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金尧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尧如
个人资料
籍贯浙江绍兴
国籍 中华民国(1923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美国
政党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年-1989年)
儿女女:金虹
职业前中共特工、学生运动主席、宣传、新闻工作者、反共人士
经历

金尧如(1923年9月—2004年1月18日),浙江绍兴人,前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曾负责在台湾组织地下党运作推翻国民党政府,1948年从台湾到香港,不久担任香港亲中共报章《文汇报》总编辑,负责中共在香港宣传和统战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香港发生六七暴动,因为斗争路线与新华社斗委会的领导层出现分歧[1],金尧如于1968年被中共召回,在广州遭受软禁劳动改造,直到文革结束,中共才将他调回香港复职。

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金尧如等人因不满中共暴力镇压学生运动,在《文汇报》社论以“痛心疾首”四个大字表达不满。六四天安门事件后,《文汇报》一等人遭到中共整顿;金其后宣告退出中国共产党,与中共决裂,移居美国加州,但是仍经常发表评论文章,呼吁中共推行政治改革[2],直至2004年初病逝。[3][4]

生平

[编辑]

早年

[编辑]

金尧如在中学时,适逢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投入抗日救亡学生运动,因而开始接近中国共产党。绍兴沦陷后,他辗转常州江西等地,一边求学,一边在学校中从事共产党所领导的学生活动。后入福建暨南大学,接受闽西南地区党组织的领导,从事学生工作,并当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5]

学生运动

[编辑]

暨南大学于抗战胜利后迁回上海。1946年,北京大学发生了沈崇事件,金尧如召开暨南大学学生大会,声称“反美抗暴”,带动起整个上海学生的大示威,他当选为上海学生反美抗暴联合委员会主席团主席,组织罢课、游行等活动。不久,他即遭到上海地方法院的传票,指控他纠众闹事、打人。遂逃离上海[5]

参与组建台湾省工委

[编辑]

1947年2月28日前夕,因受上海地方法院传讯,乃奉命撤离上海。1947年3月2日始到达台北,在大安里和平中学教书,住在叔公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副官长朱瑞姻家里;后在长官公署住了1个星期,听过陈仪谈话;金尧如按照中国共产党指示,参加建立中共在台湾第一个省级组织——中共台湾省工委,并任中共台湾省工委常委兼宣传部长[6]:47-49。他在台南台糖中学教书作为掩护,协助蔡孝乾等组建中共地下党,从事地下工作,准备接应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台湾[7]。1947年12月下旬,南京国民政府通知台湾省政府特务逮捕金尧如,在南京中共地下党组织获悉此事,通知到中共台湾省工委,金尧如就在有备之下,黑夜越窗而逃[5][6]:50

在香港的舆论和统战工作

[编辑]

1948年1月初,金尧如奉组织之命撤退到香港,找中共中央南方局方方书记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实为中共中央香港工作委员会)社长乔冠华[6]:50。1949年春,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国际关系研究助理。1949年秋,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国际政策研究组组长。1950年2月,任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新闻室宣传战线党书记,领导香港中共报刊《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专司中共在香港舆论和统战工作[8]

游说程思远回国

[编辑]

1955年,周恩来提出欢迎前国民党军政人员回归大陆的建议,保证来去自由。金尧如对在香港的曾任李宗仁秘书的程思远与曾任宋子文的秘书郭增恺作工作。后来,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他们。会见结束后,周恩来拍著金尧如的背说:“你做得很好,有贡献,有胆识……”[5]。程思远回国带动了后来李宗仁的回国。

文化大革命

[编辑]

1966年发生文化大革命,在1967年引发香港六七暴动,当时在香港出任《文汇报》副总编辑的金尧如负责引导舆论及凝聚在香港的左派人士斗垮香港政府,但在是否将斗争行动升级为炸弹袭击等方面[9],却被指与领导暴动的新华社香港分社斗委会意见不合[1]。1968年文化大革命发生“清理阶级队伍”时,中共以开会为名,召金尧如到广州,问他国民党在上海抓他没抓到,他跑到台湾去了;到台湾抓他,他又跑到香港去了,要他交代是怎么回事。就这样金尧如在广州被软禁了三年,天天写交代材料;太太和家人也被弄到广州,但不能住在一起,和他分开住。三年以后,廖承志和周恩来批示说,金尧如交代得彻底清楚了,可以平反;但是广州军区司令丁盛认为由于他长期在台湾和香港两地工作,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没有改造好,说话的态度不好,要他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1年,金尧如去了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在那待了两到三年;五七干校以后又将他分配到广东韶关附近的红工煤矿党校校长,在那里批林批孔,一直到打倒四人帮之后才调回北京。廖承志又派他到香港[5]

投入改革的潮流

[编辑]

当时,中国在胡耀邦赵紫阳的领导下,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新的气象。金尧如投入改革的潮流之中,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摇旗呐喊。他发动海外的工商界到中国内地与经济特区投资经商,做了大量招资引商的工作。他也在深圳引进华侨墓园,让海外华侨可以落叶归根。他又帮助朋友向中国大陆引进核电项目。他也介绍国外的银行进入深圳特区设立办事处,为特区建设吸引资金。他还帮助世界自然基金会进入中国大陆开展工作[10]

“六四事件”成转捩点

[编辑]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猝逝之后,北京爆发学生运动(八九民运),金尧如因曾主持学生运动,对此非常关心。北京于5月20日宣布戒严,他与在港的一些人大、政协代表,给中央发电报反对戒严。5月21日,《文汇报》以开天窗形式发表社论,刊登了“痛心疾首”四个大字;《文汇报》的行动带动了左报,左派报纸造反,又带动了中间报纸,一致谴责中共暴行。这件事被中共认为是金尧如在幕后充当黑手干的。据1992年的金尧如专访,他说:“这样‘表扬’我太过了。这是《文汇报》大家的一致想法,是自动自发的,我只不过是其中一个,我不敢接受这份‘光荣’。李子诵比我勇敢,在大会上、电视上发言谴责镇压。我是在‘六四’过后,才使用真实姓名发表文章批评中共的当权派、保守派、镇压派的。”[11]据说《文汇报》社论开天窗一事也得到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中国共产党中央港澳工作委员会书记)许家屯的默许。六四天安门事件后,中共秋后算账,《文汇报》社长李子诵、副总编辑程翔、总编辑金尧如先后被迫离职,《文汇报》记者刘锐绍于1991年被辞退、更成为当时唯一被北京市市长陈希同点名为“动乱菁英”的香港人。

帮助许家屯出走

[编辑]

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委员会书记(港澳工委书记)与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社长许家屯在1990年4月下旬,获悉江泽民李鹏准备对其整肃后,下定了出走的决心,于是致电请时任《文汇报》董事兼总编辑的金尧如到深圳面谈。翌日一早,两人在新华社的深圳基地见面。金尧如回到香港后,就到美国驻港总领事馆为许申请旅行签证,希望美国批准许4月28日赴美。美国总领事经请示美国国务院,29日才答复同意。许家屯遂于30日晚由小儿子陪同,经深圳罗湖口岸出境,过关后搭上火车。金尧如在上水站外等候,亲自驾车将许家屯带回香港家中歇息。5月1日,许家屯在香港启德机场乘机飞旧金山,成为中共建政以来出走海外成功的最高级别干部[7]

退出中共移民美国

[编辑]

金尧如不久后即声明退出中共,也移民美国[7]。他坚决反对中共镇压六四事件,并多次演讲,在《大纪元时报》等报刊写作反对中共。

1997年10月11日,在纽约由中国大陆学者和留学生发起并主办的“辛亥革命纪念大会”上,金尧如拥抱着主讲人辛灏年流泪,这位有着近60年党龄的中共老干部痛言:“我少年时相信共产主义,那是患的少年幻想症;如果我今天还相信共产主义,那就患的是老年痴呆症了。”[12]

在美逝世

[编辑]

2004年1月18日,金尧如在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院因病逝世,享年81岁。于1月24日上午8时在洛杉矶市郊玫瑰山墓园纪念礼堂(Rose Hill Memorial Chapel)举行追思会[13][14]

家庭

[编辑]

谢莹,子金陵、金建一金庆国,女金朝虹金朝曜

金尧如基金

[编辑]

2009年5月21日金尧如纪念基金成立,并同时设立“金尧如新闻自由奖”,每年拨款1万元,以奖励在维护香港新闻自由作出贡献的新闻从业员。由程翔刘锐绍等出任管理委员。金尧如女儿金朝虹呼吁年轻新闻工作者,秉承金尧如的精神,推崇爱国民主思想的精神,共同维护香港新闻自由[15]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追查六七暴動:羅恩惠的「墓碑式」堅持(全文). 香港01. 2017-02-25 [2023-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4-06). 
  2. ^ 金尧如专栏文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纪元
  3. ^ 港设金尧如新闻自由奖鼓励新闻从业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亚洲时报 2009/05/21
  4. ^ 新聞焦點:香港兩大「左報」——《文匯報》與《大公報》. BBC News 中文. 2016-02-02 [2021-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中文(繁体)). 
  5. ^ 5.0 5.1 5.2 5.3 5.4 六四「痛心疾首」金堯如先生逝世及生平回顧. 2004-01-18 [200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6. ^ 6.0 6.1 6.2 金尧如. 〈「二·二八事件」目擊記——潛伏台灣的中共地方黨領導人與當年台共領導人謝雪紅揭開歷史真相〉. 《明报月刊》1998年4月号 (香港). 
  7. ^ 7.0 7.1 7.2 许家屯揭密:金尧如助我出走(引自世界日報李大明2007年報導). 2007-07-04 [200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8). 
  8. ^ 悼金堯如先生. 2004-01-20 [200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9. ^ 《金堯如五十年香江憶往》再版. 中国事务. 2005-07-01 [202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3). 
  10. ^ 金陵. 悼念父親金堯如. 2004-01-26 [201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2). 
  11. ^ 始为“秘密党员” 终还自由之身 -访前香港《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先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92年 谷丁 刊登在 1992 华夏文摘
  12. ^ 余世存:今天我们怎样读历史?. 新浪网. 中国学术论坛. [202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13. ^ 金堯如先生追思會議程及說明. 2004-01-21 [200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4. ^ 金尧如追思会追思者名单:
    美国:于浩成 戈扬 方励之 王丹 王军涛 王希哲 叶国荣 毛德人 伍凡 伍春萌 刘青 羊子 司马璐 刘宾雁 刘松 刘因全 朱学渊 阮铭 冯翘 冯国将 成荷生 何频 何慧 华夏子 汪子清 严家祺 苏绍智 纪晓峰 李少民 李正中 李强 李宏宽 李国梁 李翠玲 吴弘达 吴仁华 林保华 林牧晨 郑义 郑莲云 郑在勤 陈一咨 陈奎德 周大卫 辛灏年 胡平 胡安宁 草庵居士 张敏 张伟国 高寒 高新 郭罗基 莫逢杰 莫伟强 孙英善 徐水良 陆铿 程真 程凯 杨月清 曹长青 汤本 传正元 鲍广仁 王超华 易丹轩 童屹 白梦 常劲 陈破空 李恒清 潘强 刘俊国 唐元隽 余厚强 易改 金岩
    中国大陆:丁子霖 刘晓波 包遵信 伏虎 李锐(前中共组织部副部长,毛泽东秘书) 李普(前新华社副社长) 李琦(前大公报社长) 李洪林 沈容 赵达功 胡绩伟(前人民日报社长) 蒋培昆 谭文瑞(前人民日报总编) 廖亦武 黄苗子(著名画家) 郁风(著名作家、散文家)
    香港:司徒华 刘锐绍 吴国光 金钟 杨小炎 温煇 蔡咏梅
    欧洲:文权 伍少白 茉莉 传正明 俞大犹 彭小明
    加拿大:杜智富
    台湾:林添贵 高铭辉
    新加坡:程翔
  15. ^ 港設金堯如新聞自由獎鼓勵新聞從業員. 亚洲时报. 2009-05-21 [2009-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