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胶州湾 (日本)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胶州湾
こうしゅうわん
1914年—1922年
大日本帝国占领下胶州湾位置示意图(图中山东半岛红色部分),黄色为中立地带
大日本帝国占领下胶州湾位置示意图(图中山东半岛红色部分),黄色为中立地带
地位大日本帝国军事占领
首都青岛
常用语言
政府君主立宪制
大正天皇
历史时期大日本帝国新帝国主义
1914年11月7日
1922年12月10日
货币日圆
前身
继承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省 (中华民国)
今属于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

胶州湾(日语:膠州湾膠州灣こうしゅうわん),或称日属胶州湾日占青岛、日本称“膠州灣租借地”,是大日本帝国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青岛战役至1922年期间军事占领并管治胶州湾租借地的时期,包含胶东半岛之胶州湾(胶澳)周边地区。行政中心(首府总督府)位于青岛。1922年12月10日,中华民国正式收回胶州湾。

历史

[编辑]
日占时期青岛风光概览图

1914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兵胶州湾租借地,发起青岛战役,于11月7日占领了青岛地区,并透过《二十一条》对其进行军事统治[1]。日本承袭了德国租借地的领土范围,并在11月26日设立了隶属于天皇的守备军司令部[2]。 随后,数万日本移民涌入青岛,并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包括九大纱厂等,这使青岛成为东亚重要的轻纺工业基地[3]

1919年1月,巴黎和会承认了日本在胶州湾地区的权益,这事件引发了五四运动。1922年2月4日的华盛顿会议上中日两国签订《解决山东悬案条约》;1922年12月10日,中国正式收回胶澳租借地[4]。但日本在山东仍保留许多经济和政治特权,为1928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发生的五三惨案埋下了隐患。[5]

1938年1月10日,日本基于1937年德县路事件第二次攻占了青岛市,设立青岛市治安维持会,隶属于日本军政府支持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随后,1939年1月成立青岛特别市公署[6]。1939年6月,执行“大青岛市都市计划”,将山东省即墨县、胶县划为青岛市即墨区和胶州区,截至1940年统计,青岛市陆域面积达到6,052.39平方千米[7]

邮政

[编辑]
建于第一次日据时期的青岛邮便局

1914年,青岛设立了一级邮局。在日本占领时期,接管了德国的邮政设施,设立了战地邮局,并自行制定邮资并发行邮票。1917年9月[8](一说1918年11月[9]),日军野战邮便局改组为青岛邮便局,由日本陆军青岛守备军民政署递信部管辖[10]。1918年4月10日建设新的邮便局大楼,1919年4月25日竣工[11]。1920年1月30日,青岛守备军司令部正式宣布将青岛邮便局迁往新址。至1922年,青岛邮便局已在青岛市区设立分支机构13处,在胶济铁路沿线设立分支机构16处。

医疗

[编辑]
建于第一次日据时期的普济医院旧址,现为青岛市市立医院所使用

1908年,德国在青岛西镇建立了青岛检疫所,日本接管青岛后在原址附近新建了青岛传染病医院。解放后,该医院更名为青岛台西医院(现为青岛市第五人民医院)。

宗教

[编辑]
青岛神社大鸟居

日本神道随同日本移民和军人传入青岛,建立了“青岛神社”等一些供奉场所,战后均被毁。 在1915年1月,日本陆军青岛守备军做出了设立青岛神社的决定。[12]1916年2月,这座神社选址于若鹤山。[9]。当地居民通称这座神社为“日本大庙”,并将所在山称为“大庙山”。1916年5月,日本守备军将神社设计工作交由内务省神社局,技师加护谷祐太郎日语加護谷祐太郎主持设计工作,并于1919年11月7日,即日本占领青岛五周年之际,举行了镇座祭。[13][14][注 1]1920年2月,神社大鸟居正式建成。[9]每年10月7日,神社举行大祭。历经谈判,中国政府在1922年12月10日收回了青岛。根据中日双方签订的协定,青岛神社、忠魂碑及日本人墓地由青岛日本居留民团负责维护管理,同时也明确禁止破坏这些历史文物。[15]

市政

[编辑]
第一次日占时期的青岛发电所

截至1922年,市区道路增加至230条。电灯整理委员会接管了青岛电灯厂,随后更名为青岛发电所。

金融

[编辑]
青岛取引所大楼旧明信片

许多日本资金的银行开始建立。1920年,青岛迎来了首家股票交易所——青岛取引所

科学

[编辑]
建造于第一日据时期的青岛大康纱厂旧址,解放后改称为“国营青岛第一棉纺织厂”。

青岛开始采用西方现代纺织技术兴办轻纺工业,同时本土工业也逐渐借助西方科技实现了发展。

建筑

[编辑]

建立了一些医院和学校,例如青岛医院和普济医院。在四方、沧口等地建立了若干纺织厂,同时华商还建立了华新纱厂。在大鲍岛北侧的馆陶路建设了日式风格的住宅区,一层为商铺,二层为住宅;同时在台西镇北侧和大鲍岛南侧建立了中国风格的庭院式住宅,同时在四方、沧口工业区建立了简易工人宿舍。

财政

[编辑]

最初合并了地方财政和军方收入的统算,后来进行了分开管理。

贸易

[编辑]

在日本占领时期,对外贸易主要是与日本展开的。

注释

[编辑]
  1. ^ 一说1918年12月10日神社主体建筑竣工。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袁世凯与中日“二十一条”交涉:无可奈何忍辱负重, 南方都市报, 2009-06-21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
  2. ^ 宫岩, 日本陆军次长大岛健一曾任青岛守备军司令官, 信网-城市信报, 2015-12-08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
  3. ^ 张兆新, 日本在青开九大纱厂 后成青岛纺织业支柱, 青报网, 2014-06-04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9) }}
  4. ^ 1922年5月2日:日本开始从青岛撤军, 青岛新闻网, 2011-03-01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2) }}
  5. ^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纪念“五三惨案”88周年!. 搜狐教育. 济南市教育局. 2016-05-03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6). 
  6. ^ 把控青岛的罪恶黑手, 青岛全搜索电子报, 2015-08-18 [2016-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8) }}
  7. ^ 百年九调区划,见证城市发展轨迹,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2012-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3) }}
  8. ^ 世界邮政日!青岛邮政大事记(1897-1949). 青报网. 2017-10-09 [2018-03-29]. 
  9. ^ 9.0 9.1 9.2 王栋. 青岛影像 1898-1928:明信片中的城市记忆.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670-1113-7. 
  10.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第五篇 管理,第一章 机构. 《青岛市志·邮电志》. 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94. ISBN 7-5011-2600-3. 
  11. ^ 杨来青 著; 青岛市档案馆 编. 《图说老青岛·日本第一次统治时期》. 青岛: 青岛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552-3052-6. 
  12. ^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 (编). 第三篇 日本第一次侵占时期(1914.11~1922.12). 青岛市志 大事记. 北京: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0. ISBN 7-80113-765-5. 
  13. ^ 江本砚, 中国青島市における公園緑地の形成と変容 (PDF), 筑波大学, 2014-07 [2020-05-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24) 
  14. ^ 稲宫康人, 海外神社跡地のその後 中国・華北(北京、天津、済南、煙台、青島)の神社跡地, 神奈川大学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 非文字资料研究センター, 2015-01-31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4) 
  15. ^ 揭秘日本在青岛建忠魂碑:驻青日军用来“拜鬼”. 青岛日报/青报网. 2014-12-22 [20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