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义兴
大内义兴 | |
---|---|
出生 | 文明九年二月十五日(1477年3月29日) 日本高岭城 |
逝世 | 享禄元年十二月二十日(1529年1月29日) 日本高岭城 |
职业 | 日本战国时代中国地方大名 |
日语写法 | |
---|---|
日语原文 | 大内 義興 |
假名 | おおうち よしおき |
平文式罗马字 | Ōuchi Yoshioki |
大内义兴(日语:大內 義興/おおうち よしおき Ouchi Yoshioki,1477年3月29日—1529年1月29日、文明九年二月十五日—享禄元年十二月二十日),是室町时代后期到战国时代周防的战国大名及公卿,也是周防的在厅官人、大内氏第15代当主。
父亲是周防守护大名、大内氏第14代当主大内政弘,弟弟(一说为庶兄)为大内高弘(大护院尊光)[1]:32-33,正室为长门守护代内藤弘矩之女东向殿,儿子为大内氏第16代当主大内义隆。义兴曾担任室町幕府的管领代,同时兼任周防、长门、石见、安艺、筑前、丰前、山城7国的守护职。
生平
[编辑]家督继承纷争
[编辑]义兴于文明九年(1477年)出生,幼名龟童丸,是大内氏第14代当主大内政弘之子[2][3]。由于政弘自应仁元年(1467年)以来,作为应仁之乱西军一方参战,直到文明九年年底才回到领国。如果日期正确,则义兴并非在大内氏的本据地山口出生,而是出生在京都。长享二年一月三十日(1488年3月13日),龟童丸于京都元服,室町幕府第9代将军足利义尚赐予“义”字,并赐名“义兴”[4]。
明应元年(1492年),义兴应父亲政弘之命参与了讨伐近江国大名六角高赖之战役(长享·延德之乱)[5]。然而,在此期间的明应二年(1493年)四月,发生管领细川政元将将军足利义材幽禁的明应政变。义兴将军队撤至摄津国兵库,只是静观事态的发展。与这场政变相关的事件包括,政元派的武田元信手下诱拐了当时在京都的义兴之妹[6],以及政弘命令义兴侧近切腹[7]。政元等人担心政弘会支持足利义材,于是掳取人质并对年轻的义兴施加压力,而义兴在应对这些压力时的失误激怒了政弘[1]:36-43。然而,另一方面,这次出兵对出生于京都的义兴来说,促进了他与本国被官之间的良好关系,并对他后来继承家督后的统治大有裨益[1]:43。
明应三年(1494年)秋,大内政弘因病宣布隐居,义兴继承家督[8]。
然而,在义兴继承家督前后,大内家内部发生了一连串不稳定的事件。首先,在先前畿内出兵期间,大内氏重臣陶弘护之子陶武护曾跟随义兴出征,但武护却在延德四年(1492年)突然离开军队,并于摄津国的天王寺出家。也因此,陶氏的家督之位改由其弟陶兴明继承。可在明应四年(1495年)二月,武护又突然回国,将兴明杀害,夺回家督之位 [1]:44。
据说,武护杀害兴明的计划系经过了大内氏家老内藤弘矩的同意[9],然而,义兴在获得政弘的批准后,于同年二月廿三日命令安艺国国人阿曽沼氏,在安艺国能美岛(今广岛县江田岛市)一带搜寻武护[10]。武护前往高野山后,最终于六月十九日前遭到杀害(注:义兴于六月十九日寄给东福寺的书信中提到:“陶中务入道宗景(武护)图谋不轨,已加以惩治,谨此恭敬上呈”[1]:45)。
即便是内藤弘矩,在明应四年(1495年)二月廿八日,也因“中务少辅武护为”[11],于政弘宅邸中遭到诛杀。弘矩之子弘和亦遭义兴派兵讨伐[12]。
政弘在世时,由于陶弘护(1482年遭暗杀身亡)及内藤弘矩相继过世,致使陶氏和内藤氏这些有力重臣一度没落,不过另一方面来看,却也有助于稳定义兴的地位。虽然义兴在一段时间内仍受到政弘的庇护,但在明应四年(1495年)九月十八日政弘去世之后,义兴名实上成为了大内家的当主[13]。其后,陶氏与内藤氏也分别由武护与兴明之弟陶兴房以及弘矩之弟内藤弘春(弘春之子娶了弘矩之女为正室)继承并重振[1]: 7;51–53;60–63。
然而,在明应八年(1499年)时,大内氏另一名重臣杉武明,却与丰后国的大名大友亲治联手,图谋叛变。两人计划将义兴赶下台,让大护院尊光(高弘)还俗作为大内氏新当主,以此控制大内家。义兴在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于同年二月十六日将杉武明诛杀[14],尊光则逃往丰后投靠大友氏[15]。
九州进军与前将军亡命
[编辑]大内氏长期以来在北九州与大友氏、少贰氏等势力展开争斗,不断扩大势力。不过随着大友氏第16代当主大友政亲迎娶了大内政弘之妹为妻,二人之子义右继承家督之后,义兴与义右这对堂兄弟开始合作,并建立了稳定的关系。可是,在明应五年(1496年)五月义右却突然去世,且有传言指出义右是遭到与其立场对立的政亲所毒死[16]。政亲在重新掌握实权后,为了侵略大内领地,发动了军事行动。然而,政亲所乘坐的船只遭遇灾难,意外漂流到大内氏根据地长门国。义兴大感震怒,在捕获政亲后便迫使其切腹自杀。这起事件的背景,可能与大内氏势力扩展及管领细川政元担心义兴与在北陆地区流亡的前将军足利义材联手而进行暗中操作有关[1]:53-56。随后,义兴试图让大友亲纲六子,大友亲实(大圣院宗心)继承大友氏家督,但因政亲之弟大友亲治的反抗,该计划以失败告终。结果在明应八年(1499年),亲治反过来协助义兴之弟大护院尊光发动反叛[17]。如前所述,尊光在叛乱失败后流亡到丰后投靠了亲治,并以细川政元所拥立的新将军足利义高(义澄)之偏讳,改名为大内高弘。
另一方面,企图夺回筑前国的少贰政资与高经父子,也与大友政亲和亲治兄弟结盟,从肥前国进军至筑前国并与大内军作战。然而,义兴在明应五年(1496年)年底,将兵力集结于赤间关,并于十二月十三日出阵,向筑前进军[18]。明应六年(1497年)三月十三日,义兴与政资父子在博多圣福寺门前交战,十五日双方又在筑紫村与高鸟居城一带展开战斗[19]。最后,义兴成功击败了进攻筑前的政资父子,并朝肥前进军,紧接着便在三月廿三日攻占肥前朝日城[20]。四月十四日,义兴围攻小城城,将政资父子包围。十八日,小城城被攻破,随后政资与高经也在逃亡途中自尽[21]。
此后,义兴支援在九州被少贰氏攻击的九州探题涉川尹繁。明应七年(1498年)八月廿七日,尹繁在肥前国绫部城遭围攻时,义兴便派遣了仁保护郷前往支援,并在肥前基肄郡和养父郡的战斗中获胜[22]。九月十七日,护郷又在肥前三根郡的战斗中取胜。接连几次的胜利,也扩大了大内氏在肥前国的势力。
然而,在与大友氏的战争中,义兴却被迫进行防守。明应七年(1498年)十一月,义兴派遣右田弘量和末武长安进军丰后国,但在十一月七日,大内军于丰后玖珠郡青内山的战斗中遭遇败北,弘量不幸此战死,长安也负伤[23]。此外,当时担任宇佐郡郡代的佐田泰景一度被大友军俘虏,显示出义兴面临的困难局面[1]: 7;56–60;65。
于此情况下,明应八年十二月三十日(1500年1月30日),流亡各国的前将军足利义尹(在明应七年(1498年)由义材改名)来到山口,向义兴求助。义尹主张自己仍是现职将军,并在山口另设幕府,义兴也计划支持义尹上洛。对此,现任将军足利义高及管领细川政元指示大友亲治、大内高弘、少贰资元(政资三子)、菊池武运、阿苏惟长等人讨伐义兴。文龟元年闰六月九日(1501年7月23日),后柏原天皇下达了讨伐义兴的纶旨。由此,义兴被视为“朝敌”,随后义高发布了御内书,并由奉行人出具奉书,再次命令西日本的28位大名及有力国人讨伐义兴。
文龟元年(1501年)闰六月二十日,大友亲治与少贰资元的军队攻击了丰前国的马ヶ岳城。神代与三兵卫尉及仁保护郷参与了这场战斗。最终护郷战死,马ヶ岳城陷落。不过,在同年七月廿三日,杉弘依作为援军赶来,帮助大内方成功夺回了马ヶ岳城[24]。
之后,义兴成功将东边安艺国的有力国人毛利弘元拉拢为盟友[1]:66-70,随后又透过足利义尹的调解,分别与大友亲治及少贰资元达成和解,成功维持了北九州的势力。
天下之人
[编辑]义兴从永正元年(1504年)左右开始,便着手构思上洛的具体计划,并在领内进行临时的段钱征收等措施。永正四年(1507年)六月,掌控室町幕府实权的管领细川政元遭到暗杀(永正错乱)。随后,政元的几位养子(澄之、澄元、高国),为争夺家督之位斗争不断。义兴认为此乃进军畿内之良机,即以拥护前将军足利义尹上洛为名,向九州和中国的诸大名发出了动员令。同年十一月廿五日,义兴将本国的留守事务交给右田弘诠等人,并从山口出发,经防府向东进发[25],并于十二月进至备后。针对义兴这一举动,高国选择与义兴结盟,并与澄元爆发对立和抗争。最终,在永正五年(1508年)三月,抵挡不住细川高国与义兴压力的澄元,与将军义澄(由义高改名)一同逃往近江。
四月廿七日,义兴与义尹一同进入和泉国堺[26][27],并在平定畿内澄元方的同时,与高国加强联系。五月五日,义尹发布御内书,认可高国为细川京兆家(细川氏宗家)当主。随后在六月八日,义尹与义兴成功上洛[1]:77-83。七月一日,义尹复职为将军,义兴则担任左京大夫(京兆)与管领代,与高国共同执掌幕政[28]。
为嘉赏义兴军功,义尹将相国寺崇寿院领的和泉国堺南庄(即堺的南半部)赐予义兴。然而义兴却表示“请将寺社的本所领归还原主”,拒绝了这份恩赏,并将该土地返还给相国寺。为此,义尹改授义兴为山城国守护。而京都和奈良的公家与寺社也对义兴保护寺社本所领的态度表示支持,从而对他产生好感。此事件与60年后,织田信长奉足利义昭上洛的情况形成对比。信长当时选择了控制堺而非追求官职,这与义兴的做法恰巧相反。不过,这个决定最终将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对义兴造成影响[1]:83-84。
在帮助义尹回复将军职位这一任务后,义兴开始担心不稳定的领国情势,一直希望能够返国。然而,现实情况是,细川澄元和三好之长等人为了夺回京都,频繁发动反攻,致使义兴的归国愿望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在永正五年(1508年)十二月,为要求大内氏返还自延德二年(1490年)所侵占的周防国国衙领,奈良东大寺发起了闭门抗议活动。由于在先前的堺南庄事件中义兴已公开宣示保护寺社本所领,为此面对来自朝廷和幕府要求返还国衙领的压力,也让义兴进退两难。东大寺甚至呼吁兴福寺等其他有力寺院支持其行动,所幸这些寺院担心义兴可能会放弃保护寺社本所领的政策,拒绝了号召,让东大寺陷入孤立无援的局面。不过,义兴最终还是在无奈之下,于永正六年(1509年)正式表示将国衙领返还给东大寺,试图平息事态[1]:85-89。
永正六年(1509年)六月,靠着如意岳之战的胜利,高国与义兴成功迫使澄元等人逃亡四国。然而,到了永正七年(1510年)一月,两人在共同进攻近江时,却遭遇败北,这也使得足利义澄阵营决定进行一场决战。永正八年(1511年)七月,义澄方侵入摄津(芦屋河原之战),挑起了决战。对此,义兴与高国一同迎击,但在摄津与和泉的战场上双双败北(深井城之战),最终撤退至丹波。然而,义澄在八月十四日突然去世,这给了义兴一方带来转机。随后,在八月二十三日的船冈山城决战中,义兴成功击败了澄元的军队,并夺回了京都(船冈山之战)。此外,义兴曾考虑若情势危急,或许需要撤退至周防,因此指示安艺的国人多贺谷武重负责守卫堺。多贺谷确实履行了这一使命,成功阻止澄元从四国派遣援军的计划[1]:102-105。
当时义兴的表现相当突出,因此在永正九年(1512年)三月廿六日,因其杰出的军功,获得从三位晋身公卿行列。这一晋升是由后柏原天皇亲自做出的决定,虽然将军义尹最初有不同意见,但最终仍将决定权交给天皇,因此同意了这一任命(参见《实隆公记》永正九年六月廿六日条)。此外,义兴还将女儿嫁给了足利义维(义澄的次子),从而与将军家建立了亲戚关系。
到了永正十三年(1516年),义稙(永正十年(1513年)由义尹改名)将遣明船派遣的管理权授予义兴,并将这一权利作为大内氏的永久特权,还为此发出了御内书及奉行人奉书,从而使大内氏垄断了利润甚丰的日明贸易 [29]。惟此一决定是在高国的强烈反对下所推行,最终也成为了后来宁波之乱的根源之一。
随着时间流逝,义兴与义稙和高国的关系逐渐恶化,且长期驻留京都的生活也让义兴难以忍受。其底下来自石见和安艺等领国的国人亦纷纷擅返故乡[1]: 7;105–108;118–124。就在此时,出云的尼子经久开始发动侵攻。义兴原本打算留在京都对抗尼子氏,于是于永正十四年(1517年)被任命为石见守护,并与当地的豪族如益田氏、吉川氏等结盟。然而,由于尼子氏的势力扩张迅速且势不可挡,义兴最终于永正十五年(1518年)八月二日辞去管领代职位,并于十月五日从堺出发,回到了山口。
不过,关于经久的侵攻与义兴被任命为石见守护一事,也存在不同的解释。根据长谷川博史和藤井崇的说法,经久开始侵攻大内领的行动实际上是在义兴回国之后才发生的。而这一切的起因在于义兴被任命为石见守护一职,引发了前任守护山名氏的家臣不满,这些家臣转而依附经久,并与当地势力发生小规模的冲突。进一步而言,大内氏与尼子氏之间真正的对立原因,是由于尼子氏希望稳固出云的统治,并与出云边境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备后国人山内氏和安艺国人宍户氏之间的冲突所引发的[1]:141-144。
与尼子氏争斗
[编辑]回国后,义兴最集中精力处理的是因其在京期间而表现出叛变态度的安艺国武田元繁、光和父子及友田兴藤之间的战斗。然而,在大永三年(1523年),尼子经久开始计划进军安艺,并与武田、友田联系,这使得尼子氏对大内领的侵攻逐渐升级。石见的波志浦被尼子军攻克,而在安艺,原本效忠大内氏的毛利氏也倒向了尼子方。同年六月,毛利氏当主毛利幸松丸与其监护人毛利元就一同出阵,在六月廿八日成功攻占了大内氏在安艺的经营重镇——安艺西条的镜山城(镜山城之战)[30],一度对大内氏造成巨大压力。为此,义兴派兵前往安艺和石见,并连年与尼子氏作战,但战果并不如预期。
不过,在大永四年(1524年),义兴成功攻占了位于安艺严岛的友田氏据点——樱尾城,并在佐东银山城与尼子军进行攻防战,最终击败了尼子军。到了大永五年(1525年)三月,已继承毛利氏当主之毛利元重新回到义兴阵营,使得大内氏在安艺的势力得以稍微恢复[31]。此外,由于尼子氏与同样控制山阴东部并拥有备后国守护地位的山名氏之间也爆发了战争,义兴趁隙成功夺回了石见地区的控制权。同时义兴还与北九州的少贰资元等人作战,且逐步占据有利位置。随着局势发展,备后国在北方的经久以及西方义兴大将陶兴房的双重压力下,守护山名诚丰的统治逐渐衰退,备后国也成为了尼子氏与大内氏争夺的战场。陶兴房于大永七年(1527年)在细泽山之战中击败尼子经久,并与山名诚丰、山内直通等人联手对抗尼子氏[1]:147-153。
享禄元年(1528年)七月,义兴在攻打安艺门山城时病倒,并在返回山口后的十二月二十日去世,享年52岁。义兴死后由长子义隆继承家督[32]。
官职位阶履历
[编辑]日期以旧历为准。
- 年月不明 从五位下・周防介。
- 年月不明 左京大夫。
- 明应四年(1495年)周防・长门・石见三国守护职。
- 明应五年(1496年)兼任筑前国守护职。
- 永正四年(1507年)兼任安芸国守护职。
- 永正五年(1508年)六月八日、拥立足利义稙入京。七月一日,就任幕府管领代。八月一日、升从四位下。就任左京大夫。九月十四日、升从四位上。左京大夫。
- 永正六年(1509年)兼任丰前国守护职。
- 永正九年(1512年)三月廿六日、升从三位。左京大夫。
- 永正十一年(1514年)辞去左京大夫。
- 永正十三年(1516年)兼任山城国守护职。
参考文献
[编辑]- 藤井崇‘大内义兴 : 西国の“霸者”の诞生’戎光祥出版〈中世武士选书 21〉、2014年6月。ISBN 978-4-86403-111-0。 NCID BB15726292。
- 福尾猛市郎 著、日本历史学会 编‘大内义隆’吉川弘文馆〈人物丛书 新装版〉、1989年10月。ISBN 4642051732。 NCID BN03823762。
- 播磨定男‘山口県の历史と文化’、大学教育出版、2002年。
- 山口県编‘山口県史 史料编中世1’、山口県文书馆発行、1996年。
- 豊津町史编纂委员会 编‘豊津町史 上卷’、福冈県京都郡豊津町出版、1997年。
- 行桥市史编纂委员会 编‘行桥市史 第三篇中世’、行桥市、2006年。
- 小和田哲男“元就の出自”‘毛利元就のすべて’収录、1996年11月。
出处
[编辑]-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藤井崇. 『大内義興 : 西国の「覇者」の誕生』. 戎光祥出版. 2014.
- ^ 大内系図
- ^ 常乐寺文书《大内殿御先祖次第》
- ^ 《荫凉轩日录》长享二年一月三十日条:“大内息次郎,相公(足利义尚)赐二字,义兴,义字赐者世所稀也”
- ^ 福尾猛市郎(1989)P.36
- ^ 《大乘院寺社杂事记》明应二年闰四月一日条
- ^ 《大乘院寺社杂事记》明应二年八月四日条
- ^ 福尾猛市郎(1989)P.38
- ^ 山口県史 史料篇中世1(1996)P.324
- ^ 播磨定男(2002)P.23
- ^ “内藤氏谱录”‘萩藩阀阅录’第3巻170页収录
- ^ 山口県史 史料篇中世1(1996)P.324
- ^ 福尾猛市郎(1989)P.38
- ^ 《大乘院寺社杂事记》明应八年三月十日条
- ^ 福尾猛市郎(1989)P.38
- ^ 丰津町史 上卷(1997)P.566
- ^ 行桥市史 第三篇中世(2006)P.386
- ^ ‘肥阳军记’
- ^ 近藤清石(1885)
- ^ ‘肥阳军记’
- ^ ‘肥阳军记’
- ^ 近藤清石(1885)
- ^ ‘大内系図’
- ^ 近藤清石(1885)
- ^ 萩市佐々并‘六所神社栋札’
- ^ ‘京都将军家谱’
- ^ ‘重编応仁记’
- ^ 福尾猛市郎(1989)P.206
- ^ 山口県観光スポーツ文化部文化振兴课(2010)
- ^ 小和田哲男(1996)P.28
- ^ 福尾猛市郎(1989)P.39
- ^ 福尾猛市郎(1989)P.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