 树仔脚庄 | 树子脚 | 树子脚 | ||||
番婆庄 | 番婆庄 | 番婆 | 番婆 | |||||
三十张犁区 | 三十张犁庄(部分) | 二份埔区 | 三十张犁庄(部分) | 北屯庄 | 北屯(部分) | 宫北 | 北区 | |
二份埔区 | 干沟仔庄 | 干沟仔庄 | 干沟子 | 干沟子 | ||||
赖厝廍庄 | 赖厝廍庄 | 赖厝廍 | 赖厝廍 | |||||
后垅区 | 邱厝仔庄 | 邱厝仔庄 | 邱厝子 | 邱厝子 | ||||
土库庄 | 犁头店区 | 土库庄 | 南屯庄 | 土库 | 土库 | 西区 | ||
蔴园头庄 | 蔴园头庄 | 麻园头 | 麻园头 |
昭和10年(1935年)10月28日,台中市发布〈台中市告示第24号〉成立区,并发布〈台中市训令第8号〉区长职务规程,将台中市划分成以下各区。区设区长,负责区内之治安、防灾、清洁卫生、统计资料收集、道路、桥梁等公设物的管理。昭和17年(1941年)二战时期,为整合台湾人的保甲组织及日本人的町会组织,并改组强化各区而成的战时动员机构,将区改制为区会。8月28日发布《台中市区会规程》(台中市训令第8号),区会的名称与区域依照区的名称与区域,并由区长充任会长。
区分 | 区域 | 备注 |
---|---|---|
第一区 | 寿町、幸町、旭町、千岁町、明治町、利国町、村上町、末广町、公馆 | |
第二区 | 橘町、宝町、荣町、大正町、绿川町 | |
第三区 | 锦町、新富町、新高町 | |
第四区 | 柳町、若松町、川端町、初音町 | |
第五区 | 梅ヶ枝町 | 后垅子于 昭和17年并入第12区 |
第六区 | 树子脚、半平厝、柳町、番婆、下桥子头 | |
第七区 | 顶桥子头 | |
第八区 | 老松町、木下町、敷岛町、有明町 | |
第九区 | 樱町、楠町、曙町、花园町 | |
第十区 | 干城町、高砂町、旱溪、东势子 | |
第十一区 | 宫北、邱厝子、赖厝廍、干沟子 | 昭和17年新增 |
第十二区 | 麻园头、土库、后垅子 | 昭和17年新增 |
历任首长
[编辑]市尹
[编辑]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金子惠教 (?-?) |
1920年9月1日[注 1] | 1923年2月1日 | ||
2 | 川中子安治郎 (?-?) |
1923年2月1日[注 2] | 1924年12月23日 | ||
3 | 远藤所六 (?-?) |
1924年12月23日[注 3] | 1928年9月18日[注 4] | ||
4 | 小岛仁三郎 (1872-?) |
1928年9月18日[注 5] | 1930年3月29日 | ||
5 | 名和仁一 (1887-1934) |
1930年3月29日[注 6] | 1932年4月21日[注 7] | ||
6 | 古泽胜之 (1894-1943) |
1932年4月21日[注 8] | 1933年10月3日[注 9] | ||
7 | 曾根原弘 (1902-1939) |
1933年10月3日[注 10] | 1935年9月2日[注 11] | ||
8 | 藤田淳教 (1896-?) |
1935年9月2日[注 12] | 1939年4月21日[注 13] | ||
9 | 安诠院贞熊 (1889-?) |
1939年4月21日[注 14] | 1940年6月27日 | ||
10 | 藤田正义 (1895-?) |
1940年6月27日[注 15] | 1940年10月28日[注 16] |
附注
[编辑]市长
[编辑]任次 | 肖像 | 姓名 (生–卒) |
在任时间 | 备注 | |
---|---|---|---|---|---|
1 | 藤田正义 (1895-?) |
1940年10月28日[注 1] | 1943年1月22日 | ||
2 | 山下若松 (1891-?) |
1943年1月22日[注 2] | 1944年12月16日 | ||
3 | 佐藤武 (?-?) |
1944年12月16日[注 3] | 1945年10月25日 |
附注
[编辑]市徽
[编辑]日治时期的台中市市徽是在日治时期1921年(大正十年)配合台中市役所落成,经公开征选再由市协议会(市议会前身)议员投票决定而产生,以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台北铁道工务课的中村与松所设计的作品作为市章。今日台中公园炮台山望月亭、台中放送局的建筑上亦可见到。战后该图章由省辖台中市沿用为市徽。[1]
人口
[编辑]昭和11年当时的统计
- 总人口 74,839人
- 详细包含
- 内地人(日本):16,400
- 本岛人(台湾):56,330人
- 朝鲜、外国人:2,109人
- 详细包含
设施
[编辑]官公署
[编辑]- 台中州厅
- 台中市役所
- 大屯郡役所
- 台中邮便局
- 台中警察署
- 台中刑务所
- 台中地方法院
- 台中测候所
- 台湾步兵第一联队第三大队
- 台中宪兵分遣所
- 台中州立图书馆
- 台中州工业试验所
- 台中州立农事试验场
- 台中州立林业试验场
- 台中州教化会馆
- 台中公会堂
- 台中市民馆
- 台中邻保馆
- 台中行启记念馆
- 台中放送局
- 台中水道
- 台中武德殿
- 台中市公设质铺
- 专卖局台中支局
- 台中市公共浴场
教育
[编辑]- 高等教育
- 中等教育
- 台中州立台中第一中学校(今 台中市立台中第一高级中等学校)
- 台中州立台中第二中学校(1946年,原校舍转交台中农业学校(今国立中兴大学附属台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使用;同年迁至省立第二女子中学校校地与该校合并,定名为“省立台中第二中学”,即现今的台中市立台中第二高级中等学校。)
- 台中州立台中第一高等女学校(今 台中市立台中女子高级中等学校),为台中女子最高学府
- 台中州立台中第二高等女学校(战后1946年与台中第二中学校合并,省立台中第二中学因此改男女合校)
- 台中州立台中商业学校(今 国立台中科技大学)
- 台中州立台中农业学校(今 国立中兴大学附属台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37年创校于今第二校区(台湾大道与惠中路口),二战时遭炸毁,迁至当时台中第二中学校校地)
- 台中州立台中家政女学校(今 台中市立台中家事商业高级中等学校)
- 台中州立台中工业学校(今 台中市立台中工业高级中等学校)
- 私立台中商业专修学校(今 台中市私立新民高级中学)
- 私立台中工艺专修学校(战后改为建国工艺学校,二二八事件后解散)
- 初等教育
- 台中小学校→台中第一寻常小学校→明治寻常高等小学校→明治国民学校(今 台中市西区大同国小)
- 台中第二寻常高等小学校→新富寻常高等小学校→新富国民学校(今 台中市中区光复国小)
- 台中国语传习所→台中公学校→台中市村上公学校→台中市村上国民学校(今 台中市西区忠孝国小)
- 台中女子公学校→台中市幸公学校→台中市幸国民学校→台中市昭和国民学校(今 台中市北区笃行国小)
- 台中公学校分教室→树子脚公学校→台中市若叶国民学校(今 台中市南区和平国小)
- 台中公学校曙分教场→台中市曙公学校→台中市曙国民学校(今 台中市东区台中国小)
- 台中市新高公学校→台中市新高国民学校(今 台中市北区太平国小)
- 台中师范附属公学校→台中师范附属国民学校(今 台中教育大学附设实验国小)
- 干城国民学校(今 台中市东区成功国小)
医疗
[编辑]- 台湾总督府台中医院(今 卫生福利部台中医院)
- 台中市立城北病院→平安医院(收容传染病患者)
- 台北卫戍病院台中分院
- 台中陆军病院(今国军台中总医院中清院区)
- 台中妇人病院
市场
[编辑]交通
[编辑]- 铁路
- 指定道路
昭和14年(1939年)当时包含以下“指定道路”
- 台中南屯道
- 台中沙鹿道(今台湾大道)
- 台中公馆道
- 台中南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