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斯特龙鱼龙属
锡斯特龙鱼龙属 化石时期:阿尔布期
~ | |
---|---|
正模标本的基颅骨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爬行纲 Reptilia |
目: | †鱼龙目 Ichthyosauria |
科: | †大眼鱼龙科 Ophthalmosauridae |
亚科: | †扁鳍鱼龙亚科 Platypterygiinae |
属: | †锡斯特龙鱼龙属 Sisteronia Fischer et al., 2014 |
模式种 | |
†西氏锡斯特龙鱼龙 Sisteronia seeleyi Fischer et al., 2014
|
锡斯特龙鱼龙属(学名:Sisteronia)是鱼龙目大眼鱼龙科扁鳍鱼龙亚科的一个已灭绝属,生存于“中白垩世”的英国及法国东南部。属下包括单一物种西氏锡斯特龙鱼龙(Sisteronia seeleyi)。[1]
发现
[编辑]锡斯特龙鱼龙由瓦伦丁·费舍(Valentin Fischer)、娜塔莉·巴尔德(Nathalie Bardet)、米耶特·格奥玛(Myette Guiomar)与帕斯卡·戈德弗利特(Pascal Godefroit)于2014年命名,模式种是西氏锡斯特龙鱼龙(Sisteronia seeleyi)。[1]属名取自法国东南部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市镇锡斯特龙,归入本属的较完整标本正收集于此,其中包括一具关节半连接的骨骼和至少三件其它关节连接标本,均保存于私人收藏中。种名seeleyi致敬为下白垩组剑桥海绿石砂段上千件破碎鱼龙目标本编号的著名英国古生物学家哈里·西利。这些标本现收藏于塞奇威克地球科学博物馆、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研究所、亨特博物馆和美术馆、新沃克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其中包括锡斯特龙鱼龙正模在内的大多数标本,自1869年西利出版著作以来就未被彻底地重新研究过。[2][1]
费舍等人(2014年)将CAMSM B58257_67指定为该属的正模标本。这具关节连接的不完整骨骼是剑桥海绿石砂段发现的最完整标本之一,包括部分基颅骨(颅骨底部)、肩胛骨、肱骨和五个椎体。[1]
描述
[编辑]本属拥有三项自衍征将其与迄今已知所有其它扁鳍鱼龙亚科区分开来。基枕骨在枕骨大孔底部有一升突。后耳骨几乎完全没有副枕突,该特征此前仅在一具“南方扁鳍鱼龙”幼年标本上发现过。“南方扁鳍鱼龙”成熟个体则缺乏此特征,与锡斯特龙鱼龙成年标本不同。锡斯特龙鱼龙牙齿横截面呈矩形,牙冠和牙根较小,唇舌侧长度通常为前后长度的一半。正如纤细无磨损的牙齿所示,锡斯特龙鱼龙以柔软的小型猎物,如小鱼和新蛸下纲头足类为食。[1]
锡斯特龙鱼龙还可根据一个特征组合与其它扁鳍鱼龙亚科进行区分。上颌骨前突向前延长至鼻骨水平位置,与阿戈尔鱼龙及独特巧泳鱼龙不同。基枕骨上有突出的后耳骨面,与独特巧泳鱼龙相同;后耳骨上有扩张的球囊印模,与实泳鱼龙及“南方扁鳍鱼龙”成体相同。锡斯特龙鱼龙的上枕骨呈U形,类似“南方扁鳍鱼龙”“哈茨山扁鳍鱼龙”及“泅泳扁鳍鱼龙”;还有一个前后向缩短的方骨髁,类似艾森尼大眼鱼龙及独特巧泳鱼龙。最后,锡斯特龙鱼龙的肱骨有一小型关节作为后部附属材料,类似得克萨斯州及西北地区发现的“独征大眼鱼龙”“哈茨山扁鳍鱼龙”“美洲扁鳍鱼龙”和“扁鳍鱼龙”未定种。费舍等人(2013年)将锡斯特龙鱼龙归入扁鳍鱼龙亚科,因为其具备该演化支多项自衍征但缺乏大眼鱼龙亚科的共有衍征。报道称一项未发表的系统发育分析亦支持此结论。[1]
种系发生学
[编辑]费舍(2013年)未发表论文中的一项大规模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锡斯特龙鱼龙是扁鳍鱼龙亚科成员。[2]尽管该分析的修订版已正式发表,但对锡斯特龙鱼龙的测评主要基于目前私人收藏的未描述归入材料,因此该分支图发表待定。[1]
以下分支图来自泽维科夫与雅各(2020年)的分析,显示了本属在大眼鱼龙科中可能的系统发育位置。[3]
大眼鱼龙类 Ophthalmosauria |
| ||||||||||||||||||||||||||||||||||||||||||||||||||||||||||||||||||||||||||||||||||||||||||||||||||||||||||||||||||||||||||||||||||||||||||||||||||||||||||||||||||||||||||||||||||||||||||||||||||||||||||||||||||||||||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1.6 Fischer, V.; Bardet, N.; Guiomar, M.; Godefroit, P. Farke, Andrew A , 编. High Diversity in Cretaceous Ichthyosaurs from Europe Prior to Their Extinction. PLOS ONE. 2014, 9 (1): e84709. Bibcode:2014PLoSO...984709F. PMC 3897400 . PMID 24465427. doi:10.1371/journal.pone.0084709 .
- ^ 2.0 2.1 Valentin Fischer. Origin, biodiversity and extinction of Cretaceous ichthyosaurs. Liège, Belgium: Université de Liège (学位论文). 2013: 576 pp [2024-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Nikolay G. Zverkov & Megan L. Jacobs. Revision of Nannopterygius (Ichthyosauria: Ophthalmosauridae): reappraisal of the 'inaccessible' holotype resolves a taxonomic tangle and reveals an obscure ophthalmosaurid lineage with a wide distribution.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2021, 191 (1): 228–275 [2020]. doi:10.1093/zoolinnean/zlaa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