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园掌中剧团
成立时间 | 1913年 | ||||||||||||||
---|---|---|---|---|---|---|---|---|---|---|---|---|---|---|---|
创始人 | 许天扶 | ||||||||||||||
类型 | 布袋戏剧团 | ||||||||||||||
地址 | |||||||||||||||
服务地区 | 全球 | ||||||||||||||
重要人物 | 许王(负责人兼团长) | ||||||||||||||
|
小西园掌中剧团,简称“小西园”,为台湾发源于新北市新庄区的台湾布袋戏剧团,台湾日治时期大正二年(1913年)由偶戏师许天扶(1893年—1955年)成立。
沿革
[编辑]1907年,创团人许天扶15岁自新庄远赴大稻埕拜“楚阳台”许金水为师学习泉州派布袋戏,三年后学成出师,受聘为新庄“锦上花楼”头手。1913年,许天扶买下板桥“四时春”戏笼并邀请王炎担任副手共组布袋戏班,同时敦请新庄秀才苏清云命名;因许天扶曾在新庄北管馆“西园轩”唱公末(老生),苏遂建议许以“小西园”作为团名,于台北县新庄市戏馆巷成立小西园掌中剧团,“西园派”在台湾布袋戏派别中开始占有重要地位。[1]小西园掌中剧团沿袭泉州传统以精致扮相的布袋戏戏偶演出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并以北管为后场伴奏乐队;表演方面吸取京剧特点,为台湾北部少数仅存的锣鼓班布袋戏。日治时期,小西园与台北“宛若真”并列为北台湾布袋戏“龙虎笼”备受欢迎,后因台湾总督府实施皇民化运动全面禁止台湾民间戏曲演出,许天扶举家迁居厦门直至1942年日本政府准许全台湾七团布袋戏剧团在戏院演出内台戏,许天扶才返台组织“小西园人形剧团”演出“皇民剧”,该剧团曾从事劳军演出。[2]1952年,创团长许天扶隐退后将戏班交由两名子嗣许钦、许王两兄弟继承,每人分得戏台一座、戏偶八十五尊。长子许钦另组“新西园掌中剧团”,“新西园”的名称意指“新庄的西园”[3],后由许钦之子许正宗接续经营。[4][5]次子许王继承父亲接掌小西园。1955年6月27日,许天扶因胃癌病逝。1964年改编平剧《三国志》以《古城训弟》获台湾省地方戏剧比赛冠军。1970年登上中视出演电视布袋戏《金箫客》,1983年赴日本公演。1985年“小西园”获教育部“民族艺术薪传奖团体奖”。1989年,成立“小西园木偶艺术工作室”设计制作、保存和发扬传统偶戏艺术。2004年,许王之子、小西园执行长许国良于中国福建省访问期间因突发心肌梗塞猝逝。[6]同年许王中风,团里行政事务始由其女许娟娟主持,许王于出院后持续负责教学传承。[7]许王有徒弟十三人,每人皆能传承小西园的偶戏技艺。[3]
荣誉
[编辑]- 1964年、1978年、1980年:全国地方戏剧比赛总冠军。
- 1985年:教育部第一届薪传奖戏曲类团体奖。
- 1988年:团长许王荣获薪传奖个人奖。
- 1989年:后场乐师邱火荣荣获薪传奖音乐类个人奖。
- 1994年:执行长许国良荣获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薪传奖。
- 1997年:执行长许国良当选第卅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 2001年:团长许王荣获第五届国家文化艺术奖表演艺术类桂冠。
- 2004年:团长许王荣获第十一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之台湾戏剧奖。
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吴明德. 台灣布袋戲表演藝術之美. 台湾学生书局. 2005.
- ^ 林冠君. 小西園創團者-許天扶.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19-10-29 [202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9).
- ^ 3.0 3.1 林明德. 人間百年筆陣- 覓尋薪傳新途徑 ―小西園掌中戲匯演. 人间福报. 2015-11-25 [202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5).
- ^ 曾素月. 戲館巷的風華再現. 新庄市公所. 2006-02-22.
- ^ 林冠君. 小西園掌中劇團. 国家文化记忆库. 2019-10-29 [202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9).
- ^ 张嘉男, 杨清波. 小西園惡耗不斷 掌門人出面闢謠. TVBS新闻网. 2004-11-24 [2024-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9).
- ^ 郭士榛. 古輩傳唱 小西園與傳統布袋戲. 人间福报. 2009-06-14 [2024-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10).
外部链接
[编辑]- 小西园-布袋戏主题知识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小西园掌中剧团-戏曲音乐学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小西园掌中剧团的Facebook专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