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求偶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根据艾草榛鸡而构筑的求偶场模型。每头雄鸟按其地位高低而占据有关位置,由位处首位的alpha-male、到beta-male及gamma-male等,优势个体可吸引八头或以上的雌性与其交配[1]。除此之外,每个个体会守卫约几米的空间(以虚线表示),地位愈高的个体所占有的空间愈大。[2]一般求偶场内有25至30个个体。

求偶场英文lek),也有译作竞偶场[3],指一个物种的两个或多个雄性聚集于此,透过不同类型的炫耀表演或演示,以达致求偶交配这一目的的场所。当描述这种行为时也有译作群集展示[4]

按照惯例,求偶场在繁殖季节或以前就会建好,同一群雄性会到达这经年不变的场所,并占据特定的位置。牠们为了好好防卫所拥有的场所,有时更会与邻居大打出手。不同物种会以不同的表演作为炫耀手段,如夸张的求偶舞蹈、羽毛展示、歌唱及呜叫较量等。

Lek一字来自瑞典语,意指一些使人愉快而规矩不多的活动或游戏。1871年首次用于动物行为学,指某些物种参与的求偶表演,可能来自瑞典语中leka,意指表演[5]。严格的阶级制度使位处首位的雄性得以占据最有利的中心位置,其他雄性则根据名望以辐射形式按次排列。雌性为了交配而来,但牠们未必会细心选择──通常牠们只会径自走到占据中心点的雄性所在地。英语中首次出现在Llewelyn Lloyd的The Game birds and wild fowl of Sweden and Norway (1867)。

群集展示

[编辑]

根据求偶场内的资源状况、雄性的聚集密度及地形地貌等因素,求偶场大致可分为经典求偶场及开放型求偶场两种。经典求偶场内的个体在一个密集及可互相看见的范围内进行比并,直接的身体接触相当常见,不少水鸟及猛禽的求偶传统均是这种模式。一种慈鲷科的鱼类,美口桨鳍丽鱼Copadichromis eucinostomus)的雄性则会透过建立沙堡去分出胜负。建出最高的沙堡的雄性就可赢得雌性的青睐。这些只有约10厘米体长的小鱼,花近两星期的时间,可建出地基达一阔的沙堡。孔雀也会构筑牠们的求偶场以展示华丽的羽毛[6]

开放型求偶场则以声音作为竞技项目。雄性锤头果蝠拥有占其体重超过一半的发声共振体,每逢繁殖季节,牠们就会聚集在求偶场内发出好几小时的鸣叫,并且由晚上一直鸣叫至翌日的日出时份[6]。另一广为人知的例子就是鸮鹦鹉于其繁殖季节时所发出的嘹亮的求偶鸣叫。牠们在互相相距好几公里的山头上发出声音而引导雌性前来。但有指雌性的鸮鹦鹉经常无法确认雄性的位置,致使牠们的繁殖率一直维持在低水平。

求偶场悖误

[编辑]

此悖误指出固执的雌性只选择个别主导的雄性的性状作为交配条件,明显减弱了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此外另一明显的缺点则是雌性在整个交配过程中没有得到任何实质的好处,在孵卵及养育幼儿期间也缺少了雄性的协助[7]。能够解释这些悖误的论点有基因的突变将能够为这些物种带来潜在的变化,拥有这些优势性状的个体也被期望为拥有某些具有价值的隐性等位基因

一些物种(如孔雀及黑琴鸡)会在求偶场内与其兄弟合作。这些物种亦避免了上述悖误,因为较大的求偶场明显能吸引较多的异性,名望较低的个体透过协助其兄弟而获得更多交配机会。虽然牠们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交配的机会,但其家族的血缘仍然得以流传开去[6]

物种

[编辑]

这个名词最常用于描述黑琴鸡Tetrao tetrix)及西方松鸡Tetrao urogallus),后来其同科品种也发现有相似行为,这个名词开始广泛使用,当中包括艾草榛鸡Centrocercus)、草原鸡(Prairie Chicken)及尖尾榛鸡Tympanuchus phasianellus)等。不少鸟类也有相似行为,如流苏鹬Philomachus pugnax)、中地鹬Gallinago media)、麝鸭Biziura lobata)、绿隐蜂鸟Phaethornis guy)、侏儒鸟(Manakin)、天堂鸟Paradisaeidae)及鸮鹦鹉等。哺乳动物中的乌干达赤羚(Ugandan Kob)及转角牛羚Damaliscus korrigum jimela),不少类,甚至一些双翅目昆虫(Midge)及白蝙蝠蛾Hepialus humuli)亦有这种行为。雄鹿的求偶呜叫与求偶场交配制度亦十分相似。动物行为学家对在不同物种出现的各种求偶行为是否等同于求偶场交配制度仍有争议,部分物种在受特定刺激或压力下才会有这种表现也反映了当中的不确定性。

三只大尾拟八哥可能正在进行求偶的呜叫

参考资料

[编辑]
  1. ^ Starr, Cecie; Taggart, Ralph. Biology – the Unity and Diversity of Life, 6th Ed..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ISBN 0534165664. 
  2. ^ Hall, Edward T. The Hidden Dimension. Anchor Books. 1966. ISBN 0-385-08476-5. 
  3. ^ 竞偶场 Archive.is存档,存档日期2007-07-03,载大英百科线上,2008年6月25日查阅
  4. ^ 诸罗树蛙群集展示行为之研究[永久失效链接]
  5. ^ Lek (defini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6. ^ 6.0 6.1 6.2 Judson, Olivia 2002. Dr. Tatiana's Sex Advice To All Creation. Metropolitan Books. ISBN 0-8050-6331-5.
  7. ^ Tomkins, Joseph L. "Genic capture and resolving the lek paradox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6-03-21.." TREN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 Vol.19 No.6 June 2004.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