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新竹轻轨红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竹轻轨红线
概览
运营范围台湾地区 新竹市
台湾地区 新竹县
服务类型轻轨运输系统
所属系统新竹市大众捷运系统
目前状况将进行可行性研究
运营路线六家车站-经国民权路口站
技术数据
路线结构高架
路线等级A型路权
车站数目18
轨距标准轨
车辆基地头前溪南岸机厂
路线图

2020年4月新竹轻轨整体路网送审交通部中的版本[1]

新竹轻轨红线新竹轻轨规划中路线之一,设置18座车站,全线大部分位于新竹市,并有少部分位于新竹县竹东镇竹北市。路线由六家车站起,沿用台铁六家线的铁轨,并在竹东镇的公道路转西,自竹美路口往西南向新辟道路至台铁新庄车站,于此转乘台铁以及绿线,其后沿着关新路往南,行驶一小段光复路后转进竹科介寿路,并在力行路口转乘橘线并转西进园区一路,再于新安路转西,于国家同步辐射研究中心前转乘橘线,其后转北进入新辟的特二号道路至光复路转西,在东园街转入食品路,再转入公园街接上公竹路至新竹车站,其后沿着铁路往南至新竹国小,至此为优先兴建的第一阶段。之后转北进四维路接北大路,再转北入东大路,最后行驶一小段经国路,在民权路口设置终点站并与绿线转乘。全线皆采高架轻轨运输系统,第一阶段设置15站共14公里,第二阶段设3站共3.1公里。机厂位于柯子湖溪两岸、北侧紧邻台68线、东侧紧邻新竹县界的新竹市水利用地,并沿着柯子湖溪兴建连络线至公道五路的主线。

县道122号一直是新竹县市最重要的道路,因此自1989年新竹都会区开始规划新竹捷运以来,毫无缺席的一直规划有路线,红线的规划历史可谓新竹捷运、轻轨规划历史的缩影。1990年新竹都会区捷运可行性研究即提出自南寮沿着县道122号至竹东镇下公馆的新竹-竹东线,1997年的新竹都会区捷运,则有沿着县道122号至竹中并转北到高铁新竹站的红线。2001年新竹市政府开始规划轻轨运输系统,2001年、2007年版本的路线皆沿着县道122号行驶。2012年至2016年的规划则因经费问题而与竹北的路线合并直通,形成行驶县道122号后转北至竹北新市区再往西进竹北旧市区的路线。其中2015年则曾有民间公司提起GRT系统[a],为新竹车站沿着光复路至竹科路线。2017年版本的轻轨,则自新竹市区沿着光复路到竹科,再沿着六家线到高铁特区,其后从光明六路到竹北旧市区,最终再从中华路往南回新竹市区,形成了一个环状线,即前瞻计划中的新竹环线轻轨。2020年新竹市轻轨整体路网,则又将环线轻轨拆为红线与竹北的蓝线

历史

[编辑]

中运量规划时期

[编辑]
1990年新竹-竹东线路线图
新竹市段[2]:234
新竹县段[b][2]:222~223

新竹轻轨红线的雏型可以追溯到1989年10月,交通部运输研究所着手展开对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规划,并于隔年6月完成《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可行性研究》[2]。该专案中,共有甲、乙、丙三个路网方案[2]:220,三个方案皆有同一条B线,B线起自新竹县竹东镇下公馆台3线县道122号交会处,其后沿着竹东镇内排水明渠[c]高架穿过市区,于市区北侧使用内湾线路廊,于国道三号处与内湾线分离并改行驶县道122号,并在新竹县市界改为地下穿过新竹市区,于县道122号、台1线路口后回复高架,终点站设于武陵路口。全线长21公里共18站,并在武陵路口后延伸一段于头前溪畔以及竹东下公馆终点南侧各设一个驻车场[2]:222。在三方案评估后,最终规划则又将该路线往南寮沿着县道122号延伸,终于新竹渔港,并将地下改高架的位置从台1线改至穿过新竹机场后才高架。全线长24.5公里共22站,并改称作“新竹-竹东线”[2]:234。新竹-竹东线与另一条新竹-竹北线共组路网,建议采中运量系统,建设成本约680亿,认为有一定可行性,并进入后续评估[2]:234~236[2]:245[2]:258

1997年新竹捷运红线路线图[3]:4-2

1990年12月29日,台湾省政府于其住宅与都市发展局下成立捷运工程处[d],进行桃园、新竹、嘉义、台南四都会区的大众捷运系统的各项规划与建设工作[4]。1995年,住都局委托国际亚新工程顾问公司进行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的进一步规划[5]。1997年1月,住都局完成《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规划》,将运研所的新竹-竹东、新竹-竹北两线修改并改称为红线、蓝线,并预计采用轻轨捷运系统[e],总建造成本约333.6亿元[3]:4-2。其中红线自预计兴建的高铁新竹站,沿着高铁路廊往南过头前溪,并在县道122号转西进新竹市,其后转进水源街接上博爱街,并直接穿越新竹公园接上东大路往西,最终止于台铁新竹机场线[f],全线共14站,除了东大武陵路口站点列为二期外,皆为第一期兴建[3]:4-2。隔年,中华民国实施精省,因此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于1999年7月1日接办原先台湾省政府负责的捷运系统与捷运建设规划业务[6]。高铁局的规划版本跟省政府没有太大不同,并将红线机厂设于竹东镇麻围肚,以及东大路、高铁旁规划为平面,其余为高架等设计[7],整体计划经费则略增加为349亿元,高铁局于1999年首次将计划送审交通部[8][4]

轻轨运输规划时期

[编辑]
2001年新竹轻轨红线路线图[g][4]

新竹市政府感于中运量捷运系统经费庞大,审查不易通过,为求发展大众运输的急迫性,同时又于1999年7月另请鼎汉国际工程顾问公司进行《新竹市轻轨运输系统规划及建设执行计划》[9],并于2001年1月完成,首度提出使用低运量系统且使用B型共用路权轻轨运输系统[3]:4-3,并总共规划有四种营运路线,其中红线、绿线为先期计划[10]。该专案于2000年评估时,先期路网共有七种方案。其中红线的西侧起点分成自六甲机厂[h]或自福林机厂[i]起,然后沿着铁道路转进东大路。新竹车站站前市区以及后站皆规划有单轨型式的小环线,部分方案由红线绕驶后站小环线、绿线绕驶前站小环线,部分方案则没有后站小环线、红线绕驶站前小环线。过后站后,部分方案自公园路、食品路、博爱街、学府路接回光复路;而因为当时规划在公道五路两侧台肥重划区为新市政中心,因此部分方案则是公园路、体育街、忠孝路接回光复路,绕去服务新市政中心;另有一案则是在忠孝路接上公道五路一路往东到终于竹东镇麻围肚。其后分为二方案;其一沿着光复路往东,在园区一路口分为往竹科管理局跟往光复、介寿路口的两路线;其二为沿光复路行驶并在特二号道路往南接上新安路、园区一路,最后沿着介寿路往北终于光复路[10]。七个方案评估后,最后的红线规划为自六甲机厂起,沿着铁道路、东大路并在站前单轨行驶小环线,其后沿着公园路、体育街、忠孝路接回光复路,在园区一路往南至竹科管理局,并另设一条单轨行驶光复路至竹东镇竹中,沿着高铁路廊往北至兴建中的高铁新竹站[3]:4-3。红线全长18.17公里,除了高架过台铁铁轨以及高铁路廊高架外,全采平面路线,并有规划预留与高铁局送审的轻轨捷运计划转乘及衔接[10];先期计划经费约130亿元[4],整体计划则是183.66亿元[3]:4-3;最终此计划因经费问题而未兴建[11][3]:4-4

在新竹市轻轨运输系统计划暂缓后,2002年5月高铁局修订《新竹都会区大众捷运系统规划》完成,并于9月送审中央,然而遭到交通部以效益偏低否决[4][11]。其后,高铁局与地方达成共识,以内湾线改善、兴建六家线作为大众捷运系统的先期计划[8],整体工程于2011年11月11日完成通车[12]

2007年竹竹苗轻轨红线路线图[13]:7

考量到轻轨捷运系统以100万人口为适宜,2007年新竹轻轨规划研究范围自新竹市扩大到竹竹苗三县市的大新竹生活圈[3]:4-4。4月,竹竹苗三县市及竹科管理局共同成立竹竹苗三县市轻轨捷运系统推动小组,由四单位各出100万元及中央补助200万元,并以新竹市政府为主导[14],于11月委托美商美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进行可行性研究[13]:2。2008年10月,竹竹苗轻轨进行地方说明会,提出初期路网为红、绿、蓝三线,其中红线自铁道路后湖桥起,沿着东大路、公园路、食品路、忠孝路、水源街绿园道、县道122号,并于高铁路廊往北在竹东麻围肚设机厂;由于当时已经在兴建六家线,所以红线并不跨越头前溪至高铁新竹站[13]:7。红线全长12.37公里,设16站,其中光复介寿路口到竹中车站,以及跨越台铁铁轨为高架A型路权,其余为平面B型路权[13]:7,全线预估经费127.2亿元[13]:12。其后该可行性研究完成并送审中央,提到以运量及自偿率考量,应以红线最优先兴建;若考量竹竹苗均衡发展,则红线次于绿线,而红线预估经费则调整为126.08亿元[3]:4-4。然而竹竹苗轻轨计划于2010年1月遭交通部以自偿率不足为由退回[15]

直通竹北市区规划时期

[编辑]
2012年轻轨建设申请书二条路线图[3]:4-5[j]

竹竹苗轻轨遭行政院退回后,2012年新竹市市长许明财在与新竹县政府会谈中,提出商请县府同意市府担任新竹地区轻轨计划规划主办单位[17],其后向中央提出了《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计划申请书》,再度将轻轨范围缩回新竹县市,并以提高自偿率为目标来规划路线[3]:4-5。2013年12月,许明财拟订新竹市PRT BOT试办计划,自新庄车站经埔顶路、慈云路、光复路一路高架到新竹车站,可以视为原本竹竹苗轻轨红线的缩短版本;第一期长度约8.4公里,经费60亿余元[18]。2014年9月,许明财提出16.9公里、21站、预算约90多亿元的高架G/PRT[a]路线规划[19](亦有135亿的报导[20][k]),分为两条路线:其一红线为“园区至市区东大吉羊”,从东大路吉羊路口开始,沿着东大路、公园路、食品路、忠孝路、公道五路、建美路、建功一路、建新路、光复路至关新路口,可视为原本竹竹苗轻轨红线的后续版本;另一为“园区至竹北县政九路站”,由光复关新路口往北至竹北市区;两路线相连直通即为《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计划申请书》中的路线[16]。并向行政院争取900万元经费来规划新竹轻轨捷运[21],其后获交通部核准推动G/PRT快捷运输系统[22]

2015年1月竹县府的大新竹GRT系统路网图[l][23]

2014年11月,新捷开发公司愿意参与2013年12月市府提出的PRT BOT计划,路线相同并称为“光复线”,预计为设11站的高架GRT系统,并预留三条延伸线[24]。2015年1月,新竹县政府与新捷开发公司、荷兰个人捷运系统公司2getthere签署备忘录,在会议上的路线图则分为红、黄、绿、蓝四线,并预留四条延伸线;红线自新竹车站后站起,沿着南大路、光复路、园区一路至竹科管理局,共7站;并有一模一样路线,但只停头尾两站的绿线;而黄线在新竹车站到园区一路这段与红线共线;蓝线则在园区一路与红线共线[23]。同时新竹市政府则因政党轮替,2015年初态度转为认为还得再审慎评估[25],并于4月14日召开审查会议将该BOT案否决[26]

2015年5月可行性研究期中报告路线图[m][3]:4-29

在民间推动GRT系统的同时,2014年12月,《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划可行性研究》以经费800万招标完成,新竹地区轻轨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27]。在可行性研究中,评估新竹县市共有6条潜力路廊:横向的共公道五路、县道112号、西大-宝山-新安路三条路廊;南北向则有台1线、光明六-自强-慈云路、六家线三路廊[3]:4-21。碍于预算等考量,将之整并为横向、南北向各一条路线(红线、绿线),最后又将绿线南端自园区改至新庄车站来与红线直通[3]:4-29。两直通路线大致沿用了2012年提出的《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计划申请书》中的路线,仅红线多绕进园区一路、介寿路再绕回光复路、关新路;而绿线北端则多延伸到竹北车站新庄车站竹北车站(即绿线)列为第二阶段[3]:4-31。第一阶段红线共13.06公里,设17个平面车站、1个高架车站(新竹车站)[3]:6-32,而两阶段预算为257.61亿元[3]:9-2。该可行性研究于2015年5月完成期中报告审定,在2016年完成期末报告并送出[28],但期末报告未获审定[1]:13。而自南寮起,行驶东大路、光复路到竹中车站的捷运先导公车蓝线则于2016年1月开始行驶[29]


环线轻轨规划时期

[编辑]
2017年4月前瞻计划书中的环线轻轨路廊[30]

2017年2月6日,蔡英文政府提出前瞻基础建设计划。同月16日,新竹市市长林智坚提出“大新竹轻轨路网计划”[31]行政院于4月5日通过前瞻计划核定本,该计划书中大新竹轻轨计划名目为“新竹环线轻轨”,路线也与2016年的路线不同,而是于新竹县市形成一个环状路廊,未有详细路线、站点,大致上为竹竹苗轻轨时的红线加上竹竹苗轻轨绿线形成的环线;预算为300亿元,竹市负担200亿元,竹县负担100亿元;而第一阶段自新竹车站至新竹高铁站约14.5公里长,即类似竹竹苗轻轨红线于新竹车站以东的路线[30]。同年8月,新竹市政府向中央争取到2400万元经费,开始进行新竹环线轻轨可行性研究及新竹市大众捷运系统整体路网评估计划[32],由中兴顾问公司负责,并同时配合新竹大车站平台计划[33]

2020年3月,新竹市大众捷运系统整体路网评估计划完成并送审交通部,交通部铁道局于4月22日进行审查。该报告中,仅规划了新竹市的路网,而前瞻计划书中的环线轻轨,则只保留第一阶段的部分,称作红线,西起经国民权路口,沿着经国路、东大路、北大路、四维路、台铁路廊至新竹车站,其后沿着公竹路、公园路、食品路、光复路、特二号道路、新安路、园区一路、介寿路、光复路、关新路、竹东镇公道路,并使用六家线铁轨至高铁新竹站;而过去都是属于红线的经国路以西东大路,则在此计划改给绿线行驶;红线全线高架共17.1公里长,设18个车站,其中新竹国小至高铁新竹站为整体路网的先期计划,新竹国小至经国民权路口则与绿线的第一阶段列为中期计划,机厂则设于柯子湖溪两岸、北侧紧邻台68线、东侧紧邻新竹县界的新竹市水利用地[1]。而环线轻轨另一半,则被拆为蓝线,且未被列入送审的整体路网中[34][35][36]

车站

[编辑]
编号 车站名称 所在地 交会路线
中文 英文
红线



R01c 六家车站 Liujia 新竹县 竹北市 台湾高铁台湾高铁新竹 蓝线
R01b
R01a 竹东镇
R01 新庄车站 Xinzhuang 新竹市 东区 台湾铁路内湾线新庄 绿线
R02
R03    橘线
R04
R05    橘线
R06
R07
R08
R09
R09a
R10 新竹车站 Hsinchu Main Station 台湾铁路纵贯线内湾线新竹 蓝线
R11

相关条目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1.0 1.1 GRT为Group Rapid Transit的缩写,即“团体捷运”,为运能在轻轨之下、PRT(个人捷运)之上的低运量系统捷运系统。
  2. ^ 路线实际上并没有做分段兴建或规划,仅是地图幅员广大,拆为两图说明。
  3. ^ 即竹东镇信义路旁那条水道。
  4. ^ 1997年配合组织改造,住都局降级“住宅及都市发展处”,其下的捷运工程处也跟着降级为住都处的“捷运组”。
  5. ^ 属于中运量捷运系统。
  6. ^ 今已改建为铁道路。
  7. ^ 细线为单轨,箭头为单向行驶,虚线为立体化段。
  8. ^ 大致位于今金雅重划区。
  9. ^ 大致位于今中正、铁道路口北侧的重划区。
  10. ^ 站名为2014年9月公布版本[16]
  11. ^ 在后来的可行性研究中,《新竹地区轻轨系统建设计划申请书》的路线经费预估则调高到185.3亿元[3]:4-5
  12. ^ 站名为签署备忘录会议上的路线图英翻中。
  13. ^ 绿线为第二阶段。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新竹市政府交通处. 新竹市大眾捷運系統整體路網評估計畫 109年4月22日審查會議簡報 (报告). 新竹市政府. 2020-04-22.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 新竹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可行性研究. 台湾: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运输计划组. 1990-06 [2020-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新竹地區輕軌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可行性研究 期中报告书(修正版). 台湾世曦工程. 2015-05. 
  4. ^ 4.0 4.1 4.2 4.3 4.4 陈世圯、冯正民、涂维穗. 都會區捷運系統建設之現況概述. 台湾: 财团法人国家政策基金会. 2002-12-12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国际亚新工程顾问公司. 新竹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規劃工作 (pdf).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15). 
  6. ^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交通部高速鐵路工程局101年年報 (PDF). 台湾: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2013-09 [2020-06-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9-19). 
  7. ^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新竹捷運規畫路網. [2020-06-06]. (原始内容 (gif)存档于2016-04-11). 
  8. ^ 8.0 8.1 交通部高速铁路工程局. 新竹捷運. [2020-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9. ^ 蘇志哲-參與計畫. 鼎汉国际工程顾问.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10. ^ 10.0 10.1 10.2 新竹市輕軌運輸系統規劃及建設執行計畫. 鼎汉国际工程顾问公司. 2000-12. 
  11. ^ 11.0 11.1 陈世圯; 冯正民; 涂维穗. 新竹縣市大眾運輸路網發展策略之研究. 台湾: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2002-09-20 [2020-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30). 
  12. ^ 臺鐵新竹內灣支線改善計畫. 交通部铁路改建工程局.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6. 
  13. ^ 13.0 13.1 13.2 13.3 13.4 美商美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 竹竹苗輕軌運輸系統可行性研究計畫案地方說明會簡報 (pdf). 2008-10 [2020-06-3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3). 
  14. ^ 潘国正. 竹竹苗輕軌捷運 四方出資. 中国时报. 2007-04-19. 
  15. ^ 彭清仁. 交通部退回竹竹苗捷運 翻案難度高. 中国时报. 2010-01-19. 
  16. ^ 16.0 16.1 蔡聪挺. 新竹市道路交通計畫更具前膽性及未來性. 大台湾旅游网. 2014-09-17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17. ^ 林承志. 拼觀光 新竹縣市雙劍合璧. MyGoNews. 2012-04-11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18. ^ 許明財市長赴交通部爭取推動新竹觀光科技港案、竹市PRT試辦計畫 (新闻稿). 新竹市政府. 2013-12-17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19. ^ 洪美秀. 打通竹科交通任督二脈 推智慧偵測和輕軌. 自由时报. 2014-09-16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0. ^ 龙益云. 竹市推動輕軌捷運系統. 中国时报. 中国时报. 2014年11月28日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1. ^ 李青霖. 智慧號誌與輕軌 改善竹科交通網. 联合报. 2014-09-16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2. ^ 洪美秀. 竹市推G&PRT快捷系統BOT案. 自由时报. 自由时报. 2014-11-27 [2016-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3. ^ 23.0 23.1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signed for GRT system in Hsinchu, Taiwan. 2getthere. 2015-01-30 [2020-05-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英语). 
  24. ^ 新捷开发公司. 民間自行規劃參與新竹市大新竹GRT系統建置興建營運移轉公共建設案計畫摘要表 (word). 2014-12-05 [2020-06-09]. (原始内容 (word)存档于2016-08-21). 
  25. ^ 林秋霞. 新竹是否引進GRT系統 縣市府不同調. 新唐人亚太台. 2015-01-31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26. ^ 新竹市政府. 初審會議記錄. 2015-05-12 [2020-06-0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8-21). 
  27. ^ 台灣採購公報網決標資訊-新竹地區輕軌系統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可行性研究. 台湾采购公报网. 2014-12-25 [2020-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8. ^ 蔡昕颖. 林智堅:新竹已達輕軌建設門檻. 联合报. 2017-05-1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29. ^ 蔡彰盛. 林智堅拚交通 提「一環二線三網」政策. 自由时报. 2014-10-23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30. ^ 30.0 30.1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核定本). 行政院. 2017-04-27 [2020-06-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6-24) (中文). 
  31. ^ 龙益云. 275億,史上最大規模... 竹市力推5大建設. 工商时报. 2017-02-16 [202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32. ^ 大新竹輕軌路網民調 60.2%市民支持建輕軌. 风传媒. 2017-08-16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33. ^ 洪美秀. 新竹大車站與輕軌前瞻計畫獲經費已展開評估研究. 自由时报. 2018-01-22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34. ^ 林湘慈. 「大新竹輕軌案」生變了嗎?. MyGoNews. 2020-05-21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4). 
  35. ^ 陈斯颖. 竹縣長楊文科抨擊大新竹輕軌計畫 質疑為何只做竹市段. 联合报. 2020-05-1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36. ^ 陈斯颖. 大新竹輕軌未包含竹縣 竹市府:縣府未提供充分資料. 联合报. 2020-05-15 [2020-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7).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