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刻舟求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过河时不慎把掉入河中,他并没有立即跳下水找剑,而是在船舷上刻下记号后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当船已经行驶很远后,他等船停泊后才沿着船身记号跳入河中找剑,然而因为掉入水中的剑是不会跟着船走动的,自然是遍寻不获。该寓言在原文中是被用来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在汉语日常用语成为一个成语,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1]

原文

[编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也。”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语译

[编辑]

楚国有一个要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坠落到水中。他急忙刻了记号到他的船边,说:“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船停了,楚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入水中找他的剑。船已经航行了,可是剑并没有移动,他像这样寻剑,不是很糊涂吗?治者用旧的法令制度管理自己的国家跟这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改变了,可是法令制度却没有改变,用旧有的法令制度管理好国家,岂不是困难吗?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吕氏春秋·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