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锂 (药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锂盐
碳酸锂的2D化学结构示意图
临床资料
商品名英语Drug nomenclatureMany[1]
AHFS/Drugs.comMonograph
MedlinePlusa681039
怀孕分级
  • : D
给药途径口服、肠道外给药
ATC码
法律规范状态
法律规范
药物动力学数据
生物利用度视配方而定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代谢肾代谢
生物半衰期24小时,老年人36小时[2]
排泄途径>95% 经排除
识别信息
  • Lithium(1+)
CAS号7439-93-2
PubChem CID
DrugBank
ChemSpider
UNII
ChEBI
化学信息
化学式Li+
摩尔质量6.941 g/mol
3D模型(JSmol英语JSmol
  • [Li+]
  • InChI=1S/Li/q+1
  • Key: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锂盐(英语:Lithium salts)为含离子的离子化合物,临床上通常指碳酸锂。锂盐在医学上可作为一种精神科药物,用于躁郁症与其他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重性抑郁障碍[2]。锂能够降低这些疾病患者的症状发生,进而减少患者自杀的机会。[3],经口服后由胃肠吸收,而经肾脏由尿代谢[2]

锂盐的常见副作用有频尿、手抖、流涎(sialorrhea)、钾离子缺乏等[2]。严重者有甲状腺机能低下症尿崩症锂中毒[2]。因此建议监测其血中浓度,降低中毒风险[2]。如果血液中锂浓度过高,可能出现腹泻、呕吐、协调不良、嗜睡、耳鸣[2]孕妇使用锂化合物可能造成胎儿发育问题[2]哺乳期妇女服用则似无问题[4]。锂化合物属一种心境稳定剂[2]。这种药物的作用机转尚不明确。[2]

锂盐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水溶液呈现碱性反应。有明显抑制狂躁情绪的作用,还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情感障碍。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和多巴胺能神经末梢递质释放,增加突触前膜对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后膜受体敏感性降低,增加脑内5-羟色胺合成。口服易吸收,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体内的排泄速度个体差异很大。治疗躁郁症时,剂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大于1.5mmol/L,出现轻度毒性反应;大于2mmol/L,有严重反应发生。必须在血药浓度监测下使用。高龄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不适合服用。

在1800年代锂盐曾被用于治疗痛风癫痫癌症。1948年,澳洲医师John Cade英语John Cade开始将锂盐使用于精神性疾病[5]。锂盐也是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的基本药物,为基础公卫体系必备药物之一[6]。本品属通用名药物[2],2014年的批发价大约是每日0.12 到 0.20 美金[7]。在美国,每日药价大约花费 0.90 到 1.20 美金[2]

注意事项

[编辑]

服用锂盐的注意事项是要把血中的锂浓度控制在安全而有效的范围内,发病的急性期要控制在0.8-1.2mmol/L,稳定期要维持在0.6-1.0 mmol/L。浓度太高,会有中毒的危险,太低则无法达到疗效。而这里所谓的锂浓度指的是距离最后一次服锂盐9到13小时抽血测定的资料,也就是一天当中血中锂浓度最低的值。所以剂量要缓慢增加,最好是饭后服药,比较不会不舒服。 开始服药的头二个星期,要每周测量血中锂浓度,接下来每个月测量一次,之后可以每半年抽血追踪。

服用过量

[编辑]

当人意外或故意服用过量,也许会发生锂中毒的急性作用。当人在治疗中累积高剂量,也许会发生锂中毒的慢性作用。 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虚弱失调混乱英语Confusion无生气英语Lethargy多尿症癫痫发作昏迷。其它锂中毒反应包括普遍的颤抖肌束颤搐英语Fasciculation惊厥肾功能衰竭[8] 关于急性锂中毒或长期用恰当的剂量治疗,从中毒存活下来的人可能产生持续性的神经毒性,许多人已经描述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锂中毒症状" (SILENT)。包括小脑的官能障碍。[9]

服用过量时,通常血液浓度超过1.5 mmol Li+/l, 可能是严重的,并且中毒反应包括颤抖失调发音困难英语Dysarthria眼球震颤肾功能衰竭混乱英语Confusion惊厥。假如这些潜在的危害症状出现,应该停止治疗,依血液的锂浓度再决定回复锂中毒的措施。

锂中毒会消耗钠。同时使用利尿剂时,禁止由远位尿细管英语distal tubule摄取钠(例如:噻嗪类利尿剂),这是应该避免而且有危害的,因为这可能会加强锂在近位尿细管英语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的再吸收,导致潜在的中毒层级提高。在轻微的案例,抽出锂并且给予充足的钠流体将会从中毒中回复。血液浓度超过2.5 mmol Li+ /l通常算是严重中毒,需要急救。当达到中毒浓度,最强烈的中毒也许有1或2天的延迟才发生。

长期使用时,有疗效的锂浓度被认为造成组织功能变化。造成这项改变的成因还不明了,但是除非治疗需要,不鼓励长期服用锂。假如肾有问题,医师可能会改变躁郁症患者的用药,从锂变成其它情绪稳定的药物,例如丙戊酸(Depakote)。长期服用锂的一个重要潜在后果是产生尿崩症(不能集尿)。常见的持续处方英语sustained-release药是许可的。在生物利用度上,锂配制成的东西多样而广泛,并且改变治疗规划需要如初使治疗一样的防患措施。有少数理由偏好使用锂盐治疗;碳酸盐已经更广泛的使用,但是柠檬酸盐也许可。

药物副作用与不良反应

[编辑]
  1. 胃肠方面:恶心及呕吐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大约出现在50%的人身上。分成多次在饭后服药可以减轻这方面的不舒服。恶心呕吐在刚开始服药的几个星期会发生,会慢慢减轻,如果是治疗的后期变得比较严重,则要考虑锂中毒的可能性。另外有30%的人会抱怨体重增加。
  2. 中枢神经及肌肉方面:这方面包括疲倦、头晕、觉得手脚较沉重无力、手抖、思变得比较迟钝不敏锐。一般治疗剂量下,锂引起的手抖属微抖,锂中毒时,手抖会很明显。
  3. 肾脏系统肾脏系统:频尿及易口渴也是常见的副作用,多数人这类副作用会慢慢改善,但是少数人会出现尿崩症。所以在治疗前需检查肾功能,治疗期间也要定期检查肾功能。
  4. 心脏血管系统:锂可引起类似低血钾的心电图变化,这些变化通常是良性的。少数人会出现较严重的心脏窦节传导障碍,所以心脏病患者用锂盐要小心。
  5. 皮肤方面:有些人会出现长面疱、掉发。少数人会出现牛皮癣。另外有些人服用锂盐后会出现史蒂芬斯-强森综合症,严重者会致命。
  6. 甲状腺功能:有些人会呈现甲状腺机能低下,一些人在继续治疗中,甲状腺机能会复原,有一些需要服用甲状腺荷尔蒙。
  7. 精神方面:有些人服用后会有躁动的情况(两脚不住跺着地面的行为)。
  • (注意)长期服用锂盐可能影响甲状腺和肾功能,患者必须定期追踪。
  • 中毒:锂中毒的症状从轻到重如下。
    • 轻度中毒:血液锂浓度在1.5-2.0 mmol/L,人讲话会变得口齿不清、显著手抖、水泻、嗜睡。
    • 中度中毒:血液锂浓度超过2.0 mmol/L时,病人会呈现意识障碍、肌腱反射高亢、抽筋、血压不稳、循环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心电图异常、全身僵硬。
    • 重度中毒:血液锂浓度超过4.0 mmol/L可能会危及生命,或留下脑不可逆性性的损伤。

行为列表

[编辑]
  1. 认知障碍。
  2. 有些患者则有口齿不清、嗜睡的情形出现,须考虑是否为血中锂盐浓度过高所起的中毒现象,须紧急送医。
  3. 话多、情绪亢奋、每天睡眠少于3小时,严重会有暴力倾向,甚至自杀等。

参考资料

[编辑]
  1. ^ Lithium brands. Drugs.com. [4 April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5 April 201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Lithium Salts.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 [Dec 1,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08). 
  3. ^ Baldessarini, Ross J; Tondo, Leonardo; Davis, Paula; Pompili, Maurizio; Goodwin, Frederick K; Hennen, John. Decreased risk of suicides and attempts during long-term lithium treatment: A meta-analytic review. Bipolar Disorders. 2006, 8 (5p2): 625–39. PMID 17042835. doi:10.1111/j.1399-5618.2006.00344.x. 
  4. ^ Lithium use while Breastfeeding. LactMed. 2015-03-10 [1 Dec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8 December 2015). 
  5. ^ Sneader, Walter. Drug discovery : a history Rev. and updated. Chichester: Wiley. 2005: 63. ISBN 978047189979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8). 
  6. ^ 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19th List) (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pril 2015 [8 December 201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13 December 2016). 
  7. ^ Lithium Carbonate. International Drug Price Indicator Guide. [1 December 2015]. [永久失效链接]
  8. ^ Gelder, M., Mayou, R. and Geddes, J. 2005. Psychiatry. 3rd ed. New York: Oxford. pp249.
  9. ^ Adityanjee; Munshi, Thampy. The syndrome of irreversible lithium-effectuated neurotoxicity.. Clinical Neuropharmacology. 2005, 28 (1): 38–49. PMID 15714160. doi:10.1097/01.wnf.0000150871.52253.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