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列表
社会主义国家列表列出历史上及目前根据其宪法或法律定义为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即社会主义国家。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曾受到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影响而实施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们使用大致相同的“社会主义”定义,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称自己为社会主义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原因,西方世界大多称之为“共产主义国家”(虽然社会主义国家本身并不使用该术语)。历史上共出现过数十个社会主义国家。法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不一定实际实行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制度,如计划经济或统制经济。目前,世界上共有13个国家在宪法中规定本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其中4个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意识形态的国家,且这4个国家都以共产党为其法定执政党,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以及古巴共和国。
马列主义系统的社会主义国家
[编辑]现存
[编辑]国名 | 执政党 | 执政党领袖 | 国家元首 | 国家副元首 | 政府首脑 | 立法机关首脑 | 统一战线首脑 | 存在时间 | 简史及 宪法与党章声明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中国共产党 | 总书记 | 国家主席 | 国家副主席 | 国务院总理 李强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赵乐际 |
全国政协主席 王沪宁 |
1949年10月1日 | [note 1] [note 2][1] | ||
习近平 | 韩正 |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 越南共产党 | 总书记 | 国家主席 | 国家副主席 | 政府总理 范明政 |
国会主席 陈青敏 |
越南祖国阵线主席 杜文战 |
1945年8月19日 | [note 3] [note 4][2] | ||
苏林 | 梁强 | 武氏映春 | |||||||||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 老挝人民革命党 | 总书记 | 国家主席 | 国家副主席 | 政府总理 宋赛·西潘敦 |
国会主席 赛宋蓬·丰威汉 |
老挝建国阵线主席 辛拉冯·库派吞 |
1975年12月2日 | [note 5] [note 6][3][4][5] | ||
通伦·西苏里 | 巴妮·雅陶都 本通·吉玛尼 | ||||||||||
古巴共和国 | 古巴共产党 | 第一书记 | 国家主席 | 国家副主席 | 总理 曼努埃尔·马雷罗 |
全国人大主席 兼 国务委员会主席 埃斯特万·拉索·埃尔南德斯 |
不适用 | 1959年7月18日 | [note 7] [note 8][6] | ||
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 | 萨尔瓦多·巴尔德斯·梅萨 |
历史上
[编辑]欧洲
[编辑]国名 | 执政党 | 存在时间 | 备注 | 地图 |
---|---|---|---|---|
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1918年) 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 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1918年—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1991年) |
苏联共产党 | 1917年—1991年 | 联邦制国家,包括十五个加盟共和国(1956年后)。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联合左翼社会革命党在彼得格勒发动的十月革命武装起义夺取政权后建立苏维埃俄国,1918年1月25日,正式改国名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7月10日,又改国名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1922年俄罗斯与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等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共同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91年,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被禁止活动;同年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分裂为15个国家: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共和国、白俄罗斯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立陶宛共和国、格鲁吉亚共和国、阿塞拜疆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和土库曼斯坦。 | |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948年—1960年)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0年—1989年) |
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 | 1948年—1989年 | 1946年5月,举行战后第一次议会选举,捷共获胜,成立了以哥特瓦尔德为首的新联合政府。1948年,发生二月事件,参加联合政府的民族社会党等党派为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与捷共尖锐对立,反对派以退出联合政府威胁捷共退让,后在捷共发动群众的情况下,反对派退出联合政府成为事实,事件以捷共的胜利结束。
1960年7月11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将国名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1968年1月,杜布切克接替诺沃提尼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上任后不久,宣布实行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也称为“布拉格之春”运动。同年8月20日,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苏军“暂时驻留”至冷战结束。1969年4月,胡萨克接替杜布切克,任总书记,并于1975年就任共和国总统。 1989年下半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天鹅绒革命,政局开始剧烈动荡;同年11月29日,修改宪法,取消捷共的法定执政党地位;同年12月10日,非捷共主导的联合政府成立,捷共失去执政党地位。1990年4月,改国名为“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并修改国徽,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共和国也取消了其国名中“社会主义”字样。1991年,政局继续动荡,各派政治力量分化组合,相互斗争激烈,民族矛盾进一步发展,斯洛伐克要求独立的倾向日益明显。1992年6月,捷克和斯洛伐克政府就联邦国家解体达成协议。1992年12月3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1993年1月1日,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 |
|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1949年—1956年) 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1956年—1989年) |
1949年—1989年 |
|
|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47年—1965年)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65年—1989年) |
罗马尼亚共产党 | 1947年—1989年 | 1944年“八二三起义”后,罗马尼亚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罗马尼亚共产党(1948年,与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合并为罗马尼亚工人党;1965年,复名“罗马尼亚共产党”)成为执政党。1947年12月30日,废除君主制,成立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1965年,改国名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89年12月,齐奥塞斯库政权被群众推翻,救国阵线接管政权,罗马尼亚共产党也就此解散,国名改为“罗马尼亚”。 | |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 保加利亚共产党 | 1946年—1990年 | 1944年“九九起义”后,保加利亚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保加利亚工人党(共产党人)成为执政党(1948年12月,改名为保加利亚共产党)。1946年9月,保加利亚举行公投,高达95.6%的选民支持废除君主制,成立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1990年1月15日,保加利亚议会宣布正式停止保共的“领导地位”;2月,保共放弃一党制;4月,更名为“保加利亚社会党”;6月,保加利亚举行了1939年以来首次多党议会选举,保加利亚社会党获胜;11月,议会通过投票将国名从“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并删除了国旗上带有共产主义色彩的国徽(1997年,启用新国徽)。1991年,保加利亚社会党在议会选举中落败,失去执政权。 | |
波兰共和国(1944年—1952年) 波兰人民共和国(1952年—1989年) |
波兰工人党(1944年—1948年) 波兰统一工人党(1948年—1989年) |
1944年—1989年 | 1944年12月31日,建立波兰共和国临时政府。1945年6月28日,建立民族团结临时政府。1947年,波兰开始走社会主义道路。1952年,改国名为波兰人民共和国。1989年6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在多党议会选举中获胜,但是失去议会绝对多数。同年8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失去执政权。同年12月29日,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第三共和国)。1990年1月,波兰统一工人党解散。 | |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 德国统一社会党 | 1949年—1990年 | 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东部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89年12月,德国统一社会党改名为“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社会主义党”;1990年2月,又改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同年3月,民主社会主义党在东德首次多党选举中落败,失去执政权。同年10月3日,两德统一,由原东德划分而成的五个州——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正式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
阿尔巴尼亚(1944年—1946年)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46年—1976年)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76年—1991年) |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 1944年—1991年 | 1944年10月,建立临时政府“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1946年1月11日,正式废除君主制,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12月28日,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0年12月11日,实行多党制。1991年3月31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在1923年以来首次多党议会选举中获胜;同年4月30日,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同年6月12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改名为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同年9月5日,修改宪法,放弃社会主义制度。1992年3月22日,阿尔巴尼亚社会党在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中落败,失去执政权。 | |
民主联邦南斯拉夫(1943年—1945年)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45年—1963年)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 |
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 | 1943年—1992年 | 1943年11月29日,临时政权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在亚伊采成立。1944年10月20日,首都贝尔格莱德解放;11月2日,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任联合政府总理。1945年3月7日,建立民主联邦南斯拉夫临时政府;11月29日,废除君主制,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联邦包含六个加盟共和国。1963年,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0年,南共盟事实上解体。1991年,南共盟正式解体,南联邦事实上解体。1992年4月27日,南联邦正式解体,分裂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和马其顿共和国。 |
亚洲
[编辑]国名 | 执政党 | 存在时间 | 备注 | 地图 |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蒙古人民革命党 | 1924年—1992年 | 1921年蒙古革命后,蒙古人民党(1925年3月,改名为蒙古人民革命党)成为执政党。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中华民国政府承认蒙古独立。1990年蒙古民主革命后,实行多党制。1991年,蒙古人民革命党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1992年2月12日,改国名为“蒙古国”,正式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 |
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1年—1926年) 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1944年) |
图瓦人民革命党 | 1921年—1944年 | 1914年,沙俄将中国外蒙古的唐努乌梁海吞并,1917年,曾被中国收复,1920年,又被苏俄占领,1921年,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1926年,改国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1941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加入苏联并成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辖的图瓦自治州,后来又成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成为俄罗斯下辖的图瓦共和国。 | |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 | 也门社会党 | 1978年—1990年 | 1967年,南也门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独立,定国名为“南也门人民共和国”。1970年,改国名为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1978年,也门社会党成立,开始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1990年,也门社会党放弃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同年5月22日,南也门与北也门统一为“也门共和国”。1990年—1994年,也门社会党与原北也门执政党全国人民大会组建联合政府,但仍实际控制也门南部。1994年5月,也门社会党与全国人民大会决裂,并宣布成立也门民主共和国,内战爆发;同年7月,也门民主共和国被消灭,也门重新统一,也门社会党沦为在野小党。 | |
柬埔寨(1975年—1976年) 民主柬埔寨(1976年—1979年) 柬埔寨人民共和国(1979年—1989年) 柬埔寨国(1989年—1991年) |
柬埔寨共产党(1975年—1979年) 柬埔寨人民革命党(1979年—1991年) |
1975年—1991年 | 1975年4月17日,红色高棉赢得内战,推翻朗诺独裁政权——高棉共和国,使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成为该国合法政府,并恢复“柬埔寨”国名,但由红色高棉在幕后掌握政权。1976年1月,改国名为民主柬埔寨,并颁布宪法,红色高棉正式开始执政。红色高棉上台后,倒行逆施,激起内部人员反抗并投向越南。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推翻红色高棉政权,扶植柬埔寨人民革命党上台,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国,该政权未受国际社会广泛承认,被视为越南扶植的亲越傀儡政权,联合国席位仍由红色高棉残余势力以“民主柬埔寨”的名义占据。1981年,红色高棉解散柬埔寨共产党,放弃共产主义,另外组建奉行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柬埔寨党。1982年6月,民主柬埔寨残存政权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并组建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1989年5月,柬埔寨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柬埔寨国;同年9月,越南军队完全撤出柬埔寨。1990年,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改称柬埔寨民族政府(后于1993年解散)。1991年10月,柬埔寨国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一党制,柬埔寨人民革命党改名为“柬埔寨人民党”,但柬埔寨人民党执政至今(1993年—1998年为联合执政);同月,巴黎和平协定签订。1992年,成立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改国名为“柬埔寨”。1993年,恢复君主制,改国名为“柬埔寨王国”。1994年,红色高棉发动叛乱,在拜林省另立柬埔寨民族团结救国临时政府;民主柬埔寨党被柬埔寨政府取缔。1997年,柬埔寨人民党通过政变,建立一党优势制政权。1998年,柬埔寨民族团结救国临时政府解散。1999年,红色高棉残余势力被彻底消灭。 | |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8年—1987年) 阿富汗共和国(1987年—1990年) |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 | 1978年—1990年 | 1978年四月革命后,成立阿富汗民主共和国。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推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人民派的阿明政权,扶植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旗帜派上台。1987年,改国名为阿富汗共和国。1989年,苏联撤军。1990年,放弃社会主义制度,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改名为“祖国党”。1992年3月,阿富汗共和国被圣战者推翻,国名被改为“阿富汗伊斯兰国”,祖国党瓦解。 |
非洲
[编辑]国名 | 执政党 | 存在时间 | 备注 | 地图 |
---|---|---|---|---|
索马里民主共和国 | 无(1969年—1976年) 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1976年—1991年) |
1969年—1991年 | 1969年10月21日,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少将发动不流血的军事政变上台,成立索马里民主共和国,并建立统治机构最高革命委员会。1976年6月,成立索马里革命社会主义党,作为执政党。1990年,结束一党制。1991年1月,西亚德政权被叛乱武装推翻,国名被改为“索马里共和国”。 | |
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1974年—1987年) 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87年—1990年) |
无(1974年—1979年) 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1979年—1984年) 埃塞俄比亚工人党(1984年—1990年) |
1974年—1990年 | 1974年9月,海尔·塞拉西一世皇帝被革命推翻,军政府(后定名为“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临时军政府”)接管政权。1975年5月,正式废除君主制。1977年,门格斯图成为临时军政府主席,开始实行独裁统治,大肆屠杀左翼人士,激起众多共产主义政党的武装反抗。1979年12月,成立埃塞俄比亚劳动人民党组织委员会,为建立执政党做准备。1984年9月,成立埃塞俄比亚工人党,作为执政党。1987年2月,成立埃塞俄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1990年,门格斯图政权宣布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埃塞俄比亚工人党也改名为埃塞俄比亚民主团结党,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7]。1991年5月,霍查派领导的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推翻门格斯图政权,赢得内战,建立“埃塞俄比亚过渡政府”。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上台后,先后奉行保留霍查主义大量关键内核的“革命民主”理论和“民主发展国家”理论[8],并执政至2019年12月1日。1995年,改国名为“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 | |
贝宁人民共和国 | 贝宁人民革命党 | 1976年—1989年 | 1972年,马蒂厄·克雷库少校发动军事政变上台。1975年11月30日,成立贝宁人民共和国,同时成立贝宁人民革命党,作为执政党。1976年,开始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1989年12月7日,贝宁人民革命党放弃马列主义意识形态。1990年3月,实行多党制;4月30日,贝宁人民革命党解散,其成员另组进步力量联盟;12月2日,通过新宪法,改国名为“贝宁共和国”。1991年4月4日,克雷库作为独立人士参选总统失败后下台。 | |
刚果人民共和国 | 刚果劳动党 | 1969年—1990年 | 1968年7月31日,马里安·恩古瓦比等人发动“七三一运动”,推翻阿方斯·马桑巴-代巴政权;同年8月5日,成立全国革命委员会,恩古瓦比任主席。1969年1月1日,恩古瓦比任刚果共和国总统;同年12月31日,成立刚果人民共和国,同时成立刚果劳动党,作为执政党。1990年,刚果劳动党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一党制。1992年3月15日,改国名为“刚果共和国”;同年8月31日,刚果劳动党失去执政地位。1997年,爆发内战,刚果劳动党取胜,并重新执政至今。 | |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 |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劳动党 | 1977年—1990年 | 1975年,安哥拉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成立安哥拉人民共和国。1977年,执政党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改名为“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劳动党”,并宣布开始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1990年12月,安人运召开“三大”,决定放弃马克思列宁主义,转以社会民主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1991年,结束一党制,但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劳动党执政至今。1992年,改国名为“安哥拉共和国”。1993年,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劳动党改回原名“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 | |
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 | 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 | 1977年—1989年 | 1975年,莫桑比克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成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1977年,执政党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改名为“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并宣布开始走科学社会主义道路。1989年,放弃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一党制,但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执政至今。1990年,改国名为“莫桑比克共和国”。 |
非马列主义系统的社会主义国家
[编辑]现存
[编辑]国家 | 现行社会主义体制建立时间 | 时长 | 政体 | 地理位置 | 宪法声明 |
---|---|---|---|---|---|
朝鲜 | 1948年9月9日(最初) 1992年2月19日(宪法删除马克思列宁主义表述) |
76年124天(总计) 32年327天(宪法删除马克思列宁主义表述以来) |
一党专政 | 序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体现了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和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国家建设思想和业绩的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9]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一个一党制国家,由朝鲜劳动党统治,该党奉行金日成金正日主义,这种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主义但不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 该国曾经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系统的社会主义国家。[12] | |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 1964年4月26日 | 60年260天 | 一党优势制 | 第一章,第三条:“联合共和国是一个坚持多党民主的民主、世俗和社会主义国家。”[13] | |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 1971年4月11日 | 53年275天 | 多党制 | 序言:“我们还要保证,国家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民主进程实现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在这个社会中,保证全体公民都享有法治、基本人权和自由,享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平等和正义;”[14] | |
葡萄牙共和国 | 1976年4月2日 | 48年284天 | 多党制 | 序言:“制宪会议庄严宣布:葡萄牙人民决心保卫国家独立,捍卫公民基本权利,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则,确保法治在民主国家中的最高地位,开辟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道路,以尊重人民的意志,建设一个更为自由、更加公正和更多友爱的国家。”[15][16] | |
印度共和国 | 1976年12月18日[17] | 48年24天 | 多党制 | 序言:“我们印度人民已庄严决定,将印度建成为主权的社会主义的非宗教性的民主共和国,并确保一切公民:在社会、经济与政治方面享有公正。”[18] | |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78年9月7日 | 46年126天 | 多党制 | 序言:“斯里兰卡是一个自由、主权、独立和民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名为“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把斯里兰卡建成为民主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时批准代议制民主的不变的共和原则,并向所有人民保证自由、平等、正义、基本人权和司法独立。”[19] | |
圭亚那合作共和国 | 1980年10月6日 | 44年97天 | 多党制 |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一条:“圭亚那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世俗的、民主的主权国家,正处于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转型过程中,并被称为圭亚那合作共和国。”[20] | |
尼加拉瓜共和国 | 1987年1月1日 | 38年10天 | 一党优势制 | 第一章,第五条:“自由、公正、尊重人类个体尊严、政治和社会多元化、承认在单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中原住民和非洲裔的独特身份、承认不同形式的财产、自由的国际合作、尊重人民的自由自决、基督教价值、社会主义理想、基于团结的实践、尼加拉瓜文化和身份认同的价值和理想,是尼加拉瓜民族的信条……社会主义理想促进共同利益而不是个人利己主义,力求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公正和公平的社会,促进重新分配国家财富和消除人类剥削的经济民主。”[21] | |
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 | 2015年9月20日 | 9年113天 | 多党制 | 第一章,第四条:“尼泊尔是一个独立、不可分割、主权、世俗、包容、民主、以社会主义为导向的联邦民主共和制国家。”[22] |
历史上
[编辑]国家 | 全名 | 建立社会主义体制时间 | 放弃社会主义体制时间 | 时长 | 地图 | 宪法声明 |
---|---|---|---|---|---|---|
埃及 | 埃及共和国 | 1957年7月22日 | 1958年2月22日 | 215天 | 序言:“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是一个基于劳动人民联盟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23] | |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 1958年2月22日 | 1971年9月2日 | 13年192天 | |||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 1971年9月2日 | 2007年3月26日 | 35年205天 | |||
总计 | 1957年7月22日 | 2007年3月26日 | 49年247天 | |||
叙利亚 |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 | 1963年3月8日 | 2012年2月27日 | 48年356天 | 第一章,第八条:“叙利亚人民终于在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领导下取得了1963年3月8日革命的巨大胜利,从而使权力机关成为服务于建设统一的阿拉伯社会主义社会而斗争的工具。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是社会和国家的领导者。 它领导着热爱祖国的全国进步阵线,力求统一人民群众的资源,并将他们置于建设一个阿拉伯国家目标的服务之中。”[24] | |
利比亚 | 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 1969年9月1日 | 1977年3月2日 | 7年182天 | 第一章,第六条:“国家的目标是通过应用禁止任何形式的剥削的社会正义来实现社会主义。”[25] | |
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 1977年3月2日 | 1986年4月15日 | 9年44天 | |||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 1986年4月15日 | 2011年10月23日 | 25年191天 | |||
总计 | 1969年9月1日 | 2011年10月23日 | 42年52天 | |||
伊拉克 | 伊拉克共和国 | 1968年7月17日 | 2003年4月9日 | 34年266天 | 第一章,第一条:“共和国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一个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26] | |
缅甸 | 缅甸联邦 | 1962年3月2日 | 1974年1月3日 | 11年307天 | 第十六章总则:“为了克服这种恶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承担责任和历史使命,通过了缅甸式社会主义,并且形成了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领导。”[27] | |
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74年1月3日 | 1988年9月18日 | 14年259天 | |||
总计 | 1962年3月2日 | 1988年9月18日 | 26年200天 | |||
阿尔及利亚 |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 | 1963年9月8日 | 1989年2月23日 | 26年76天 | 序言:“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将以社会主义原则为指导进行国家建设。”[28] | |
马达加斯加 | 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 | 1975年12月31日 | 1992年9月12日 | 16年256天 | 序言:“马尔加什人民,……——决心建设一个体现劳动群众的利益的新型国家,建设一个符合《马尔加什社会主义革命宪章》规定的社会主义原则的社会,”[29] | |
塞舌尔 | 塞舌尔共和国 | 1977年6月5日 | 1991年12月27日 | 14年205天 | 序言:“塞舌尔被宣布为一个独立主权的社会主义共和国,”[30] | |
苏丹 | 苏丹民主共和国 | 1973年5月8日 | 1985年10月10日 | 12年155天 | 序言:“坚信我们对于自由、社会主义和民主的追求,以实现富足、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下定决心打好一个基于人民劳动力量的联盟和团结的新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的基础。”[31] |
现存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权
[编辑]国家 | 自治政权 | 执政党 | 存在时间 | 备注 | 地图 |
---|---|---|---|---|---|
缅甸 | 佤邦 | 佤邦联合党 | 1989年4月17日至今 | 佤邦实行一党制,由佤邦联合党执政。佤邦联合党是毛主义[来源可靠?]和佤民族主义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关系良好[32]。 | |
叙利亚 | 北部和东部叙利亚自治行政区 | 民主联盟党(争取民主社会运动) | 2013年11月至今 | 叙利亚内战中成立的由库尔德人主导的自治政权,实行民主邦联主义。 |
历史上短暂存在的社会主义政权
[编辑]旗帜 | 国名 | 存在时间 |
---|---|---|
里昂公社 | 1870年9月4日—28日;1871年3月22日—25日 | |
巴黎公社 |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 |
马赛公社 | 1871年3月22日—4月5日 | |
纳博讷区中央公社 | 1871年3月24日—31日 | |
圣艾蒂安公社 | 1871年3月24日—28日 | |
克勒佐公社 | 1871年3月26日—28日 | |
公共卫生委员会(西班牙阿尔科伊) | 1873年7月9日—13日 | |
卡塔赫纳州 | 1873年7月12日—1874年1月12日 | |
古里亚共和国 | 1902年5月—1906年1月10日 | |
斯特兰贾公社 | 1903年8月18日—9月8日 | |
马尔科沃共和国 | 1905年10月31日—1906年7月18日 | |
扎格列比共和国 | 1905年11月1日—11日 | |
斯塔里布扬共和国 | 1905年11月12日—26日 | |
赤塔共和国 | 1905年11月22日—1906年1月22日 | |
切切利夫卡共和国 | 1905年12月8日—22日 | |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共和国 | 1905年12月9日—27日 | |
亚历山德罗夫共和国 | 1905年12月9日—12日 | |
新罗西斯克共和国 | 1905年12月12日—25日 | |
舒利亚夫卡共和国 | 1905年12月12日—16日 | |
柳博廷共和国 | 1905年12月13日—17日 | |
奥斯特罗维茨共和国 | 1905年12月27日—1906年1月中旬 | |
索契共和国 | 1905年12月28日—1906年1月5日 | |
科姆拉特共和国 | 1906年1月6日—12日 | |
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 1917年6月23日—1921年3月18日 | |
哈尔滨工兵代表苏维埃 | 1917年9月—12月 | |
拉脱维亚工人、士兵和无地者苏维埃执行委员会 | 1917年11月21日—1918年3月3日 | |
克里米亚人民共和国 | 1917年12月13日—1918年4月25日 | |
水兵和建设者苏维埃共和国 | 1917年12月—1918年2月26日 | |
芬兰社会主义工人共和国 | 1918年1月28日—4月29日 | |
敖德萨苏维埃共和国 | 1918年1月31日—3月13日 | |
顿涅茨克-克里沃罗格苏维埃共和国 | 1918年2月12日—3月20日 | |
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 | 1918年3月6日—1919年春 | |
巴库公社 | 1918年4月13日—7月25日 | |
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 | 1918年5月26日—1921年2月25日 | |
闽南护法区 | 1918年9月1日—1920年8月12日 | |
巴纳特共和国 | 1918年10月31日—1919年2月20日 | |
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 | 1918年11月1日—1919年7月16日 | |
塔尔诺布热格共和国 | 1918年11月6日—1919年春 | |
巴伐利亚人民邦 | 1918年11月8日—1919年4月6日 | |
德意志自由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18年11月9日—1919年8月11日 | |
美因茨工人和士兵委员会 | 1918年11月9日—12月9日 | |
阿尔萨斯-洛林共和国 | 1918年11月10日—22日 | |
萨克森苏维埃共和国 | 1918年11月13日—1919年5月11日 | |
匈牙利民主共和国 | 1918年11月16日—1919年3月21日 | |
爱沙尼亚劳动人民公社 | 1918年11月29日—1919年6月5日 | |
拉脱维亚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 | 1918年12月17日—1920年1月13日 | |
马赫诺运动 | 1918年—1921年 | |
不莱梅苏维埃共和国 | 1919年1月10日—2月4日 | |
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19年2月27日—8月25日 | |
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 1919年3月21日—8月6日 | |
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 | 1919年4月6日—5月3日 | |
维尔茨堡苏维埃共和国 | 1919年4月7日—9日 | |
利默里克苏维埃 | 1919年4月15日—27日 | |
外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 | 1919年4月22日—5月28日 | |
克里米亚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 | 1919年4月28日—6月26日 | |
比萨拉比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19年5月6日—9月;1924年9月15日—18日 | |
穆甘苏维埃共和国 | 1919年5月15日—6月2日 | |
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 | 1919年6月16日—7月7日 | |
远东共和国 | 1920年4月6日—1922年11月15日 | |
波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 | 1920年6月9日—1921年9月 | |
加利西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20年7月8日—9月21日 | |
临时波兰革命委员会 | 1920年7月23日—8月底 | |
拉宾共和国 | 1921年3月2日—4月8日 | |
蒙古临时人民政府 | 1921年3月13日—1924年11月25日 | |
巴兰尼亚-巴亚塞尔维亚-匈牙利共和国 | 1921年8月14日—20日 | |
在满韩族总联合会 | 1929年—1931年 | |
乂静苏维埃 | 1930年—1931年 |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1931年11月7日—1937年9月22日 | |
智利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32年6月4日—10月2日 | |
中华共和国 | 1933年11月22日—1934年1月21日 | |
阿斯图里亚斯公社 | 1934年10月5日—19日 | |
革命加泰罗尼亚 | 1936年7月21日—1937年5月8日 | |
阿斯图里亚斯和莱昂主权委员会 | 1936年9月6日—1937年10月21日 | |
阿拉贡地区防御委员会 | 1936年10月6日—1937年8月11日 | |
芬兰民主共和国 | 1939年12月1日—1940年3月12日 | |
乌日策共和国 | 1941年7月28日—12月1日 | |
比哈奇共和国 | 1942年11月4日—1943年1月29日 | |
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希腊) | 1944年3月10日—11月5日 | |
东突厥斯坦共和国 | 1944年11月12日—1946年6月27日 | |
考洛尼亚红色共和国 | 1945年3月6日—9日 | |
朝鲜人民共和国 | 1945年9月6日—1946年2月 | |
内蒙古人民共和国 | 1945年9月9日—11月6日 | |
阿塞拜疆人民政府 | 1945年11月—1946年12月 | |
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 | 1946年1月19日—5月27日 | |
马哈巴德共和国 | 1946年1月22日—12月15日 | |
北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 | 1946年2月8日—1947年2月21日 | |
北朝鲜人民委员会 | 1947年2月22日—1948年9月8日 | |
临时民主政府(希腊) | 1947年12月24日—1949年8月28日 | |
茉莉芬地区民族阵线政府 | 1948年9月18日—12月19日 | |
马克塔利亚共和国 | 1948年—1958年 | |
桑给巴尔人民共和国 | 1964年1月12日—4月26日 | |
越南南方共和国 | 1969年6月8日—1976年7月2日 | |
科摩罗国 | 1975年8月3日—1978年5月13日 | |
人民临时政府(瓦努阿图) | 1977年—1978年 | |
人民革命政府(格林纳达) | 1979年3月13日—1983年10月25日 | |
国家重建军政府(尼加拉瓜) | 1979年7月18日—1985年1月10日 | |
安哥拉民主人民共和国 | 1979年—1992年 | |
全国革命委员会(冈比亚) | 1981年7月30日—8月5日 | |
民主柬埔寨联合政府 | 1982年6月22日—1993年9月24日 | |
全国革命委员会(布基纳法索) | 1984年8月4日—1987年10月15日 | |
科威特共和国 | 1990年8月4日—28日 | |
反叛萨帕塔自治市镇 | 1994年1月1日—2023年11月5日 | |
也门民主共和国 | 1994年5月21日—7月7日 | |
柬埔寨民族团结救国临时政府 | 1994年7月11日—1998年6月22日 |
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 ^ 1949年内战结束后击败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国国民党取得中国大陆的政权,1997年收回香港,1999年收回澳门。根据一国两制政策:香港和澳门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
- ^ 序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第一章,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 ^ 1945年,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1949年,越南南北分治。1975年,西贡解放,越南战争结束。1976年,越南民主共和国与越南南方共和国合并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越南正式统一。
- ^ 第一章,第二条:“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是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以工人阶级与农民和知识分子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第四条:“越南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工人阶级,劳动人民和全民族利益的忠诚代表,是担负领导国家和社会的力量。” - ^ 1975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在越南、苏联和中国的帮助下,推翻亲美的老挝王国君主制政权,结束老挝内战,建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开始从人民民主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变的进程。
- ^ 序言:“解放以来,老挝人民投身于保卫和建设祖国两大战略任务之中,特别是为巩固人民民主制度和开创社会主义制度动员全国力量进行了改革。”
第二条:“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人民民主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各民族、各阶层人民服务。”
第三条:“老挝各族人民的国家主人翁权利,通过以老挝人民革命党为领导核心的政治制度来保障和实现。” - ^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推翻亲美独裁政权后,建立古巴革命政府;1961年,古巴宣布走社会主义道路。1976年,新宪法颁布,首次明确规定古巴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古巴是西半球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 第一章,第一部分,第一条:“古巴是一个社会主义法治、正义、民主、独立和主权的,由每一名公民组织、为每一名公民服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建立在工作权利、尊严、人道主义和公民道德的基础上,以保证公民享受自由、公正、平等、团结、社会福利以及个人和集体的发展。”
第四条:“保卫社会主义家园是每一个古巴人的最高荣誉和最高职责。背叛祖国是最严重的罪行,犯下这一罪行的人将受到最严厉的制裁。作为此宪法支持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改变的。公民有权采取一切手段,包括在其他手段无法行之有效的情况下,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反对任何企图推翻宪法所规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秩序的人。”
第五条:“古巴共产党——古巴国家有组织的、独特的、忠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先锋队,它以其民主性质和与人民的永久联系为基础,是社会和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古巴共产党组织和指导公民共同努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向共产主义前进,维护和加强古巴公民的爱国和团结,发展社会道德与公民价值观。”
参考文献
[编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20-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5).
-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1992年.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9).
- ^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1991 (rev. 2015). [2024-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9-15).
- ^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修正)》2003年. [2024-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 ^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 1991年. [2018-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9).
- ^ 2019年《古巴共和国宪法》.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2).
- ^ 门格斯图政权垮台前后的埃塞俄比亚
- ^ Ideology and power in TPLF’s Ethiopia: A historic reversal in the making?.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09).
-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 (2019年). [2023-05-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0).
-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1972年12月27日)序言部分第一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主体思想的社会主义祖国,贯彻了金日成的思想和领导。”
- ^ Worden, Robert L. North Korea: A Country Study (PDF) 5th. Washington, D. C.: Library of Congress. 2008: 206 [2022-12-02]. ISBN 978-0-8444-1188-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12).
- ^ 虽然现在该国政府的官方国家意识形态纳入了金日成的金日成金正日主义政策中的“主体思想”元素而非正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朝鲜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0]。根据罗伯特·L·沃尔登的《朝鲜:国家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去斯大林化开始后立即被朝鲜劳动党抛弃,最晚在1974年就被“主体思想”完全取代[11]。
- ^ Article 3, Section 1 (PDF).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宪法. 1978年4月25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5年4月21日).
- ^ Article 序言, Section 序言 (PDF).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宪法. 1972年11月4日.
- ^ Constitution of the Portuguese Republic. [2017-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8).
- ^ 葡萄牙共和国宪法. [2023-05-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6).
- ^ 42nd Amendment to the Constitution of Ind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Article 序言, Section 序言 (PDF). 印度共和国宪法. 1949年11月26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年9月9日).
- ^ Article 序言, Section 序言. 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 1978年9月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7月2日).
- ^ Guyana 1980 (rev. 2016). [2024-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6).
- ^ Article 5, Section 1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Nicaragua (1 Jauary 1987)
- ^ The Constitution of Nepal (PDF). [2017-09-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11-17).
- ^ Article 序言, Section 序言 (PDF). 埃及共和国宪法. 1957年7月22日.
- ^ Article 5, Section 1. 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宪法. 1973年4月12日.
- ^ Article 5, Section 1.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宪法. 1969年12月11日.
- ^ Article 1, Section 1 (PDF). 伊拉克共和国宪法. 1968年9月21日.
- ^ Article XVI, Section 总则. 缅甸联邦宪法. 1974年3月2日.
- ^ Article 序言, Section 序言.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宪法. 1963年8月28日.
- ^ Constitution de la 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malgache.. [202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9).
- ^ 存档副本. [2016-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 ^ Article 5, Section 1 (PDF). 苏丹民主共和国宪法. 1973年3月13日.
- ^ Hay, Wayne. Myanmar: No sign of lasting peace in Wa State. Al Jazeera. [2023-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1)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