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有效需求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有效需求(英语:effective demand缩写ED),即人们有能力并且愿意购买的需求。

其最早应该来源于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在大萧条时期,大量的产能由于工人工资低等因素卖不出去,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虽然大萧条始于美国股市崩盘,但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不无密切。在研究了大萧条之后,凯恩斯提出大萧条的原因是由于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应该运用功能性财政加大支出,也就是通过增加社会需求来恢复经济。凯恩斯的这种观点突破了原有始于亚当·斯密的“放任自由”的思想,在30至70年代十分流行,获得了众多追随者。

有效需求不足

[编辑]

根据GDP的公式Y=C+I+G+(X-M) 。需求来源于四个部门,即消费C,投资I,政府采购G,净出口X-M。所以,有效需求不足只可能发生在这四个方面。根据凯恩斯主义,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源于两条基本规律:

  1.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消费。这一条解释了消费不足的原因。
  2. 资本边际效率长期内递减。这一条解释了投资不足的原因。

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

[编辑]

所以,政府就只能通过增加G,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恢复经济。这也是当前中国政府面对全球经济衰退时出台4万亿财政计划的主要原因。同时,如果政府采用货币政策,比如多发货币降低利率等来促进投资,由于存在流动性陷阱,人们的实际投资需求并不会增加很多,所以,凯恩斯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增加G来增加国民收入。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