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月波
外观
郑月波(1907年—1991年),近现代水墨画家,开创“隔纸画”与“革新指画”的独特画风。
生平
[编辑]郑月波出生于新加坡,20岁前曾多次随父母移居缅甸、越南及马来西亚等地。[1] :1551928年在友人资助下报考杭州艺专,开始接受专业的美术训练。他一开始就读西画系,后转入图案系。然其西画基础对他终生的绘画研究关系密切。于杭州艺专期间,受校长林风眠及擅长指画的国画老师潘天寿之影响,体现在他日后的艺术创作上 。[2]毕业之后他曾出任教职,也曾与同学合伙开设公司。[3]1943年,在山东烟台举办首次个展,隔年又在上海办理第二次个展。1948年,郑氏于中国油轮公司服务期间,被调派至台湾高雄担任办事员,后便于台湾发展。1952年,他受聘专任省立师范学院的专任图案及素描老师,其后便于台湾、日本等地多有展出。1960年,郑月波与马绍文、王展如、林玉山、胡克敏、傅狷夫、季康等人,组成以水墨创作为主的“八朋画会”,其后举行了至少4次“八朋联展”。他于1962年应聘筹设台湾国立艺专美术科,并兼科主任。郑氏自1967年因故旅居美国,于加州开设画廊“中华艺苑”。[3]旅美期间与张大千比邻而居,两人互动频繁,留下不少张大千为其补景或题咏的作品。郑氏后期持续有个展及联展在美国、台湾与新、马、泰等华侨旅居地区展出。 [1]:155-159
艺术风格
[编辑]一般认为郑月波的“隔纸画”与“指画”两项绘画技巧最具特色。[1]:11 [4]他的“隔纸画”大胆尝试纸与墨的特性,“指画”则在传统之外,更善于利用指头抹笔及指甲背的皴擦,让画面拥有更多立体感。[4] 此外,学者卢瑞廷认为郑月波还利用西方技法结合东方“虚实相生”的观念,将“留白”、“虚”的观念,适当的融入写实表现,呈现出“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美学风格。 [1]: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