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山纪游册
子午山纪游册[1]由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贵州遵义学者赵迺康、漫画家丰子恺和诗人李瑜编辑。由遵义孤儿所于1942年5月印刷发行。《纪游册》以诗、词、文及画多种形式记载了丰子恺、赵恺及李瑜等人应遵义禹门乡绅胡献之之邀,于1941年2月2日(辛巳年正月初七,“人日”)宿胡献之山庄(怡庐),同游子午山并同谒郑莫黎三先生墓的前后五天游览经历中的所见,所思及所感。《纪游册》共收录出自10位作者的诗23首、词2阕、文6篇(其中序和跋各一篇)以及丰子恺所绘的13幅漫画。为当时文界盛事,被学界称为民国时期的“兰亭序”。《纪游册》表达了对作为沙滩文化杰出代表的郑莫黎三先生的敬仰,并颂扬了对郑莫黎三先生墓地长期维护修缮和弘扬当地文化的努力。其中由李瑜在怡庐即席即景所创作的“梅随客至香初透,柳待春回绿未生”诗句,更成为其点睛之笔。为纪念《子午山纪游册》刊行八十周年,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主办、新蒲新区虾子镇党委和政府承办、遵义市图书馆协办的采风与研讨活动与2022年7月20日在虾子镇举行。
《子午山纪游册》简介
[编辑]子午山位于遵义城东八十余里洛安江畔的沙滩。在清中晚期,沙滩孕育了数十位学者、诗人、书法家、外交家等知名人士。浙江大学在抗战西迁遵义期间曾组织多位知名学者考察沙滩,将其列为全国文化高尚区,得名“沙滩文化”。其中人称“黔中三贤”的晚清著名学者和诗人郑珍(1806-1864)、晚清著名学者和书法家莫友之(1811-1887)及晚清著名外交家和学者黎庶昌(1837-1896)是“沙滩文化”的最杰出代表[2]。同谒郑莫黎三贤的遗迹也就自然成为游子午山的主题。
根据《纪游册》中李瑜和胡献之各自的两首诗的小序中记载,遵义禹门乡绅胡献之于1941年2月2日(辛巳年正月初七“人日”)到1941年2月6日间,邀请同乡好友赵恺(字迺康),浙大教师丰子恺、乐清才子李瑜(字子瑾)、长沙罗展(字巴山)、江苏武进冯励青访其位于遵义禹门落石台的山庄(怡庐)、共游子午山并同谒郑莫黎三先生墓。五天的行程中游历了青乘桥、胡献之山庄、平远桥、夷牢水、关帝庙、禹门寺、子午山、青田山、郑、莫、黎墓地、钦使第、夷牢亭遗址及节孝寺等。游历的所见,所思及所感催生了大部分《纪游册》中的诗、词、文和画。其中很多都是在五天行程中的即兴、即景、即席创作。比如李瑜在怡庐即席即景即兴赋诗一首,以迎春及重阳的意境映衬出对结束战乱的憧憬和对再聚重游之期待。诗中的“梅随客至香初透,柳待春回绿未生”两句更成为《纪游册》中的点睛之笔,为后人广为流传。
《纪游册》以诗文和漫画相互映衬烘托诗情画意的境界。有为赵恺所作郑莫黎三先生小传所配的3幅肖像画;3幅郑莫黎墓地的写实画,其中1幅引用了同游罗展的诗句;1幅郑墓的原状想象图;3幅风景画:《胡献之山庄》- 以赵恺的诗句:“一弯绿水山百转, 门前一笑狮象迎”为题、《节孝寺》和《清神桥》;3幅诗意画:《坐久意未厌》- 来自冯励青的诗句、《柳待春回绿未生》- 来自李瑜的诗句、和《教人知道是春来》- 丰子恺自己的配诗。《子午山纪游册》一书不见于《丰子恺年谱》等相关资料记载,丰子恺为此册所插配的绘图,也不见选入丰氏多种漫画集。[3]
总共有11人参与了《纪游册》中诗词文画的创作。除了同游子午山6人中丰子恺的漫画13幅;李瑜的诗8首,词2阕及跋1篇;赵迺康的诗3首,文4篇;冯励青的诗5首;罗展的诗2首及胡献之的诗一首。同时还收录了因病未能应邀同游,时任浙大国文系教授王焕镳为《纪游册》作序1篇;时任浙大战史教官徐森的诗1首;还有参与赞助《纪游册》出版的遵义当地名士卢濯清、牟琳及喻圣域的诗各一首。《纪游册》的所有作品相互补充、映衬,完整地展现了子午山之旅的各个方面。在以表达郑莫黎三贤的崇敬及欣赏沙滩美景为主线,借景生情、以古喻今并憧憬未来。文中特意提到了子午山游东道主胡献之长期守护、修葺郑莫黎三贤墓的善举,以及盛情款待来访客人之行谊,并在末尾感谢了15位《纪游册》出资人。《纪游册》再现了中国文人传统的“雅集情结”,同时也是对沙滩文化的礼赞[2],为时处传统文化低谷及战乱时期的沙滩文化注入了生机和活力[4],为当时文界盛事,被学界称为民国时期的“兰亭序”。
参考文献
[编辑]- ^ 赵迺康、丰子恺、李瑜编辑《子午山纪游册》,遵义:遵义孤儿所,1942年5月出版. [2022-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6).
- ^ 2.0 2.1 顾雪涛. 丰子恺漫画艺术的一朵奇葩——《子午山纪游册》浅析. 美术观察. 2016, (3): 115–117. CNKI MSGC201603085.
- ^ 韦泱著. 全民阅读书香文丛 书丛人影.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7: 204. ISBN 978-7-5439-7330-5.
- ^ 陆昌友, 梅香初透 柳待春回 —《子午山纪游册》侧记, 地方文化研究 2020-04-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