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林孝信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林孝信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944-04-03)1944年4月3日
日治台湾台北州台北市[1]
逝世2015年12月20日(2015岁—12—20)(71岁)[2]
台湾台南市北区成大医院
配偶陈美霞
学历
经历

林孝信(1944年4月3日—2015年12月20日),生于日治台湾台北州台北市台湾科学月刊》创办人,曾参与保钓运动,因此列名黑名单。擅长物理学史与哲学,数学史与哲学,科学教育,通识教育,政治经济学,媒体分析等。

生平

[编辑]

林孝信生于台北,太平洋战争期间,为躲避空袭与家人移居彰化。在6岁时,其父母带着全家移居宜兰[1][2],先后毕业于宜兰中学初中部及建国中学高中部,随即考上台大物理系就读。毕业后赴美留学,于1967年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博士,但因致力于科学月刊及保钓运动而未获得学位。

1970年1月1日,林孝信以“科学报国”、“让科学在故乡生根”为诉求,召集一群台湾留学生合办科学月刊,创刊的宗旨是“普及科学、介绍新知、启发民智、培养科学态度”。1970年底,林孝信参与保钓运动,1971年元月30日(星期六)美国中西部钓鱼台示威游行后,《科学月刊》的定期通讯简报慢慢转变成批评台湾的宣传品,林孝信因此被列入黑名单护照被没收、在美国“非法拘留”至1984年。

保钓运动后,林孝信从自然科学转入政治经济历史学社会科学领域,专长为通识教育政治经济学科学史哲学。1997年,林孝信重回台湾,致力于推广通识教育。曾任社团法人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常务理事、国立清华大学兼任讲师、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兼任讲师、世新大学客座教授、弘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理事等。

林孝信回台湾时携带了大量保钓运动相关文件,已全数捐赠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

2015年12月20日,林孝信因肝癌在台南市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逝世,享寿71岁[2]。其妻陈美霞在告别式上形容林孝信常常一天当三天用,安慰众人这样的工作方式代表着其实他在人等于活了213年,可以安稳离世[3]。身后也获中华民国政府明令褒扬[4]

名言:“知识是用来造福人群的,而不是让人望而生畏、让人用来压迫人的。”[5][6][7]

经历

[编辑]
  • 1964创办《时空》(台大物理系系刊)
  • 1965创办《中学生科学周刊》(刊载于《新生报》)
  • 1970创办《科学月刊》
  • 1971~1979参加海外保钓运动,出版《芝加哥钓鱼台快讯》周刊(后改为双周刊),共154期
  • 1979~1987“台湾民主运动支援会”创办人,创办《民主台湾》杂志
  • 1971因参加保钓运动,被国民政府吊销护照(护照过期或被吊销只表示证件失效并不代表丧失国籍, 丧失国籍需到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申请个案办理),非法居留美国至1984。
  • 1988解严后,申请恢复护照,并首次(21年后)重返台湾。
  • 1997举家迁回台湾。
  • 1997中国时报《开卷》“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委员
  • 1998~ 推动台湾社区大学的成立与发展
  • 1999创办新竹青草湖社区大学,发起成立社团法人“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筹办年度社区大学全国研讨会(第一届~第九届)
  • 1999大学通识教育评鉴委员(教育部主办,委托“通识教育学会”承办)
  • 1999~2001中山大学共同教育委员会校外委员
  • 2000~2002“台湾电视公司”董事
  • 2001~2004《社大开学》(月刊)总编辑
  • 2005《南华通识教育研究》编辑委员会咨询委员
  • 2005创办《通识线上》
  • 2007,2009,1010“卓越新闻奖”评审委员
  • 2009影像公与义(余纪忠文教基金会)评审委员
  • 2007-2010弘光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 台南艺术大学、清华大学、成功大学、交通大学,世新大学及台北文山社区大学任教(均为兼任)
  • 历任职称:世新大学客座教授、“科学月刊”社编委、“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理事、“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理事、“台湾媒体观察基金会”董事、“钓鱼台教育计划”主持人、台湾《立报》社论主笔(2005-)

荣誉

[编辑]
  • 2002,入选为“十大不可忽视人物”(新新闻周刊,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诚品好读联合企划)-不可忽视的教育工作者,新新闻774期 (2002年1月3日),pp31~32
  • 2002,国际知名的教育期刊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专文报导:An ‘Accidental Dissident’ Tries to Reform Taiwanese Education: His movement seeks to merge technical training and the liberal arts, 登于该刊March 22, 2002
  • 2011,被选为民国百年以来三十一个青年典范之一。这是行政院青辅会为纪念建国百年推出研究计划,须文蔚主持的专案,研究结果集结成书:须文蔚编,那一刻,我们改变了世界:31个实现自我 把握机会 创造人生的故事,台北:远流,2011,《从第0期开始:衣带渐宽终不悔》,廖律清,115-124页
  • 2011年6月18日,荣获“杜聪明博士科学奖章”特别贡献奖。
  • 2020年11月17日,国际天文联会以林孝信(Linshiawshin)命名498797号小行星[8],表扬他对台湾普及科学的贡献。

论文著作 / 通识相关活动纪录

[编辑]
  • 林孝信,写在第零期出版之前,科学月刊0,(1969:8) pp4~5。本文为科学月刊试刊号的“社论”,说明创办科学月刊 的动机与基本构想,由本人起草,得到104位热心朋友签名,以共同发起人名义刊出。
  • 林孝信,这是你的杂志─代发刊词,科学月刊1-1,(1970:1) pp4~5
  • 林孝信,自然界的照妖镜:傅氏分析法简介,科学月刊1-2,(1970:2) pp6~14
  • 林孝信,什么叫做“力是谐和的?”,科学月刊1-3,(1970:3) pp42~43
  • 林孝信,金星也有盈亏圆缺,科学月刊1-6,(1970:6) pp44~45
  • 林孝信,什么叫做回归分析法?科学月刊1-11,(1970:11) pp4~5
  • 林孝信,重复逼近面面观兼介向量变换,科学月刊,2-6,(1971:6)
  • 林孝信,下一个二十年─如何更成熟而不老化?科学月刊241,(1990:1)
  • 林孝信,芝加哥大学的通识教育,科技报导(1992年5月15 )第5版。本文被选入《教育资料文摘》(1993)以及国立台湾大学《通识教育通讯》2
  • 林孝信,学术发展与民间学术社群,科学月刊25-9,644(1994)。本文被选入《教育资料文摘》202, 158, (1994)
  • 林孝信,当前通识教育的瓶颈,科学月刊301(1995:1)
  • 林孝信,量子力学的革命,科学月刊25-6, 377-386(1995),原发表于“第一届通识教育教师研习营:人文与自然的交流”新竹,1995
  • 林孝信、黄俊杰,美国现代大学的理念与实践-以芝加哥大学为例,《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 黄俊杰 编,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 出版 pp67-100, (1997)。原发表于“第四届通识教育教师研习营:大学之理念”台北:阳明大学,1996
  • 林孝信、黄俊杰,美国的经典通识教育:经验、问题与启示,通识教育季刊,3-4(1996:12),并被选入《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 黄俊杰 编,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 出版 (1997)。本文作为主题演讲原发表于“第三届通识教育教师研习营:静电通识教育”桃园:中央大学,1996
  • 林孝信,从学术领导看大学校长遴选,大学理念与校长遴选 黄俊杰 编,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 出版 (1997)。原发表于“大学校长遴选与治校风格学术研讨会”台北:台湾大学,1997
  • 林孝信,戴森眼中的善与恶,新新闻533 88-89 (1997)
  • 林孝信,火星上如有生命,跟地球有相同祖宗?,新新闻540 80-83 (1997)
  • 林孝信,探险寻找火星人时,是否忘了地球上的贫穷人?,新新闻540 84-85 (1997)
  • 林孝信,索卡事件点燃罕见的科学战争─“科学与人文的另种对话”系列1,新新闻547 90-92 (1997)
  • 林孝信,伪科学,似科学,反科学─“科学与人文的另种对话”系列2,新新闻549 58-61 (1997)
  • 林孝信,科学研究只是国王的新衣?─“科学与人文的另种对话”系列3,新新闻550 71-73 (1997)
  • 林孝信,科学真能“求真”吗?─“科学与人文的另种对话”系列4,新新闻551 80-81 (1997)
  • 林孝信,新旧左派吹起斗争号角─“科学与人文的另种对话”系列5,新新闻552 79-83 (1997)
  • 林孝信,本尊恐惧分身:桃莉震撼演化历史─“复制羊一周年探讨”系列1,新新闻573 80-81 (1998)
  • 林孝信,通往桃莉之路,魏尔穆只加了一块砖─“复制羊一周年探讨”系列2,新新闻574 80-81 (1998)
  • 林孝信,桃莉快要变成脱缰野马─“复制羊一周年探讨”系列3,新新闻575 86-88 (1998)
  • 林孝信,动物园的真面目,《新动物园:在荒野与城市中漂泊的现代方舟,猫头鹰出版社》序(1998)
  • 林孝信,无限的诱惑,无限的作用,《无限探索无限,Richard Morris作,黄逸华绎,新新闻出版社》导读(1998)
  • 林孝信,通识科学教育中的两个进路,发表于“第七届通张昭鼎纪念研讨会:科学的人文面向探索”,台北,阳明大学,2000
  • 林孝信,成人教育传统中的知识解放,发表于“台北市社区大学研讨会”,2000,收入“台北市社区大学教学理念与实务运作”,杨碧云、蔡传晖、李鸿琼 编 (2000)
  • 林孝信,美国的物理学开拓者,《约翰‧惠勒自传,商周出版社》专文推荐2000
  • 林孝信,回顾与展望千禧年的科学,科学月刊373,(2001:1)。
  • 林孝信,后期高中教育发展趋势与大学通识之深化,发表于“第十届通识教育教师研习营”,2002
  • 林孝信,全球化与本土化下的台湾社会若干考察,发表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研讨会”,2002
  • 林孝信,从社会实践中解放知识,《社大开学》,2002
  • 林孝信,科学家的反战责任─从爱因斯坦反战活动谈起,科学月刊401,(2003:5)
  • 林孝信,全球化下的科技通识教育,发表于“第十二届通识教育教师研习营”,2004
  • 林孝信,从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趋势看台湾社区大学的实践,发表于“二十一世纪大学通识教育与终身教育学术研讨会”,桃园,元智大学,2003
  • 林孝信,社区大学的出路何在?《社大开学》,2004
  • 林孝信,社大要开什么课?《社大开学》,2004
  • 林孝信,二十一世纪的成人学习与知识解放,发表于“第一届社区大学学术研讨会:知识解放与学习革命”,2004
  • 林孝信,思想史上的光与电:爱因斯坦科学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国时报2005年4月18日
  • 林孝信,纪念爱因斯坦谈教育,科学月刊424,(2005:4)
  • 林孝信,从纪念爱因斯坦谈通识教育与科学精神,发表于“中国技术学院通识教育研讨会”,2005
  • 林孝信,技职院校通识教育的未来,发表于“技职院校通识教育研讨会”,台北科技大学,2005
  • 林孝信,在国际爱因斯坦年反思:新世纪的人文价值,发表于“2005以永续生存为导向之通识教育国际研讨会”,高雄树德大学,2005
  • 林孝信,全球化下的品格教育,发表于“品格教育与全人教育学术研讨会”,实践大学,2006
  • 林孝信,全球化时代的华人社会的通识教育,发表于“海峡两岸通识教育研讨会”,武汉理工大学,2006
  • 林孝信,福勒克斯那的理想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特色, 《通识在线》,13,2007
  • 林孝信,通识教育中,核心课程的意义与实务,发表于中国医学大学通识教育教师研习会,2007
  • 林孝信,华人社会实施通识教育的意义与挑战,发表于“大学理念与通识教育学术研讨会”,香港中文大学,2007
  • 林孝信,“全球在地化”在台湾的变形及对教育的挑战,发表于“全球在地化趋势与相关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元智大学,2007
  • 林孝信,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初探,《通识在线》,11,2007
  • 林孝信,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再探,《通识在线》,13,2007
  • 林孝信,成人教育的一个创新实验,发表在“2008海峡两岸推进终身教育研讨会”,2009年9月28日,厦门,福建
  • 林孝信,从剑桥看欧洲高等教育的演变,《通识在线》,25,2009
  • 林孝信,保钓历史渊源与社会意义,《启蒙,狂飙,反思》页24-46,新竹: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 林孝信,从《科学月刊》的出现探讨台湾社会思潮,发表在“第三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学术研讨会,2010年5月22日,元智大学。
  • 林孝信,科学在通识教育,《通识在线》,26,2010
  • 林孝信,从通识教育思考通识与人文的关系,发表在“通识教育、生命教育与科学教育”学术研讨会,2010年6月18日,中国医药大学。
  • 林孝信,专访潘懋元,《通识在线》,26,2010
  • 林孝信,第三世界的启蒙运动,发表在“理想启蒙、奉献–《科学月刊》在台湾”学术研讨会,2010年11月19日,交通大学。
  • 林孝信,再访潘懋元,《通识在线》,30,2010
  • 林孝信,十九世纪英国高等教育的质变,《通识在线》,34,2011
  • 林孝信,科学月刊是如何出现的:四十年后的回顾,《继续航向未来》,2011
  • 林孝信,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中华科技史学会演讲,2011年6月4日星期六,国家图书馆
  • 林孝信,终身学习时代的科学普及,发表于第四届两岸科普研讨会,2011年6月13日,厦门

开设课程

[编辑]
  • 清华大学:科技与社会、无限之谜、时间的探索、空间的概念、爱因斯坦革命、数学与文化、混沌现象、对称之美,生活科技等。
  • 交通大学:科学经典名著导读、爱因斯坦的革命,数学与文化,等
  • 成功大学:逻辑入门,爱因斯坦的革命
  • 台南艺术学院:政治经济学、媒体分析与批判,影像与社会思潮
  • 世新大学:认识爱因斯坦、漫游物理世界,名著选读,经典与生活智慧,数学与文化,全球化与另类全球化运动
  • 台北文山社区大学:金融海啸的前世今生

注释

[编辑]
  1. ^ 1.0 1.1 “保钓,统运,口述历史,林孝信个人简介”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5-12-22.,2015年12月21日
  2. ^ 2.0 2.1 2.2 保钓健将创办科学月刊 林孝信过世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社,2015年12月20日
  3. ^ 修瑞莹. 告別林孝信 妻:你終於安心地睡. 台南: 联合报. 2016-01-11 [2016-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3). 
  4. ^ 再见科学月刊老林 马英九颁褒扬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苹果日报,2016年1月10日
  5. ^ 游常山. 用知識造福人群. 天下杂志. 2012-07-06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7). 
  6. ^ Zou Chi. 「讓窮學生也買得起!」《科學月刊》創辦人、科普先驅林孝信去世. The News Lens 关键评论. 2015-12-21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7. ^ 陈美霞. 知識是用來造福人群的,而不是讓人望而生畏、讓人用來壓迫人的 –與科普論壇的同仁共勉 (陳美霞 成大公衛所特聘教授). 批判与再造. 2017-09-24 [2017-1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3). 
  8. ^ 香港天文学会智能手机应用程序《香港天文》2020年12月18日新闻报导

外部链接

[编辑]