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白犀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白犀
化石时期:2.588–0 Ma[1]
更新世现代
250px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属: 白犀属 Ceratotherium
种:
白犀 C. simum
二名法
Ceratotherium simum
(Burchell英语William John Burchell, 1817)[4]
亚种
白犀的原始分布范围,橙色部分为北白犀的分布,绿色部分为南白犀的分布。
南白犀的当前分布范围,棕色部分为原生种群,紫红色部分为重新引进其原产地的种群,红色部分为引进非原产地的种群。
异名[5]
列表
    • Rhinoceros simus
      Burchell, 1817
    • Rhinoceros (Diceros [Ceratotherium]) simus
      (Burchell, 1817)
    • Rhinaster simus
      (Burchell, 1817)
    • Atelodus simus
      (Burchell, 1817)
    • Ceratorhinus simus
      (Burchell, 1817)
    • Dicerorhinus simus
      (Burchell, 1817)
    • Diceros simus
      (Burchell, 1817)
    • Diceros (Ceratotherium) simum
      (Burchell, 1817)
    • Opsiceros simus
      (Burchell, 1817)
    • Rhinoceros burchellii
      Lesson, 1827
    • Rhinoceros camus
      Griffith, 1827
    • Rhinoceros oswelli
      Elliot, in Oswell & Vardon, 1847
    • Ceratotherium oswellii
      (Elliot, in Oswell & Vardon, 1847)
    • Rhinaster oswellii
      (Elliot, in Oswell & Vardon, 1847)
    • Rhinoceros kiaboaba
      Murray, 1866

白犀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又称方吻犀,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犀牛之一,分为北白犀南白犀两个亚种,分别产自非洲中部和南部的草原。2018年3月19日,最后一头已知的雄性北白犀苏丹”死亡,目前仍确认存活的北白犀仅剩“纳金”(Najin)与“法图”(Fatu)两头雌性,被饲养于肯尼亚奥佩杰塔自然保护区[6][7]。南白犀现存约1.8万头[2],是数量最多的犀牛。

命名

[编辑]

白犀的名称由来没有公论。事实上白犀的身体颜色与黑犀没有很大差别,其差别主要在于比较大的体型,和宽大的嘴唇。

一个常见的说法是白犀牛的白字是来自于荷兰语的“wijd”,意思是“宽”,最早移民非洲南部的欧洲殖民者荷兰人用宽嘴唇这个特征来和尖嘴唇的黑犀牛区分,之后说英语的人将“wijd”误译为“white”,即“白”,使得这个名字误导世人。事实上荷兰语中,也是用“黑”“白”来命名这两种犀牛,而且即使早期荷兰语文献中也从来没有“宽”“窄”犀牛这样的提法。

还有说法是白犀牛的白色指的是它白色的角,或者身上的白色的干泥巴。

形态特征

[编辑]

白犀是陆地上体型第四大的动物,仅次于三种大象,与印度犀相当(印度犀更高而白犀更长)。北白犀重1.4–1.6吨,南白犀重1.5–2.4吨。角长可达1.5米。白犀并不好斗,受威胁时能用每小时50多公里的速度飞奔,奔跑时会将重心放在后肢的三趾间,并利用臀部稳住前身。

生活习性

[编辑]

白犀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主要以草为食。一天中一半时间用于进食,三分之一的时间休息。和其他犀牛一样,它们也喜欢待在泥浆中,以降低身体的温度。

白犀以群居为主,它们会组成最多可达14头犀牛的群体,其中主要是母犀牛,未成年的公白犀会聚集在一起,跟着一头成年母白犀生活,公白犀则基本是独居,以粪便和尿液划分领域。只在交配的时候在一起生活。交配的白犀会一起生活2–3天甚至几周。

生长繁殖

[编辑]

孕期约为16–18个月。每胎一崽,出生时重量约为40–65千克。断奶期为两个月到一年,出生后2–3年是比较不稳定的时间段。母白犀的性成熟期为4–5年,公白犀则需要10–12年。白犀的平均寿命一般为40–50年。

注释

[编辑]
  1. ^ 斯威士兰南非南白犀种群被列入《CITES》附录二,允许将其出口至合适的、可接受的地区,并允许将其作为狩猎的收获物而携带出境。[3]

参考文献

[编辑]
  1. ^ Ceratotherium simum. Paleobiology Database. [2021-03-21]. 
  2. ^ 2.0 2.1 Emslie, R. Ceratotherium simum (White Rhino).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3. ^ CITES Appendices. CITES. [2021-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11). 
  4. ^ Ceratotherium simum. ITIS. [2021-03-21]. 
  5. ^ White Rhino Scientific names. Rhino Resource Center. [2021-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5). 
  6. ^ 瀕臨絕種 最後一頭北非雄性白犀牛被安樂死. 中时电子报. 2018-03-20 [201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5) (中文(台湾)). 
  7. ^ Joshua Berlinger. World's last male northern white rhino dies. CNN. 2018-03-20 [201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2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