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云林县历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1933
明郑时期
1661-1683
清治时期
1683-1895
日治时期
1895-1945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其他台湾系列

人口 - 族群 - 经济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军事 - 外交

台湾主题首页

云林县县名之由来始于清治时期清朝政府在嘉义县彰化县之间设置新县时,因县城位在沙连堡林圯埔街(今南投县竹山镇)近郊的九十九崁云林坪上,遂命名为云林县,但日后因第二任台湾巡抚邵友濂认为县城的位置太靠近内山,县治西移至斗六门[1],1950年8月重新设置云林县,但作为县名由来的云林坪则被划归为今天的南投县竹山镇云林里,使得“云林”不在云林县境内。

史前时期

[编辑]

在荷兰人与汉人移入以前,云林地区原属平埔族洪雅族侦儿干社(一名猫儿干社)、西螺社、他里雾社、猴闷社、斗六社(一名柴里社)、南社等部落的活动领域。

荷治时期

[编辑]

荷治时期,云林大笨港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之海防港口,笨港在17世纪荷兰人所描绘的地图中,称为“Ponkan”,公司新开发此地为对中日鹿皮贸易的广大猎场。[2][3]:26

明郑时期

[编辑]

1662年,郑成功逐退荷兰人。在郑成功时代,云林被划入天兴县。同年,郑成功去世,其子郑经改称“天兴县”为“天兴州”,并设北路安抚司。明郑入台之时,实施“军兵屯垦”的政策,下令“各镇及大小将领官兵派拨汛地,准就彼处择地起盖房屋,开辟田地,尽其力量,永为世业,以佃以渔及京(经)商。”派屯弁在云林地区的大衰榔东堡、他里雾堡、斗六堡等地垦殖。

1665年郑经颁布“屯田之制,以拓番地”,延申原本的军屯至原住民领域,派遣郑成功部将,参军林圯率屯丁200人入垦今云林县东部和今南投县西南部[4],越过阿拔泉溪(今清水溪)建立竹圍仔庄(今竹围里)为根据地,将原居的邹族鲁富都(Luhtu)大社驱逐至东埔蚋(今延平里),双方爆发数起激烈冲突。1668年10月,邹族人夜袭围困竹圍仔庄,林圯与百余屯丁悉数被杀。后斗六方面援军再度扫荡邹族人,将所屯垦之占领区命名为“林圯埔”。[5][6]

相传郑氏郑经时期1664年之前,许友仪、林天生等漳泉人入垦笨港。[7]:249

清治时期

[编辑]

1683年施琅攻台期间,陈立勋献纳清军征台资金,故清政府赏赐大慷榔东顶堡大部分的土地予陈立勋在笨港拓垦。[8]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陈孟林修之“诸罗县志”已有“斗六门街”、“柴里斗六社”之记载。乾隆初年,泉州人杨仲熹招集汉人在斗六行商而逐渐兴盛。奠定街基。

清领初期,漳泉移民大量由笨港(今北港镇)进入,笨港渡口一带成为一大聚落,居民大集,通渔盐、兴贩外国,熙来攘往,立妈祖庙于镇渡,康熙年诸罗县志即记称:“笨港街、台属街市,此为最大”[9],及至乾隆十五年,笨溪(今北港溪)泛滥,河道南移,笨港街市为之划分为二,于是又有北港、南港之分[10]

1734年(雍正十二年),今土库镇虎尾镇一带设大坵田堡,其开垦大致从西往东,故虎尾较土库开发为晚。该堡之东有一小沙丘(台湾话称“沙仑”),周遭称为大仑脚,虎尾溪流经大仑脚之南,据推测位置为今日虎尾镇之大仑脚公园。较大规模的汉人开垦发生于乾隆年间,大仑脚庄也在此时发展成大仑脚街。乾隆24年(1757年),福建人郭六才等人至大仑脚招佃开垦[11]

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置斗六门巡检,1835年(道光十五年)改为斗六门县丞。1862年(同治元年)九月,斗六门为戴潮春所攻陷,戴潮春旋将根据地由四张犁转移到此处,直至1863年年末才由清军夺回。

1887年(光绪十三年)八月正式建立台湾省,之前台湾曾经由福建省管辖,当时新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会同闽浙总督杨昌濬一起上奏给光绪帝的《台湾郡县添改撤裁折》提到:“伏查台湾疆域,南北相距七百余里……如彰化、嘉义、凤山、新竹、淡水等县,纵横多至二、三百里,鞭长莫及,治化何由?且防务为治台要领,辖境太广,则耳目难周,控制太宽,则声气多阻……嘉义之东,彰化之南,自浊水溪始,石圭溪止,截长补短,方长约百余里,拟添设一县曰云林县。”1887年九月初八日皇帝同意此上疏,于是云林县成为台湾府所辖四县之一。

云林县治先设于林圯埔(今南投县竹山镇)九十九崁上的云林坪,并因县治而得名,由准知县,也就是当时的斗六门县丞陈世烈来负责筑城相关事宜。之所以会选于此地筑城主要是因为此地是八通关古道的起点,与开山抚番政策有相当的关系。但因第二任台湾巡抚邵友濂认为县城的位置太靠近内山,1893年县治从云林坪移到了斗六门(今斗六市)。据连雅堂台湾通史:“云林县始于建省之时,则为抚垦之计尔,先是1887年,划嘉义以北之地,经营新邑,择治于林圯埔(今竹山镇)之云林坪(今竹山镇云林里)。故为云林县。”

1894年(光绪二十年)倪赞元所著《云林县采访册》记载:“北港街,即笨港,因在港之北,故名北港,东西南北共分人街,烟户七千余家郊行林立,尘市昆连,金、厦、南澳、安边、澎湖商船,经常由内地载运布批、洋酒、杂货、花金等项,来港销售。转贩石、芝麻、奇糖、白豆出口。又有竹筏为洋商载运樟脑前赴安平,转载轮船运往香港等处。百货集,六时成市,贸易之盛,为云邑冠,俗人呼为小台湾焉。”

1895年的乙未战争中,日军攻下彰化县城后渡过浊水溪开始进攻云林县,于9月1日攻抵斗六与他里雾(今斗南),2日在大蒲林街遭到义军副将杨洪泗与管带朱乃昌率镇海中军与炮队约500余人伏击,于他里雾再次遭到义军林义成、简成功简精华约五百名义军袭击,日军派部属炮兵的援救部队支援,并退回北斗。9月29日,日军集结了一万多人发动攻势。10月5日,日军攻陷莿桐巷(今莿桐)。10月6日,日军于西螺跟义军廖三聘七崁廖琛交战,屡攻不下,最后火攻西螺街,义军撤退。10月7日日军进攻他里雾街(今斗南),击败黑旗军王德标。右侧支队进攻土库,受黑旗军福字营吴玉山及义军抵抗,屡攻不下,最后放火烧毁土库庄。左侧支队进攻斗六街,黑旗军萧三发、义军领袖徐骧、简成功、简精华等抵抗,但因火力悬殊不敌。当日云林县县治斗六失陷,各部队退往大莆林(今大林)。同日,义军与日军在施瓜寮与牛尫湾庄发生战斗。隔日,日军进攻大蒲林、兴化庄与双溪口,黄荣邦、黑旗军萧三发阵亡。同日,日军攻占湖底庄与观音亭。义军向嘉义后撤,日军再占打猫(今民雄),兴化庄及林仔头庄遭焚毁[12]

日治时期

[编辑]

日治初期并入台南县,1901年改为二十厅中的斗六厅。1909年斗六厅并入嘉义厅,而林圯埔支厅因为距离嘉义厅治较远而改划入南投厅,也造就了“云林”(竹山)改给南投管的情形。1920年台湾总督府实施五州二厅(后为五州三厅)制,原南投厅改属台中州、原嘉义厅改属台南州

虎尾台糖铁桥

战后时期

[编辑]

二次大战后,国民政府曾提出《台湾接管计划纲要》重划行政区域,计划将原台南州的虎尾郡北港郡划为北港县,原斗六郡台中州竹山新高(今集集)二郡划为斗六县。后因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认为该计划不切实际,提出台湾行政区划重划的草案,此案变动较小,只将日治时期五州三厅改为八县、所辖各郡改为区。

1950年《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实施,将虎尾区、斗六区、北港区合设为一县,曾计划名为斗六县,后方使用古县名云林做为县名;而新设之云林县治当初则为斗六与虎尾两镇相争,最后由斗六胜出,但地方法院设于虎尾以平息争端。而竹山地区(含鹿谷乡)民众从竹山与斗六的地理、历史、文化、交通经济、治安等层面考量,由当时的竹山镇长陈博土、鹿谷乡长林朝阳、台中县参议员郑葆椿、林迟产、两乡镇的农会学务理事杨昭璧、张四川、竹山中学校长陈绍宽、竹山电信局长吴林、竹山邮局长吴海鱼以及两乡镇的乡镇民代表等具名,于当年提出陈情,希望能将竹山区划归斗六辖下,但同年十月竹山、鹿谷划归南投县。由于当时云林县县治设于斗六镇,距离北港地区过远,引发北港地区有民众要求合并入紧邻的嘉义县,但最后也未成功。[13]

1981年12月25日,斗六镇符合《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中所新增之“县政府所在地”规定,改制为县辖市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张志远. 臺灣的古城. 台北县新店市: 远足文化. 2007年9月: 118-119页. ISBN 978-986-6731-00-6. 
  2. ^ 黄阿有. 顏思齊鄭芝龍入墾台灣研究. 台湾文献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2003-12, 54 (4): 94–122. 
  3. ^ 陈宗仁. Selden Map 有關台灣與琉球的描繪及其知識淵源:兼論北港與加里林的位置與地緣意涵. 台湾史研究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 2020-09, 27 (3): 1–42 [202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0). 
  4. ^ 林杞是位人名,至今存在多种写法:林杞、林屺、林圮、林骥,但仍无考古证实何种是真名。《社寮三百年开发史》林文龙 社寮文教基金会 1994年
  5. ^ coukuba/new_page_1.htm045.htm 汪明辉,〈邹族之民族发展:历史建构邹族,邹族建构历史〉[永久失效链接],邹族文化艺术基金会,《邹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网站》。
  6. ^ 阮忠仁,《嘉义县志》,第二卷,《沿革志》《 第三篇-县境拓垦的展开 》,页118。
  7. ^ 编纂组 (编). 台灣史蹟調查座談會紀錄(第二、三次). 台湾文献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75-06, 26 (2): 241–254. 
  8. ^ 陈建安. 笨港歷史發展. 云林国家文化记忆库. [2023-03-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5). 
  9. ^ 《诸罗县志》
  10. ^ 云林县政府万维网-历史沿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政府网站资料)
  11. ^ 陈国川. 清代雲林地區農業墾殖的環境問題 (PDF). 台湾文献. 2001, 51 (1): 495-538 [2021-01-0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05). 
  12. ^ 台灣記憶-簡義. [2009-07-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3. ^ 叶高华. 地圖會說話-未實現的臺灣行政區劃 (三). 2011-01-05 [2013-1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